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Fe,Cu分別是什麼化學元素
硫酸鐵中的陽離子為鐵離子;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鐵離子表示為:Fe3+;
碳酸氫銨中的陰離子為碳酸氫根;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碳酸氫根表示為:HCO3-;
根據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步驟,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亞硫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亞硫酸鈉的化學式為:Na2SO3;
醫用酒精中溶質為酒精,化學式為:C2H5OH;
故答案為:Fe3+;HCO3-;Na2SO3; C2H5OH;
② 高中化學,所有物質的溶沸點高低各是多少
一、水。
混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像天然水、河水、雨水、海水、凈化水、自來水等。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如蒸餾水(水、冰和水蒸氣)等。
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透明的液體。在101.3千帕斯卡的壓強下,水的凝固點是0攝氏度,沸點為100攝氏度,在4攝氏度時,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
物質一般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氧氣、蔗糖等,是由水分子、氧氣分子和蔗糖分子,聚集而成,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是很小的,我們用肉眼,甚至用能把物體放大到幾十倍、幾百倍的光學顯微鏡、放大到幾萬倍、幾十萬倍的電子顯微鏡都看不到它。
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運動。分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如把a毫升的水與a毫升的乙醇混合後,總體積小於2a毫升。固態物質,分子一個個有次序緊密排列,液態物質分子無序排列,在一定體積內較自由地運動,氣態物質分子間隙較大,充滿整個容器,自由地向空間擴散。水還會變成化學變化。1. 水通電後會分解,兩個電極上有氣泡產生,陰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而陽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燒起來:水=通電=氫氣+氧氣。分子由比它更小的微粒——原子構成。原子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有時原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鎢、汞、銅等。原子也在不斷地運動。
2. 水和酸性氧化物反應:水+二氧化碳=碳酸。
3. 水和鹼性氧化物反應:水+氧化鈣=氫氧化鈣。
由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這叫做化合反應。
二、化學符號:
原子由居於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周圍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但氫原子核只由一個質子構成。質子帶一個正電荷,而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核內質子數等於核電荷數,即核外電子數。各個電子在原子核外分層運動,即分層排布,可以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原子核用小圈表示,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
原子也是有質量的,如果用國際單位制的質量單位,就顯得太大了,所以我們用一種碳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作為標准,其它原子質量和它相比較,所得的數值,叫相對原子質量。如: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而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 相對原子質量是沒有單位的。
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目前人們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
元素符號: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如果幾種元素的第一個拉丁字母相同,就在它旁邊寫上一個小寫字母,如:碳——C,硫——S,氮——N,鈉——Na,氖——Ne。它也可以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氧氣、氫氣。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水、二氧化碳。
化學式——用元素表示單質和化合物組成的式子,表示一種物質、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和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金屬和固態非金屬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但一些單質是雙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則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註上阿拉伯數字。如:鎂粉——Mg,木炭——C,氫氣——H2、氧氣——O2、氮氣——N2,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要把正價的元素和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的元素和原子團寫在右邊,然後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阿拉伯數字,如果原子團右下角寫阿拉伯數字時,則必須用括弧把原子團符號括起來。如:氯化銀——AgCl,二氧化硅——SiO2、氫氧化鎂——Mg(OH)2. 讀時,從左到右讀某化某或某酸某,有時還要讀出分子里的原子個數。化學式包括分子式、實驗式、結構式、示性式等。化學式前面加上系數,表示分子的個數。
式量——化學式中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如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氧氣為32,碳酸為62等。
化合價——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和別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化合價口訣如下:一價:氟氯溴碘鈉鉀銀;
二價:氧鈣銅汞鎂鋇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二三鐵、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齊全;
正負變價要分清;
莫忘單質都為零。
負一硝酸氫氧根;負二碳酸硫酸根;
負三記住磷酸根,
正一價的是銨根。
離子化合物——由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鈉、氯化鎂等。共價化合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氨氣、水等。
在金屬和非金屬元素構成的化合物里,金屬元素是正價,非金屬元素為負價,在氧化物里,氧是負二價,另一種元素顯正價。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是負二價,氫元素通常是正一價;在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價,而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
三、溶液:
溶液——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透明、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懸濁液——固態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的混合物。乳濁液——小液滴懸浮在液體里的混合物。溶質——在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質。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如水、乙醇、四氯化碳、苯等。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的溶解度。根據溶解度,物質可以分為易溶、可溶、微溶和難溶。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質的溶液。
濃度——可以由質量分數(溶質質量占溶液質量的分數)、物質的量濃度表示。
四、空氣、氮氣、氧氣和氫氣。
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
氮氣+鎂=點燃=氮化鎂。氮氣+氫氣=高溫,高壓,催化劑=氨氣。氮氣+氧氣=放電=一氧化氮。實驗室制氧氣——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方法製得,也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得:氯酸鉀=二氧化錳,加熱=氯化鉀+氧氣。高錳酸鉀=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氧氣為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在-183攝氏度時,變為淺藍色液體,在218攝氏度時變成雪花狀
氧氣和非金屬反應:
碳+氧氣=點燃=二氧化碳。
硫+氧氣=點燃=二氧化硫。
磷+氧氣=點燃=五氧化二磷。
氫氣+氧氣=點燃=水。
氧氣與金屬反應:
鐵+氧氣=點燃=四氧化三鐵。鎂+氧氣=點燃=氧化鎂。
銅+氧氣=加熱=氧化銅。
氧氣與化合物反應:
乙炔+氧氣=點燃=二氧化碳+水。
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個物質的質量等於生成物的質量的總和。
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製取氫氣。Zn+H2SO4=ZnSO4+H2↑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在低溫下,能夠液化成無色的液體。氫氣的可燃性:2H2+O2=點燃=2H2O,如果點燃混有氧氣的氫氣就會發生爆炸。氫氣的還原性(即奪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性質):CuO+H2=Δ=Cu+H2O,WO3+3H2=高溫=W+3H2O。
五、碳。
同素異形體——由同種元素形成的多種單質,如金剛石、石墨和富勒烯,氧氣和臭氧、紅磷和白磷等。
在常溫時,碳的化學性質是不活潑的,在高溫時,碳的化學性質變得活潑起來,易和多種物質發生反應。可燃性:C+O2=點燃=CO2 2C+O2=點燃=2CO還原性:C+2CuO=高溫=2Cu+CO2↑ C+H2O=高溫=CO+H2 C+CO2=高溫=2CO碳酸鈣——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難溶於水的白色固體,遇到鹽酸會發生反應,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鈣還能和乙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碳酸鈣加強熱分解,生成氧化鈣:CaCO3=高溫=CaO+CO2↑二氧化碳——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標准狀況下為1.977千克/立方米,可溶於水,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氣集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在低溫下(-56.6℃)液化為無色液體,-78.5℃能凝固成雪狀固體,固態的二氧化碳叫做乾冰。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助燃,能滅火,但是鎂帶著火不能用二氧化碳來滅:2Mg+CO2=點燃=2MgO+C。
二氧化碳能和水、鹼反應: H2O+CO2=H2CO3,Ca(OH)2+CO2=CaCO3↓+H2O,Ca(OH)2+2CO2=Ca(HCO3)2。
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稱為碳酸氣。
一氧化碳——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為1.25千克/立方米,難溶於水。實驗室用濃硫酸使甲酸脫水,製取一氧化碳:HCOOH=濃硫酸,Δ=H2O+CO↑
一氧化碳可以燃燒,發出藍色火焰:2CO+O2=點燃=2CO2
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CuO+CO=Δ=Cu+CO2,Fe2O3+3CO=高溫=2Fe+3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與血紅蛋白牢固結合,造成組織缺氧。
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原子團——由幾個原子構成的原子集團,在化學反應里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相當於一個原子,如硫酸根、氫氧根、硝酸根、碳酸根、氯酸根、高錳酸根、銨根等。
酸——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鹼——由金屬元素或銨根與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鹽——由金屬元素或銨根組成的化合物。
六、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和碳元素以碳酸根形式存在的化合物之外都是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包括烴、烴的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機化合物等。甲烷、乙烯、乙炔、丙烯、丁烯、二硫化碳、乙醇、乙酸等都是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無色無味氣體,密度為0.717千克/立方米,極難溶解於水。實驗室里用鹼石灰和無水乙酸鈉共熱製取甲烷,並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在集氣瓶中:CH3COONa+NaOH=CaO,Δ=Na2CO3+CH4↑
甲烷燃燒時,火焰明亮呈淺藍色:CH4+2O2=點燃=CO2+2H2O。
甲烷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不會被強氧化劑(如酸性的高錳酸鉀溶液、濃硫酸、濃硝酸)所氧化,也不和強酸、強鹼發生化學反應。
甲烷在高溫下分解,兩種元素都成零價:CH4=高溫=C+2H2,2CH4=電弧=3H2+C2H2。
乙醇——俗稱酒精,為無色透明,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沸點78.5℃,容易揮發,能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本身可以作溶劑,可以燃燒:C2H5OH+3O2=點燃=2CO2+3H2O
還可以和一些活潑金屬起反應,生成乙醇鹽和氫氣:
2C2H5OH+2Na=2C2H5ONa+H2↑
和鹵族元素的無氧酸發生反應,生成烴的鹵代物:
C2H5OH+HBr=H2SO4(濃)=H2O+C2H5Br
有機化合物分子在脫水劑作用下,和濃硫酸共熱,在170攝氏度時,分子內脫去一個水分子生成乙烯,而在140攝氏度時,分子間脫水生成二乙醚。
C2H5OH=濃硫酸,Δ=H2O+C2H4↑2C2H5OH=濃硫酸,Δ=H2O+C2H5OC2H5
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有甜味,是白色晶體,能和鎂反應,也可以受酒化酶作用變成酒精,還能被氧化銀、氫氧化銅、濃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成葡萄糖酸。
C6H12O6+Mg=點燃=6C+6MgO+6H2↑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C6H12O6+2Cu(OH)2=Δ=C5H11O5COOH+Cu2O↓+H2O
C6H12O6+6O2=酶=6CO2+6H2O
七、金屬。
金屬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重金屬和輕金屬等。鐵、錳、鉻是黑色金屬,其它的金屬(如鋰、鎢、汞、鋨、鋁、銀、鈣等)都是有色金屬。金屬能導電導熱。
合金——把金屬和其它物質熔合在一起,冷凝後得到的混合物。如鋼、黃銅、硬鋁、焊錫、武德合金等。
鐵——鋼鐵為含碳的鐵合金,分為生鐵、熟鐵和鋼。
銅——具有紫紅色金屬光澤,熔點1083攝氏度,密度8900千克/立方米,導電導熱。在潮濕的空氣中,銅表面生成一層綠色的鹼式碳酸銅,但不能和鹽酸、稀硫酸反應,可以和氧氣、濃硫酸和硝酸反應。
2Cu+O2=Δ=2CuO
3Cu+8HNO3=Δ=3Cu(NO3)2+4H2O+2NO↑Cu+4HNO3(濃)=Δ=Cu(NO3)2+2H2O+2NO2↑Cu+2H2SO4(濃)=Δ=CuSO4+2H2O+SO2↑
鋁——銀白色輕金屬,熔點660攝氏度,密度2700千克/立方米,在鋁的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鋁薄膜,隔絕鋁和氧氣的接觸,防止鋁被氧化。
2Al+3O2=點燃=2Al2O3
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硫酸、鹽酸或乙酸等非氧化性酸中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
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Fe+CuSO4=FeSO4+CuCu+2AgNO3=Cu(NO3)2+2Ag
八、單質、氧化物、鹼、酸、鹽。
鹼性氧化物——能和酸反應生成鹽、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能和鹼反應生成鹽、水的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能和酸、鹼反應生成鹽、水的氧化物。
不成鹽氧化物——不能和酸、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容易潮解,並有強烈的腐蝕性,俗稱燒鹼、苛性鈉,能和多種物質發生反應。與指示劑反應,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紫色石蕊試液和綠色BTB試液變藍。
與酸性氧化物反應:2NaOH+CO2=Na2CO3+H2O
與酸發生中和反應:2NaOH+H2SO4=Na2SO4+H2O
和鹽發生復分解反應:CuCl2+2NaOH=Cu(OH)2↓+2NaCl
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微溶於水,有腐蝕性。它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鹽反應。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鹼類——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根據鹼類的組成,可以把鹼類叫做氫氧化某。鹼類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鹽反應,還能與指示劑反應,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紫色石蕊試液和綠色BTB試液變藍。
鹽酸——無色液體,氯化氫的水溶液,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和腐蝕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BTB試液變黃,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能和活潑金屬,鹼類和鹽類反應。
Cu(OH)2+2HCl=CuCl2+2H2OAgNO3+HCl=AgCl↓+HNO3
鹽酸還能和鹼性氧化物反應:Fe2O3+6HCl=FeCl3+3H2O
硫酸——無色粘稠油狀液體,不容易揮發,密度1840千克/立方米,容易溶解於水,放出大量的熱,所以稀釋濃硫酸是把濃硫酸沿著試管或燒杯壁慢慢倒入水中,不斷攪動,使得生成的熱量迅速擴散。濃硫酸能吸收水分,稱為吸水性,實驗室可以用它來做乾燥劑。硫酸的性質和鹽酸相似,但濃硫酸還有脫水性,即把有機化合物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以二比一的比例脫出,使其碳化變黑。Zn+H2SO4=ZnSO4+H2↑CuO+H2SO4=CuSO4+H2OCu(OH)2+H2SO4=CuSO4+2H2OBaCl2+H2SO4=BaSO4↓+2HCl
C12H22O11=H2SO4(濃)=12C+11H2O
酸類——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酸叫做含氧酸,命名為某酸,如硫酸、硝酸、乙酸、亞硫酸和亞硝酸等,不含氧元素的酸為無氧酸,命名為氫某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BTB試液變黃,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能和活潑金屬,鹼類和鹽類反應。但是濃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與金屬反應時,不生成氫氣。
根據酸的組成是否含碳元素,可以把酸分成無機酸和有機酸。鹽酸、硫酸、硝酸、硼酸、碳酸、亞硫酸屬於無機酸,其它含碳元素的酸為有機酸,如乙酸、羥基丁二酸、檸檬酸、十六酸、十八酸、水楊酸、抗壞血酸、己二酸、對苯二甲酸、氨基酸和核酸等。
pH值——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表示溶液的酸鹼度,25攝氏度時,pH為0到14之間,pH等於7時,溶液呈中性,pH大於7,溶液呈鹼性,pH小於7,溶液呈酸性。
鹽——由金屬元素或銨根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鹽可以分為正鹽、酸式鹽、鹼式鹽等。
正鹽——鹽的組成里只有金屬元素或銨根和酸根,含氧酸鹽的命名為在酸根的名稱後加上某元素的名稱,稱為某酸某,無氧酸鹽的命名為在非金屬名稱和金屬元素的名稱之間加上一個化字,叫做某化某。
酸式鹽——鹽的組成里除了金屬元素或銨根和酸根外,還含有氫原子的鹽。其命名是在酸根名稱後面加一個氫字,如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硫氫化鈉。
鹼式鹽——鹽的組成里除了金屬元素和酸根外,還含有氫氧根的鹽,命名是在酸根名稱前加鹼式兩字,如鹼式碳酸銅、鹼式氯化鎂等。
氯化鈉——無色晶體,易溶於水,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正方體。它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的氯化銀沉澱:NaCl+AgNO3=AgCl↓+NaNO3。
碳酸鈉——無水碳酸鈉為易溶於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現鹼性,稱為純鹼,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和BTB試液變藍,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鈉晶體為塊狀固體,在常溫時,逐漸失去結晶水,成為碳酸鈉粉末,這叫做風化。
Na2CO3·10H2O=Na2CO3+10H2O↑
硫酸銅——晶體為藍色,俗稱膽礬,受熱後放出水蒸氣,失去結晶水,生成白色粉末,滴入幾滴水,無水硫酸銅跟水結合,生成藍色的水合硫酸銅。
氫氧化鈣和硫酸銅反應,生成天藍色氫氧化銅和硫酸鈣的懸濁液,稱為波爾多液。
Ca(OH)2+CuSO4=CaSO4↓+Cu(OH)2↓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產生沉澱、氣體或水,復分解反應即可發生。
化學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鉀肥。含有兩種營養元素的肥料叫做復合肥料。
物質的分類和命名法。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③ 化學溶質含兩中元素的有那些
溶質就太多了
你說的應該是溶劑吧
有水(H2O)、苯(C6H6)、四氯化碳(CCl4)、各種液態烴類
④ 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周期表
http://www.ptsz.com/huaxue.htm
化學元素
化學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所以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實驗無法滿足要求時不得不尋求新的發展途徑。
化學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化學是物質變化在不同階段過程中表現的一種現象,這個化學現象變化是有規律性的,化學過程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反應、性質等規律,但是這個規律並不是物質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什麼叫元素?元素應該是最基本的單質物質,如不是,那麼就不應該稱為元素。如果元素是獨立的單元,那麼就應該再少些,如果是混合化合,那麼就應該更多些。如果化合物可以稱為元素,那麼一切都是元素,元素已經不具有原來的意思了。目前的元素概念無法繼續使用,因為它不是單質,按自身定義不符合概念規定,元素不能是混合當量演變而來的。既然元素是化合而成,那麼合金或有機化合物也有可能是化合而成,那麼元素不止一百多種。
目前的元素不是單質的,單質是應該指最基本的氣體物質。目前物質分解到氣體這個層次才可以稱為元素,但是隨著今後技術的提高也很難說了。氫是不是構成萬物的初始基本的物質?比它更基本的我們目前還沒有被重視或發現。現在有關各種微觀粒子的發現,就是徹底地否定了化學元素學說。如果原子是可分的,那麼元素周期表還有效否?現在的化學元素不是基本的,應該稱為不同形態的物質。
門捷列夫當年建立起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出現了四個顯著的問題:惰性氣體(零族元素)的位置問題,元素周期表中三個倒置問題(鉀-氬 鎳-鈷 碘-碲),鑭系元素和錒系元素的排列問題,原子量的小數問題。而且周期性規律存在著一定的人為性規定的因素。
原子量、原子序號什麼意思?是一個還是多個?是密度還是倍數?密度與原子量是否成正比?原子密度質量大小能否決定單質的性質?早期的當量關系有沒有考慮體積?所有的原子都有相同的體積嗎?原子體積是否一樣大小?元素周期律不是自然數的最小序列而是質數,原子量不是整數說明了什麼?基本物質中究竟存在著幾種或幾類物質?化學元素的性質為什麼按原子量遞增的順序呈現周期性變化的原因並沒有解釋。周期表的原子量是依據光譜現象而得來的,所以氣體的原子量比某些固體還大。明知眼漏的問題,元素周期表3鋰鈹比8氧還要輕,氡氣等惰性氣體的質量比金屬還大嗎?氡氣的質量再大也不會超過鐵,很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
元素不再是完全孤立的東西,而是整體中一個系列環節變化的動態,元素的演變的系列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再由復雜回到簡單這樣一個無限永恆的循環。人們在實際化學應用中用得很好了,然而卻不清楚的知道已經利用了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關系。人們已明顯地意識到了不同的物質元素之間存在著某些關系原因,致使其成為具有周期性變化特點,這種原因還沒有完全確切地知道。
化學就是不同形態物質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一個最好的事實說明,無論是千變萬化再如何多樣復雜,它們之間都是相通的,化合與分解是概而括之說明問題的,既有整體全面性又有局部獨立性。雖然元素周期表存在許多的問題,但是還是揭示說明物質之間所存在著的某些關系聯系,等待大家共同將其補充完善。雖然目前化學理論中存在著許多缺憾,可它畢竟是所有問題基礎所在,因為它畢竟涉及到了實際存在著的真實物質。化學中物質變化才是宇宙一切動力來源真正原因,然而在化學中卻不去考慮物理方面的內容。
人們為了技術應用並沒有從物質的真實性結構形狀出發,而是假設虛構了許多並不真實的簡化模型。原來原子分子只是人們憑著直觀經驗後得出的一種假設,試圖幫助理解認識,結果卻弄假成真。分子模型只不過是相關的化學組分,化學結構分子式反映的而不是物質中原子的真實排列結構。
盧瑟福的散射實驗是對原子的一個誤解,由於原子模型理論和對光波誤解,由此又導致了玻爾等人的錯誤解釋。把光譜中不同的線系當作了電子分立定態能級軌道,又引申成為化學價鍵理論依據的基礎核心。
參考資料
http://post..com/f?kz=71608161
⑤ 介紹下化學元素各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硫.通常為淡黃色晶體,它的元素名來源於拉丁文,原意是鮮黃色。單質硫有幾種同素異形體,菱形硫(斜方硫)和單斜硫
[1]
是現在已知最重要的晶狀硫。它們都是由S8環狀分子組成。
氫.摩爾質量:1g/mol
氫化物:無
氧化物:H2O
最高價氧化物:H2O
外圍電子排布:1s1
核外電子排布:1
顏色和狀態:無色氣體
原子半徑:0.79
常見化合價:+1,-1
熔點:14.025
K
(-259.125
°C)
沸點:20.268
K
(-252.882
°C)
摩爾體積:22.4L/mol
⑥ 高中化學 元素周期表上面的所有元素的化合價是多少 還有 物質的溶解度(與什麼溶, 與什麼不溶)
相似相容啊,顧名思義嘛,就是結構相似的(一般就指極性相似的),相互之間溶解性好,比如說溴是非極性的,所以它在極性溶劑水裡的溶解度沒有在非極性溶劑四氯化碳里的溶解度那麼好(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面的溴)。。懂沒?
個么你的第一個問題要怎麼回答啊,我難道把所有元素可能的價態都給你寫一遍,而且高中來說很多價態、很多元素都是不要求的。。。如果你是搞競賽的,去看無機化學裡面的元素部分。。如果就是正常教學,課本上學過的元素的價態掌握好就行了,然後同一組的元素價態情況基本可以類比(高中可以這么認為)。。。
⑦ 常用化學元素的物質的量分別是多少
高中把化學元素同期表的的前20個記下就行了,其他的了解就可以。
沒什麼捷徑,最大的捷徑可以就是編成順口溜來讀。
每5個元素一句,試一下,還是比較順的。
元素的物質量是元素的編號*2
⑧ 初中化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醫用葡萄糖(化學式c6h12o6)注射液是用葡萄糖,水配置而成,測得某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碳元素質量分數為2%,則該注射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c的質量分數
(即c的質量佔葡萄糖的)為40%
碳元素的質量:葡萄糖的相對分子質量=40%
所以,葡萄糖的質量=40%*碳的質量
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碳的質量:溶液的質量=2%
所以,溶質的質量=碳的質量/40%
=溶液的質量*2%
溶質的質量=溶液質量*2暢海扳剿殖濟幫汐爆摟%/40%
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5%
明白了米?
⑨ 化學問題1
1,驗證鐵,銅,銀,試劑里必須有這三種元素,AB可排除,D中兩兩均不能反應,檢驗不出。C中.銅不與硫酸亞鐵反應,與硝酸銀反應Cu+2Ag+=2Ag+Cu2+。可知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鐵>銅>銀。
1.氫氧化鈉吸收CO2
22g也就是0.5mol其中C元素質量6g,剩餘6gC在CO中,CO就是14g,剩餘的0.5g就是O2的質量。
2.(1)CuO+CO=Cu+CO2,固體質量減少1.6g,則生成0.1molCO2,氫氧化鈉溶液增重4.4g。CuO+H2=Cu+H2O,固體質量減少1.6g,則生成0.1molH2O,氫氧化鈉溶液增重1.8g。(2)NaOH增加量與CuO減少量之差即是H2與CO質量之和1.5g,再加上②增加的質量(題里沒給?)
3.每一次漂洗溶液共100+1900=2000g擰干後餘100g,衣服中洗滌劑總量減少到了原來的二十分之一。一共三次,1*(1/20)*(1/20)*(1/20)=1/8000g
⑩ 化學元素物質的量
物質的量是化學的一大難點,這屬於化學計算的一大重點,這塊的知識新概念多,公式多,計算多。下面學習啦小編給你分享化學物質的量知識點,歡迎閱讀。
化學物質的量知識點
一、基本概念
1.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多少的物理量。符號:n;單位:mol。
2.摩爾: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每摩爾物質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粒子。
【注意】:在理解概念時,不能按字面理解成物質的質量或物質的數量是多少,它是一個專用名詞,而簡稱摩,符號為mol。「物質的量」僅由於構成物質的微粒種類很多,用「物質的量」來表示物質時,必須指明微粒的名稱,如1mol氫原子、1mol氫分子、1mol氫離子,也可用化學式表示為lmolH、l mol H2、1 mol H+等。此外,「物質的量」還可用來表示某些結構微粒的特定組合,如由Na+與Cl-按1:l特定組合構成的NaCI晶體,可表示為1molNaCl。
3、阿伏加德羅常數:12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數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其近似值為6.02×1023)。符號:NA;單位:mol—
【思考】阿伏加德羅常數(NA)與6.02×1023完全相同嗎?
答案:不相同;原因是NA是指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即12 g12C中含有的原子數,是一個真實值,而6.02×1023是一個實驗值,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
【說明】:阿伏加德羅常數和原子量標准均為人為規定的,如果它們發生改變,則原子量、分子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均發生改變;但是,質量、微粒數目、密度、體積等客觀因素卻不會改變。
【討論】:假設以24克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數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數據肯定不變的是:
①氧氣的溶解度 ②44克CO2的體積 ③氣體摩爾體積 ④摩爾質量 ⑤相對分子質量 ⑥阿伏加德羅常數 ⑦物質的量 ⑧氣體的密度 ⑨物質的量濃度 ⑩質量分數
答案:①、②、⑤、⑧、⑩。
4.摩爾質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具有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符號:M;單位:g/mol
5.氣體摩爾體積:在一定條件下,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符號:Vm;單位:L/mol。
①標准狀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22.4L/mol。
②決定物質體積的因素:粒子數目、粒子大小、粒子間距。
【思考】標准狀況下,1 mol氣體的體積是22.4 L,如果當1 mol氣體的體積是22.4 L時,一定是標准狀況嗎?
答案:不一定;因氣體的體積與溫度、壓強和氣體的分子數有關,標准狀況下,22.4 L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 mol。
6.物質的量濃度:
以單位體積的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的溶液的濃度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B);單位:mol·L-。
【注意】:
①要用溶液的體積,單位是升,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②溶質一定要用「物質的量」來表示。如給出的已知條件是溶質的質量或氣體的體積(標准狀況下)或微粒數,應根據有關公式換算為「物質的量」。
③帶有結晶水的物質作為溶質時,其「物質的量」的計算,用帶有結晶水物質的質量除以帶有結晶水物質的摩爾質量即可。
④同一溶液,無論取出多大體積,其各種濃度(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離子濃度)均不變。
二、基本關系
1.物質的量與離子數目:
2.物質的量與質量:
3.物質的量與氣體體積:
4.物質的量濃度:
5.混合氣體的平均式量:
6.氣體密度與式量: M=p×Vm (注意:密度的單位為g·L-1,多用於標准狀況下的計算。
三、基本規律
1.摩爾質量與式量關系規律:
1摩爾任何物質的質量都是以克為單位,在數值上等於其式量。
2.阿伏加德羅定律:
(1)定律: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
【注意】:①使用范圍:氣體;②使用條件:相同的溫度和壓強。
(2)重要推論:
①同溫同壓下,任何氣體的體積之比都等於物質的量之比。
②同溫同容下,任何氣體的壓強之比等於物質的量之比。
③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於其式量之比。
3.物質反應的計算規律:
①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等於其在化學方程式中計量系數之比。
②在同溫同壓下,參加反應的氣體的體積之比等於其在化學方程式中計量系數之比。
化學物質的量練習題
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數就是阿伏加德羅常數 B.阿伏加德羅常數沒有單位
C.「物質的量」指物質的質量 D.摩爾是表示物質的量的單位,每摩爾物質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微粒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1 molH2的質量是1 g B.1 mol HCl的質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爾質量等於它的相對分子質量 D.硫酸根離子的摩爾質量是96 g·mol-1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1 mol 氫 B.1 mol O?C.1 mol 二氧化碳 D.1 mol水
4.下列各組物質中,含原子數最多的是 ( )
A.0.4 mol NH3 B.4℃時5.4 mL水 C.10 g氖氣 D.6.02×1023個硫酸分子
5.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這些物質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壓制,就可以製成鉛筆芯。如果鉛筆芯質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鉛筆寫一個字消耗的質量約為1mg。那麼一個鉛筆字含有的碳原子數約為( )
A.2.5×1019個 B.2.5×1022個 C.5×1019個 D. 5×1022個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 B.1 mol 12C的質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粒子的物質就是1 mol D.1 mol O2含有6.02×1023個氧原子
7.下列物質里含氫原子數最多的是 ( )
A.1 mol H2 B.0.5molNH3 C.6.02×1023個的CH4分子 D.0.3molH3PO4
8.0.1 mol NaHCO3中含有 ( )?
A.0.2 mol Na+ B.0.05 mol CO C.6.02×1023個 O D.0.1 mol H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所含分子數相同 B. 所含原子數相同 C.所含原子數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數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O,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A.21.6 B.28 C.14 D.31
11.某氣體物質質量為6.4 g,含有6.02×1022個分子,則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個氫原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是 ( )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