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化學物對人體都有什麼危害
工業化學物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神志模糊、知覺喪失、昏迷、抽搐等,嚴重者會因為中樞系統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產生睡意、頭昏、心率加快、頭痛、顫抖、意識混亂、神志不清等現象.攝入含苯過多的食物會導致嘔吐、胃痛、頭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狀,甚至死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氣5-10分鍾會有致命危險.
長期接觸苯會對血液造成極大傷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苯可以損害骨髓,使紅血球、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減少,並使染色體畸變,從而導致白血病,甚至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可以導致大量出血,從而抑制免疫系統的功用,使疾病有機可乘.有研究報告指出,苯在體內的潛伏期可長達12-15年.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經確認為致癌物.
㈡ 常接觸化學物質會給人帶來哪些職業病
每年4月第4周是《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是第15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
化工是一種高危行業,有很多不安定因素:易燃、易爆、腐蝕、中毒的物質多,高溫、高壓設備多,工藝復雜、操作嚴格,污染嚴重。2013年12月由國家衛計委、人社部、國家安監總局、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並同時實行了《職業病分類和目錄》。這個《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法定職業病分為10類132種。這10類分別是職業性塵肺病及其它呼吸系統疾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化學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腫瘤、其他職業病。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就要涉及到《職業病分類和目錄》。132種法定職業病中僅職業性化學中毒就有60種,佔到5/11。以下幾種職業病是化工行業經常遇到的,分析其致病因素是我們很重要的任務,也是化工人隨時隨地要面臨的問題。
一、化學性皮膚灼傷
化學性皮膚灼傷是 常溫或者高溫的化學物品直接刺激、腐蝕或者化學反應熱引起的急性皮膚性損害,可伴有眼灼傷和呼吸道灼傷。某些化學物質可經過皮膚、粘膜吸收中毒。化學性灼傷和火燒傷、燙傷不同。化學性皮膚灼傷在開始時往往不太疼,待發覺時,部分組織已經灼傷壞死,所以較難治癒。能夠引起化學性皮灼傷的物質很多,例如高中化學課本中講到的酸例如鹽酸、硝酸、硫酸、氫溴酸、氫碘酸、高氯酸、五氯化磷、二氯化磷等,強鹼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等、氨水、甲醛、酚、甲苯、磷等。化學性皮膚灼傷可以引起組織壞死並在燒傷後幾小時慢慢擴展。
二、化學性眼部灼傷
化學性眼部灼傷是在工作中,眼部直接接觸酸性、鹼性或其他含有化學物質的氣體、液體或者固體造成眼組織的腐蝕破壞性損傷。引起化學性眼部灼傷多因工業生產中使用的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或者剩餘的廢料直接接觸眼部而引起化學性結膜炎或者角膜炎、眼灼傷。化學性眼部灼傷和化學性皮膚灼傷致病因素是一致的,只是眼球的物質更加脆弱,耐受能力更差,受傷程度比起身體其他部位更嚴重。
三、牙酸蝕病
職業性牙酸蝕病是在工作中,較長時間接觸各種酸霧或酸酐引起的牙齒硬組織脫礦缺損,牙齒對冷、熱、酸、甜等刺激敏感,常伴有牙齦炎、牙疼、牙松動等,嚴重的只是留下牙根,並且有牙髓病變等。
四、氯氣中毒
氯氣中毒是在工作中,短期內吸入較大量氯氣導致的以呼吸系統損傷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工業生產中,接觸氯氣的機會有氯氣的製造或者使用過程中設備管道密閉不嚴或者檢修時接觸氯氣。液氯在灌注、運輸、貯存時,如果鋼瓶密封不良或者有故障,也可能有大量氯氣泄露。
五、氨中毒
氨中毒是在化工生產中短期內吸入較大量氨氣而引起的以呼吸系統損傷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部、皮膚、呼吸道粘膜損傷。嚴重的可造成死亡,個別嚴重患者還會有後遺症。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作用。在生產使用、儲存、運輸、裝卸、個人防護、企業安全衛生管理方面認真把關,可以有效預防氨中毒。
六、硫化氫中毒
硫化氫中毒是化工行業很重要的職業病。了解硫化氫的性質和毒性很有必要。硫化氫是一種無色、易燃、有強烈臭雞蛋氣味的氣體。容易溶解在水而形成氫硫酸。也可溶解在乙醇、汽油和煤油。
硫化氫具有刺激作用和細胞窒息作用。進入體內後主要引起細胞內窒息,導致以中樞神經為主的多臟器損傷,同時對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但由於全身毒性作用劇烈而發病迅速,因此在吸入硫化氫濃度較低時,可以感覺到較明顯的刺激作用,吸入濃度較高的硫化氫時,嗅神經末梢麻痹,可使硫化氫臭味「消失」,繼而發生昏迷,甚至死亡。在化工生產的三廢崗位,預防硫化氫中毒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七、汽油中毒
汽油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是把它當做一種易燃化學品。汽油中毒是工業生產或使用中,接受汽油蒸氣或者液體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急性汽油中毒以神經或者精神症狀為主,誤將汽油吸入呼吸道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慢性汽油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中毒性周圍神經病。汽油中毒分為急性中毒、吸入性肺炎、慢性中毒、皮膚損傷等。
八、中暑
中暑是在高溫作業環境中,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存在生產性熱源的高溫作業人員是這種職業病的發病人群。職業性中暑的直接原因是由於作業人員在作業場所高溫、高濕和(或)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散熱機制發生障礙,機體內的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出現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的一系列損害的結果。當作業場所溫度超過34℃時,作業人員就有中暑的可能;有時雖然作業環境溫度沒有超過34℃,但是濕度高達60%時,也極易發生中暑。中暑的發生又和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因素有關,也與個體健康狀況有關。
九、凍傷
職業性凍傷是職業接觸低於0℃的環境或者介質(如製冷液態氣體)時,當人體組織溫度降低到---3.6℃~—2.5℃時,可產生組織凍結,產生凍傷。職業性凍傷產生的原因是當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或者潮濕刺激時,就會使血管產生痙攣,血液流量減少,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
十、過敏性肺炎
在化工行業以前,我們知道的過敏性肺炎是農民肺這種職業病,起因是農民因為吸入附著在穀物中的黴菌而導致的一種職業病。化工行業中的過敏性肺炎是吸入有機粉塵或者化學物質的過敏反應引起的肺泡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症。可以引起肺內過敏反應的有多種粉塵,例如含有微生物的粉塵、含有蛋白的粉塵、含有化學物質的有機粉塵等。吸入粉塵,只有少數人發生過敏反應,發生過敏反應的只有少數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肺部感染。化工常見的是空調肺和化工人肺。確定過敏性肺炎的是工作環境,最佳標志是患者在工作中發病而在周末或節假日正常。
十一、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指勞動或作業環境中,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具有刺激和(或)致敏作用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皮膚炎症性改變。主要是化學因素引起的。 我們常見的化學品如硫酸、硝酸、鹽酸、燒鹼、乙醇、甲醛、松節油、潤滑油等都可能導致接觸性皮炎。
十二、雜訊聾
雜訊聾是長期接觸雜訊引起永久性聽力損失的一種職業性耳科疾病。雜訊超過85~90dB強度時,即對耳蝸造成損害。發病原因是有明確的雜訊暴露歷史,在超過85dB以上的環境中長期超時工作。雜訊聾是職業病,要和葯物性耳聾、先天性耳聾、感染性耳聾、老年性耳聾、突發性耳聾區別開來。 (任滿超)
㈢ 化學品污染非常嚴重,對人類的危害性很強,曾發生過哪些化學品污染事件
化學品是指各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和混合物,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都屬於化學品。現在高科技社會籠罩之下的化學品越來越豐富,包括家庭中廣泛應用著各種日用化學品。除蟲劑、消毒劑、洗滌劑、乾洗劑等等他們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但同時也在散發著有毒氣體。
化學品具有毒性、刺激性、腐蝕性、窒息性、致癌性等特質,導致人員中毒事故屢有發生。關注和了解化學品的危害,尤其是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化學品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而使氧氣量不足以維持生命的繼續。通常空氣中含氧21%,如含氧濃度降到18%以下,機體組織的供氧不足,就會引起頭暈、惡心,調節功能紊亂等症狀。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空間有限的工作場所,缺氧嚴重時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長期接觸一定的化學物質可能引起人體細胞的無節制生長,形成癌性腫瘤。這些腫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觸這些物質以後許多年才表現出來,這一時期被稱為潛伏期,一般為4~40年。發生職業腫瘤的部位是變化多樣的。
㈣ 化學物品對人體的危害有大
1、日用化學品污染:
家庭中廣泛使用著各種日用化學品。如除蟲劑,消毒劑,洗滌劑,乾洗劑,它們是有作用的,但同時也在散發出有毒氣體。
毒性很高的苯胺有少量用於生產家用化學品,如塗料,除蟲劑,殺菌劑.廣泛用做溶劑,滅火劑,乾洗劑的CCl₄,用做去油劑的CH3CCl3,用做製冷劑,發泡劑的CHF₂Cl等是主要的氯代烴污染源。
2、室內化學品污染:
除了室外的大氣污染物能經空氣流通進入室內之外室內各種建築裝飾材料,廚房炊事,化妝品,日用化學品和化學製品,復印機、列印機,放射性污染物、空氣清新劑、殺蟲劑、吸煙、食品添加劑、農村使用的農葯和化肥等都是重要的室內化學污染物。
人們已從室內空氣中鑒定出300多種揮發性化學物質。醫學研究表明,上述污染可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4)化學品導致的疾病有哪些擴展閱讀:
酒精對人體的危害:
1、酒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在肝臟,因為肝臟是身體的化學工廠、解毒中心,任何外來的化學物質,都會在肝臟裡面代謝,可導致酒精肝,脂肪肝,肝功能異常等。
2、除了肝臟以外,酒精對胰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胰臟分泌很多酵素,假如喝酒引起胰臟發炎的話,代謝功能也會 受到影響,甚至引起糖尿病。
3、嗜酒的人還常有過胖的問題,對食道與胃部也有不好的影響,引起食管炎、胃炎,還會妨礙鈣質和維他命的吸收。
4、酒精對人的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危害最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和抑製作用。少量可興奮,過量則形成抑製作用。如果飲酒過多,就會臉紅,亂說胡話,以後站立不穩以至醉倒、嘔吐等。隨之昏睡,面色蒼白,血壓下降。
5、長期過量飲酒,還容易引起肌肉無力,性發育早熟。酒精對精子和卵子都有毒害,造成不育和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女孩還容易未老先衰。
㈤ 哪些化學品經常接觸會致癌
多環碳氫化合物(如3,4-苯並芘),氨基偶氮化合物,芳香胺類,亞硝胺類黴菌毒素等等。
化學品對人體的致癌性證據之充分程度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1、證據充分,致癌劑和人體癌症之間有因果關系。
2、證據有限,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致癌性證據,但證據尚有限,還需作進一步補充。
3、證據不充分,可能有3種情況:
(1)能獲取的致癌性數據很少。
(2)與證據有關的研究尚不能排除偶然性、誤差及混淆等情況。
(3)研究結果無致癌性證據。
(5)化學品導致的疾病有哪些擴展閱讀:
常見致癌化學劑:
1、氯乙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洗印照片、產品包裝、葯品裝管、家用器具以及其他許多塑料製品的生產中,需要大量用氯乙烯。不過,有致癌性的只是氯乙烯單體,塑料本身並沒致癌作用。
2、苯作為有機溶劑和化工原料,在工業中正在廣泛應用。氯苯農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合成染料等的生產均以苯作為原料。長期接觸苯的人可引起慢性苯中毒,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嚴重的造成全血細胞減少。
3、雙氯甲醚很強的致癌物,大白鼠吸入10次即可以發生,腫瘤的部位常見於肺與鼻。人長期接觸雙氯甲醚也易患肺癌。
㈥ 危險化學品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三類
1理化危險
爆炸物
易燃氣體
易燃氣溶膠
氧化性氣體
壓力下氣體
易燃液體
易燃固體
自反應物質或混合物
2健康危險
急性毒性
皮膚腐蝕/刺激
嚴重眼損傷/眼刺激
呼吸或皮膚過敏
呼吸或皮膚過敏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見GB20595。
生殖毒性
3環境危險
危害水生環境
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質對短期接觸它的生物體造成傷害的固有性質。
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質在與生物體生命周期相關的接觸期間對水生生物產生有害影響的潛在性質或實際性質。
㈦ 化學品究竟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
化學品究竟會對人體造成的害有
1、化學品活性與危險性
許多具有爆炸特性的物質其活性都很強,活性越強的物質其危險性就越大。
2、危險化學品的燃燒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等均可能發生燃燒而導致火災事故。
3、危險化學品的爆炸危
除了爆炸品之外,可燃性氣體、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等都有可能引發爆炸。
4、危險化學品的毒性
許多危險化學品可通過一種或多種途徑進入人的肌體,當其在人體達到一定量時,便會引起肌體損傷,破壞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中毒。
5、腐蝕性
強酸、強鹼等物質接觸人的皮膚、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時,會引起表皮組織發生破壞作用而造成灼傷。內部器官被灼傷後可引起炎症,甚至會造成死亡。
6、放射性
放射性危險化學品可阻礙和傷害人體細胞活動機能並導致細胞死亡。
㈧ 化工原料對人的危害
1、環境荷爾蒙類損害
歐、日、美等20個國家的調查表明近50年男子的精子數量減少50%,活力下降,就是由於這些有害化學品進入人體干擾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導致雄性退化。
2、致癌、致畸、致突變化學品類損害
研究表明,約有140多種化學品對動物有致癌作用,確認對人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約有40多種。人類患腫瘤病例的80%—85%與化學致癌物污染有關。致畸、致突變化學品污染物就更多了。
3、有毒化學品突發污染類損害
有毒有害化學品突發污染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有的則造成嚴重生態災難。盡管各國政府採取了預防措施,事後採取了補救辦法,但也防不勝防。
(8)化學品導致的疾病有哪些擴展閱讀:
化工原料污染防治
1.、保證水源安全,衛生條件,人員場所的安排
持續提供安全飲用水的保障,是大災後最重要的一項防病措施。氯化物是可以廣泛獲得,廉價易用的葯品。用它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大多數病原菌。人員安置計劃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水源,保證衛生條件,以及每個人都需要有滿足國際標准最低限的空間。
2.、保證基礎醫療護理條件
最基本的醫療護理條件對於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常見病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同樣重要的是提供進入二級和三級醫護設施的渠道。以下一些措施可以減輕傳染病的影響。
3.、監測/早期預警系統。
盡早發現有病例是保證迅速控制的關鍵。監測/早期預警系統應及早建立,以發現疾病的爆發並監控當地重要的流行病,為應對污染引發的疾病爆發,需要有能迅速進行化驗采樣,儲存和運輸樣本的手段,以便進一步監測研究。
比如,如果認為有疾病爆發的危險,則應該准備進行相關化驗的套件。洗消是消除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對人員的洗消和對事故現場及染毒設備的洗消。參戰人員在脫去防護服裝前必須進行徹底洗消。
對於人員的洗消主要是除污更衣、噴淋洗消、檢測更衣,送醫院檢查,對於洗浴後檢測不合格的必須進行二次洗消直到合格為止。對於裝備器材的洗消,對於一般染毒器材可以採用把器材集中用高壓清洗機沖洗也可將可拆部件拆開用高壓清洗機反復洗消等檢測合格後擦拭乾凈。
對忌水的器材可用葯棉、干凈的布取洗消劑反復擦拭,檢測合格後方可離開洗消場。常用的洗消劑主要有一下幾種:氧化氯化型消毒劑、漂白粉、三合一(三次氯酸合二氫氧化鈣)、氯氨等。
㈨ 經常工作接觸化學品有酸霧或酸酐會有哪些職業病發生
1、對眼睛可引起結膜炎、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
2、慢性影響有牙齒酸蝕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硬化。
3、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高濃度引起喉痙攣或聲門水腫而死亡。
4、口服後引起消化道的燒傷以至潰瘍形成。嚴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痙攣和聲門水腫、腎損害、休克等。
在空氣中酸霧的顆粒很小,比水霧的顆粒要小,比煙的濕度要高,粒徑為0.1~10 μm,是介於煙氣與水霧之間的物質,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9)化學品導致的疾病有哪些擴展閱讀:
酸霧的處理方法:
1、液體吸收:一般包括水洗法和鹼液中和法。鹼液吸收常用的吸收劑有10%的Na2CO3、4%~6%的NaOH和NH3等的水溶液。
2、固體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分子篩、硅膠、含氨煤泥等。北京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一種可以治理多種酸霧的吸附劑——SDG吸附劑,曾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1992年最佳實用技術和1995年可行實用技術。
3、靜電除霧法:酸霧靜電捕集器是靜電收塵器系列產品中的一個種類,靜電收塵成為專利技術後,第一次成功的實際應用便是1907年用於硫酸霧的捕集。
參開資料來源:網路-酸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