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從化學方程式判斷熵增或熵減
主要看氣體反應物和生成物,反應物氣體組分系數之和大於反應物氣體組分系數之和,反應是熵增的,反之就是熵減的
⑵ 化學反應中如何判斷熵增還是熵減
熵增就是體系的混亂度增大,同一物質,固態、液態、氣態的混亂度依次增大,例如:固體反應生成液體氣體或有氣體生成(像碳酸鈣高溫分解)則為熵增.按這規律即可.
⑶ 化學反應進行方向中,什麼是熵增什麼是熵減
熵變是反應前後體系混亂度的變化,如果體系的混亂度增加就是熵增的反應,反之就是熵減。
熵是衡量一個體系混亂度的物理量。用符號S表示。同一條件下,不同物質的熵值不同。同一物質在不同狀況下熵值也不同,
1.一般規律:
1)
熵與物態有關:
對同一物質,其固態的熵值小於液態的熵小於氣態的熵,即S固<S液<S氣.
2)
熵與分子的組成有關:
對不同的物質,其組成分子越復雜,熵就越大.而簡單分子的熵值一般較小.
3)
熵與體系物質的量n有關:
體系的n值越大,其熵值越大.
4)
熵與溫度有關:
熵隨著體系溫度的升高而增大.5)
熵與壓力有關:隨著體系壓力的加大,熵值減小.因為壓力加大,體系的有序程度加大,則熵就減小.6)
固體或液體溶於水時,熵值增大,氣體溶於水時,熵值減少2.
化學反應熵變的大小1)
熵變(ΔS)與體系中反應前後物質的量的變化值有關:a.
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主要看反應前後氣體物質的量的變化值即Δn(g),Δn(g)正值越大,反應後熵增加越大;Δn(g)負值越大,反應後熵減越多;b.
對沒有氣體參加的反應:主要看各物質總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值即Δn(總),Δn(總)正值越大,熵變正值越大;Δn(總)負值絕對值越大,熵變也是負值的絕對值越大,但總的來說熵變在數值上都不是特別大.2)
熵變(ΔS)值隨溫度的改變變化不大,一般可不考慮溫度對反應熵變(ΔS)的影響.3)
熵變(ΔS)值隨壓力的改變變化也不大,所以可不考慮壓力對反應熵變的影響.3.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在孤立體系中發生的任何變化或化學反應,總是向著熵值增大的方向進行,即熵增的反應有利於反應自發進行。
⑷ 怎麼判斷化學反應中的熵變正負
反應向著混亂度大的方向發生,那麼熵變大於0,向著混亂度小的方向發生,那麼熵變為負。
對於孤立體系而言,在其中發生的任何反應變化必然是自發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在孤立體系中發生的任何變化或化學反應,總是向著熵值增大的方向進行,即向著△S孤立0的方向進行的。而當達到平衡時△S孤立=0,此時熵值達到最大。
假如不是孤立體系,則可以把體系與其四周的環境一起作為一個新的孤立體系考慮,熵增原理仍然是適用的。由此可以得出,自發反應是向著0的方向進行的。大家知道,在常壓下,當溫度低於273K時,水會自發地結成冰。
這個過程中體系的熵是減小的,似乎違反了熵增原理。但應注重到,這個體系並非孤立體系。在體系和環境間發生了熱交換。從水變成冰的過程中體系放熱給環境。
環境吸熱後熵值增大了,而且環境熵值的增加超過了體系熵值的減小。因而體系的熵變加上環境的熵變仍是大於零的,所以上述自發反應是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
(4)化學怎麼判斷熵增減擴展閱讀:
熵的發現:
克勞修斯(T.Clausius) 於1854年提出熵(entropie)的概念, 我國物理學家胡剛復教授於1923年根據熱溫商之意首次把entropie譯為「熵」。
A.Einstein曾把熵理論在科學中的地位概述為「熵理論對於整個科學來說是第一法則」。查爾斯·珀西·斯諾(C.P.Snow)在其《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一書中寫道: 「一位對熱力學一無所知的人文學者和一位對莎士比亞一無所知的科學家同樣糟糕」。
熵定律確立不久,麥克斯韋(J.C.Maxwell)就對此提出一個有名的悖論試圖證明一個隔離系統會自動由熱平衡狀態變為不平衡。
實際上該系統通過麥克斯韋妖的工作將能量和信息輸入到所謂的「隔離系統」中去了。這種系統實際是一種「自組織系統」。以熵原理為核心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歷史上曾被視為墮落的淵藪。
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H.Adams(1850-1901)說:「這條原理只意味著廢墟的體積不斷增大」。有人甚至認為這條定律表明人種將從壞變得更壞,最終都要滅絕。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當時社會聲謄最壞的定律。社會實質上不同於熱力學上的隔離系統,而應是一種「自組織系統」。
⑸ 化學中熵增熵減該如何判斷
看哪邊的氣體分子數多就行,右邊氣體多所以是熵增
不懂再問我
⑹ 化學反應中的熵怎麼判斷是增還是減
熵是指的混亂度 所以我認為二樓的不對
可以看反應的產物與生成物的狀態 固,液,氣的混亂度依次增加 就是熵增
再就是看是什麼反應 一般化合反應都熵減 分解反應都是熵增 這是一般情況。
還有就是看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計量數了
高中涉及的關於熵的都是一些比較淺顯的 一般上面那些就行了
⑺ 怎樣從化學方程式判斷熵增或熵減
熵變
1. 熵:體系混亂度(或無序度)的量度。S 表示熵
2. 熱力學第三定律:對於純物質的晶體,在熱力學零度時,熵為零。
3. 標准熵:1 mol物質在標准狀態下所計算出的 標准熵值,用ST q表示,單位: J�6�1mol-1 �6�1K-1
4. 熵的規律:
(1) 同一物質,氣態熵大於液態熵,液態熵大於固態熵; ST q(g) > ST q(l) > ST q(s)
S q H2O (g) > H2O (l) > H2O (s)
(2) 相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數目越多,熵值越大;
S q O2 (g) < S q O3 (g)
S q NO (g) < S q NO2 (g) < S q N2O4 (g)
S q CH2=CH2 (g) < S q CH3-CH3 (g)
(3) 相同元素的原子組成的分子中,分子量越大,熵值越大;
S q CH3Cl(g) < S q CH2Cl2 (g) < S q CHCl3(g)
(4) 同一類物質,摩爾質量越大,結構越復雜,熵值越大;
S qCuSO4(s) < S qCuSO4�6�1H2O(s) < SqCuSO4�6�13H2O(s) < SqCuSO4�6�15H2O (s)
S qF2(g) < S qCl2(g) < S qBr2(g) < SqI2 (g)
(5) 固體或液體溶於水時,熵值增大,氣體溶於水時,熵值減少;
5. 反應熵變的計算公式
一般地,對於反應:m A + n B =x C + y D
DrSmq = åSq,(生成物) - åSq,(反應物)
= [x Sq,C + y Sq,D] – [m Sq,A + n Sq,B]
6.熱力學第二定律:
孤立體系(絕熱體系)的自發過程是體系熵增加的過程,即:
狀態I ® 狀態II, SII > SI DS = SII - SI > 0
DS > 0,過程自發進行;
DS < 0,逆過程自發進行;
DS = 0,平衡狀態
⑻ 如何判斷一個化學反應熵變增大還是減小
看反應物轉變成生成物,是由什麼狀態變成什麼狀態,固體熵值最小,氣體熵值最大,就像由固體轉變成液體或者氣體,熵值變大,反之則變小
⑼ 如何判斷化學反應是熵增還是熵減
氣體分子數增加就是熵增,氣體分子數減少就是熵減,如果氣體分子數相同就得看分子對稱性,越不對稱熵越大
⑽ 怎樣判斷一個反應是熵增反應或熵減反應
一般而言,熵的大小順序如下(前一條比後一條優先順序高):
①物質狀態:氣體>液體>固體
②原子個數:多>少
③相對分子質量:大>小
④對稱性:低>高
因此如果反應物無液體、氣體而生成物有液體、氣體,那麼這個反應是熵增反應,如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如果反應物無固體而生成物有固體,那麼這個反應是熵減反應,如NH3(g)+HCl(g)===NH4Cl(s)。
如果還無法判斷,那麼就看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