㈠ 初中化學,紅色固體有什麼
紅色固體單質,銅或紅磷,化合物,氧化鐵。
銅呈紫紅色光澤的金屬,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點1083.4±0.2℃,沸點2567℃。有很好的延展性。導熱和導電性能較好。
銅是不太活潑的重金屬,在常溫下不與乾燥空氣中的氧氣化合,加熱時能產生黑色的氧化銅。
紅磷是巨型共價分子,無定型結構。外觀與性狀:紫紅色無定形粉末,無臭,具有金屬光澤,在暗處不發磷光,無臭。不溶於水也不溶於二硫化碳以及乙醇等有機溶劑。
氧化鐵易溶於強酸,中強酸,外觀為紅棕色粉末。其紅棕色粉末為一種低級顏料,工業上稱氧化鐵紅,用於油漆、油墨、橡膠等工業中,可作為催化劑,玻璃、寶石、金屬的拋光劑,可用作煉鐵原料。
(1)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紅色固體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電位序(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族元素都在氫以後,所以不能置換稀酸中的氫。但當有空氣存在時,銅可先被氧化成氧化銅,然後再與酸作用然後緩慢溶於這些稀酸中。
銅(II)是銅最常見的價態,它可以和絕大部分常見的陰離子形成鹽,如眾所周知的硫酸銅,存在白色的無水物和藍色的五水合物。鹼式碳酸銅,又稱銅綠,有好幾種組成形式。氯化銅和硝酸銅也是重要的銅鹽。
在有氯環境中加熱時亦會燃燒。遇氯酸鉀、高錳酸鉀、過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劑時可引起爆炸。易燃、無毒。常溫下不與鹵素反應,在空氣中不自燃。不具毒性。
在潮濕的空氣中,鋼鐵表面吸附了一層薄薄的水膜,這層水膜里含有少量的H+和OH-,還溶解了氧氣,結果在鋼鐵表面形成了一層電解質溶液,它跟鋼鐵里的鐵和少量的碳(因鋼鐵不純)恰好形成無數微小的原電池。在這些原電池裡,鐵是負極,碳是正極。
㈡ 初中化學里的紅色固體都有什麼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㈢ 初中化學物品中紅棕色固體有什麼
初中化學物品中紅棕色固體有氧化鐵、紅磷(赤磷)、氫氧化鐵、氧化鉛、五氧化二釩、氧化亞銅等等。
1、氧化鐵
氧化鐵,又稱燒褐鐵礦、燒赭土、鐵丹、鐵紅、紅粉、威尼斯紅(主要成分為氧化鐵)等。易溶於強酸,中強酸,外觀為紅棕色粉末。氧化鐵是鐵銹的主要成分。鐵銹的主要成因是鐵金屬在雜質碳的存在下,與環境中的水分和氧氣反應,鐵金屬便會生銹。
用於油漆、油墨、橡膠等工業中,可做催化劑,玻璃、寶石、金屬的拋光劑,可用作煉鐵原料。氧化鐵最大的應用是作為顏料來使用。按顏色分為氧化鐵紅、氧化鐵黃、氧化鐵黑,氧化鐵棕由氧化鐵紅、氧化鐵黑(和氧化鐵黃)混合而成;氧化鐵橙是由氧化鐵紅和氧化鐵黃混合而成;氧化鐵綠是由藍色的酞菁蘭和氧化鐵黃混合而成。
2、紅磷
磷位於元素周期表第15位,元素符號P,紅磷是磷的同素異形體之一。紅磷是紫紅或略帶棕色的無定形粉末,有光澤。
能燃燒與氧氣生成十氧化四磷,五氧化二磷是其系數約分而來,在自然界不存在,紅磷都易與鹵素化合,生成三鹵化磷或五鹵化磷。
加熱至200℃則著火燃燒生成十氧化四磷。在有氯環境中加熱時亦會燃燒。遇氯酸鉀、高錳酸鉀、過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劑時可引起爆炸。易燃、無毒。常溫下不與鹵素反應,在空氣中不自燃。不具毒性。
3、氫氧化鐵
氫氧化鐵為棕色或紅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狀沉澱或膠體,具有兩性但其鹼性強於酸性,新製得的氫氧化鐵易溶於無機酸和有機酸,亦可溶於熱濃鹼。具有強氧化劑(如次氯酸鈉)在鹼性介質中,能將新制的氫氧化鐵氧化成+6氧化態的高鐵酸鈉。
加熱時逐漸分解而成氧化鐵和水。不溶於水、乙醚和乙醇,溶於酸,在酸中的溶解度隨製成時間的長短而定,新制的易溶於酸,若放置時間長,則難溶解。氫氧化鐵可用來制顏料、葯物,也可用來做砷的解毒葯等等。
4、五氧化二釩
五氧化二釩廣泛用於冶金、化工等行業,主要用於冶煉釩鐵。用作合金添加劑,佔五氧化二釩總消耗量的80%以上,其次是用作有機化工的催化劑,即觸媒,約占總量的10%,另處用作無機化學品、化學試劑、搪瓷和磁性材料等約占總量的10%。
5、氧化亞銅
氧化亞銅為一價銅的氧化物,鮮紅色粉末狀固體,幾乎不溶於水,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為二價銅和銅單質,在濕空氣中逐漸氧化成黑色氧化銅。氧化亞銅主要用於製造船底防污漆(用來殺死低級海生動物)、殺蟲劑,以及各種銅鹽、分析試劑、紅色玻璃,還用於鍍銅及鍍銅合金溶液的配製。
㈣ 化學中紅色固體有哪些
紅色:Cu(紫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Fe(OH)3(紅褐色);鐵銹(紅褐色);高錳酸鉀 (紫黑色)
板磚(正紅色)
㈤ 初中化學中紅色固體有哪些
初中化學紅色固體有:fe2o3、cu、紅磷、高錳酸鉀、hgo等等。
㈥ 初中化學中哪些常見物質是紅色固體
初中化學中哪些常見物質是紅色固體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望採納
㈦ 初中化學中紅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分別有哪些
初中化學中紅色粉末有:
1、氧化鐵:又稱燒褐鐵礦、燒赭土、鐵丹、鐵紅、紅粉、威尼斯紅(主要成分為氧化鐵)等,外觀為紅棕色粉末。其紅棕色粉末為一種低級顏料,工業上稱氧化鐵紅,用於油漆、油墨、橡膠等工業中。
2、銅:銅是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屬,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在中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於鋁。
3、紅磷:紅磷是巨型共價分子,無定型結構。外觀與性狀:紫紅色無定形粉末,無臭,具有金屬光澤,在暗處不發磷光,無臭。不溶於水也不溶於二硫化碳以及乙醇等有機溶劑。
4、氧化亞銅:氧化亞銅為一價銅的氧化物,鮮紅色粉末狀固體,幾乎不溶於水,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為二價銅和銅單質,在濕空氣中逐漸氧化成黑色氧化銅。
5、氫氧化鐵:為棕色或紅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狀沉澱或膠體,用來制顏料、葯物,用作凈水劑(膠體時),也可用來做砷的解毒葯等。
初中化學中黑色粉末有:
1、鐵粉:尺寸小於1mm的鐵的顆粒集合體。顏色:黑色。是粉末冶金的主要原料。按粒度,習慣上分為粗粉、中等粉、細粉、微細粉和超細粉五個等級。粒度為150~500μm范圍內的顆粒組成的鐵粉為粗粉,粒度在44~150μm為中等粉,10~44μm的為細粉,0.5~10μm的為極細粉,小於0.5μm的為超細粉。
2、碳:黑色粉狀或顆粒狀多孔結晶。碳是一種很常見的元素,它以多種形式廣泛存在於大氣和地殼和生物之中。
3、氧化銅:是一種銅的黑色氧化物,略顯兩性,稍有吸濕性。相對分子質量為79.545,密度為6.3~6.9 g/cm3,熔點1026℃。
4、二氧化錳:黑色無定形粉末,或黑色斜方晶體。溶解性:難溶於水、弱酸、弱鹼、硝酸、冷硫酸,加熱情況下溶於濃鹽酸而產生氯氣。
5、四氧化三鐵:俗稱氧化鐵黑、磁鐵、吸鐵石、黑氧化鐵,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故又稱為磁性氧化鐵。
㈧ 初中化學常見的黑色,紅色固體有哪些
你好!
黑色固體:二氧化錳、鐵單質、氧化銅、碳,氧化亞鐵;
紅色物質:銅單質、氧化鐵(即三氧化二鐵);
紅褐色物質:氫氧化鐵;
還有很多我也極不起來了,希望您能諒解。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㈨ 在化學中,常見的紅色固體有哪些
常見的紅色固體有:
氧化亞銅(鮮紅色)、氧化鐵(紅棕色)、紅磷(暗紅色)、氧化汞 (亮紅色或橙紅色)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㈩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顏色
1、固體的顏色
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淡黃色固體:硫磺
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2、液體的顏色
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氣體的顏色
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黃綠色氣體:氯氣
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4、元素
元素
1、含義:具有相同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注意: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類原子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不同。
2、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 素:宏觀概念,只分種類不計個數。
適用范圍:從宏觀描述物質的組成。常用來表示物質由哪幾種元素組成。如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原 子:微觀概念,既分種類又分個數。
適用范圍:從微觀描述物質(或分子)的構成。常用來表示物質由哪些原子構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構成,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
聯系:元素是同類原子的總稱,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單元。
3、元素的分類:元素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三種。
4、元素的分布:
①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細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氣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
元素符號
1、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2、表示的意義:表示某種元素、表示某種元素的一個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個氧原子。
3、原子個數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前面加系數。因此當元素符號前面有了系數後,這個符號就只能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表示2個氫原子:2H;2H:表示2個氫原子。
4、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的含義;表示原子的個數。例如:6N:6表示6個氮原子。
元素周期表
1、發現者: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2、結構:7個周期16個族
3
、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周期數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主族數
4、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