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學平衡的圖形判斷怎麼弄
化學平衡圖像問題是高考化學試題中最常見的一種題型。該類題型的特點是:圖像是題目的主要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識寓於坐標曲線上,簡明、直觀、形象,易於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比能力和推理能力。解答化學平衡圖像題必須抓住化學程式及圖像的特點。析圖的關鍵在於對「數」 「形」 「義」 「性」的綜合思考,其重點是弄清「四點」(起點、交點、轉折點、終點)及各條線段的化學含義,分析曲線的走向,發現圖像隱含的條件,找出解題的突破口。下面例析這類題型的一般解題思路,希望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先要明確圖像的橫、縱坐標所表示的物理意義,養成良好分析圖像問題的習慣
在習題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分析圖像問題時常在無意中忽略了圖像中橫坐標與縱坐標所表示的意義,導致做錯題或思維受阻。
例1 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如下變化規律(圖中P表示壓強,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
反應Ⅰ:2A(g)+B(g) 2C(g) 反應 Ⅱ:2A(g) C(g
反應Ⅲ:3A(g)+B(g) 2C(g) 反應Ⅳ:A(g)+B(g) 2C(g)
根據以上規律判斷,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反應Ⅰ:ΔH>0,P2>P1
B.反應Ⅱ:ΔH<0,T1>T2
C.反應Ⅲ:ΔH>0,T2>T1;或ΔH<0,T1>T2
D.反應Ⅳ:ΔH<0,T2>T1
錯解:漏選C
解析:在該題中正確的答案應選BC,但有部分學生漏選了C答案。他們認為在反應III的圖像中,T2曲線的斜率比T1的大,說明在T2的溫度下反應速率比在T1溫度下大,所以T2一定大於T1(根據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這些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是受了平常一些習題的影響,錯誤遷移知識,認為斜率就一定代錶速率。其實,該圖像的橫坐標表示加入B的物質的量,縱坐標表示C物質在平衡時的體積分數。這兩條曲線上任意一點表示在加入一定量的B時,反應達到平衡的平衡點。圖中的曲線表示的是在某一溫度下隨著B加入的物質的量不同(其他條件不變),反應達到平衡時C在平衡體系中的體積分數的變化情況,其斜率並不代表反應速率的大小。
糾錯反饋:先明確圖像的橫、縱坐標所表示的意義,再進一步深入分析,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否則,容易的題目也會變成難題。(容易做錯或做不出來)
二、對化學平衡圖像的分析要緊密聯系化學方程式的特點及題干中給出的恆定條件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有的同學在分析化學平衡圖像問題時,常常孤立去分析圖像,忽略了了化學方程式中所隱含的條件,導致自己的思維受阻。
例2.在容器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反應:A(g)+3B(g)2C(g);DH<0
某研究小組研究了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上述反應的影響,並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下列關系圖:
下列判斷一定錯誤的是 ( )
A. 圖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且乙使用的催化劑效率較高
B. 圖Ⅱ研究的是壓強對反應的影響,且甲的壓強較高
C. 圖Ⅱ研究的是溫度對反應的影響,且甲的溫度較高
D. 圖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且甲使用的催化劑效率較高
解析:從題干可知:1、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2、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3、該反應是在恆容下討論。因為催化劑對平衡移動是沒有影響的,所以A項是錯誤的,D項正確。從圖II的兩條曲線的斜率對比可知,如果只是壓強對反應的影響,應該是甲的壓強大,但從題干可知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的轉化率應是增大,所以B項是錯誤的。如果是溫度對反應的影響,甲的斜率大,反應速率大,溫度高。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B的轉化率降低,C項正確。
糾錯反饋:如果給出化學平衡方程式,在分析平衡圖像時,要聯系化學方程式。雖然看起來這是一個簡單問題,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不容易。
三、抓「四點」( 起點、交點、轉折點、終點),注意求同思維及求異思維的運用
例2、在某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可逆反應A(氣)+B(氣) XC(氣)符合下列圖像Ⅰ所示關系,由此推斷對圖Ⅱ的正確說是
A、P3>P4,Y軸表示A的轉化率 B、P3<P4,Y軸表示的B百分含量
C、P3>P4,Y軸表示混合氣體的密度 D、P3>P4,Y軸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
解析:從圖形I來看,(1)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C物質的百分含量,a、b、c 三條曲線的起點相同,轉折點不同;(2)比較a、b兩條曲線,不難發現他們是溫度相同,壓強不同的兩條曲線;(3)b曲線的斜率大於a曲線的斜率,說明b曲線條件中的反應速率大於a曲線條件下的反應速率,得出隱含條件:P2>P1 ;(4)從轉折點不難發現隨著壓強的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可得化學方程式中的另一隱含條件:化學計量數X等於1;(5)再通過比較b、c兩曲線,不難發現另外的隱含條件:T1>T2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綜上所述得出結論:P2>P1 ,T1>T2,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化學計量數X等於1。運用圖形I所得的結論來解決圖形II的問題:為了便於分析,在圖像II中做一等溫線(虛線表示)。
如果Y軸表示A的轉化率,從圖形I可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隨著溫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動,兩條曲線都體現A的轉化率降低,合理;從圖形I可知X等於1,隨著壓強的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在恆溫條件下,如果P3>P4 A的轉化率增大,合理,所以A項是正確是。如果Y軸表示B的百分含量,兩條曲線分開來分析,每條曲線是合理的,但對比來分析B就不合理,因為隨著壓強的增大,B的百分含量是增大的。因為該反應的反應容器容積不變,所有的反應物與生成物都是氣體,所以反應的過程中密度保持不變,C項不正確。同溫下壓強越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氣體物質的量越小,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其平衡時平均摩爾質量越大,所以D項正確。
糾錯反饋:弄清圖像中「起點」 「交點」 「轉折點(拐點)」「終點」 及各條線段的化學含義,注意曲線的縱向(同一曲)、橫向(不同曲線)的變化比較。
如果熟練掌握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知識,注意分析圖像的一些方法,在解決平衡圖像問題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實,以上的一些解題策略對其他圖像問題也具有普遍的意義。
B. 化學平衡移動的圖像該怎麼樣看
化學平衡移動的圖像中,濃度的圖有連接點,因為它是增大某一反應物的濃度,即某一速率突然增大,當反應時候,另一速率也會隨之增大,最後達到平衡。
而增大壓強是同時增大所有反應物的濃度,正和逆反應同時加快,所以壓強的則是中間空了一段。
這些是本人自己總結,得不得分沒關系,當復習。
C. 化學反應平衡圖像 轉化率—時間—壓強 如何判斷放熱與吸熱
對於可逆反應,其它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所以要判斷ΔH>0或ΔH<0,首先要根據圖像確定T1、T2的大小,然後根據T1、T2的大小及平衡移動方向,可確定反應是放熱還是吸收。
根據圖像看溫度高低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過橫坐標作垂線與兩斜線相交,看同一時間那個反應的多或生成的多,反應的多或生成的多化學反應速率越快。化學反應速率越快反應的溫度就越高,
例如1中圖像過t1溫度作垂線,T2生成C的量多,說明T2>T1,但是達到平衡時,低溫時平衡混合物C中的百分含量高,說明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ΔH<0,
同理可判斷2中T1>T2,ΔH<0;
第二種方法看那條斜線先轉彎,先轉先平衡,反應速率快、溫度就越高,
例如2中圖像T1先轉彎,說明T1先平衡、T1>T2,但溫度高時混合物中B的百分含量高、溫度低時混合物中B的百分含量低,說明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ΔH<0,
D. 這種化學平衡移動圖像怎麼看,詳細解釋一下幾種經典類型(溫度壓強催
首先我們看速率移動情況,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加入正催化劑,那麼v正v負都上升
然後看交接點圖像有一條線連著的時候,就是改變了那種物質(反應物/生成物)的濃度
最後通過平衡的移動(平了的那條線的高低)結合勒夏特列原理判斷:1.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2.是體積變大還是變小
整個過程有時反過來推
E. 怎樣判定化學反應平衡圖像的移動方向
先看圖像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的,然後看影響因素的變化情況。
1溫度:升溫,向吸熱方向移動;降溫,向放熱方向移動。圖像漸變,曲線狀最終變平。
2濃度:反應物濃度增加,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之向逆移動
3壓強:氣體系數前後相等,壓強改變平衡不移動,但速度改變
前後不等,增壓時,向氣體系數減小方向移動,反之向增大反方向移動
等容充入惰性氣體不移動
F. 高二化學平衡圖像,怎麼判斷m+n<P+q
以第一個圖為例,先拐先平說明P2>P1,但是壓強大的時候A的轉化率比壓強小的時候低,說明壓強越大平衡移動的方向越向逆反應方向,在可逆反應中,壓強增大,反應向氣體系數小的一方移動,所以m+n<p+q
G.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應用,圖像問題怎麼看,不會在哪方面動手
1. 牢固掌握有關的概念與原理,尤其要注意外界條件的改變對一個可逆反應來講,正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化學平衡如何移動,在速度-時間圖、轉化率-時間圖、反應物的含量-濃度圖等上如何體現。要能夠畫出有關的變化圖像。
2. 對於化學反應速率的有關圖像問題,可按以下的方法進行分析:
(1) 認清坐標系,搞清縱、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並與有關的原理掛鉤。
(2) 看清起點,分清反應物、生成物,濃度減小的是反應物,濃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無多數以原點為起點。
(3) 抓住變化趨勢,分清正、逆反應、吸、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時,v(吸)>v(放), 在速率-時間圖上,要注意看清曲線是連續的還是跳躍的,分輕漸變和突變,大變和小變。例如,升高溫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應物濃度,v(正)突變,v(逆)漸變。
(4) 注意終點。例如在濃度-時間圖上,一定要看清終點時反應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並結合有關原理進行推理判斷。
1. 對於化學平衡的有關圖像問題,可按以下的方法進行分析:
(1) 認清坐標系,搞清縱、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並與勒沙特列原理掛鉤。
(2) 緊扣可逆反應的特徵,搞清正反應方向是吸還是放熱、體積增大還是減小、不變、有無固體、純液體物質參加或生成等。
(3) 看清速率的變化及變化量的大小,在條件與變化之間搭橋。
(4) 看清起點、拐點、終點,看清曲線的變化趨勢。
(5) 先拐先平。例如,在轉化率-時間圖上,先出現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此時逆向推理可得該變化的溫度高、濃度大、壓強高。
(6) 定一議二。當圖像中有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在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
留郵箱 我把那個課件發給你
H. 化學平衡移動的圖像該怎麼看.請從溫度,壓強,濃度方面分別說明
溫度越高,反應速度都提高,向吸熱方向移動
P越高,反應速度都提高,向物質減少方向移動
C越高,反應速度都提高,向c不變方向移動
I. 有關高中化學反應平衡圖像的問題……
①改變反應物濃度,加入反應物使其濃度突然增加,因此它的改變是突變的(沒有一個慢慢增加的過程)
對應到V圖像上:對於V(正)它自然就突然增加到一個值
~~
不銜接;
但是這時生成物卻沒有太大改變
只是隨著反應正向進行(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生成物濃度會慢慢增加
對應的V(逆)也慢慢增加,
所以漸變的,
銜接。②對於氣體的
增壓,一般是壓縮體積來增大壓強,這時很明顯,
反應物、生成物的濃度都會【一瞬間增大】,所以V(逆)V(正)都增大
圖像不銜接。③溫度比較特殊
升高溫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
使V(逆)V(正)突然增大
不銜接④催化劑也會是反應速率瞬間增大
不銜接。總之就是看它濃度怎樣變化,漸變還是突變
.而改變溫度和催化劑下的V-t圖像是不銜接的(反正我就沒遇到過),,,把這些運用到其他類型的圖像上,都比較比較
相信你能弄明白的^_^———這些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有錯的見諒哦。
J. 化學平衡狀態圖像如何看懂
你好:
1.看懂和理解坐標的含義
2.觀察曲線的形狀和走向.明確曲線代表的量的關系
3.明確曲線的起點、終點、交點、折點及零點,分析其特點和變化趨勢
4.結合題意,進行推理和判斷
回答完畢,望採納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