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正確使用化學史料

如何正確使用化學史料

發布時間:2022-05-25 02:39:36

『壹』 各種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 量筒是量取液體葯品體積(volume)的玻璃儀器.正確使用要做到:「一選、兩平、三不能」. 一選:量筒大小有各種規格,盡量選用能一次量取;且與量取液體體積最接近的量筒. 兩平: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如果俯視,讀數偏大,如果仰視,讀數偏小. 三不能:不能加熱;不能量熱的液體;不能作反應器. 2.膠頭滴管的使用 膠頭滴管是用來吸取和滴加少量試劑的一種儀器.正確使用方法可概括為「懸、垂、擠、洗」. 懸:滴加液體時,滴管要懸在容器的上方,不得伸到容器內,_ 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試劑的污染.÷ 垂:滴管要垂直於水平面,不要倒置或平放,防止試液倒流,i 腐蝕橡膠乳頭;不要把滴管放在試驗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4 i 管."奴 擠: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擠膠頭,以控制滴加葯品的用量.1 洗: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蒸餾水洗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l- 外),以備再用.嚴禁用未經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別的試劑.1 3.酒精燈的使用 ,l 酒精燈是用來給物質加熱的玻璃儀器.正確使用要做到「三j 查、四要」

『貳』 如何正確使用家用化學品

家用化學品,大多數都是一些廁所清潔劑和廚房油污清潔劑,含鹽酸等酸性物質,使用時避免接觸84等含氯消毒劑,可能會產生鹽酸酸霧,有刺激性且有腐蝕性,平時使用這些清潔劑時,建議戴一個帽子和口罩,因為可能會有霧狀液滴,被吸進了呼吸道不好,有條件的可以戴一個護目鏡,防止霧氣對眼睛粘膜的傷害。

『叄』 如何做到正確使用危險化學品

這個問題,問的是非常有水準的!正確使用危化品,就是珍愛繩命,遠離死亡啊!!
首先,關於危化品的存儲、運輸。危化品一定要嚴格按照其規定的存儲環境進行搭建倉儲、運輸通道,嚴禁混裝、混放,導致其蒸發、揮發、倒撒、甚至是泄露等事故。保存的存儲櫃、冷櫃也要定時進行清理、檢查等。運輸也要專門的運輸渠道和灌裝、移液等,避免泄漏。
關於使用,使用前必須要完全了解該危化品最基本的理化屬性等信息。例如怕不怕光照,溶解度、常溫下是否揮發等等,了解其屬性,就是救命。如未知其屬性,就應該在密閉、安有通風口、收集裝置的實驗環境下,身著防化服進行探究其屬性,避免不可估量、挽回的後果的發生。
關於實驗後的廢液、廢氣、廢物等,也應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收集、處理,在保證其無毒、無害、無污染的前提下才可以排放,嚴禁亂排亂放、亂丟亂棄等行為!!
最後,將剩餘的危化品封裝完畢後,交由相關負責人或者存放在相應的位置,不可私自攜帶出實驗室!

『肆』 怎樣正確使用化學用品

1 取用葯品的規則
二不:1.不能用手接觸葯品。
2.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氣味(原因:可能有毒、有腐蝕性;正確操作為:把集 氣瓶放在鼻孔下方約20cm處,用手輕輕在集氣瓶口扇動,使少量氣體飄入鼻孔聞氣體氣味)。
二量:1.有說明的按照規定用量。
2.無說明的取最少用量(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液體:1~2mL)。
2 取用葯品的方法
取用粉末狀固體葯品
橫:先傾斜試管;
送:再將盛葯品的葯匙(或紙槽)送入試管底部;
豎:然後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葯品全部落到底部。
取用塊狀固體葯品
橫:先將容器橫放,用鑷子將塊狀固體放在容器口;
豎:再把容器慢慢豎起來;
滑:使塊狀固體緩緩地滑向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取用液體葯品
用少量時用膠頭滴管;用量較多時用傾倒法。
傾倒法:塞倒放→標簽向手心→互傾斜→口對口→緩慢倒→刮一下。
3 取用葯品的儀器
托盤天平:取用一定質量的固體葯品。
量筒: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葯品。
膠頭滴管:取用少量液體葯品。
葯匙或紙槽:取用粉末狀葯品。
鑷子:取用塊狀固體葯品。 [編輯本段]物質加熱規則 1 酒精燈的使用
酒精燈是廣泛應用的加熱器具,加熱溫度為500℃左右。
注意事項:
1.使用前先要檢查燈芯棉線的長度,若長度不夠,應當更換;要檢查燈芯頂端是否已經燒焦或變 黑,應適當剪去燒焦部分,還要用鑷子調整燈芯的高度;要檢查酒精的量是否合適,不能少於酒精燈容積的1/4,也不能超過2/3(因為超過2/3時,容易因酒精蒸發而在燈頸處起火;少於1/4時,因酒精少,既容易燒焦燈芯,又容易在燈內形成酒精與空氣的易爆炸混合物)。
2.點燃時要用火柴,絕對不能以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隻酒精燈,否則會因酒精外溢而引起失火。
3.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4.實驗結束熄滅酒精燈時,應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以免引起燈內酒精燃燒。
5.如果碰倒燃著的酒精燈,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2 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
1.加熱試管時應用試管夾或將其固定在鐵架台上。
2.使用試管夾時,要將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套入,夾持在距試管口1/3~1/4處。
3.加熱時,先均勻加熱,再在固定部位加熱。加熱液體時,使試管傾斜約45°角,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避免液體沸騰時噴出傷人。
4.試管盛裝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超過其總容積的1/3。加熱後不能驟冷,以防止其炸裂。 [編輯本段]量筒的使用方法1.量筒不能作為反應容器,絕對不能加熱,也不能用於配置溶液或溶液的稀釋。
2.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要選擇合適規格的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與量筒規格相差越大,准確度越小。
3.量筒應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線、刻度線和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註:仰視看量筒讀數小,量液多.俯視看量筒讀數大,量也少.
[編輯本段]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膠頭滴管是用來吸取和滴加少量試劑的一種儀器。

【注意事項】
1.取液後的滴管應保持橡膠頭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而腐蝕橡膠頭。
2.滴加液體時,應把它懸空放在燒杯上方,不要接觸燒杯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試劑的污染。
3.不要把滴管放在試驗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4.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以備再用。
5.嚴禁用未經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沖洗)。

『伍』 化學史教育的意義

一、化學史在化學教科書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史就是化學科學的形成、產生和發展及其演變規律的反映,是人類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對大自然化學知識的歷史論述,是化學家不斷探索、創新的歷史,也是科學思想取得勝利的歷史。化學史教育是指在化學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穿插化學史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1904年,法國著名的科學家郎之萬(Langevin 1872—1946)首先提倡在科學教學中運用歷史的方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結合化學史教育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民族自尊心;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簡而言之,化學史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能起到知識教育、創造教育、德育、美育等素質教育功能。所以,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滲透情況
我國20多年來人教版的初中化學教科書中都滲透了化學史教育的內容,而且化學史內容都佔了一定的比例。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中化學史的滲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內容逐年增多。對比幾種教科書,不難看出,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內容的章節所佔比例逐年遞增,1978年版的教科書中化學史才佔5%,而2001年版新課程標准教科書中化學史則佔到50%。90年代以來,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要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強調加強素質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教科書中化學史內容滲透逐年增多,說明初中化學教科書正努力反映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化學史在教科書中佔到比較重要的位置。同時,也說明化學課程在提供給學生最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在現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學知識,這些知識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以適應21世紀公民科學素養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內容所涉及的面越來越寬。1978年版的教科書只是略介紹化學的發展,隨後幾種版本的教科書,除化學史上的一些重大發現和發明、重要的實驗方法外,也介紹了一些著名的化學家及其對化學的重要貢獻,化學史的滲透雖有了較大進步,但這些化學史料只是緊扣所學內容,沒有進行擴展,這樣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窄。而2001年版的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增加了化學與社會、技術、生活相聯系的學習內容,既介紹了早期化學史實,又涉及到了19世紀的經典化學和20世紀的現代化學,化學史內容所涉及的面有化學家及科學實驗、材料、能源、環境保護、生命科學、國情知識等諸多方面,化學史得到進一步的滲透。透過化學史實,學生可以了解到科學技術發生的重大變化和飛速發展,同時能讓學生知道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夠讓教師在授課時,注意學科間知識的綜合,從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與材料、能源、健康、環境等方面的關系,逐步使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提高科學素養。
3.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對比幾種教科書,90年代前的教科書,多是以文字敘述化學史,形式單一,90年代後的教科書中介紹化學史時,在原來基礎了增加了一些插圖,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有一定變化。而2001年新課程標准教科書,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在文內增加了不少插圖和實物照片,如彩陶、古畫、雕像、透明金剛石薄膜等,圖文並茂,通過真實的圖片、鮮艷的色彩、具體的數據、重要的史實,再加上適當的文字說明或描述,把化學史知識融匯在各單元各課題中,畫面色彩明麗,其真實、直觀、親切、深刻,比文字更具有說服力,使得化學史知識更直觀、易懂,更接近於生活,能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便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理解和掌握。
三、化學史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化學已發展成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的重要基礎,成為推進現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並正在為解決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危機,如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糧食危機等,做出積極的貢獻。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引入和穿插化學史教育,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初中化學是中學化學教學的啟蒙階段,趣味化和過程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化學教科書的編排時應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可通過滲透化學史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在了解化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系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教師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可以使化學教學不只局限於現成知識的靜態結論,還可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不只局限於書本知識,還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使學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創造精神。隨著化學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化學教科書會不斷改變,不斷進步,化學史的滲透也會不斷增加,化學史教育也將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在化學教育中重視化學史教育將成為化學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陸』 求初中化學教學論文

初中化學中的化學史教學資源
作者:肖梅(南京曉庄學院 化學專業 09師范班)
指導老師:龍琪
[摘要] 本文在對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史料的內容、呈現方式、近年來教材中化學史的比重變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礎上,給出相應實施建議並舉例剖析了如何開發教材中化學史料的教育功能,對化學教育中化學史資源的利用不當之處提出了些許建議。
[關鍵詞] 化學教材;化學史;教學資源

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學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的英國科學促進協會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講中呼籲:「我們要教給年輕人的,與其說是科學結論不如說是科學史」。二戰後,以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科南特(J.Conant)為代表,一批教育家進行了以案例教學法引入學校進行科學史教育的實踐,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陸續開始重視科學史的教育,也陸續獲得了成功。
中國從初中三年級開始開設了化學教育,對初中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入門課程,教材很注重啟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學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尚屬少兒期,還是一些直觀的、趣味性的東西更能刺激其大腦興奮.化學史教育,不單純是講一些小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通過一些史實的介紹,能使學生理解相關科學知識、科學過程與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我國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把化學史作為「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 化學史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真實的學習情境, 為其營造生動有趣、基於生活經驗與社會文化的學習氛圍,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起促進作用。正如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所說「:科學史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 它能夠說明科學之意義, 科學之功能和方法, 科學之邏輯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含義, 科學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學對於思想凈化和文化整體化之重要意義。」可知化學史是化學教育的重要資源。

二. 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呈現方式
(一)應用現狀
開展化學史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認。但是,化學史的教學功能能否得以充分發揮,必須以老師是否在化學課程教育中開展化學史的教育教學,以及得到的效果來看。而化學史教育教學開展狀況可以通過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化學史進行化學教學的頻次程度得以反映。

圖1 教師教學中引入化學史進行化學教學的頻次

從表中可知,54%的教師從不使用化學史進行教育教學,偶然使用化學史的教師僅占調查總數的43%,而經常使用化學史進行教育教學的教師僅為3%。由此可見,當我國中學化學史教育教學的開展狀況不容樂觀。
針對這一狀況,筆者參考了一些文獻整理得出化學教師對在課堂中引入化學史教學認識。表格設計是以教學論過程為主要依據,從中學「教」與「學」的實際出發,通過人員、物質、信息3個方面來全面尋求原因。

表1:化學教師對在課堂中引入化學史教學的認識調查表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對
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學史知識范圍廣、知識面大 12 (30 %) 6 (15 %) 2 (5 %) 20 (50 %)
⒉化學史知識中考、高考考點較少 20 (50 %) 16 (40 %) 1 (2. 5 %) 3 (7. 5 %)
⒊化學史知識中考、高考考題容易 24 (60 %) 15 (37. 5 %) 1 (2. 5 %) 0 (0 %)
⒋化學史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 30 (75 %) 10 (25 %) 0 (0 %) 0 (0 %)
⒌化學史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21 (52 %) 16 (40 %) 2 (5 %) 1 (2. 5 %)
⒍對學生來說,化學史知識是十分難學的知識 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
⒎對教師來說,化學史知識是十分難教的內容 15 (37. 5 %) 12 (30 %) 1 (2. 5 %) 12 (30 %)
通過上述調查分析表明,中學化學教師普遍認為重視和加強化學史知識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由於受「中考指揮」和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一部分教師認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學史知識的考點較少,考題容易,教師只須念念教材,學生只須背背考點,所以教也容易,學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師則認為化學史知識范圍廣、知識面大,要在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上進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二)化學史在教材中的呈現方式
《科學課程標准》中提出了科學史進入科學課程的5種方式: ( 1) 作為引入新知識的背景素材; ( 2) 作為例題與練習題; ( 3) 作為相關資料插入; ( 4) 作為擴展性閱讀材料; ( 5) 作為科技活動素材。並且指出,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中引入科學史, 主要是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一種途徑和手段, 科學史不應作為新的知識點來考核, 其教學效果應當通過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對科學過程與方法的理解以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培育來體現。

表2 人教版中化學史
章節 化學史的
主要內容 化學史的
切入點 化學史的
呈現方式

緒言 火的發現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爾頓、阿伏加德羅及原子和分子的構成;門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一單元 課題2 煉丹術和煉金術、早期的化學實驗室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二單元 課題1 拉瓦錫及氧氣的發現、空氣的成分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三單元 課題1 拉瓦錫、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許及水的組成
資料
文字
第四單元 課題1 院士張青蓮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四單元課題2
道爾頓及元素符號
資料
文字,圖片
第五單元課題1 拉瓦錫及質量守恆定律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六單元課題1 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
化學•技 術• 社會
文字,圖片

第六單元 課題1 課後習題
石墨炸彈
習題
文字

第六單元 課題3
溫室效應
正文
文字

第七單元課題1

燃燒的利用
正文
文字,圖片

第七單元 課題2
能量及我國古代燒制陶器
正文
文字,圖片

第七單元 課題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動與探究
圖片

第八單元 課題1 金屬材料;青銅奔馬;滄州鐵獅;鉛的利用
正文
圖片,文字

第八單元 課題3
我國古代煉鐵
正文
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1
大理石作為重要建築材料的應用
正文
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1 我國制鹼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2
18 世紀化學肥料的使用
正文
文字

第十一單元課題2
物質的分類
拓展性課題
文字

第十二單元課題3
導電材料;納米材料 化學•技術• 社會

文字
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史教材多以插圖和閱讀材料的方式呈現。插圖所展示的化學史內容廣泛, 涉及化學家肖像、實驗儀器設備、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實物。插圖與正文內容互為補充, 生動形象地說明或解釋知識, 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次, 插圖與課文文字的合理搭配, 使教材在視覺上顯得圖文並茂、錯落有致,呈現出一種和諧美, 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
閱讀材料是課文正文內容的拓展。由於受教材篇幅和學科知識結構的限制, 一些化學史素材不便出現在課文正文中, 所以教材中在課文正文旁邊或課後設置了各種欄目 ,如「 資料」欄目, 這種呈現方式的目的在於:一方面對課文正文內容進行補充拓展, 開闊學生視野, 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課文正文知識嚴謹的邏輯結構, 突出學科知識的連續性和整體性。

三. 教材中化學史材體現的不足之處
2001年新課程標准教科書中,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更多樣化,內容更豐富,在文內增加了不少插圖和實物照片。如:彩陶、古畫、雕像,透明金剛石薄膜等,在加上適當的文字說明或描述,把化學史知識融匯在各單元各課題中,畫面色彩明麗,其真實、直觀、親切、深刻,比文字更有說服力,使得化學史知識更直觀易懂,更接近於生活,能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便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理解和掌握,有利於給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實際經驗等學習素材,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逐步認識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2],但就化學史材內容、呈現形式、分布等還有某些不足之處。

(一)化學史材過於粗略
表1化學史在近年教科書中所佔比例
版本 1978 1982 1987 1994 2001 2001(新課標)
比例 5% 15% 15% 31% 32% 50%
由表中可看出從1978年到2001年的新課標教材中化學史材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感受到化學史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中。但縱觀教材可以發現化學史材都經過編寫者的改動,講得過於粗略,使本應該達到在潛移默化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方法的目的完成不了。例如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兩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12天。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紅色粉末,同時容器里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1/5 。他研究了剩餘4/5體積的氣體,發現這部分氣體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他誤認為這些氣體全部都是氮氣(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維持生命」)。
拉瓦錫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再加強熱,得到了汞和氧氣(化學式為O2),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體積。他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4/5體積的氣體中,結果所得氣體跟空氣的性質完全一樣。」我們都知道拉瓦錫開始並沒有將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稱作氮氣,在1791年夏比塔才稱它為氮氣;也沒有「氧氣」,拉瓦錫稱它為「彈性流體」,是後人在後來的不斷摸索中定義了氧氣。加上這樣的信息占不了多少空間而且簡單易懂,加上去並不麻煩,可以給學生暗示科學的發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得到結果。

(二)關於化學史的習題過少
魯教版教材為加深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的認識, 在課後以練習題目的方式呈現了另一則化學史素材: 波義耳為探索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變化而進行的實驗。教材利用這則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讓學生對波義耳與質量守恆定律擦肩而過的原因做出分析。利用練習題目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化學史素材中的事件做出分析與評價, 不但可以啟迪學生思維, 鞏固所學知識, 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受到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為逐步深入理解科學本質打下基礎。化學史素材成為「靜態」科學成果和「動態 」過程與方法的載體, 成為促進學生掌握自然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本質的催化劑。而人教版關於化學史的習題少之又少,使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忽視化學史。

(三)教材中的化學史涉及到的中國人物較少
與我國有關的化學史素材(明確指出的)在化學教材的化學史中都占據著較大的比重。然而,在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國人物的名稱卻是鳳毛麟角。這不利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利於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化學史料在教材中分布不均衡
從化學史素材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化學史料在三種版本的教材中的分布存在著不均衡的現象。一方面,在化學史料廣泛地融入教材的基礎上,化學史料並未覆蓋教材中的所有章節,每種版本的下冊涉及的化學史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章節的化學史料存在著較為集中的現象,如上教版中第三章第二節中原子中有關化學史的內容,閱讀材料三處,圖片7幅,涉及化學家4個。化學史料的過於集中造成了化學史資源在某種程度上的浪費。

四 對教材中化學史教育功能開發的建議與思考
現在國內大多數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側重於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習題運用,用化學史來強調化學家們的天資聰穎和勤奮。忽視化學家的錯誤,研究的艱辛,也就是化學家們的「人性」,使化學家這一職業離學生越來越遠。

(一) 教師應精心創設習題情景,進一步在習題中開發化學史教育功能
運用化學史創設習題情境是將化學史引用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優點在於不僅可以是本來枯燥、無味的習題變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受到來自化學史的熏陶與教育。鑒於教材中的化學史料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局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挖掘化學史料素材編制習題,彌補教材中化學史習題的匱乏。教師在編制習題時,要選擇一些典型的化學史料的素材,選材不僅要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一定是化學科學發展過程中起關鍵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內容, 如元素和物質發現史、化學概念和理論發展史、物質結構的認識過程等。編制習題時,還應圍繞「科學事實、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這條主線展開。這條主線涉及的四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它既是科學史內容的核心,也是教學與訓練、評價的主線。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維角度獲得全面發展。此外,編制習題時應根據化學史教學的內容、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層次的題型,體現不同層次的教育功能。可以是選擇題、是非題、填空題、小論文或問題解決等多種題型。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化學史料的內容和呈現方式程中進一
富 雖然教材中的化學史料是教材編輯者立足於課程標准,根據教材內容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教材中的化學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化學史料的內容過於簡單,不利於其教育功能的發揮,這些史料的內容有待進一步豐滿。在使教材中的化學史史料豐滿起來的過程中,不一定使其完整無缺,重要的在於凸顯其教育功能,使學生真正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如魯教版第七單元第二節金屬的化學性質僅在挑戰自我中以習題的形式呈現教育意義不大,若能在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的實驗探究後再以文字加反應原理呈現,學生就更能理解其本質,更好地掌握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這一知識點。
另一方面,由於化學史料在教材中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各個學校的資源條件不同、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情況各異、學生的原有知識、興趣愛好和心理發展特點等都有差異,這些因素影響著化學史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基於這點考慮,為了充分發揮化學史的教育功能,教師在備課時還應該在化學史的呈現方式上下功夫。

(三) 教學中應適當增加我國的化學史料和人物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璀璨的歷史文化財富,與化學有關的歷史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的黑火葯、造紙術,聲名遠播的中國瓷器,中國煉丹家的發現……這些都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不朽的榮耀,其中都閃爍著化學的光芒。教材中關於我國的化學史的數量還算差強人意,但是我國化學家的名字確是少之又少。為了進一步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適當增加我國的化學史和有關人物的名稱是大有裨益的。不僅如此,我國歷史名人在教材中的出現還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的作用。可以參考引入的人物很多,如東漢時期的煉丹家魏伯陽,晉代煉丹家葛洪,我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徐壽……

(四)加強中學化學教師的化學史素養
將化學史教育推廣到整個科學史教育層面,從實踐方面來看,盡管在科學史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無論在課程標准還是在教材中都有著明顯地體現,但是科學史教育並沒有形成一種主流。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廣大科學教師本身沒有受到多少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教育。正像BAAS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份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他們(科學教師)的行為和思想都是職業訓練的結果,缺少對科學本質和目的的理解」。因此,教材中化學史教育功能的開發除了受到教材自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外,最大的問題是多數的中學化學教師本身缺乏化學史的背景知識。這些教師本身在學習期間沒有系統地學習化學史,也很少從化學史的相關教材中得到啟發。因此,他們在成為教師後就很少願意用化學史來教學,或很少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有關化學史內容的教學。因此,通過再培訓、教師間交流等形式提高中學化學教師的化學史素養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積極探索有績效的化學史教育,是充分挖掘化學史的教育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
[2]. [英] J.R.柏廷頓著 胡作玄譯化學簡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p.107-108
[3]. 許青鋒.化學教學應重視化學史的教育.教學探新
[4]. 楊艷麗 .任志鵬. 中學化學中化學史教學的現狀調查與思考.化學教育,2005.(10) 46-47
[5]. 楊慶元.中學化學史教育綜述.化學教育,2006.(11) 61--62
[6]. 王秀紅,於建軍.中學化學史教育教學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化學教育,2009.(2) 71--73
[7]. 孟獻華.中學化學教師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的調查與分析.化學教育,2005.(2) 48--50
[8]. 畢華林,辛本春.中學化學教材中化學史內容編排的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8 .3(28) 63--65
[9]. 李艷梅, 鄭長龍, 李德才.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中化學史教育內容的選擇與呈現.化學教育,2007 .(5) 61--63
[10]. 趙永芹.談中學化學教育中的化學史教學. 理科教學探索,2007
[11]. 魏少紅,牛曉玉.談化學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安陽大學學報
[12]. 王旭東,荊黎田.談化學史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文化教育 ,2007
[13]. 王偉群,王慧.讓化學家的真善美走進化學課堂.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報,2003
[14]. 劉霖.巧用化學史培養創造性.化學教育,2003.36(5)
[15] 張成山.淺析如何進行化學史的教育.高校理科研究,2003
[16]. 劉傳銀,薛梅,楊曉芳.淺談化學史教育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
[17]. 馬剛,向炳蓮.論化學史的素質教育功能.化學教育,2000
[18]. 馬磊.化學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考試周刊,2008
[19]. 曾凡芝.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滲透. 柳州師專學報,2003
[20]. 韓永娟.化學史料在中學化學中的教學功能釋例.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9
[21]. 郭瑞斌,徐大仁,莫尊理.化學史課程資源的開發特點及途徑.化學教育,2007
[22]. 劉前樹,邱道驥.化學史教育的實踐與思考.化學教育,2007
[23]. 關婷婷,蘇育志,常向陽.化學史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其教育功能. 廣東化工,2005
[24]. 梁建軍.化學史:教育理解科學本質的切入口.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
[25]. 梁建軍.化學史教學在學生理解知識結構中的作用.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

『柒』 化學儀器的正確使用

墊石棉網可加熱

(1)燒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固體物質溶解、液體稀釋的容器。

②用作較大量試劑發生反應的容器。

③用於過濾、滲析、噴泉等實驗,用於氣密性檢驗、尾氣吸收裝置、水浴加熱等。

④冷的乾燥的燒杯可用來檢驗氣體燃燒有無水生成;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可用來檢驗氣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燒杯量取液體。

②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杯外壁應無水滴。

③盛液體加熱時,不要超過燒杯容積的,一般以燒杯容積的為宜。

④溶解或稀釋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時,不要觸及杯底或杯壁。

(2)燒瓶

主要用途:

①可用作試劑量較大而有液體參加的反應容器,常用於各種氣體的發生裝置中。

②蒸餾燒瓶用於分離互溶的、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

③圓底燒瓶還可用於噴泉實驗。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瓶外壁應無水滴。

②平底燒瓶不能長時間用來加熱。

③不加熱時,若用平底燒瓶作反應容器,無需用鐵架台固定。

(3)錐形瓶

主要用途:

①可用作中和滴定的反應器。

②代替試管、燒瓶等作氣體發生的反應器。

③在蒸餾實驗中,用作液體接受器,接受餾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滴定時,只振盪不攪拌。

②加熱時,需墊石棉網。



2、可直接加熱

(1)試管

主要用途:

①常溫或加熱條件下,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②收集少量氣體和氣體的驗純。

③盛放少量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可直接加熱,用試管夾夾住距試管口處。

②試管的規格有大有小。不加熱時,試管內盛放的液體不超過容積的,加熱時不超過。

③加熱前外壁應無水滴;加熱後不能驟冷,以防止試管破裂。

④加熱時,試管口不應對著任何人。給固體加熱時,試管要橫放,管口略向下傾斜。

⑤不能用試管加熱熔融NaOH等強鹼性物質。

(2)蒸發皿

主要用途:

①溶液的蒸發、濃縮、結晶。

②乾燥固體物質。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盛液量不超過容積的。

②可直接加熱,受熱後不能驟冷。

③應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

『捌』 如何有效運用化學教學方法

如何有效運用化學教學方法
全國統考,初中教師資格證考試《化學》考試內容:(一)學科知識運用

1. 化學專業知識

(1)掌握與中學化學密切相關的大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學知識與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學知識和技能,具備化學學科的實驗技能和方法,能夠運用化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3)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學研究的專門性方法,化學學科認識世界的視角及思維方法;了解化學發展史及化學發展動態。

2. 化學課程知識

(1)理解初中化學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

(2)熟悉《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所規定主題內容的標准和要求。

(3)理解初中化學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知識呈現形式,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使用教材。

3. 化學教學知識

(1)了解化學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等一般知識。

(2)認識化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及其規律,掌握中學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等核心知識教學的基本要求及教學方法。

(3)知道化學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與考試、課外活動、教學評價等基本環節,能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組織化學教學活動。

(二)教學設計

1. 化學教材分析能力

(1)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及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特點,理解初中化學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確定課時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學教學內容與化學課程內容、化學教材內容和化學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能對化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組織。

(3)通過教材內容分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分析確立教學重點與難點,並闡述相應的教學解決方案。

2. 確定化學教學目標

(1)領會「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含義。

(2)能夠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徵,確定具體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並准確表述。

3. 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

(1)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初中學生認知特點,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2)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明確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確定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和呈現順序。

(3)了解化學資源的多樣性,能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合理開發、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

4. 設計化學教學程序

(1)理解化學教學內容組織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夠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

(2)通過研究典型的化學教學設計案例,掌握教學設計的方法,評價教學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應用化學課時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完成所選教學內容的教案設計。

(三)教學實施

1. 課堂學習指導能力

(1)了解化學情境創設、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的方法,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2)掌握初中學生化學學習的基本特點,能夠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特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2. 課堂組織調控能力

(1)掌握化學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決化學教學過程中各種沖突的能力。

(2)了解對化學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教學活動因素進行調控的方法。

3. 實施有效教學能力

(1)能依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地進行化學課堂教學。

(2)掌握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特點和方法,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能恰當選用教學媒體輔助化學教學,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四)教學評價

1. 化學學習評價

(1)了解化學教學評價的知識和方法,具有正確的評價觀,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正確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能夠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化學學習的狀況,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

2. 化學教學評價

(1)能夠依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倡導的評價理念,發揮教學評價的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等功能。

(2)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改進的思路。

『玖』 為什麼要在化學教學中使用化學史料

1、歷史上的著名化學家的成長經歷,比如幼時對其有引導和啟發的周圍人士是怎麼做的 2、歷史上的著名化學家的科研經歷,通過什麼樣的努力研究而取得重大發現

閱讀全文

與如何正確使用化學史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