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碳14怎麼用符號表示
在碳元素符號的左上角表示質量數。
在碳元素符號的左下角表示質子數。
如下圖所示:
② 碳14鑒定的碳14鑒定
自然界存在3種碳的同位素,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比例是12:13:14,分別用碳-12、碳-13、碳-14來表示。前二者是穩定同位素。碳-14則有放射性。它在大氣中存在,在大氣高空層中,因宇宙射線中子和大氣氮核作用而生成。它在大氣中與氧結合成C4O2分子,與二氧化碳(CO2)的化學性能是相同的。因此,它與二氧化碳混合一起,參予自然界的碳交換運動。它因光合作用而被植物吸收、並貯存在植物之中。人和動物需要食用植物,於是也在人體和動物體內存留。生物在存活期間,他們不斷地從大氣中獲取這種放射性碳。但是任何一種動物或植物一旦死亡,它就停止吸收,而且會使存留體內的這種放射性碳不斷減少。大約在5730年間,它的含量可以衰減一半。因此,物理學家將5730年稱為半衰期。由此可知,只要用儀器測出樹木、穀物、人骨、獸骨等生物遺骸中現有的碳-14含量,與它原始的碳-14水平相比,就可以推算出它們在多少年前死亡,進而可以推斷與它們共存的遺存(諸如建築遺址、墓葬或其它遺物)距今已有多少年了。
碳14的半衰期為5730年,也就是說經過5730年後原來碳14的含量只剩下一半了,再過5730年後就只剩一半的一半,雖然碳14不斷地在衰減,但是新的碳14也在大氣圈外層源源不斷地產生,基本上可以「收支平衡」,使得大氣圈內地碳14總體含量保持不變13.56dpm/g carbon。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植物通過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動物吃植物,還要呼吸。所以每個活著地生命體內的碳元素總在與外界進行交換,從而也保持了空氣中基本的水平。一旦生命體死去了以後,它再也無法吸收新的碳14,而體內的碳14又在衰減。前面我們講過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是時間的函數,碳14也不例外。不論刮風還是下雨,經過5730年後一半的碳14就會衰變為氮並釋放出β粒子(一個電子)。所以我們就可以根據死亡生命體內碳14的含量得出其死亡的年齡。
經過5個半衰期之後,也就是不到三萬年,碳14就會衰減到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呵呵,大概只有原來的1%了,再往後碳就變成死碳了,也就是說很難找到碳14的蹤跡。因此碳十四測年的范圍就很窄了只有大概五萬年而已 .
③ 碳14是什麼求解
碳14是碳12的同位素。
所謂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數的同一化學元素的兩種或多種原子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上佔有同一位置,化學行為幾乎相同,但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不同,從而其質譜行為、放射性轉變和物理性質(例如在氣態下的擴散本領)有所差異。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該元素符號的左上角註明質量數,例如碳14,一般用14C而不用C14. 碳14因為有放射性常被用來做歷史鑒定。
(三樓的要搞清楚啊,它不是兩種元素,而屬於同一種元素!)
④ 碳十三和碳十四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區別在於碳13元素穩定性更好,無輻射作用。碳13是碳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它的原子核內含有六個質子和七個中子。
碳14也是碳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它的原子核內含有六個質子和八個中子,它的中子數比碳13多一個,因此碳13的穩定性要比炭14高,碳14有一定的放射性而碳13沒有。
碳簡介:
碳(Carbon)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化學符號為C,在常溫下具有穩定性,不易反應、極低的對人體的毒性,甚至可以以石墨或活性炭的形式安全地攝取,位於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
碳是一種很常見的元素,它以多種形式廣泛存在於大氣和地殼和生物之中。拉丁語為Carbonium,意為「煤,木炭」。碳單質很早就被人認識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機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鐵、熟鐵和鋼的成分之一。 碳能在化學上自我結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業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體內絕大多數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⑤ 碳十四化學符號形狀
⑥ 碳十四(C14)經一個半衰期後的產物是什麼請指導在下它的名稱及化學
碳十四(C14)經一個半衰期後有一半的C14經過β衰變變成了N14.
⑦ 高中化學,c60中的c是炭12是么還是炭14
c60
是C元素組成的
單質
,就同C元素組成
石墨
,金剛石一樣,都是C元素的
同素異形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