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植物化學因子有哪些

植物化學因子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30 03:12:53

㈠ 植物性食物中的奇葩——植物化學物質

「植物化學物質」是天然存在的、含量較少的一類具有抗氧化、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或其它生理功能的化學物質。這類物質在我們食用的植物性食物中普遍存在,雖然未被列為營養素,卻對人體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今天,由科信中心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的專家組成員何洪巨老師與大家分享植物化學物質這朵奇葩。
植物化學物質是朵奇葩
植物性食物除了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外,還會形成其他的植物化學物質,如色素、殼聚糖、自我保護的氣味、為抵抗小動物或昆蟲侵襲的「毒性」物質等,這些物質被稱之為光合作用的次級產物。這些物質中有的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如皂甙類會刺激胃腸道引起打嗝腹脹,一些植物黏液會引起皮膚瘙癢,還有的能使人頭暈眼花、白細胞凝聚等。另外,有的植物化學物質牢牢地與營養素結合使營養素不能被及時、充分地吸收利用,如植酸會牢牢地與鈣、鎂、鐵等結合。植物化學物質既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副作用,又有著其特有的保健作用,不得不說它是朵奇葩。
常見的植物化學物質有哪些?對健康有何益處?
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蔬菜豐富的膳食有利於降低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有益作用除了歸功於科學均衡的整體膳食模式外,還可能與蔬菜中含有的植物化學物質有關。至今發現的植物化學物種類有成千上萬種,常見的植物化學物質有以下幾種。
1.類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是水果和蔬菜中廣泛存在的植物次級代謝產物,因為他們的存在,蔬菜水果會顯示出橙色、紅色、黃色或者黃綠色,它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存在700多種天然類胡蘿卜素,對人體有營養意義的大約有40-50種。
不同蔬菜中類胡蘿卜素的類型及含量不同。花椰菜、抱子甘藍和芥藍等綠色蔬菜含80%-90%的葉黃素及環氧類胡蘿卜素,而只含有10%-20%的β-胡蘿卜素。而胡蘿卜、甘薯等蔬菜只含有少量的葉黃素,卻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α-胡蘿卜素及番茄紅素等碳氫類胡蘿卜素。番茄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和其它類胡蘿卜素的含量較少。綠葉蔬菜中主要含有β-胡蘿卜素。
2.多酚
多酚是所有酚類衍生物的總稱,主要包括酚酸和類黃酮。類黃酮是廣泛存在於植物界的一大類多酚化合物,多以甙類形式存在,主要存在於水果和蔬菜的外層及整粒的穀物中。
其中,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花青素,花青素普遍存在於植物組織中,在其中呈現亮橙黃、桃紅、紫等多種顏色,比如櫻桃、紫甘藍、茄子。這里值得提醒的是,很多朋友清洗蔬菜水果時發現水中有顏色浸出,就會懷疑蔬菜水果被染色處理過,其實這是花青素。由於花青素是一種天然的水溶性色素,當蔬菜、水果的組織被破壞時,花青素就會溶到水裡,呈現出某種顏色。
類黃酮類化合物對人類健康有重要作用,除了為人類清除自由基,它還具有抗過敏、消炎、抗病毒、防止高血壓、關節炎、抗突變、抗癌等多方面的作用。
3.有機硫化物
有機硫化物主要存在於蔥屬蔬菜中,如大蒜、洋蔥、大蔥、韭菜、韭蔥等。蔥屬蔬菜風味組分並非原本就存在於組織中,大部分是當組織細胞破碎時,由細胞中酶作用產生。比如,當蔥或者蒜在組織被破壞時散發出特有的氣味,就是它們所含的蒜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形成的蒜素引起的。蒜素是一種不穩定的有機硫化物。蔥蒜類蔬菜中的有機硫化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生理效應,如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作用、調節血糖、及免疫調節等方面。
4.硫代葡萄糖苷
硫代葡萄糖苷(硫苷)是廣泛存在於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白菜中特有的植物化學物質。硫苷存在於十字花科蔬菜的根、莖、葉和種子中,種子中含量較高。十字花科蔬菜在被食用或機械破碎時,硫苷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產生異硫氰酸酯等化合物。異硫氰酸酯類化合物可以抑制由多種致癌物誘發的癌症。目前發現有20多種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異硫氰酸酯類化合物是致癌作用的有效抑制劑。
我國的十字花科蔬菜品種主要有白菜、花椰菜、西蘭花、甘藍、蘿卜、芥菜,建議人們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攝入量。
5.植酸
植酸是天然存在於谷類、豆類和蔬菜中、富含磷的一種有機化合物。植酸的結構中含有六分子磷酸,完全解離時負電性很強,具有強烈的螯合能力,能阻止小腸對礦物質的吸收,故在營養學上被視為抗營養因子。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植酸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防腎結石等方面的生理功能。人們也越發關注植酸在癌症、腎結石、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中發揮的有利作用。
6.植物固醇
植物固醇廣泛存在於各種植物油、堅果和植物種子中,具有多種生理功能。
目前發現各種植物中都有植物固醇存在,花椰菜、西蘭花、油麥菜等蔬菜的植物固醇含量較高,冬瓜、茄子、柿子椒等果實類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較低;水果中橙子、橘子、山楂等水果的植物固醇含量較高,而西瓜、香瓜等的植物固醇含量較低。相比較於蔬菜和水果,豆類、堅果類和植物油的植物固醇含量最高。
膽固醇導致的高膽固醇血症,可以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冠心病等,多數心血管疾病均與膽固醇過高有關。從化學結構來看植物固醇與膽固醇相似度較高,主要的區別是前者增加了一個側鏈。植物固醇進入人體後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但可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同時還可以」裹挾」膽固醇,通過排泄輸出體外,從而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對於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大有益處。除此之外,植物固醇還有防治前列腺疾病,降低乳腺癌、結腸癌、胃癌的發病風險,以及抗炎、抗病毒等生理功能。
哪些人群需要限制植物化學物質的攝入?
我們之所以稱「植物化學物質是朵奇葩」是因為它們不僅具有一定的健康保健作用,某些情況下對某些人群,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蒜素有很強的提高免疫和殺菌作用,但空腹大量食用大蒜,會使胃粘膜受到損害,易引起急性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大量食用還能引起胃蠕動加快,產生不適感。有腎、心臟等疾病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慎食較多的大蒜。
大豆皂苷主要存在於豆科植物中,能抑制膽固醇吸收預防高血脂,能擴張心腦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也有防治糖尿病、增強免疫力、抗病毒等生理功能。但是大豆皂苷不適合準備做手術以及手術恢復期的病人食用,也不適合患有甲狀腺腫大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病人食用。
植物固醇會抑制膽固醇的吸收,對於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大有益處,但是植物固醇也會影響人體吸收維生素A、D、E等脂溶性維生素,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因此,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食用額外添加植物固醇的食品。
烹調對植物化學物質的影響如何?
一般來說,煮的烹調方式容易使一些水溶性植物化學物質流失,與此相比,蒸制烹調可大大降低這種損失。有研究認為脂溶性物質(如β-胡蘿卜素),蒸的烹調方式損失反而大於煮。
微波烹調對植物化學物質的影響因植物種類不同而異。目前的國內外研究發現,經微波烹調之後,總酚或者可溶性多酚含量會上升的有甜辣椒、綠豆、花椰菜、菠菜、胡蘿卜、洋蔥、土豆,而南瓜、豌豆、蔥、白菜的多酚含量則會下降。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電壓力鍋進行烹調,有研究表明,壓力烹調可提高可溶性酚類物質和可溶性黃酮類物質的含量。國外有研究發現,新鮮花椰菜經壓力烹調後,β-胡蘿卜素含量增加,而新鮮甜辣椒則與其相反,且甜辣椒中的維生素C 和礦物質含量也有所降低。壓力烹調可提高蕪菁中黃酮類物質的含量,降低硫苷、奎寧酸和酚類物質的含量,其中高壓對硫苷的損害尤為嚴重,其程度甚至高於煮制烹調。
國內有人對比了榨汁、煮制、焯三種烹調方式對花色苷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慢煮對豆類和穀物中花色苷穩定性的影響最大,榨汁次之,快煮影響最小;而對薯類和蔬菜食物中花色苷穩定性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榨汁、煮制和焯。
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化學物質在加熱烹調過程中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但是植物化學物質種類極其繁多,烹調方法也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增加,因此暫時很難發現其中的規律性。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對人體健康有益處的植物化學物質,研究者還需要對更多的食物種類進行廣泛研究,積極推動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
(作者:何洪巨)

㈡ 名詞解釋] 植物化學物

植物化學物質是植物中含有的活躍且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質。被譽為「植物給予人類的禮物」。

植物化學物質的良好來源:所有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植物化學物質,下列食物中富含對人體特別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全谷類、綠菜花、甘藍、菜花、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葉蔬菜、蒜、茶、草葯及調味香料、洋蔥、西紅柿、大豆、酒。其實在天然蔬果中,含有各類的化學成份,例如曾經紅極一時,標榜富含葉綠素的綠藻,富含β胡蘿卜素的深綠、紅、黃色蔬果,含兒茶酚的茶葉。這些都是近代才被發現,存在於各種植物中的植物化學物質。

它是近年來人類一大重要發現,其重要意義可與抗生素、維生素的發現相媲美。近年來,隨著植物化學物質識別、分離、提純等技術的發展,國際上關於植物化學物質的生物學作用、構效關系、劑量反應關系、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長足進展。

植物化學物質的形式:植物食品中含有上百種的植物化學物質,下面列舉熟知的幾種形式:生物黃酮類、胡蘿卜素類、芥子油苷、有機硫化物、植物雄激素、黃酮類、吲哚類、異黃酮類、檸檬苦素類化合物、番茄紅素、對香豆酸、酚及多酚類、植物固醇類、萜烯。

㈢ 植物化學物質是什麼

植物和化學大家都知道,可是植物化學是什麼?植物化學物實際上就是指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主要是植物中除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之外的一類化學物質的總稱。近年來的研究證明,在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它們具有保護人體健康和預防諸如心血管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作用。


除防癌抗癌的作用外,植物化學物質還在抗氧化作用方面、增強免疫調節功能方面、抗微生物作用方面和降膽固醇作用方面都有很好的能力。

㈣ 葯用植物體內有哪些主要的化學成分

植物的化學成分較復雜,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纖維素、蛋白質、油脂、澱粉、糖類、色素等;有些成分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鹼類、甙類、揮發油、有機酸、鞣質等。

各類化學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葯材的外觀、色、嗅、味等作為初步檢查判斷的手段之一。如葯材樣品折斷後,斷面不油點或擠壓後有油跡者,多含油脂或揮發油;有粉層的多含澱粉、糖類;嗅之有特殊氣味者,大多含有揮發油、香豆精、內酯;有甜奈者多含糖類;味若者大多含生物鹼、甙類、苦味質;味酸者含有有機酸;味澀者多含有鞣質等等。

葯用植物所含有效化學成分十分復雜,主要有:

①生物鹼。是一類復雜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醫療效果。如麻黃中含有治療哮喘的麻黃鹼、莨菪中含有解痙鎮痛作用的莨菪鹼等。

②苷類又稱配糖體。由糖和非糖物質結合而成。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不同類型的苷元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洋地黃葉中含有強心作用的強心苷,人參中含有補氣、生津、安神作用的人參皂苷等。

③揮發油。又稱精油,是具有香氣和揮發性的油狀液體,由多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在醫療上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止咳、平喘、發汗、解表、祛痰、驅風、鎮痛、抗菌等。葯用植物中揮發油含量較為豐富的有側柏、厚朴、辛夷、樟樹、肉桂吳茱萸、白芷、川芎、當歸、薄荷等。

④單寧(鞣質)。多元酚類的混合物。存在於多種植物中,特別是在楊柳科、殼斗科、蓼科、薔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植物中含量較多。葯用植物鹽膚木上所生的蟲癭葯材稱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質,具收斂、止瀉、止汗作用。

⑤其他成分。如糖類、氨基酸、蛋白質、酶、有機酸、油脂、蠟、樹脂、色素、無機物等,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臨床上的重要葯物。

㈤ 植物化學物有哪些生理功能

植物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s)是植物中含有的活躍且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質。被譽為「植物給予人類的禮物」,是近年來人類一大重要發現,其重要意義可與抗生素、維生素的發現相媲美。
一般包括萜類化合物、有機硫化物、類黃酮、植物多糖等。
生理功能主要有:
抗氧化作用、調節免疫力、抑制腫瘤、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因此它具有保護人體健康和預防諸如心血管和癌症等慢性病的作用。

㈥ 植物需要哪些化學元素

1、 炭、氫、氧--能從空氣和水分當中吸取且能充足供應的
2、 氮、磷、鉀--這是三種你能在大多數肥料外包裝上看見的大量元素。
3、 硫、鈣--中量元素
4、 硼、銅、鐵、鋅、鉬、錳--微量元素
以上這些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氮、磷、鉀(作物生長的需求量較大),如果你讀過文章《細胞學》和《食物學》,那麼你就知道氨基酸
,蛋白質和ATP,氮 磷、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是這些基本組成部分的元素構架,例如:
1、 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氮。
2、 所有細胞由蛋白質組成,細胞都含有磷,所有ATP也是如此(ATP是細胞活動的能源所在)。
3、 植物乾重的1%到2%是鉀,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沒有N、P、K,作物幾乎不能生存,因為不能滿足日常需求,就象一個汽車廠沒有鋼材,路軌沒有枕木一樣。
如果N、P、K短缺或者不能從土壤當中吸取,都會影響作物的生存幾率。在自然界裡面,N、P、K經常是來自於一些已經死亡了的植物。相對氮而言,其從死亡到活著的植物之間的循環只能通過土壤。
要想讓作物生長快一點,你所要做的就是給它們提供那些不易吸收的元素,這個就是施用肥料的目的所在。之所以大多數肥料都只含有N、P、K是因為作物生長過程中大量需要他們,而其他一些也需求的化學元素在生產當中不易提取。

㈦ 植物因子是什麼

植物因子是指構成植物體內的物質除水分、糖類、蛋白質類、脂肪類等必要物質外,還包括其次生代謝產物 (如萜類、黃酮、生物鹼、甾體、木質素、礦物質等)。這些物質對人類以及各種生物具有生理促進作用,故名為植物活性因子。

植物活性因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生物鹼、皂苷類、維生素等類型。
多糖類化合物
多糖是由10個以上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而成的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在高等植物、藻類、菌類及動物體內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聚合物。等。

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的作用機理可能在於阻止自由基在體內產生的3個階段:(1)與· O2-反應阻斷其他類自由基的進一步生成;(2)與金屬離子(如Cu2-等)多酚類化合物(3)與脂質過氧基(ROO · )反應阻斷脂質過氧化過程。

提取方法:
按提取原理分類:
溶劑法、水蒸氣蒸餾法、升華法、生物發酵提純。

㈧ 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元素有哪些其功能如何

(1)必需營養元素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需要一定的光照、水分、空氣和熱量外,還必須不斷地從外界吸收所必需的各種營養元素,並進行同化,以維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動。那麼植物體內到底都含有哪些化學元素呢,經過分析,人們已經發現植物從環境中吸收到體內的化學元素大約有70多種,而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共有16種。它們是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錳、鋅、銅、鉬、硼和氯。

(2)必需營養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碳、氫、氧:碳、氫、氧這3種元素在植物體內含量最高,它們的含量之和占干物質總量的90%以上。其中,碳的含量最高,約佔45%。植物體內的各種有機化合物,如各種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質等,主要是由這幾種元素構成。光合作用的最初產物——糖,是合成植物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原料,也是植物呼吸作用和一系列代謝作用的能量來源。此外,氫和氧在植物體內生物氧化還原過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②氮:氮素在蔬菜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對蔬菜生長發育的影響比其他的大量元素的影響更大,它被稱為是生物的「生命元素」。

第一,氮能促進葉綠素的形成。

第二,氮能促進蛋白質、核酸的合成,加速蔬菜的生長發育。

第三,氮是各種酶和維生素的成分。酶本身也是一種蛋白質,它是植物體內新陳代謝的生物催化劑,氮通過酶的催化效應影響生物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進行。此外,許多維生素、植物激素、生物鹼、磷脂等,這些都是植物體內的活性物質,對植物的生命活動影響很大,而它們都是含氮物質。

③磷:磷也是一種重要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含量僅次於氮和鉀。對蔬菜的生長,產量的高低,品質的優劣都有顯著的影響。剛才說過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物激素、酶以及磷酸腺苷,這些物質都參與植物體內重要的代謝過程。而這些都是含磷有機物。

另外,磷對提高蔬菜抗旱能力、抗寒能力及對鹽鹼的耐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鉀:鉀並不是植物體的構成成分,主要以水溶性無機態存在於植物的汁液中或吸附在原生質的表面。鉀的最重要功能是作為酶的活性劑,也就是說有了鉀,酶的活性就強,作用才能充分地發揮。

第一,鉀可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促進氮的代謝,提高植物對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增加蛋白質含量。鉀參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運輸及葉片氣孔的開閉。

第二,鉀能增強蔬菜的抗逆性,增強蔬菜的抗寒力。

第三,鉀能改善蔬菜的品質。

⑤鈣:鈣主要分布於葉片中,它是保證蔬菜健康生長和提高品質的重要因素。

第一,鈣是構成質膜和細胞壁的重要元素。細胞壁的胞間層由鈣組成,鈣對胞間層的形成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缺鈣時會影響細胞的形成和發育,並妨礙細胞的分裂和新細胞的形成。鈣還能穩定生物膜結構,保持細胞的完整性。

第二,鈣可以增加細胞分裂素含量,使葉片保持活力,防止蔬菜衰老。

第三,鈣素可以增強蔬菜的抗病性。細胞間層中鈣含量高,可抑制真菌入侵時對細胞壁和質膜的破壞,增強蔬菜的抗病性。

⑥鎂:鎂是葉綠素的組分,是葉綠素分子中唯一的金屬元素,通過組成葉綠素直接參與光合作用。鎂離子也是許多酶的活化劑,調節物質代謝和能量轉化。

⑦硫:硫是蛋白質的組成分。缺硫,蛋白質合成受阻,非蛋白質態氮積累而導致生育障礙。硫能促進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參與固氮酶的形成,增強固氮活力。

⑧鐵:葉綠素的合成必須有含鐵的酶的催化,否則,葉綠素不能形成,葉片會失去綠色,直接影響光合作用。鐵是一些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成分,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

㈨ 在植物體內最基本的化學元素和含量最高的元素分別是什麼

由於植物體都是由有機化合物組成,而有機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碳元素,有機化合物就是以碳元素為主幹。所以植物體的基本元素是碳元素,而植物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還是水,水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由此可知,植物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㈩ 植物17種必要元素及其作用

植物體內的必需元素是碳、氧、氫、氮、鉀、鈣、鎂、磷、硫、氯、鐵、硼、錳、鋅、銅、鎳和鉬。

其中植物對碳、氧、氫、氮、鉀、鈣、鎂、磷、硫需求量較大,為大量元素。

植物對氯、鐵、硼、錳、鋅、銅、鎳和鉬的需求量較小,為微量元素。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生理作用:

1、作為細胞結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參與調節植物細胞的生理活動,參與調節酶的活動。

3、起電化學作用,即離子濃度的平衡、膠體的穩定和電荷中和等。

4、參與細胞內信號轉導。


(10)植物化學因子有哪些擴展閱讀:

判斷一種元素是否是植物必需元素主要基於下列三條標准:

1、不可缺少性 植物如果缺乏這種元素就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2、不可替代性 植物缺乏該元素就會呈現出特有的缺乏症,只有加入該元素後才能預防或恢復,加入其他任何元素均不能替代該元素的作用。

3、直接功能性 這種元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必須是該元素直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於該元素通過改變土壤或培養基等條件所產生的間接效果。

植物體內正常的代謝作用不僅要求有足夠的必需營養元素,而且要求各種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對平衡。一種營養元素的過量,常會抑制另一種元素的吸收利用,這種現象稱為元素間的拮抗作用,常見的有氮鉀、鉀鎂、鐵錳、磷鋅之間的拮抗等。

產生拮抗的原因比較復雜,大致有:

①吸收被抑制。如NH嬃離子和K+離子因半徑相似,存在著競爭性吸收,前者常對後者的吸收有抑製作用。

②溶解度降低。如高濃度的磷酸鹽可與吸收的鋅離子結合而沉澱,造成鋅的不足。

③稀釋效應。如氮素過多,植物生長量顯著增加,使其他養分相應被稀釋,甚至導致缺素症(見植物缺素症)。元素間除拮抗作用外,還有協合作用,即一種離子的存在可促進植物對另一種離子的吸收。

例如鎂離子是許多酶的活化劑,參與ATP、磷脂、RNA、DNA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它的存在能促進磷的吸收和同化。

不同的元素(離子)間產生協合作用或拮抗作用,因條件而異。某一濃度下元素(離子)間的拮抗作用關系,可在另一濃度下變為協合作用。

如鈣、鉀離子在一般濃度下是拮抗作用關系,而在極低濃度下,則由於Ca2+離子對根細胞質膜的作用,能促進植物對K+離子的吸收。這個現象最早是維茨發現的,稱維茨效應。

閱讀全文

與植物化學因子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