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阻如何看阻值
電阻阻值大小在電阻上都標出來了,可以直接看。也可以用萬用表測,測電阻的時候選電阻檔,用萬用表直接測就可以了。
② 電化學阻抗能測高電阻嗎
1. 核心邏輯
一個電化學反應和一個電路,有什麼共同點呢?二者,
外加一個電壓信號,就會產生一個電流信號。
因為同樣具備這種「輸入-輸出」關系,我們可以把電化學反應和電路聯系起來。
一個電路中,直流電受到阻礙,我們稱之為電阻。將這個概念延伸到交流電中,我們就可以得到阻抗(impedance,Z)。
阻抗:電路中的交流電所遇到的阻礙。
阻抗(Z)與電壓(E), 電流(I)的關系,在形式上就是電阻的歐姆定律:
因為交流電具有頻率,因此,阻抗也會隨著頻率而改變。不同頻率下,阻抗會更接近於某種器件,如電阻或電容等。
綜合以上兩點,得到EIS技術的核心:
整個電化學反應可以表示為一個阻抗。
輸入細微擾動,輸出不同頻率下的阻抗信息。
2. 基礎概念與原理
Ø EIS輸入輸出信號
EIS的測試中,輸入信號往往是小幅度正弦交流信號,進而測量系統的阻抗,從而進行等效電路的分析。阻抗的輸入與輸出信號都具有三個特徵,振幅,頻率與相位。
Ø EIS譜圖特徵
阻抗是一個復數 [公式],可表示為實部 [公式]和虛部 [公式]的兩部分,
因此,所得到的EIS譜圖也是以這兩部分為x,y軸。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1) 當電路中僅存在電容C時,EIS圖譜是一條重合於Y軸的直線,即只有虛部的阻抗Z。
(2) 當電阻R與電容C串聯時,阻抗的實部有了數值,得到一個垂直於 [公式] 軸的直線,與其交於R。
然而,文獻中很多EIS結果是「半圓+尾巴」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那麼,這種EIS結果是如何造成的呢?這可通過電化學反應的基本模型來進行解釋。
Ø 典型電化學反應模型與其等效電路
典型的電化學過程包含一些基本構成,比如雙電層和法拉第反應等,這些可有下圖模型近似表示:
與之對應,該過程的總阻抗可以抽象為三種電學元件,分別為:
內阻 [公式] ,雙電層電容 [公式] ,法拉第阻抗 [公式]
其中,
內阻:電解液和電極的內阻。
雙電層電容:源自電解液中的非活性離子,無化學反應發生,僅改變電荷分布。
法拉第阻抗:源自電解液中的活性離子,有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有電荷轉移。
③ 請問電阻的阻值是怎麼看的
怎樣認識色環電阻;色環顏色 黑(0),棕(1),紅(2),橙(3)黃(4),綠(5),藍(6),紫(7),灰(8),白(9),金(0.1),銀(0.01)。
第一個,第二個顏色電阻基本值,第三位是後邊加0的個數(銀色時小數點向前移2位,金色時小數點向前移1位),最後一個是精度銀色表示精度為1%,金色表示精讀為10%。
例如
棕黑銀金錶示此電阻為0.10 歐姆,精讀為10%
棕綠金金錶示此電阻為1.5 歐姆,精讀為10%
紅紫橙銀表示此電阻為27 000 歐姆,精讀為1%
藍灰黑金錶示此電阻為68 歐姆,精讀為10%
棕黑紅銀表示此電阻為10 00 歐姆,精讀為1%
灰紅銀金錶示此電阻為0.82 歐姆,精讀為10%
④ 求助怎麼用電化學工作站交流阻抗測量固體的電阻
先測試復阻抗,得到電池內阻,然後測試塔菲爾曲線,測試時需要用阻抗得到的內阻進行校正。
⑤ 從電化學阻抗圖中可以得到什麼信息
電化學阻抗圖有兩種:阻抗復平面圖和阻抗波特圖。你提到的應該是阻抗復平面圖。圖上,半圓同實軸的第一個交點到坐標原點的距離即為體系的歐姆電阻,半圓的直徑即為體系的反應電阻,圓右邊的斜線即表示濃差極化控制的電阻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