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種物質的半致死濃度在什麼地方可以查到
網路文獻吧……
從cnki找吧……
❷ 請問葯物學中的LD50的定義和意義,並比較常用的三種計算方法
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較為簡單的定義是指引起一群受試對象50%個體死亡所需的劑量。精確的定義指統計學上獲得的,預計引起動物半數死亡的單一劑量。LD50的單位為 mg/kg體重,LD50的數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強;反之,LD50數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與LD50概念相同的劑量單位還有半數致死濃度(LC50)和半數抑制濃度或半數失能濃度(IC50)。LC50 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試對象50%個體死亡所需的濃度。IC50是指一種毒物能將某種酶活力抑制50%所需的濃度。毒理學最早用於評價急性毒性的指標就是死亡,因為死亡是各種化學物共同的、最嚴重的效應,它易於觀察,不需特殊的檢測設備。長期以來,急性致死毒性是比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認方法。在毒理學試驗中,所需的實驗動物數量是根據LD50不同的測定方法決定的。因為LD50並不是實驗測得的某一劑量,而是根據不同劑量組而求得的數據。
LD5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於表示化學物毒性分級的指標。因為劑量—反應關系的「S」型曲線在中段趨於直線,直線中點為50%,故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 LD50值可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動物種屬和品系、性別、接觸途徑等,因此,表示LD50時,應註明動物種系和接觸途徑。雌雄動物應分別計算,並應有 95%可信限。如受試物在液體中時,以半數致死濃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示,單位為mg/L。LC50也用於表示空氣中化學物的濃度,以mg/m3為表示單位。
❸ 查化學品毒性哪裡查
化學品毒性哪裡查
很多企業在貿易、托運或驗廠過程中會被要求提供MSDS報告。這時,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會在網上查詢相關MSDS法規和編輯製作指南、查詢一些編寫MSDS報告的資料庫,以期獲得最准確的MSDS報告製作參考。
1.1MSDS相關法律、法規信息的獲取:
從2006年1月1日開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給獲取MSDS相關法律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該網站有「法律法規」欄目,可按年度檢索到所有有效的法律、法規全文,我們可充分用好這一平台進行MSDS查詢
1.2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信息的獲取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網站開辟了一個「強制性國家標准查詢」欄目,我們可以按關鍵詞檢索全部有效的強制性國家標准(不包括5000系列的國家建設標准和GBZ系列的國家衛生標准)。
2.如何查詢MSDS資料庫:
2.1查詢相關化工企業的MSDS資料庫
通常正規的化工企業都會花費相當的精力來維持與本公司經營的相關產品的MSDS資料庫,比如DuPont、BASF等公司都維護著一個很大的MSDS資料庫。
2.2查詢MSDS數據平台
專業MSDS數據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集合各家企業發布的MSDS數據,通過一個搜索程序,為查詢MSDS報告的企業或個人提供服務。
2.3查詢相關圖書、論文信息
可以登錄國家圖書館、各地方圖書館等數字圖書館網站,在網上先行搜索和網上閱覽,確認是否需要借閱,記錄有關索取號,有數字版本的就網上借閱,沒有數字版本的就到圖書館借閱。
❹ 危險化學品的急性毒性表述中,半致死量ld50代表什麼意義
LD 50 是死亡50%的意思。一般物質濃度LD50就是死亡一半實驗材料時候的濃度。例如如果是LD50=0.5mg/L那麼表示該物質到達這個濃度的時候有一半實驗動物會死亡(一般是小白鼠或者兔子)
❺ 在哪裡可以查詢到化學物品的危險等級
可以從《國際化學品安全卡(中文版)》查詢:
美國消防協會法規:
0——安全級
1——低度危險級
2——中度危險級
3——高度危險級
4——劇度危險級
可以劃分為健康危險性(H)、火災危險性(F)、反應危險性(R)、其他危險性(比如禁忌水W):
比如:苯的危險性230: 電石危險性:132W(禁止接觸水)
健康危險性H 2級; H1
火災危險性F 3級; F3
反應危險性R 0級。 R2
其他危險性: - W(禁止用水滅火)
GB報批稿(一直沒有得到批准)
A1 毒性危害
A1.1 概述是指化學品通過吸入、食入、皮膚和眼睛接觸等途徑侵入肌體的損傷能力。主要考慮物質本身的固有危害和在火災情況下分解產物的危害性,適當兼顧慢性影響,如致癌、致畸和致突變性,但不考慮火災燒傷危害。
A1.2 危害分級是根據毒物的固有特性和可能造成的傷害,將其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級,分別用4,3,2,1,0表示。劃分原則如下:
a) 4 表示劇毒指在短期接觸後可能引起死亡或嚴重傷害的化學品。劃分原則如下:
LD50≤5mg/kg(經口)的化學品
LD50≤40mg/kg(經皮)的化學品
LC50≤0.5mg/L(粉塵或煙霧)
LC50≤(1×1000M/24.45)mg/m3(氣體)
在20℃常溫條件下,其飽和蒸氣濃度是LC50的10倍且LC50≤(1×1000·M/24.45)mg/m3的液體。
b) 3 表示高毒是指短期接觸後能夠引起嚴重的暫時性或永久性傷害的化學品。劃分原則如下:
5mg/kg <LD50≤ 50mg/kg(經口)的化學品
40mg/kg <LD50≤ 200mg/kg(經皮)的化學品
0.5mg/L <LC50≤ 2mg/L(粉塵或煙霧)
(1×1000·M/24.45)mg/m3<LC50≤(3×1000·M/24.45)mg/m3(氣體)
在20℃常溫條件下,飽和蒸氣濃度≥LC50 且(1×1000·M/24.45)mg/m3<LC50≤3×(1000·M/24.45)mg/m3的液體;
致癌或可疑致癌的化學品;
對皮膚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或可引起眼睛永久性損傷的化學品;
燃燒時放出劇毒產物的化學品。
c) 2 表示中等毒是指短期接觸或高濃度接觸,可引起暫時性的傷害或可能留下永久性殘跡的物質。劃分原則如下:
50mg/kg <LD50≤ 500mg/kg(經口)的化學品
200mg/kg <LD50≤ 1000mg/kg(經皮)的化學品
2mg/L <LC50≤ 10mg/L(粉塵或煙霧)
(3×1000·M/24.45)mg/m3 <LC50≤ (5×1000·M/24.45)mg/m3(氣體)
在20℃常溫條件下,飽和蒸氣濃度≥(1/5)·LC50且(3×1000·M/24.45)mg/m3 <LC50≤(5×1000·M/24.45)mg/m3的液體;
對呼吸系統、皮膚和眼睛等可引起嚴重刺激和傷害,但此類化學品引起傷害可逆轉恢復;
燃燒時放出有毒或強烈刺激性產物的化學品;
在正常條 件或火災條件下,放出無警覺性的有毒蒸氣的化學品;
d) 1 表示低毒類是指短期接觸,可引起嚴重刺激,但不造成永久性傷殘的化學品。劃分原則如下:
500mg/kg <LD50≤ 2000mg/kg(經口)的化學品
1000mg/kg <LD50≤ 2000mg/kg(經皮)的化學品
10mg/L <LC50≤ 200mg/L(粉塵或煙霧)
(5×1000·M/24.45)mg/m3 <LC50≤ (1×10000·M/24.45)mg/m3(氣體)
在火滅情況下,可放出刺激性的燃燒產物的化學品。
e) 0 表示微毒類是指接觸或在火災情況下,基本不產生危害的化學品。劃分原則如下:
LD50>2000mg/kg(經口)的化學品
LD50>2000mg/kg(經皮)的化學品
LC50>200mg/L(粉塵或煙霧)
LC50>(1×10000·M/24.45)mg/m3(氣體)
註:M-相對分子質量。
A2 燃燒危險性
A2.1 概述化學品的燃燒危險性是指引起化學品燃燒的難易程度。
A2.2 危險性分級化學品的燃燒危險性分為0~4五級。凡符合條 件之一者即可按最高危險性定級。
a) 4 表示極度易燃是指在常溫常壓下可迅速氣化,並能在空氣中迅速擴散而燃燒的化學品。包括:
爆炸下限≤10%(V/V)的易燃氣體;
易燃的低溫液化氣體化學品;
閃點<-18℃的液體;
自燃化學品。
b) 3 表示高度易燃是指在常溫下迅速燃燒的液體和固體。包括:爆炸下限>10%(v/v)的易燃氣體;-18℃≤閃點<23℃的液體;在常溫常壓下,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並能在空氣中迅速擴散的化學品。如可燃粉塵或易燃液體蒸氣;分子內富氧的物質(賽璐璐、有機過氧化物等)。
c) 2 表示易燃是指在引燃時需要適當加熱或接觸較高溫度時才能燃燒的化學品。包括:23℃≤閃點≤61℃的液體;粉塵狀態下可迅速燃燒,但不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氣氛的固體;纖維化或粉碎時可迅速燃燒或能閃燃(如棉花等)的固體物質;能迅速釋放出易燃蒸氣的固體或半固體狀化學品。
d) 1 表示可燃是指引燃前需要預加熱的化學品。包括:接觸815℃高溫,在5分鍾之內能燃燒的化學品;大多數可燃物。
e) 0 表示不燃是指接觸815℃的高溫,5分鍾之內不能燃燒的化學品。
A3 活性反應危害
A3.1 概述活性反應危害是指化學品發生能量釋放時所造成的傷害。
有些化學品具有自身快速釋放能量的特性(如自反應或聚合),有些化學品只有接觸水或其它化學品才能發生劇烈的爆炸性反應。
A3.2 危險性分級根據能量釋放的難易、速度和數量,分為0~4五級。
a) 4 表示在常溫常壓下,自身能迅速發生爆炸性分解或爆炸性反應的化學品,包括在受熱或受撞擊、摩擦時,對熱或機械撞擊敏感的化學品;
b) 3 表示在強引發源或在引發前需加熱的條 件下,能爆轟、爆炸性分解或爆炸性反應的化學品。包括:對受高熱或強烈撞擊敏感的化學品(如過氧化物等化學品);與水能發生爆炸性反應的化學品。
c) 2 表示在加熱或加壓條 件下,可發生劇烈的化學變化的化學品。包括:在低於或等於150℃試驗條 件下,出現放熱現象的化學品;與水可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或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化學品。
d) 1 表示在常溫常壓下穩定,但受熱或加壓時不穩定的化學品。包括:接觸空氣、光或潮氣可發生變化或分解的化學品;在150℃以上,300℃以下出現放熱現象的化學品;
e) 0 表示在常溫常壓甚至著火條 件下也穩定的化學品。包括:不與水反應的化學品;在300℃以上,500℃以下出現放熱現象的化學品。
❻ 半數致死量「LD50」是什麼意思
引起半數動物致死的血葯濃度值。
❼ 半數致死量的常用指標
半數致死濃度(LC50),即能使一群動物在接觸外源化學物一定時間(一半固定為2~4小時)後並在一定觀察期限內(一般為14小時)死亡50%所需的濃度。一般以mg/m³表示空氣中的外源化學物濃度,以mg/L表示水中的外源化學物濃度 。
在測定某種毒物的半致死濃度(semilethal concentration,LC50)時,經常用到四個指標,分別是24小時半數致死濃度24h LC50;48小時半數致死濃度48h LC50;72小時半數致死濃度72h LC50;96小時半數致死濃度96h LC50。
在環境毒理學中,還常用半數耐受限量(mediantolerancelimit,TLm),也稱半數存活濃度來表示一種環境污染物對某種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TLm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群水生生物中50%個體能夠耐受的某種環境污染物在水種的濃度,單位mg/L 。
❽ 化學品危害性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查詢
最好的方式就是查詢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亦可譯為化學品安全說明書或化學品安全數據說明書。是化學品生產商和進口商用來闡明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閃點,易燃度,反應活性等)以及對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產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方式可以通過網路搜索引擎來搜索或者在一些化學品網站上進行檢索;購買化學品,化學品供應商有義務提供該化學品的msds說明文件,客戶也應該主動索取該說明文件。
❾ 二惡英的半致死濃度是多少
對大鼠的半致死毒性(LD50),其他詳細信息介紹如下:
它是一類化合物的簡稱,英文媒體稱dioxin, 中文應稱呼二惡英,嚴格的學術名稱應該是:多氯二苯並二惡英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簡稱PCDDs)多氯二苯並呋喃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簡稱PCDFs)
在學術界喜歡簡稱為PCDD/Fs. PCDD和PCDF是兩組化合物,由於取代氯原子的數量和位置不同,他們各有75個和135個同族體(congener)。凡是在2,3,7,8位置有氯原子的17種二惡英是有毒的,例如2,3,7,8-TCDD和2,3,7,8-TCDF是最毒的二惡英。
毒性當量:十七種有毒的二惡英對動物體的毒性各不相同,例如2,3,7,8-TCDD比OCDD毒1000倍。受污染樣品中都含有多種有毒二惡英化合物。為了表徵此樣品中的二惡英總毒性,國際上通用以2,3,7,8-TCDD毒性當量(TEQ)來定量表示該樣品的毒性(將各種二惡英同族體含量乘以其相應的毒性當量因子後,在加和)。
毒性二惡英是對人體最毒的化合物之一。由於人體受傷害的數據較少,各種動物對它的劑量反應也不相同,毒性研究還在進行,但是無人懷疑它是對人類健康極具威脅的環境污染物。
對大鼠的半致死毒性(LD50)
皮膚接觸:1-100ug/kg體重(比DDT農葯毒2萬倍)。
攝入:10-20ug/kg體重(比DDT農葯毒4000倍)。
2,3,7,8-TCDD在人體中的半衰期約7-10年。
❿ 化學物質理化性質上哪查詢可查半致死劑量,毒性,熔沸點,特徵等等
找到具體物質可以用網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