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怎麼判斷是不是電解質

化學怎麼判斷是不是電解質

發布時間:2022-05-27 01:46:00

1. 高一化學如何判定是否是電解質

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例如酸、鹼和鹽等。凡在上述情況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例如蔗糖、酒精等。
判斷某化合物是否是電解質,不能只憑它在水溶液中導電與否,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其晶體結構和化學鍵的性質等因素。例如,判斷硫酸鋇、碳酸鈣和氫氧化鐵是否為電解質。硫酸鋇難溶於水(2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2.4�104
g),溶液中離子濃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導電,似乎為非電解質。但溶於水的那小部硫酸鋇卻幾乎完全電離(20
℃時硫酸鋇飽和溶液的電離度為97.5%)。因此,硫酸鋇是電解質。碳酸鈣和硫酸鋇具有相類似的情況,也是電解質。從結構看,對其他難溶鹽,只要是離子型化合物或強極性共價型化合物,盡管難溶,也是電解質。
氫氧化鐵的情況則比較復雜,fe3+與oh之間的化學鍵帶有共價性質,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鋇還要小(2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9.8�105
g);而落於水的部,其中少部又有可能形成膠體,其餘亦能電離成離子。但氫氧化鐵也是電解質。
判斷氧化物是否為電解質,也要作具體析。非金屬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們是共價型化合物,液態時不導電,所以不是電解質。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導電,但也不是電解質。因為這些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了新的能導電的物質,溶液中導電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電離,而它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為電解質。金屬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離子化合物,它們在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因此是電解質。
可見,電解質包括離子型或強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非電解質包括弱極性或非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電解質水溶液能夠導電,是因電解質可以離解成離子。至於物質在水中能否電離,是由其結構決定的。因此,由物質結構識別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是問題的本質。
另外,有些能導電的物質,如銅、鋁等不是電解質。因它們並不是能導電的化合物,而是單質,不符合電解質的定義。

2. 怎樣判斷是電解質

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中或
熔融狀態
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例如酸、鹼和鹽等。凡在上述情況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
非電解質
,例如蔗糖、酒精等。
判斷某化合物是否是電解質,不能只憑它在水溶液中導電與否,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其
晶體結構

化學鍵
的性質等因素。例如,判斷
硫酸鋇
、碳酸鈣和
氫氧化鐵
是否為電解質。硫酸鋇難溶於水(2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2.4×10-4
g),溶液中
離子濃度
很小,其水溶液不導電,似乎為非電解質。但溶於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鋇卻幾乎完全電離(20
℃時硫酸鋇
飽和溶液

電離度
為97.5%)。因此,硫酸鋇是電解質。碳酸鈣和硫酸鋇具有相類似的情況,也是電解質。從結構看,對其他難溶鹽,只要是離子型化合物或強極性
共價
型化合物,盡管難溶,也是電解質。
氫氧化鐵的情況則比較復雜,
Fe3
+與OH-之間的化學鍵帶有共價性質,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鋇還要小(2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9.8×10-5
g);而落於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膠體,其餘亦能電離成離子。但氫氧化鐵也是電解質。
判斷氧化物是否為電解質,也要作
具體分析
。非
金屬氧化物
,如
SO2

SO3
、P2O5、CO2等,它們是共價型化合物,液態時不導電,所以不是電解質。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導電,但也不是電解質。因為這些氧化物與水
反應生成
了新的能導電的物質,溶液中導電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電離,而它和水反應,生成
亞硫酸
,亞硫酸為電解質。金屬氧化物,如
Na2O
,MgO,CaO,
Al2O3
等是
離子化合物
,它們在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因此是電解質。
可見,電解質包括離子型或強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非電解質包括弱極性或非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電解質水溶液能夠導電,是因電解質可以
離解
成離子。至於物質在水中能否電離,是由其結構決定的。因此,由物質結構識別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是問題的本質。
另外,有些能導電的物質,如銅、鋁等不是電解質。因它們並不是能導電的化合物,而是
單質
,不符合電解質的定義。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3. 怎樣區分什麼是電解質

(1)什麼是電解質?
本身具有離子導電性或在一定條件下(例如高溫熔融或溶於溶劑形成溶液)能夠呈現離子導電性的物質。
電解質是溶於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就能夠導電(電解離成陽離子與陰離子)並產生化學變化的化合物。另外,存在固體電解質(導電性來源於晶格中離子的遷移)。離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某些共價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導電。
例如酸、鹼和鹽等。凡在上述情況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例如蔗糖、酒精等。
(單質,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與否,都不是電解質。)
(2)如何區分電解質?
(1)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
(2)活潑金屬的氧化物,如Na2O、Al2O3等,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是由於它自身能電離出離子的緣故,因而是電解質。而非金屬氧化物都不是電解質。
(3)金屬鹽、銨鹽都屬於離子化合物,都是電解質。
(4)CaCO3等物質幾乎不溶於水,其水溶液導電能力也很弱,但溶於水的部分卻是完全電離的,因此是電解質。
(5)一般來說,酸(不分強弱)、鹼(不分強弱)、鹽(不分溶解性)都是電解質。
(6)酒精、蔗糖等絕大多數有機物都不是電解質
(7)完全由非金屬組成的有機化合物,要觀察組成它的基團。親水的,是電解質;疏水的,是非電解質。
(8)氣體一般都是非電解質。
補充:判斷強弱電解質有個前提你要注意:它首先必須是化合物,然後在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能完全電離的是強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的是弱電解質.
所以所有強酸強鹼都是強電解質,因為它們在溶液中完全電離;
而弱酸和弱鹼是弱電解質.
可溶於水的不一定是強電解質:首先它要是化學物,而且還要完全電離,這樣它才是強電解質.
比如碳酸,它是化合物,但溶於水後只能部分電離,是弱酸,所以是弱電解質.
幾乎所有的鹽都是強電解質,因為幾乎所有的鹽在熔融(高溫加熱成液態)狀態下均完全電離。這么說一般用到的HCLH2SO4HNO3NAOHKOH是強電解質NH3。H2O、有機酸是弱電解質。

4. 怎麼樣通過化學式區分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首先,金屬鹽、銨鹽都屬於離子化合物,都是電解質。
其次,強酸、強鹼也都是電解質。
再次,完全由非金屬組成的有機化合物,要觀察組成它的基團。親水的,是電解質;疏水的,是非電解質。
最後,氣體一般都是非電解質。

5. 化學,如何確定是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

電解質——水溶液或融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無論水溶液還是融化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

討論:下列哪些是電解質?銅、氯化鈉固體、硝酸鉀固體、碳酸鈣固體、二氧化碳

註:1)酸鹼鹽都是電解質

2)大多數金屬氧化物是電解質

3)水是電解質

4)大多數的非金屬氧化物是非電解質

5)大部分的有機物是非電解質

6. 怎麼區分化學上的電解質

電解質
非電解質的一個關鍵是化合物。單質,混合物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不是。而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在熔融狀態或在溶液中會導電的物質是電解質,不能導電的是非電解質。電解質中強酸,強鹼以及大部分的鹽都是強電解質,弱酸,弱鹼,少部分鹽是弱電解質。希望採納,謝謝。

7. 怎麼判斷物質是不是電解質,有什麼規律

電解質是溶於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就能夠導電(電解離成陽離子與陰離子)並產生化學變化的化合物.判斷是不是電解質先看它是不是化合物,再看能不能電離出陰陽離子,能的話就是的了.記住單質和混合物不是電解質!電解質一定是化合物

8. 有機物怎麼判斷是不是電解質

根據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本質區別(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判斷。

1、是否能電離(本質區別):電解質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電離的化合物,而非電解質不能電離。有機物中,如羧酸類別,可以電離出氫離子,因此羧酸是電解質,如乙酸、丙酸、水楊酸等。

2、常見物質類別:電解質一般為酸、鹼、鹽、典型的金屬氧化物和某些非金屬氫化物。非電解質通常為非金屬氧化物、某些非金屬氫化物和絕大多數有機物。絕大多數的有機物在溶液或熔融狀態下不能導電,因此絕大多數的有機物不是電解質。

(8)化學怎麼判斷是不是電解質擴展閱讀

決定強、弱電解質的因素較多。下面從鍵型、鍵能、溶解度、濃度和溶劑等方面來討論這些因素對電解質電離的影響:

(1)鍵型

電解質的鍵型不同,電離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離子化合物,如強酸、強鹼和大部分鹽類,在極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夠全部電離,導電性很強,我們稱這種在水溶液中能夠完全電離的物質為強電解質。

而弱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如弱酸、弱鹼和少數鹽類,在水中僅部分電離,導電性較弱,我們稱這種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電離的物質為弱電解質。

(2)鍵能

相同類型的共價化合物由於鍵能不同,電離程度也不同。例如,HF、HCl、HBr、HI就其鍵能來說是依次減小的,它們分子內核間距的依次增大。從分子的鍵能依次減小來看,HF的鍵能最大,分子結合得最牢固,在水溶液中電離最困難。

(3)溶解度

電解質的溶解度也直接影響著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有些離子化合物,如硫酸鋇等,盡管它們溶於水時全部電離,但它們的溶解度很小,使它們的水溶液的導電能力很弱,但它們在熔融狀態時導電能力很強,因此仍屬強電解質。

(4)濃度

電解質溶液的濃度不同,電離程度也不同。溶液越稀,電離程度越大。鹽酸和硫酸只有在稀溶液中才是強電解質,在濃溶液中,則是弱電解質。

(5)溶劑

溶劑的性質也直接影響電解質的強弱。對於離子化合物來說,水和其他極性溶劑的作用主要是削弱晶體中離子間的引力,使之解離。

9. 怎麼判斷電解質

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例如酸、鹼和鹽等。凡在上述情況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例如蔗糖、酒精等。
判斷某化合物是否是電解質,不能只憑它在水溶液中導電與否,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其晶體結構和化學鍵的性質等因素。例如,判斷硫酸鋇、碳酸鈣和氫氧化鐵是否為電解質。硫酸鋇難溶於水(2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2。4×10-4
g),溶液中離子濃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導電,似乎為非電解質。但溶於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鋇卻幾乎完全電離(20
℃時硫酸鋇飽和溶液的電離度為97。5%)。因此,硫酸鋇是電解質。碳酸鈣和硫酸鋇具有相類似的情況,也是電解質。從結構看,對其他難溶鹽,只要是離子型化合物或強極性共價型化合物,盡管難溶,也是電解質。
氫氧化鐵的情況則比較復雜,Fe3+與OH-之間的化學鍵帶有共價性質,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鋇還要小(2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9。8×10-5
g);而落於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膠體,其餘亦能電離成離子。但氫氧化鐵也是電解質。
判斷氧化物是否為電解質,也要作具體分析。非金屬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們是共價型化合物,液態時不導電,所以不是電解質。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導電,但也不是電解質。因為這些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了新的能導電的物質,溶液中導電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電離,而它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為電解質。金屬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離子化合物,它們在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因此是電解質。
可見,電解質包括離子型或強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非電解質包括弱極性或非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電解質水溶液能夠導電,是因電解質可以離解成離子。至於物質在水中能否電離,是由其結構決定的。因此,由物質結構識別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是問題的本質。
另外,有些能導電的物質,如銅、鋁等不是電解質。因它們並不是能導電的化合物,而是單質,不符合電解質的定義。

閱讀全文

與化學怎麼判斷是不是電解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