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us基因的檢測方法
根據gus基因檢測所用的底物不同,可以選擇三種檢測方法:組織化學法、分光光度法和熒光法(靈感度為分光光度檢測法最高)。其中最為常用的是組織化學法。
組織化學法檢測以5-溴-4-氯-3-吲哚-β-葡萄糖苷酸(X-Gluc)作為反應底物,將被檢材料用含有底物的緩沖液浸泡。若組織細胞發生了gus基因的轉化,並表達出Gus,在適宜的條件下,該酶就可將X-Gluc水解生成藍色產物。這是由其初始產物經氧化二聚作用形成的靛藍染料,它使具Gus活性的部位或位點呈現藍色,用肉眼或在顯微鏡下可看到,且在一定程度下根據染色深淺可反映出Gus活性。因此利用該方法可觀察到外源基因在特定器官、組織,甚至單個細胞內的表達情況。
㈡ 組織化學法B是檢查什麼的
組織化學,外文名histochemistry,是指以常用的組織化學技術,對細胞內主要化學成分和活性的粗略(一般性)的研究,研究身體細胞和組織的化學構成,
㈢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是什麼意思
指在抗體上結合螢光或可呈色的化學物質,利用免疫學原理中抗原和抗體間專一性的結合反應,檢測細胞或組織中是否有目標抗原的存在,此方式不只可以用來測知抗原的表現量也可觀察抗原所表現的位置。只要是能夠讓抗體結合的物質,也就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多糖、病原體等都可偵測。
免疫組織化學的優勢在於專一性、靈敏度、簡便快速以及成本低廉,所以廣為醫院採用,通常是藉由特定的腫瘤標記來篩選癌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基礎研究及預防和診療上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方法。
(3)組織化學法怎麼檢查擴展閱讀
應用的基本原則簡述如下:
1、確定細胞類型和形態。組織細胞內有些蛋白具有組織特異性,如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只存在於星形膠質細胞內,神經絲蛋白只存在於神經細胞內。通常把這些具有組織特異性的蛋白稱為標記性蛋白。通過標記性蛋白的特異性抗體可確定細胞種類。
有些細胞在光鏡下不易辨認,通過對胞質內的特定蛋白實施免疫組化染色,便能清楚顯示此類細胞外形輪廓。這種作用在神經科學研究和腫瘤臨床病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2、辨認細胞產物的來源。利用某些細胞產物為抗原,制備相應的抗體,對組織細胞實施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確定細胞產物的來源。如內分泌細胞產生的各種激素,大多數可用免疫組化染色技術辨認,據此可研究細胞的分泌功能及對內分泌腫瘤作功能分類,檢測分泌異位激素的腫瘤等,了解細胞分化程度。
3、確定細胞的分化程度。不同的同一類細胞多表達不同的標志性蛋白,根據對這些不同蛋白的鑒定可確定細胞的分化程度。例如,神經上皮細胞的標志性蛋白是巢蛋白,當其分化為放射狀膠質細胞時表達波形蛋白。
在神經元發生期分化為成神經細胞時則表達Ⅲβ神經微管蛋白,成神經細胞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時表達神經絲蛋白。
4、追蹤神經纖維束和它的投射區。用於此目的的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常與軸漿運輸示蹤法相結合來研究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軸漿運輸示蹤法是利用某些物質可被神經末梢攝取,經軸質逆行運輸到胞體的特點,用組織化學方法顯示出神經元的輪廓。常用示蹤劑有辣根過氧化物酶和熒光金等。
5.在臨床病理中的應用。如鑒定病變性質,發現微小病灶,探討腫瘤起源或分化表型,確定腫瘤分期,指導治療和預後。輔助疾病診斷和分類,尋找感染病因等。
㈣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的檢查過程
用熒光抗體示蹤或檢查相應抗原的方法,稱熒光抗體法。用已知的熒光抗原標記物示蹤或檢查相應抗體的方法,稱熒光抗原法。免疫熒光組織化學分直接法、間接法和補體法。一、直接法(1) 檢查抗原方法這是最簡便、快速的方法,用已知特異性抗體與熒光素結合,製成特異性熒光抗體,直接用於細胞或組織抗原的檢查。此法特異性強,常用於腎穿刺,皮膚活檢和病原體檢查,其缺點是一種熒光抗體只能檢查一種抗原,敏感性較差。(2)檢查抗體方法將抗原標記上熒光素,用此熒光抗原與細胞或組織內相應抗體反應,而將抗體在原位檢測出來。二、間接法(1)檢查抗體(夾心法)方法此法是先用特異性抗原與細胞或組織內抗體反應,再用此抗原的特異性熒光抗體與結合在細胞內抗體上的抗原相結合,抗原夾在細胞抗體與熒光抗體之間,故稱夾心法。(2)檢查抗體方法用已知抗原細胞或組織切片,加上待檢血清,如果血清含有切片中某種抗原的抗體,抗體結合在抗原上,再用間接熒光抗體(抗種屬特異性IgG熒光抗體)與結合在抗原上的抗體反應,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抗原抗體反應部位呈現明亮的特異性熒光。此法是檢驗血清中自身抗體和多種病原體抗體的重要手段。(3)檢查抗原法此法是直接法的重要改進,先用特異性抗體與細胞標本反應,隨後用緩沖鹽水洗去未與抗原結合的抗體,再用間接熒光抗體與結合在抗原上的抗體結合,形成抗原-抗體-熒光抗體的復合物。同直接法相比熒光亮度可增強3或4倍。此法除靈敏性高外,它只需要制備一種種屬間接熒光抗體,可以適用於同一種屬產生的多種第一抗體的標記顯示,這是現在最廣泛應用的技術。三、補體法(1)直接檢查組織內免疫復合物方法用抗補體C3熒光抗體直接作用組織切片,與其中結合在抗原抗體復合物上的補體反應,而形成抗原-抗體-補體—抗補體熒光抗體復合物,在熒光顯微鏡下呈現陽性熒光的部位就是免疫復合物上補體存在處,此法常用於腎穿刺組織活檢診斷等。(2)間接檢查組織內抗原方法常將新鮮補體與第一抗體混合同時加在抗原標本切片上,經37℃孵育後,如發生抗原抗體反應,補體就結合在此復合物上,再用抗補體熒光抗體與結合的補體反應,形成抗原-抗體-補體—熒光抗體的復合物,此法優點是只需一種熒光抗體可適用於各種不同種屬來源的第一抗體的檢查。[1]四、雙重免疫熒光組織化學標記方法在同一組織標本上需要同時檢查兩種抗原時要進行雙重熒光染色,一般均採用直接法,將兩種熒光抗體(如抗A和抗B)以適當比例混合,加在標本上孵育後,按直接法洗去未結合的熒光抗體,抗A抗體用異硫氰酸熒光素標記,發黃綠色熒光;抗B抗體用TMRITC或RB200標記,發紅色熒光,可以明確顯示兩種抗原的定位。
㈤ 活組織檢查的檢查方法
組織檢查有多種方法:
1.體表淺層活組織檢查 小手術切取體表淺層的腫塊或病變組織標本,如皮膚、淺表淋巴結、外露的腫瘤等。
2.內窺鏡活組織檢查 在內窺鏡內用活組織鉗咬取標本,如用胃鏡、乙狀結腸鏡、腹腔鏡、支氣管鏡和膀胱鏡等。
3.穿刺或抽吸活組織檢查 淋巴結、骨髓、肝臟、脾臟、腎臟等可用特殊的穿刺針穿刺,抽取組織標本。
4.體腔穿刺液檢查 在腹腔、胸腔等處穿刺抽取液體進行檢查。
5.手術切片檢查 把手術切除的組織固定後染色、切片,做病理細胞檢查。有條件的醫院在手術中還可以冰凍切片,馬上在手術台旁檢查,20分鍾就可以報告結果。根據報告結果,立即決定手術治療方案。
醫生可以將取下的病變組織製成病理切片、塗片、壓片,也可以進行組織培養、組織化學染色、細胞培養等,以明確診斷。
㈥ 婦科組織化學法和TCT的區別
宮頸活檢和TCT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檢查的部位和檢查的方式不一樣。宮頸TCT檢查只是在女性宮頸的鱗柱狀交接處,使用器械取一些細胞做檢查。它的取材料非常小,而且取材的部位只局限於鱗柱狀交接處,所以最後的檢查結果准確率並不高。宮頸活檢檢查時一般是在陰道鏡檢查後,或者塗碘檢查之後,在可疑病變部位取材,而且取材組織比較多,多點取材,所以它的准確率相對比較高。第二、在疾病診斷中的地位不一樣。TCT主要適用於宮頸癌篩查的第一步,而宮頸活檢是宮頸癌篩查的第三步,也是最後的金標准。最後確診要以宮頸活檢的標准為標准,並不以TCT檢查的結果為標准。
㈦ 什麼是「組織化學」
組織化學是指以常用的組織化學技術,對細胞內主要化學成分和活性的粗略(一般性)的研究.
概要介紹如下:
一,______ 核酸(DNA和RNA)
(一)__ 化學特性
1.分布: DNA (細胞核內)
RNA(核仁10% ;細胞質-核糖體90%)
2. 分子結構:戊糖 + 磷酸 + 鹼基
特點:① 大量的磷酸基團→酸性
(嗜鹼性的基礎)
② 戊糖—被鹽酸水解→醛基
(成為Feulgen法顯示核酸的基礎)
② 戊糖—被鹽酸水解→醛基 (成為Feulgen法顯示核酸的基礎)
③ 可以完全水解或部分水解
④ 可以用RNAase或DNAase消化
[ 對照實驗(—)]
_
(一)__ 顯示方法
1. 福爾根(Feulgen)反應顯示DNA
[ 原理 ] 在60℃溫度下,將DNA用1N鹽酸水解,DNA雙鏈打開成單鏈,先釋出鹼基,然後脫氧核糖釋出醛基,該醛基與Schiff氏液形成紫紅色沉澱.
[ Schiff試劑顯色原理 ]
鹼性品紅 亞硫酸 → 白亞黃酸
(無色試劑,稱為Schiff試劑)
[方法]
固定劑的選擇可用一般的組織學固定液,常
用Carnoy固定液.
Carnoy固定液:
純酒: 氯仿: 冰醋酸 = 6:3:1
(60ml) (30ml) (10ml)
恆冷箱切片機的具體染色步驟如下:
⑴ 切片固定在冰醋酸與純乙醇(1:3 V/V)
中10分鍾.
⑵ 由乙醇降至蒸餾水中.
⑶ 用1N鹽酸浸泡.
⑷ 放入預熱到60℃的1N鹽酸中,留6分鍾.
⑸ 放入室溫的1N鹽酸中.
⑹ 放入Schiff液試劑,保持在暗處,60分鍾
⑺ 用新配製的SO2水浸洗3次(脫掉未反應
的Schiff液).
⑻ 蒸餾水浸洗凈(必須用蒸餾水→洗凈無色品紅,
否則,殘留試劑→有色品紅).
⑼ 脫水透明,封固.
結果:核內DNA染為紅紫色.
對照:僅改變第4步為1N鹽酸,室溫15分鍾→(-).
[ 注意事項 ]
⑴ 不用醛類固定劑如Bouin,戊二醛,丙烯醛等.
常用Carnoy液,甲醇等.
⑵ 控制水解時間,不同的固定劑用不同的時間,
如:Carnoy 8分鍾;Genker 5分鍾;
Susa 18分鍾 ★ 最適條件應自行試驗.
⑶ 控制溫度,一般1N鹽酸60℃;
如果5N鹽酸18~25度.
⑷ 保證Schiff試劑的純凈度.
⑸ SO2要新配製,除去多餘的 Schiff液宜用之.
⑹ 必須對照.
2._ 顯示核酸的其它方法
⑴ Kurnick甲綠Methylgreen顯示DNA法
⑵ 甲綠派若寧Methy green-Pyronin顯示DNA和
RNA法
⑶ 菊花青鉻明礬(GC)顯示核酸法
⑷ 丫啶橙Acridine Orange顯示DNA和RNA法
⑸ 核酸提取法
_一,______ 蛋白質(Protein)
_
(一)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肽鍵將不同的氨基酸結合在一起,除氨基和羧基之外,還含有其它基團,如:—羥基,硫氫基,二硫基等.依其結構特點可分為:酸性氨基酸 和鹼性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雜環類氨基酸:組氨基酸,色氨基酸,亞氨基酸,脯氨基酸,羥脯氨基酸.
_
(二)目前應用
1._ 用於蛋白質的一般定性
① 確定是否為蛋白質
② 確定蛋白質的酸鹼性
③ 顯示蛋白質的特殊基團
2._ 用於蛋白質功能定性和定位
_(三)染色方法
目前,研究蛋白質功能定性和定位時多用酶
組織化學法,配體—受體結合法,免疫組化法以
顯示特殊的蛋白質.這里僅介紹一般的染色方法.
1.四氮化聯鄰茴香胺法
(Tetra-azotized-o-anisidine)
[ 應用 ] 廣泛應用於顯示酶的活性
[ 原理 ] 芳香伯胺與亞硝酸作用,在低溫下(<
5℃)可生成重氮鹽,此即重氮反應.重氮鹽可
與酚類作用生成有色化合物——偶氮化合物.上
述反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進行.
本實驗,聯鄰茴香胺在酸性,低溫條件
下與亞硝酸作用生成四氮鹽.四氮鹽有兩個
重氮鹽,其中一個重氮基在鹼性條件下與所
要顯示的組氨酸,色氨酸及酪氨酸的苯環結
合產生偶聯反應,另一個重氮基與酚類或奈
類發生偶聯反應以增色.因此,可以用生成
的偶氮染料來代表組織細胞的蛋白質含量.
[ 方法 ]
1._ 四氮鹽配製
⑴ 天平稱取聯鄰茴香胺0.25g(有毒,通
風櫥內進行).
⑵ 在冰浴下,加入已預冷8%鹽酸10ml,
玻璃攪拌,促其溶解,混合後為懸濁液.
⑶ 稱NaNO2 0.15g溶於1ml蒸餾水中(冰浴
下).
⑷在冰浴下,將配好的NaNO2溶液分三次倒入鄰聯茴香胺懸濁液內,每次倒入都須玻棒攪動,因產生NO2可有黃煙冒出,至黃煙停止再倒下一次液體.放入冰箱(4℃)內,約20分鍾,待溶液變為黃色.
⑸傾出上清液,勿將沉渣泛起,棄去沉渣.
⑹用NaHCO3細粉(約0.5~0.6g)逐漸加
入上清液內,邊加邊攪拌(冰浴下).
⑺以剛果紅試紙測中和點,待試紙不變藍即達到中和.收集於標本瓶(或廣口瓶)內,置冰箱備用.此液不穩定,置冰箱內可保存兩周,若變為橘紅色則失效.
_
2._ 偶氮反應
—Carnoy固定的大鼠肝,腸等石蠟切片.
⑴ 切片脫蠟至水.
⑵ 將切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在冰浴中至2~3℃),
浸染10分鍾.
用前配製:
四氮化聯鄰茴香胺溶液 4ml
0.1巴比妥緩沖液 (pH9.2) 20ml
24ml
⑶ 入1N鹽酸(冰浴中2~3℃)浸洗10秒,多餘鹽
酸以濾紙吸干.
⑷ 入H酸飽和液,浸染30分鍾(冰浴或冰
箱內).
H酸飽和液配製:H酸 0.4g
0.1M巴比妥緩沖液 20ml
(pH9.2) 過濾後使用!
⑸ 蒸餾水沖洗,脫水,透明,封固(樹膠)
[ 結果 ]
酪氨酸,組氨酸,色氨酸染成紅棕色(+)
※ 0.1M巴比妥鈉50ml配製
① 分析天平稱巴比妥鈉(MW=206.18)
1.0309g
② 於量瓶內+蒸餾水50ml至刻度即可.
0.1M巴比妥緩沖液,pH9.2(20ml)配
制: 0.1M巴比妥鈉 19.1ml
0.1N鹽酸 0.9 ml
20 ml
2.其它的顯示蛋白質的方法
⑴ 米朗反應(Millon Reastion)→顯示酪氨
酸的方法
酪氨酸→羥苯基 亞硝酸 →亞硝基苯+Hg→有色物
注:膠原蛋白不顯色,其它蛋白質都顯色(+)
⑵二硝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法
DNFB與—NH2,SH和酪氨酸產生弱有色反應,
可被偶氮染料加強.
⑶ 酪氨酸重氮化偶聯反應
⑷ 蛋白質硫氫基DDD法(固定時避免
氧化劑)
⑸ 鐵—鐵氰化鉀反應顯示SH基
⑹ 高甲酸阿爾辛藍顯示SS基法
⑺ 免疫熒光法顯示蛋白質
三,碳水化合物
中性多糖——糖原
碳水化合物 酸性多糖——硫酸軟骨素 A,B,
C,肝素,硫酸角
(組織中—多糖類) 質素,透明質酸等
蛋白多糖——粘蛋白,唾酸粘蛋白
糖 脂——腦苷脂類
※ 組織中糖的種類較多,因此,要特異性地顯示各種
糖類必須用抑制和酶水解來對照實驗.
本章僅以高碘酸雪夫法(PAS法)說明之,其它的
方法還有Alcian blue法,甲苯胺藍異染性染色法等.
高碘酸雪夫法 Periodic—Schiff(PAS)method
[ 原理 ] 高碘酸為強氧化劑,它可以氧化多糖
分子內1,2—乙二醇(順式和反式)而
產生醛基,此醛基再與Schiff試劑結合即
產生紅 紫色.
[ 方法 ] 改良的McManus(1946),高碘酸雪夫法
標本:
① Carnoy固定的大白鼠肝,腎,腸石蠟切片
② 大白鼠肝橫冷箱切片(未固定)
[ 步驟 ]
(1) 切片脫蠟入水(橫冷箱切片免)
(2) 入0.5%高碘酸水溶液,室溫,2~5分鍾
(3) 蒸餾水涮洗
(4) 入Schiff試劑,洗3次,每次2分鍾
(5) 入SO2水中,洗3次,每次2分鍾
(6) 自來水洗5~10分鍾
(7) 蒸餾水稍洗
(8)入Mayer氏蘇木精副復染核1分鍾
(9) 自來水5分鍾,換蒸餾水
(10)脫水,透明,封固
[ 結果 ]
PAS(+)→紅紫色或紅色;核→藍色
Carnoy固定,糖原原位定位不佳,有
移位現象.
[ 對照 ]
① 用唾液酸澱粉於37℃消化20~30分鍾.
② 苯甲醯或乙醯化法作對照(抑製法)
[ 注意事項 ]
①必須按照規定配方配製試劑,按規定的時間 反應.以避免非特異反應.例如:入高碘酸水溶液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非特異著色.
②多糖大多都易溶於水,固定時應避免擴散或移位.
冰凍切片+苦味酸福爾馬林→固定→避免擴散或移位.
③注意溶液的pH值:高碘酸液的pH不應超過5.
④注意溫度.反應宜在<25℃的室溫下進行,否則可氧化醛基為羧酸.
⑤高碘酸溶液的濃度宜控制在0.5%~1%(0.02—0.1M)濃度過高則會發生非特
異反應.
⑥為充分顯示多糖中的糖原,可在過碘酸
中加入5%醋酸或純乙醇固定,但往往有
溶解和擴散.
⑦為阻止膠原纖維和網狀纖維陽性反應,
可使用還原液,於使用Schiff液之前.
[ 分析結果 ] PAS反應陽性物質:糖原,中
性粘蛋白,中性唾液性粘蛋白.
四,脂類
[ 組織中的脂類 ]
單純脂類 脂肪酸
醇的化合物(如:甘油三脂等)
復合脂類 磷脂(卵磷脂,腦磷脂)
脂類 鞘磷脂
糖脂(腦苷脂,神經苷脂)
衍生脂類 膽固醇
腎上腺素
性激素
[ 顯示脂類的基本原理 ]
用易溶於脂類的染料,使之溶於所檢
的脂質(如脂滴)中,使組織內的脂類著色.
[ 常用方法 ]
蘇丹黑B法,油紅O法,硫酸尼羅藍法
[ 基本要求 ]
⑴ 不用石蠟切片.
⑵ 固定劑一般用Formalin保存磷脂較好.
⑶ 方法:
① 物理法:脂溶性染料,不溶於水,屬偶
氮染料.常用蘇丹Ⅲ,Ⅳ,蘇
丹黑 ,油紅O等.
② 化學方法:硫酸尼羅藍顯示脂肪酸.
③ 選擇性提取法(對照)
實驗舉例:蘇丹黑B法
[ 原理 ]
蘇丹黑為偶氮染料,具有脂溶性,可
溶於無水酒精,但不溶於水(常用70%酒
精飽和液).當組織切片入染液時,蘇丹
黑B便離開染液而溶於組織內的脂質(如脂
滴中)使組織內脂類著色.
標本:
兔腎上腺和睾丸橫冷箱切片,10μm厚,不
固定(或用10%Formalin固定10分鍾後水洗).
[ 方法 ]
① 入蒸餾水洗
② 於70%乙醇內涮洗
③ 入蘇丹黑B 70%B飽和液,染5~10分鍾
④ 於50%酒精內浸洗
⑤ 蒸餾水中洗
⑥ 入Mayer蘇木精(復染細胞核)1分鍾
⑦ 自來水沖洗5~10分鍾
⑧ 入蒸餾水
⑨ 甘油明膠(或Apathy糖膠)封固
[ 結果 ] 細胞內脂滴均呈黑色
㈧ 什麼是免疫組化檢查
免疫組化檢查指應用免疫學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確定組織或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的定量檢查。
免疫組織化學利用抗體和抗原具有高度特異性結合的原理:
先將組織或細胞中的某種化學物質提取出來,以此作為抗原或半抗原,通過免疫動物後獲得特異性抗體,再以此抗體探測組織或細胞中的同類抗原。由於抗原與抗體的復合物是無色的,因此必須藉助組織化學的方法將抗原抗體結合的部位顯現,以達到對未知抗原進行定性、定位或定量。
(8)組織化學法怎麼檢查擴展閱讀
意義:
近年來,隨著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發展和各種特異性抗體的出現,使許多疑難腫瘤得到了明確診斷。尤其是免疫組化在腫瘤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實用價值受到了普遍的認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腫瘤的鑒別診斷時,准確率可達50%-75%。
免疫組織化學的臨床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2、確定轉移性惡性腫瘤的原發部位。
3、對某類腫瘤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分型。
4、軟組織腫瘤的治療一般需根據正確的組織學分類,因其種類多、組織形態相像,有時難以區分其組織來源,應用多種標志進行免疫組化研究對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是不可缺少的。
5、發現微小轉移灶,有助於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包括手術范圍的確定。
6、為臨床提供治療方案的選擇。
㈨ 醫學上ihc是什麼意思
醫學上ihc就是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
免疫組織化學是指帶顯色劑標記的特異性抗體在組織細胞原位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和組織化學的呈色反應,對相應抗原進行定性、定位、定量測定的一項新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 (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 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9)組織化學法怎麼檢查擴展閱讀: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具有十分廣泛的作用。並且涉及許多研究領域。但是,免疫組織化學技術也有其局限性,例如,組織細胞內的待測物質要有抗原性,而且需要有一定濃度方可檢出;檢出的免疫反應陽性蛋白不能被確定是細胞新合成的蛋白還是通過細胞間運輸而來的蛋白,因此,在實驗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這些特點。如果實驗需要證明已知蛋白為何種細胞合成,需採用分子原位雜交技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