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化學中怎麼判斷反應的先
就看二個反應中,其中一個的生成物與混合物中的另一種物質是否反應,如反應,則就有先後順序了,如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和硫酸混合液,由於生成的氫氧化銅與硫酸反應,所以氫氧化鈉與硫酸先反應,後與硫酸銅反應,
② 初中化學物質間的反應,哪些是有先後順序的怎樣的規律
比如鐵先置換銀,後置換銅。溶解度小的物質先沉澱。
③ 初中化學怎樣判斷物質之間反應的先後順序
在某體系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質後,若發生的化學反應(或離子反應)有多個,則往往有的先反應,有的後反應,即有其自然規律。下面就體系中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兩方面反應的先後順序進行探究。一、非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後順序。(一)在含A、B、C的物質中加入物質D,且D與A、B、C均反應,而B、C的生成物均與A反應,C的生成物與B反應,則反應的順序為:A先反應,然後B反應,最後C反應。例1、在含大量H+、Al3+、NH4+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判斷H+、Al3+、NH4+與NaOH溶液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H+與OH-反應生成H2O,Al3+與OH-先生成AL(OH)3進而生成AlO2-,NH4+與OH-反應生成NH3·H2O。而Al(OH)3、AlO2-或NH3·H2O與H+要反應,NH3·H2O與Al3+要要反應。綜上所述,此體系中發生化學反應的順序為H+先反應(第一階段),接著Al3+反應生成Al(OH)3(第二階段),再接著是NH4+反應(第三階段),最後是Al(OH)3與OH-反應生成AlO2-和水(第四階段)。即:第一階段:H++OH-=H2O第二階段:Al3++3OH-=Al(OH)3↓第三階段:NH4++OH-=NH3·H2O第四階段:Al(OH)3+OH-=AlO2-+2H2O例2、在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鹽酸,判斷CO32-、HCO3-與鹽酸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CO32-與H+反應先生成HCO3-進而生成H2O和CO2,HCO3-與H+反應生成H2O和CO2。而H2O、CO2要與CO32-反應生成HCO3-。綜上所述,此體系發生的化學反應先後順序為CO32-先與H+生成HCO3-(第一階段),然後HCO3-與H+反應生成H2O和CO2(第二階段)。即:第一階段:CO32-+H+=HCO3-第二階段:HCO3+H+=H2O+CO2↑例3、在KOH、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漸通入CO2氣體,判斷此過程發生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CO2與OH-反應分兩步進行。即CO2+2OH-=CO32-+H2O CO2+H2=CO32-=2HCO3- 結合溶液中存在Ca2+,不難得到發生反應的階段(或順序)為:第一階段:CO2+2OH-=CO32-+H2O Ca2++CO32-=CaCO3↓第二階段:CO2+2OH-=CO32-+H2O(Ca2+在第一階段已反應結束,即第二階段無沉澱生成,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KOH+CO2=K2CO3+H2O)第三階段:CO32-+CO2+H2O=2HCO3-(化學方程式為K2CO3+CO2+H2O=2KHCO3)第四階段:CaCO3+CO2+H2O=Ca(HCO3)2(當K2CO3反應完後,CaCO3與CO2和H2O反應,即沉澱開始溶解,直到沉澱消失。)(二)根據溶解度的大小或穩定性的強弱,判斷反應的先後順序。原則:生成物溶解小的先反應或生成物穩定性強(或電離程度小)的先反應。例1、在Na2CO3、Na2SO4的混合液中逐漸加入BaCl2溶液,判斷CO32-、SO42-與Ba2+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因為BaCO3的溶解度小於BaSO4的溶解度,故CO32-與Ba2+先反應,即:第一階段:Ba2++CO32-=BaCO3↓第二階段:Ba2++SO42-=BaSO4↓例2、在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和KCN溶液,判斷NH3、CN-與Ag+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因為[Ag(CN)2]-比[Ag(NH3)2]+穩定,故CN-與Ag+先反應,即第一階段:Ag++2CN-=Ag(CN)2-第二階段:Ag++2NH3=Ag(NH3)2+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後順序若在具有還原性的物質中加入氧化劑,則還原性最強的先反應還原性最弱的最後反應;若在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中加入還原劑,則氧化性最強的先反應,氧化性最弱的最後反應。例1、在FeBr2、FeI2的混合溶液中逐漸通入Cl2,判斷Br-、I-、Fe2+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還原性I->Fe2+>Br-,故I-先反應,Br-最後反應,即第一階段:2I-+Cl2=2Cl-+I2第二階段:2Fe2++Cl2=2Fe3++2Cl-第三階段:2Br-+Cl2=Br2+2C
④ 初中化學怎麼知道反應
酸鹼鹽那一塊,注意看陽離子和陰離子。
如果有氣體或水或沉澱生成的,則反應。
如HCl + NaOH ==== NaCl +H2O ,其中H+見了OH-就生成水,所以反應。
如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其中Cu+見了OH-就沉澱,所以反映。
你舉的NaCo3和KOH,其中Na+,K+,幾乎組成的鹽都溶於水。所以根本不反應。
但有特殊的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因為H+和CO3 2- 組成的H2CO3不穩定,生成水和CO2,所以照常反應。
要知道溶不溶於水,看化學書最後面的溶解表,最好背一下
江蘇這里管得嚴,都要背的,至於微溶,初中不考
打字打的好累呀!
⑤ 初中化學如何判斷反應的快慢
初中化學考試不考立刻進行或過一會兒再進行之類的問題,所以,你不必擔心。
麻煩採納,謝謝!
⑥ 初中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
1、酸鹼反應最先進行.所以,HCL先和NaOH反應. 2、第二個是Cu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先反應,鹽酸和Na2SO4不反應.
⑦ 在初中化學中學過的反應類型,那種反應先發生
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反應,最先反應的是酸鹼中和反應,是復分解反應的一種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⑧ 初中化學中怎麼判斷反應的先後順序
像這種酸鹼鹽之間的反應是酸和鹼先發生反應,再發生其他的反應
比如鹽酸與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中,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然後和碳酸鈉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向變質後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開始無明顯現象,後來才有氣泡冒出的原因
⑨ 初中化學物質間的反應,哪些是有先後順序的怎樣的規律
化學反應里的反應順序是由化學物質的活動性決定的,活動性越強的物質會越先反應。
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若同時存在酸,那麼活動性最強的會首先反應,第二強會在第一強反應完後才會與酸反應。比如把Al和Fe同時放在鹽酸中,則活動性較強的Al先與鹽酸反應。
金屬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其中混合溶液與一種金屬發生置換反應順序是「先遠」、「後近」。金屬混合物與一種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順序也是「先遠」、「後近」。 例如 :硝酸銀溶液和硝酸銅溶液中,加入鐵,按金屬活動性順序,鐵離銀的位置遠,則鐵先與硝酸銀反應,只有硝酸銀反應完,再與硝酸銅反應。 鋅、鐵加入硝酸銀溶液中,按金屬活動性順序,鋅離銀遠,則鋅先與硝酸銀反應,只有鋅反應完,鐵再與硝酸銀反應。
鹽與鹽之間的反應順序:要看生成的沉澱的溶解度,沉澱越是難溶,就越容易生成。比如 溶液中含有 Cacl2 和Mgso4 加入 Ca(OH)2 ,Mg(OH)2的溶解度要小於Ca(OH)2。所以先生成Mg(OH)2,後生成Ca(OH)2。
酸與金屬、金屬氧化物、鹼的反應。基本順序是先反應酸鹼中和,然後是酸與金屬氧化物,最後是與金屬單質反應。比如Fe和Fe2O3一起放進稀硫酸里,則Fe2O3優先與酸反應。
⑩ 初中化學物質間反應先後
這位初中同學,你的探索精神值得稱贊。不過卻沒有掌握化學學習的訣竅。
其實酸鹼鹽之間的反應先後沒有必要追究和記憶。因為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反應不是物質(分子)之間的反應,而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如氫氧化鈣與碳酸鈉、碳酸鉀的反應,都是鈣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澱,不存在先後問題。再如氯化鋇、鹽酸與碳酸鈉的反應,實際上存在著1、氫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2、碳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鋇沉澱這兩種可能性。但是碳酸鋇會溶解在鹽酸中,所以鹽酸沒有和碳酸根離子反應完之前就不會生成碳酸鋇。
應該關心的是幾種反應物中有沒有不足或者過量的,這才是對最後反應結果有實質性決定作用的。
至於反應先後順序,只要在高中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中關心。因為那會帶來反應產物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