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課本中的晶體
初中課本里也沒提到幾種晶體,一般沒說是非晶體就是晶體了,所以不如去記非晶體,初中的題里常見的非晶體有石蠟,松香,玻璃,瀝青
2. 化學中什麼是晶體
晶體(crystal)
晶體有三個特徵:(1)晶體有一定的幾何外形;(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3)晶體有各向異性的特點。
固態物質有晶體與非晶態物質(無定形固體)之分,而無定形固體不具有上述特點。
組成晶體的結構粒子(分子、原子、離子)在空間有規則地排列在一定的點上,這些點群有一定的幾何形狀,叫做晶格。排有結構粒子的那些點叫做晶格的結點。金剛石、石墨、食鹽的晶體模型,實際上是它們的晶格模型。
晶體按其結構粒子和作用力的不同可分為四類: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和金屬晶體。
具有整齊規則的幾何外形、固定熔點和各向異性的固態物質,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固態物質是否為晶體,一般可由X射線衍射法予以鑒定。
晶體內部結構中的質點(原子、離子、分子)有規則地在三維空間呈周期性重復排列,組成一定形式的晶格,外形上表現為一定形狀的幾何多面體。組成某種幾何多面體的平面稱為晶面,由於生長的條件不同,晶體在外形上可能有些歪斜,但同種晶體晶面間夾角(晶面角)是一定的,稱為晶面角不變原理。
晶體按其內部結構可分為七大晶系和14種晶格類型。晶體都有一定的對稱性,有32種對稱元素系,對應的對稱動作群稱做晶體系點群。按照內部質點間作用力性質不同,晶體可分為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等四大典型晶體,如食鹽、金剛石、乾冰和各種金屬等。同一晶體也有單晶和多晶(或粉晶)的區別。
正方形的橡皮不是晶體.
3. 化學中怎樣區分和證明原子晶體,離子晶體或分子晶體
1.組成元素:
有活潑金屬或NH4+構成的化合物一般為離子晶體
原子晶體比較特殊,如:金剛石、晶體硅、碳化硅、二氧化硅重點記
其餘一般為分子晶體
2.化學鍵分析:
只要有離子鍵即為離子晶體
全部都是共價鍵為原子晶體
存在分子間作用力為分子晶體
3.熔沸點等物理性質分析:
一般情況: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分子晶體
其他特殊情況特殊記
晶體簡介:
1、離子晶體:陰、陽離子以一定的數目比、並按照一定的方式依靠離子鍵結合而成的晶體.
如「NaCl、CsCl
構成晶體的微粒:陰、陽離子;
微粒間相互作用:離子鍵;
物理性質:熔點較高、沸點高,較硬而脆,固體不導電,熔化或溶於水導電.
2、原子晶體:晶體內相臨原子間以共價鍵相結合形成的空間網狀結構.
如:金剛石、晶體硅、碳化硅、二氧化硅
構成晶體的微粒:原子;
微粒間相互作用:共價鍵;
物理性質:熔沸點高,高硬度,導電性差.
3、分子晶體:通過分子間作用力互相結合形成的晶體.
如:所有的非金屬氫化物,大多數的非金屬氧化物,絕大多數的共價化合物,少數鹽(如AlCl3).
構成晶體的微粒:分子;
微粒間相互作用:范德華力;
物理性質:熔沸點低,硬度小,導電性差.
4. 化學知識:晶體的類型及具體分類
晶體類型是晶體的分類依據之一 分為: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
1.離子晶體:一般由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元素組成,大多的鹽(除ALCL3外,它是分子晶體), 強鹼, (鹼)金屬氧化物。
特例:NH4CL(氯化銨)是有非金屬組成的離子晶體,你看是銨根,有金字旁,所以把銨根看做是金屬根(也許這樣說不是很准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2.原子晶體:高中階段記住有單質硅,碳化硅,金剛石,石英。最好要曉得B硼,會在元素的對角線法則里出題,你知道一下就行了。
3.分子晶體:由共價鍵組成,非金屬或不活潑(非)金屬形成(HCL,ALCL3)。主要包括 氣態氫化物 ,含氧酸 ,非金屬氧化物。 有三種鍵:非極性共價鍵(同種原子),極性共價鍵(不同種原子),配位鍵(提供電子對,要知道NH4-)
4.金屬晶體 :金屬單質。由金屬陽離子與自由移動的電子組成。
晶體有三個特徵:(1)晶體有一定的幾何外形;(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3)晶體有各向異性的特點。
5. 初三化學要記什麼,請問如何記憶方程式。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三、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四、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四、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五、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六、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七、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u):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17、N2(O2):用磷燃燒
18、CO2(HCl):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19、CuO(C):空氣中加強熱
八、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時,酸性最強,鹼性最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鉀鈉銨鹽個個溶,硝酸鹽類也相同
硫酸鹽類除鋇鈣,鹵鹽除銀和亞汞(氟除外)
碳磷酸鹽多不溶,醋酸鹽類全都溶
解化學計算題關鍵是讀數據,讀出每一個數據包含的物質,然後分析物質之間的關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
如:在一次化學課外活動中,某同學想除去氯化鉀固體中混有的氯化銅(不引進其他雜質)。化學老師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硫酸鈉溶液。該同學現取氯化鉀和氯化銅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沉澱9.8g。試回答:
(1)該同學所選的是 溶液。
(2)計算混合物中氯化銅的質量和反應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後一位數字 )
59.8g(氯化鉀和氯化銅)+200g水+60g(氫氧化鉀和水)=9.8g(氫氧化銅)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於方程式計算,所以已知的是氫氧化銅的質量為9.8g,寫出反應方程式就能計算了
記憶方程式。多寫寫就記住了
6. 晶體化學式,元素排序的規律是怎樣的
簡單 比如立方或四方晶胞等 1、在晶胞裡面的原子記為一個 2、在面上的原子記為1/2個(因為這是一個原子被兩個晶胞共有,每個晶胞分一半) 3、在楞上的原子記為1/4個(這是一個原子被4個晶胞共有) 4、在頂角上的原子記為1/8個(這是一個原子被8個晶胞共有) 然後把它們都加起來,再把系數化成整數,就行了 如果是六方或單斜、三斜晶胞等 看面上、楞上、角上的原子被幾個晶胞所共有,就代表每個晶胞分得幾分之一,然後加在一起 再把系數化整就行了七種晶系每種都不同, 以三斜晶系為例, 關鍵這種問題還是要看共用原子, 打比方說氯化銫晶體, 一個晶胞中八個立方體頂點都是氯原子 ,而立方體中心是一個銫原子 ,因為一個頂點被八個晶胞共用, 所以算八分之一 八個定點就是8乘以八分之一就是一, 而體心的銫原子是只屬於這個晶胞的, 沒有共用, 所以就算1, 因此氯原子與銫原子比例就是1:1了, 所是氯化銫的化學式是1:1, 以此類推 ,看一個原子被幾個晶胞共用 , 頂點是八分之一 ,面心是二分之一, 棱的中點算四分之一, 體心算一。
7. 如何判別是什麼晶體
首先記住原子晶體,有Si元素的基本上是原子晶體,還有金剛石也是原子晶體,記住就可以了。
然後,一般來說,離子化合物就是離子晶體,如Nacl等
共價化合物一般來說就是分子晶體,如CO2等,而范德華力只存在與分子晶體中。范德華力是分子間的力,舉個例子,如H2O變成蒸氣,狀態發生了改變,但是還是H20,這就是破壞了范德華力,籠統來說,3態變化的共價化合物,就是指范德華力,如果是HCL溶於水,這就不屬於3態變化,但是的確也不是HCL了,電解成了氫離子和氯離子了,這就是破壞了公共價健了,懂了嗎?
8. 中學化學中的幾種晶體類型及其性質
分子晶體,常見物質:多數的非金屬單質,多數的非金屬氧化物,有機物等,分子間由范德華力結合,熔沸點低,硬度小。
離子晶體,常見物質:多數鹽,活潑金屬氧化物,強鹼等。由離子鍵結合而成,熔沸點較高,硬度較大。
金屬晶體,常見物質:金屬單質。熔沸點較高(部分很低,如鈉,部分很高,如W
)。有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
原子晶體,常見物質:第ⅣA族的一些單質,如金剛石,晶體硅,晶體鍺。ⅢA
ⅣA
ⅤA族形成化合物,如,BN
SIC
Si3N4
AlN等。熔沸點高,硬度大
混合晶體,常見物質,石墨。兼具原子晶體,金屬晶體,分子晶體的一些性質
9. 礦物晶體化學式
一、礦物晶體化學式的書寫
礦物的化學成分可以兩種化學式表示。其一是只順序表示組成礦物的元素種類和數量比,稱實驗式(experimental formula),如白雲母的實驗式寫作 K2O·3Al2O3·6SiO2·2H2O 或H2KAl3Si3O12;其二是不但表示組成礦物的元素種類和數量比,還以一定的規則表示元素在晶體結構中的配置關系,稱結構式(structural formula)或晶體化學式(crystallochemical formula),如白雲母的晶體化學式寫作K{Al2[AlSi3O10](OH)2}(元素在結構中的配置關系見層狀硅酸鹽部分)。後者是目前礦物學中普遍採用的方式,其一般的書寫規則如下:
1)陽離子在前,陰離子或絡陰離子在後。呈類質同象的各陽離子用圓括弧括起來,依前多後少次序排列並用逗號隔開;絡陰離子用方括弧括起來,如橄欖石(Mg,Fe)2[SiO4];硅灰石Ca3[Si3O9]。
2)對於復鹽礦物,其陽離子按鹼性由強至弱順序書寫,若鹼性相同時,按離子電價由低至高順序書寫。如白雲石CaMg[CO3]2(Ca2+鹼性強於Mg2+),磁鐵礦FeFe2O4(前面的鐵離子是+2價,後面是+3價)。
3)如存在附加陰離子,將其寫在主陰離子或主絡陰離子之後,如氟磷灰石Ca5[PO4]3F。
4)礦物中的水分子以H2O形式寫在最後,並用圓點與前面的組分隔開,水分子前寫上水的系數,若含水量不定,系數記為n。如石膏Ca[SO4]·2H2O,方沸石Na2[AlSi2O6]2·2H2O,蛋白石SiO2·nH2O。若水以(OH)-形式存在時,按一般附加陰離子對待,如黃玉Al2[SiO4](F,OH)2。
5)若結構比較復雜,結構較為緊密的成分用括弧括在一起,以示結構的層次。如白雲母K{Al2[AlSi3O10](OH)2},[]中的成分構成硅氧骨幹,{ }中的成分構成結構單元層。類質同象組分用()括起來表示,其具體方法見「晶體化學」。
二、礦物晶體化學式的計算
礦物的化學成分是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的。在實際工作中,通常要求根據單礦物的化學成分分析數據(一般以元素或氧化物的質量分數給出,允許誤差≤1%)計算礦物的晶體化學式,以獲得實際礦物的成分特徵,從而對礦物、岩石或礦床的成因進行探討,對礦床的找礦遠景進行分析。
礦物晶體化學式有多種計算方法,均遵循佔位離子數最合理、總電價近平衡的原則。陰離子法和陽離子法是最常用的兩種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1.陰離子法
本法是基於已知礦物晶體化學通式,陰離子作最緊密堆積,在單位分子內數目不變而以其為基數進行晶體化學式計算的方法。含氧鹽和氧化物礦物的晶體化學式就可以單位分子內氧的數目為基數進行計算,稱為氧原子法。現以某單斜輝石(化學通式為XY[Z2O6])為例(表13-3),說明按氧原子法計算礦物晶體化學式的步驟。
表13-3 按陰離子法計算某單斜輝石晶體化學式
註:礦物的化學全分析數據據徐登科,1979。
1)檢查化學分析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如本例第2列,H2O-為吸附水,不參加計算,其他各組分質量分數總和(∑wB)為100.07%,符合精度要求。必要時進行修正,如本例第3列。
2)查出各組分相對分子質量,如本例第4列。
3)將各組分的質量分數(wB/%)除以該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求各組分的摩爾數,如本例第5列。
4)用各組分的摩爾數乘以其氧原子系數得到各組分的氧原子數,如本例第6列。
5)用各組分的摩爾數乘以其相應的陽離子的系數,得各組分的陽離子數,如本例第7列。
6)將各組分的氧原子數相加得各組分的氧原子數總和ΣO。
7)以礦物單位分子(即通式)中的氧原子理論數Of.u.(本例為6)除以氧原子數總和∑O,得換算系數(即Of.u./∑O)。本例為6/2.7269=2.2003。
8)以各組分的陽離子數乘以換算系數得單位分子中的陽離子數,如本例第8列。
9)據類質同象理論和礦物化學通式,將各陽離子分配到相應的晶格位置,如本例中的X、Y、Z位。此處注意Al占據兩種晶格位置,分配時一般優先考慮配平替代Si的四面體位置,即替代Si四面體位置的Al為2.00-1.92=0.08,其餘分配到八面體位置。
10)進行電價平衡檢驗計算,基本平衡時寫出礦物的晶體化學式,如
(Ca0.96,Na0.04)1.00(Mg0.82,
氧原子法適於不含水的氧化物和含氧鹽礦物晶體化學式計算。對含OH-、F-、Cl-、S2-等附加陰離子的礦物,可採用陽離子法進行計算。
2.陽離子法
本法考慮到礦物結構中小空隙晶格位上占據的高電價、小半徑、低配位陽離子數目較固定,而以其為基數進行晶體化學式的計算。陽離子法對於成分和結構較復雜的鏈狀、層狀硅酸鹽礦物的化學式計算較為適用。下面以黑雲母化學通式為A{B3[T4O10](OH)2}為例(表13-4),說明按陽離子法計算晶體化學式的步驟。
表13-4 按陽離子法計算某黑雲母晶體化學式
註:礦物化學全分析數據見徐登科,1979。
1)檢查化學分析數據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如本例第2列。必要時進行修正,如本例第3列。
2)查出各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如本例第4列。
3)用各組分的質量分數(wB/%)除以其相應的相對分子質量,求各組分的摩爾數,如本例第5列。
4)將各組分的摩爾數乘以其各自的陽離子的系數,得各組分的陽離子數,如本例第6列。
5)按類質同象理論和礦物化學通式,將各陽離子分配到適當的晶格位置上,求出作為基準的結構位置上各陽離子數之和ΣMe,如本例為1.7477。
6)由礦物化學通式中基準位置上的陽離子理論數(本例為8)除以ΣMe得換算系數(即8/ΣMe),如本例為4.5774。
7)將各組分的陽離子數乘以換算系數得礦物單位分子中各陽離子數,如本例第7列。
8)礦物的陰離子總數採用通式中的理論值[本例(O2-+OH-+F-+Cl-)=12]。對於具附加陰離子[本例中(OH-+F-+Cl-)=2]的礦物,依據電價平衡原則,分別計算各種陰離子的數目。本例中首先按照陽離子H+求得OH-數量,再按照陰離子法求得F-和Cl-的數量,計算結果發現附加陰離子(OH-+F-+Cl-)之和小於理論值2,說明還有少量附加陰離子O2-存在。以陰離子總數(本例為2)減去(OH-+F-+Cl-)之和即得附加陰離子O2-的數量。
9)進行電價平衡檢驗計算,可以寫出礦物的晶體化學式,如(K0.93Na0.03Ca0.02)0.98(Mg1.83
10. 初中化學要記那些啊
初中化學需要掌握: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三、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四、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六、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七、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八、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九、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 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 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時,酸性最 強 ,鹼性最 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二:實驗室製法
△
1、實驗室氧氣: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
MnO2
2H2O2=======2H2O+O2↑
2、實驗室制氫氣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實驗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十三:工業製法
1、 O2:分離液態空氣
高溫
2、 CO2: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氣和水煤氣
高溫
4、 生石灰: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燒鹼:Ca(OH)2+Na2CO3=== CaCO3↓+ 2Na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