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離子方程式
Fe³⁺ + 3H₂O=Fe(OH)₃(膠體) + 3H⁺
氫氧化鐵加熱時逐漸分解,高於500℃時即完全脫水而成氧化鐵。不溶於水、乙醇和乙醚,溶於酸。在酸中的溶解度隨製品製成的時間長短而定,新製成的易溶於無機酸和有機酸,放置若干時間後,則難溶解。略溶於鹼溶液中生成鐵(Ⅲ)酸鹽。
(1)氫氧化鐵膠體的化學式怎麼寫擴展閱讀:
在室溫下,氫氧化鐵的磁化曲線具備典型的超順磁特徵。如果提高析出沉澱時的氫氧化鈉水溶液濃度則含水量減少,並且飽和磁化率上升。
一般由於實驗條件而引起一次粒子大小的變動不多,大體上為4~5nm。另外,樣品中含有約0.5%(質量分數)(以Na₂O計)Na+,造成洗滌困難。用氨水可以防止這種污染。使用氫氧化鉀會加速向α-FeO(OH)轉變的速度,因而是不適宜的。
『貳』 氯化鐵溶液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化學方程式
氯化鐵溶液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FeCl3 + 3H2O ==煮沸== Fe(OH)3(膠體) + 3HCl。
氫氧化鐵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Fe(OH)3,分子量106.87。為紅棕色無定形粉末或凝膠體,相對密度3.4~3.9。不溶於水、乙醇、乙醚,溶於酸。新製成的易溶於無機酸和有機酸,放置若干時間則難溶解。高於500℃時完全脫水成氧化鐵,加熱分解。由硝酸鐵溶液或氯化鐵溶液加氨水沉澱而得。用於制顏料、葯物,並用作凈水劑、催化劑、吸收劑和砷解毒劑等。
製法:取100mL 0.2mol/L硝酸鐵水溶液,在激烈攪拌下滴加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使pH調整到約1.5。將此溶液在繼續攪拌下一點一點地滴加到1L 1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滴加完了後靜置10~15min,待沉澱沉降後分離上層澄清液,用大量蒸餾水洗滌使pH大體為7.8。將沉澱離心分離,在室溫下乾燥。為了避免沉澱的熟化,盡快洗滌乾燥。
『叄』 寫出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的化學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膠體)+3HCl
『肆』 用綠化鐵製取氫氧化鐵膠體的化學方程式
方法:把飽和的FeCl3溶液倒入沸水中,加熱,當液體呈現紅褐色時停止加熱,此時得到的就是Fe(OH)3膠體
方程式:FeCl3+3H2O=Fe(OH)3(膠體)+3HCl(條件為沸水,中間是等號,而非可逆號,Fe(OH)3的狀態為膠體)
『伍』 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方程式
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方法:向沸騰的蒸餾水中逐滴加入1~2mL飽和氯化鐵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就會得到氫氧化鐵膠體。
1.原理:FeCl3+3H2O=Fe(OH)3(膠體)+3HCl(注意:條件是『沸水』,也就是說等號上面寫:沸水)
2.操作:向沸騰的蒸餾水中逐滴加入1~2mL飽和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停止加熱。
3.注意事項:
(1)實驗操作中,必須選用氯化鐵溶液(飽和)而不能用氯化鐵稀溶液。原因是若氯化鐵濃度過低,不利於氫氧化鐵膠體的形成。
(2)向沸水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熱FeCl3飽和溶液,否則會因溶液濃度過大直接生成Fe(OH)3沉澱而無法得到氫氧化鐵膠體。
(3)實驗中必須用蒸餾水,而不能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雜質離子,易使制備的膠體沉澱。
(4)向沸水中逐步滴入飽和FeCl3溶液後,可稍微加熱煮沸,若長時間加熱,又會導致膠體聚沉。
(5)書寫制備Fe(OH)3膠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時,一定要註明「膠體」,不能用「↓」、「↑」符號。
『陸』 制備fe(oh)3膠體的化學式是什麼
FeCl3+3H20=Fe(OH)3(膠體)+3HCl。
Fe(OH)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Fe(OH)3,所以在制備Fe(OH)2時,要確保Fe2+溶液中無Fe3+,故需加Fe粉,把Fe3+轉化為Fe2+。要盡量減少與O2的接觸,故採取加熱的方法趕走所需溶液中溶解的O2,冷卻後再反應,同時應防止空氣中的O2再溶於溶液。
(6)氫氧化鐵膠體的化學式怎麼寫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試驗操作中,有必要選用氯化鐵溶液(飽滿)而不能用氯化鐵稀溶液。原因是若氯化鐵濃度過低,不利於氫氧化鐵膠體的構成。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飽滿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熱FeCl3飽滿溶液,不然會因溶液濃度過大直接生成Fe(OH)3沉積而無法得到氫氧化鐵膠體。
試驗中有必要用蒸餾水,而不能用自來水。由於自來水中含有雜質離子,易使制備的膠體沉積。
『柒』 氫氧化鐵膠體的製法 反應方程,條件 特別是Fe(OH)3有沒有沉澱符號
把適量溶液滴入沸水中即得氫氧化鐵膠體.在沸水中制備是因為Fe3+水解傾向因溫度升高而增強(FeCl3+3H2O Fe(OH)3+3HCl).若對氫氧化鐵膠體「持續」加熱,可能因溫度升高膠粒運動快和「吸附」的離子減少而形成Fe(OH)3沉澱,即膠體受熱聚沉.
如若生成氫氧化鐵膠體僅僅是加熱促進水解的結果,那麼當溫度恢復到室溫時將成為FeCl3的稀溶液.事實並非如此.為此進行了2個實驗:(1)會否是形成膠體的同時HCl揮發?用玻棒醮取濕藍石蕊試紙於生成氫氧化鐵膠體時在容器上部檢試,未見顯著酸性.表明即使有HCl逸出,也是極少量;(2)基於(1)實驗未故,「假定有HCl逸出」,往膠體中加少量鹽酸以補償「揮發不多的HCl」,膠體未被顯著破壞.表明制備氫氧化鐵膠體除升高溫度促進水解外,必另有原因.
因氫氧化鐵膠體受熱聚沉為Fe(OH)3,所以對沉澱進行實驗.混合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得沉澱,均分成2份.往第1份中加HCl,邊加邊攪拌,直到沉澱恰好完全溶解為止,記下所加HCl的滴數(設為20滴); 對第2份小心加熱至沸並維持一段時間,冷卻到室溫,Fe(OH)3沉澱的顏色變深了.如上加HCl直到Fe(OH)3沉澱恰好完全溶解為止,所加HCl的滴數必超過20滴,超過多少滴和維持加熱時間成正比.表明受熱後,Fe(OH)3(相對於未受熱而言)較難溶於酸,所以,經受熱形成的膠體在冷卻後並不或難溶解.
事實上,氫氧化鐵化學式是Fe2O3·xH2O,製得的沉澱在放置或(和)加熱過程中.x值下降,表現為沉澱顏色變深,(相對)難溶於酸.這是許多高價金屬氫氧化物,如Al2O3·xH2O、Cr2O3·xH2O的通性,只是Al2O3·xH2O的白顏色不可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