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大危險源清單(危化品)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有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危險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1993年6月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將「重大事故」定義為:在重大危害設施內的一項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故,如嚴重泄漏、火災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並導致對工人、公眾或環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嚴重危險。
對重大危害設施定義為:不論長期地或臨時地加工、生產、處理、搬運、使用或儲存數量超過臨界量的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或多類危險物質的設施(不包括核設施、軍事設施以及設施現場之外的非管道的運輸)。
由來:
20世紀70年代以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隨之產生了「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設施(國內通常稱為重大危險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
英國是最早系統地研究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的國家。英國衛生與安全委員會設立了重大危險咨詢委員會(ACMH)並在1976年向英國衛生與安全監察局提交了第一份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研究報告。英國政府於1982年頒布了《關於報告處理危害物質設施的報告規程》,1984年頒布了《重大工業事故控制規程》。
2. 危險源的分類
工業生產作業過程的危險源一般分為七類:
(一) 化學品類: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二) 輻射類:放射源、射線裝置、及電磁輻射裝置等;
(三) 生物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等危害個體或群體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種設備類:電梯、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
(五) 電氣類:高電壓或高電流、高速運動、高溫作業、高空作業等非常態、靜態、穩態裝置或作業;
(六) 土木工程類:建築工程、水利工程、礦山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運輸類: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
3. 實驗室中化學危險源的識別應考慮哪些因素
1、物理性危險:設備、設施缺陷、防護缺陷、工作環境不良,
2、化學性危險:易燃、易爆、有毒化學葯品。
3、行為性危險操作失誤、管理不善。
4. 物質類危險源
危險源的分類方式眾多,不同的劃分標准,分類情況也會有所區別。一般,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學理論角度)來劃分,危險源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
1.第一類危險源
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是傷亡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於是,把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
為了防止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必須採取措施約束、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控制危險源。
2.第二類危險源
正常情況下,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或危險物質受到約束或限制,不會發生意外釋放,即不會發生事故。但是,一旦這些約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措施受到破壞或失效(故障),則將發生事故。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稱作第二類危險源。
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機械設備、裝置、元部件等由於性能低下而不能實現預定功能的現象。從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狀態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於設計、製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於維修、使用不當,或磨損、腐蝕、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2)人的失誤
人的失誤是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被要求的標准,即沒有完成規定功能的現象。人的不安全行為也屬於人的失誤。人的失誤會造成能量或危險物質控制系統故障,使屏蔽破壞或失效,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3)環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環境,即生產作業環境中的溫度、濕度、雜訊、振動、照明或通風換氣等方面的問題,會促使人的失誤或物的故障發生。
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類危險源是傷亡事故發生的能量主體,決定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兩類危險源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因此,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此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
此外,危險源的分類還有:機械類、電氣類、輻射類、物質類、火災與爆炸類;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為性、其他等各種各樣的分類。當然,分類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在進行危險源辨識時考慮方式的不同。
5. 化工廠一般有哪些重大危險源
炸葯庫,油庫,貯氣櫃,輻射源(常用於計量),易燃易爆物品的貯存、輸送、反應器,有毒有害物質的貯存、輸送、反應器,腐蝕性物質(如酸、鹼)的貯存、輸送、反應器,強氧化劑的貯存、輸送、反應器,高壓容器,壓力管道,高壓電器,等。
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能量與物質的意外逸散,並可能造成設備損壞、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的生產設備、作業現場和易燃易爆場所,均稱為危險點源。
化工廠指從事化學工業的工廠。化工廠多依水而建,往往充足的水源可以吸引更多的化工企業。
化學工業(chemical instry)又稱化學加工工業,泛指生產過程中化學方法佔主要地位的過程工業。化學工業是從19世紀初開始形成,並發展較快的一個工業部門。
化學工業是屬於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由最初只生產純鹼、硫酸等少數幾種無機產品和主要從植物中提取茜素製成染料的有機產品,逐步發展為一個多行業、多品種的生產部門,出現了一大批綜合利用資源和規模大型化的化工企業。
(5)化學性危險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化工產品價格也在節節攀升。一位內部人士說,當年有的化工產品價格甚至能達到原材料成本的5至6倍。所以說,一個地區的化工產業可以極好地帶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化工廠多依水而建,往往充足的水源可以吸引更多的化工企業,但很多企業一般不願意購買處理污染的設備。這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化工廠 (化工廠的影響)
6. 危險源分為幾類
一、第一類危險源
1、定義:第一類危險源是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包括生產過程中各種能量、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
2、作用:第一類危險源決定了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具有的能量越多,發生事故的後果越嚴重。
3、舉例:
(1)產生、供給能量的裝置、設備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變電所、供熱鍋爐等,它們運轉時供給或產生很高的能量。
(2)使人體或物體具有較高勢能的裝置、設備、場所相當於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機械、高度差較大的場所等,使人體或物體具有較高的勢能。
(3)能量載體指擁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運動中的車輛、機械的運動部件、帶電的導體等,本身具有較大能量。
(4)一旦失控可能產生巨大能量的裝置、設備、場所,指一些正常情況下按人們的意圖進行能量的轉換和做功,在意外情況下可能 產生巨大能量的裝置、設備、場所。例如強烈放熱反應的化工裝置,充滿爆炸性氣體的空間等。
(5)一旦失控可能發生能量蓄積或突然釋放的裝置、設備、場所,指正常情況下多餘的能量被泄放而處於安全狀態,一旦失控時發生能量的大量蓄積,其結果可能導致大量能量的意外釋放的裝置、設備、場所。例如各種壓力容器、受壓設備,容易發生靜電蓄積的裝置、場所等。
(6)危險物質除了干擾人體與外界能量交換的有害物質外,也包括具有化學能的危險物質。具有化學能的危險物質分為可燃燒爆炸危險物質和有毒、有害危險物質兩類。
(7)生產、加工、儲存危險物質的裝置、設備、場所這些裝置、設備、場所在意外情況下可能引起其中的危險物質起火、爆炸或泄漏。例如炸葯的生產、加工、儲存設施,化工、石油化工生產裝置等。
(8)人體一旦與之接觸將導致人體能量意外釋放的物體。物體的稜角、工件的毛刺、鋒利的刀刃等,一旦運動的人體與之接觸,人體的動能就會意外釋放而使人體遭受傷害。
二、第二類危險源
1、定義:第二類危險源是指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因素,廣義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環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2、作用:第二類危險源決定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它出現越頻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舉例:
(1)物的故障是指機械設備、裝置、元部件等由於性能低下而不能實現預定功能的現象。物的不安全狀態也是物的故障。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於設計、製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於維修、使用不當,或磨損、腐蝕、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2)人為失誤是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被要求的標准,即沒有完成規定功能的現象。人的不安全行為也屬於人為失誤。人為失誤會造成能量或危險物質控制系統故障,使屏蔽破壞或失效,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3)環境因素指人和物存在的環境,即生產作業環境中的溫度、濕度、雜訊、振動、照明、通風換氣以及有毒有害氣體存在等。
7. 化驗室危險源有那些
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
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裡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危險源存在於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范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
(7)化學性危險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生產作業過程的危險源一般分為七類:
(一) 化學品類: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二) 輻射類:放射源、射線裝置、及電磁輻射裝置等。
(三) 生物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等危害個體或群體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種設備類:電梯、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
(五) 電氣類:高電壓或高電流、高速運動、高溫作業、高空作業等非常態、靜態、穩態裝置或作業。
(六) 土木工程類:建築工程、水利工程、礦山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運輸類: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
8. 危險源類別是怎麼分類的有哪些,請高手指教
1、安全科學理論對危險源的分類
這種分類主要是概念性的.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按安全科學理論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
(1)兩類危險源
a、第一類危險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
為了防止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必須採取措施約束、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控制危險源.
b、第二類危險源.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稱作第二輪危險源.
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誤).
(2)兩類危險源的關系
第一類危險源是傷亡事故發生的能量主體,決定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
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此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認為: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是傷亡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
2、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對危險源的分類
GB/T1386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是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對危險源進行分類:
(1)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設備、設施缺陷;
防護缺陷;
電危害;
雜訊危害;
振動危害;
電磁危害;
運動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
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
粉塵與氣溶膠;
作業環境不良;
信號缺陷;
標志缺陷;
其他.
(2)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質;
自燃性物質;
有毒物質;
腐蝕性物質;
其他;
(3)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傳染病媒介物;
致害動物;
致害植物;
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負荷超限:體力、聽力、視力、其他負荷超限;
健康狀況異常;
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
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
其他.
(5)行為性危害因素
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
操作失誤:誤動作、違章作業、其他;
監護失誤;
其他.
(6)其他.
3、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對危險源的分類
GB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將危險源分為16類:
(1)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5)觸電;
(6)淹溺;
(7)灼燙;
(8)火災;
(9)意外墜落;
(10)坍塌;
(11)放炮;
(12)火葯爆炸;
(13)化學性爆炸;
(14)物理性爆炸;
(15)中毒和窒息;
(16)其他傷害.
9. 化學性危害因素有哪些
家庭裝修,服裝印染中甲醛、苯、甲苯等有毒有機物的污染;
汞、鉛等重金屬離子對水體的污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對大氣的污染。
化學因素是引起職業病的最常見的職業性有害因素
它主要包括生產性毒物和生產性粉塵.生產性毒物是指生產過程中形成或應用的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生產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等;
刺激性毒物,如氯氣、氨氣、二氧化硫、光氣、氯化氫、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氣、硝酸蒸氣、高分子化合物等;
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亞硝磷鹽、砷化氫等;
神經性毒物,如鉛、汞、錳、四乙基鉛、二硫化碳、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物、汽油、四氯化碳等.
生產性粉塵是指能夠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10. 危險源類別是怎麼分類的
物理性危險、化學性危險、生物性危險、心理性危害、行為性危害等。
1、物理性危險
物理性危害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過程中機械操作帶來的雜質,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包括金屬、機械碎屑、玻璃、首飾、碎石子、骨頭碎片等。危害因素包括雜訊危害(如機械性雜訊、電磁性雜訊、流體動力性雜訊、其他雜訊);振動危害(如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流體動力性振動、其他振動)等。
2、化學性危險
化學性危險指的是在進行化學作業時產生的化學廢物,且對人體有極大的傷害。化學性廢物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廢棄化學物品。
3、生物性危險
生物性危險是指一些生物對人類造成危害,包括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索等。
4、心理性危害
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准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心理性危害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對人影響很大,甚至自殺。
5、行為性危害
行為(Action / Behavior)行為是指人們一切有目的的活動,它是由一系列簡單動作構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動作的統稱,這些行為可能給身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