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預防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⑵ 既然砒霜和氰化鉀有劇毒為什麼人們還要使用呢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應如何避免被這些有毒的化學物品傷害呢
生活中你不會接觸到這類東西的,因為它是限購的,除非有人想蓄意謀殺。還有我建議你不要吃狗肉,很多狗都是被狗販子毒死的,它的血液中有砒霜成分,吃多了對身體有害。至於為什麼還要使用,你不知道有一句話叫做以毒攻毒嗎?民間偏方還有用砒霜治療癌症的。
⑶ 實驗室化學試劑管理如何進行有效管控特別是現場存放的一些危險化學品試劑。
首先要有足夠的設備,最好是專業的存放設備,一個簡單的冰箱或者簡單的櫃子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就是人員管理,存放設備應該配兩把鎖,鑰匙由不同人管理,必須要兩人同時在場才可以取走試劑。其中一個人應該是安全負責人,負責記錄數據(包括取走試劑的人,所取走試劑的類型,所取走試劑的量,取走試劑的時間),另一個人應該是實驗室負責人,負責審核試劑的用途是否合理。
最後就是試劑的使用和再次存取,存入和使用後再次存入要詳細記錄,試劑的使用,廢液殘渣的二次處理同樣要有不低於兩個人在場。
還有就是要注意個人防護,防護用具應該與危險品性質配套。易燃易爆的要配防爆和滅火設備。有毒性氣體產生的揮發性試劑要配合理的呼吸設備。護目鏡等常規的防護設施也要配全。
以上所說都是實驗室管理,少量化學試劑,大量化學試劑或工廠管理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望採納,謝謝!
⑷ 使用化學用品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危險化學品使用注意事項 很多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具有毒性和腐蝕性,因此在使用危險化學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避免直接接觸,不要用化學溶劑去洗手,更不要誤服,特別是接觸到腐蝕性化學品時,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
(2)易燃易爆場所禁止使用明火,如果確實需動用明火,如進行燒焊等,事先要得到批准,並做好充分的防範措施。
(3)在有易燃易爆危險的工作場所,不要穿化纖衣服或帶鐵釘的鞋,因為化纖衣服會產生靜電,鞋釘撞擊地面會產生火花。
(4)搬運危險化學品的時候應非常小心,特別是硫酸等腐蝕性物品經常用陶瓷容器盛裝,搬運時若捆紮不牢固,極易發生意外。
(5)對於沒有使用完的危險化學品不能隨意丟棄,否則可能會引發意外事故。如往下水道倒液化氣殘液,則遇到火星會發生爆炸。
(6)要按規定戴好防護用具,防止作業者在工作過程中受到傷害。
⑸ 怎樣減少化學用品對周圍人、物的影響
首先要將化學用品保管好, 葯品要按照要求密閉保存,對廢棄物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理,不能隨意丟棄或者放入垃圾桶
儀器要注意防跌落,防小孩玩耍
⑹ 人們濫用化學物品對自然造成哪些危害
美科學家提出評估化學污染物危害新方法
新華社倫敦10月28日電(記者毛磊)美國科學家認
為,在評估農葯等對環境和健康造成的危害時,應充分考慮
這些化學物質的手征性,以免過高或過低地估計其危害。
所謂手征性,是指一種化學物質同時具有兩種不同的分
子結構,兩種分子結構互為鏡像對映體,彼此間的關系就像
人的左、右手。手征性是生物系統基本特徵之一,生物體內
的一些糖類、蛋白質和氨基酸都具有手征性。有關研究表明,
目前世界范圍內所使用的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中,約
有25%具該特性。
手征性化學物質所具有的兩種分子結構對映體,在毒性
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別。譬如,農葯的兩種分子結構對映體可
能都對環境有害,但可能其中只有一種真正能發揮殺蟲作用。
另外,也有可能同一農葯的兩種對映體都能殺蟲,但其中一
種對環境的危害可能比另一種高出許多倍。
美國喬治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劉易斯等人在28日出版
的英國《自然》雜志上撰文介紹說,迄今,人們在評估這些
物質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性時,基本沒有考慮其手征性,這
很可能導致過高或過低估計了這些化學物質的危害。科學家
認為,加強對農葯手征性的研究識別,不僅能更准確地估計
其對環境的危害,同時也將有助於設計出具有特定手征性和
對環境危害更小的新型農葯。
劉易斯等人在研究中還發現,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微生
物對相同化學物質兩種不同對映體的分解能力也存在區別。
例如,巴西境內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更容易分解殺蟲劑「
育畜磷」兩種分子結構中毒性更大的那種對映體;而挪威境
內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其作用正好與此相反。
研究人員指出,全球變暖、化肥類型等因素,都會影響
到化學物質不同對映體被分解的難易程度。因此,有必要加
深對這些過程的了解,這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更有效地采
取措施減少化學物質對環境造成的有害作用。
化學表面活性劑會去除保護手部皮膚的脂肪膜,使角質層水分不足而變乾燥、發癢、發紅,甚至龜裂變成主婦手。有些還會引發過敏性皮膚炎。沾在皮膚上的洗滌劑還會有機會滲入血液,皮膚上若有傷口則滲透力大幅度提高。進入人體內的化學洗滌劑毒素可使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下降,造成血液酸化,人容易疲倦。
化學洗滌劑侵入人體後與其它的化學物質結合後,毒性還會增加數倍,尤其可誘發多種慢性疾病和癌症。這些年化學產品的泛濫正是人類癌症越來越多的最大根源。
長期接觸更會破壞肝臟細胞,使肝臟的排毒功能降低,使原本該排出體外的毒素淤積在體內積少成多。使人們免疫力下降,肝細胞病變加劇。還容易誘發白血病,造成貧血症,危害到眼睛和骨髓。
過量攝取、吸收會導致苯、砷中毒。殘留在餐具上的苯類物質則直接影響著男性的生殖系統,導致男性雌化,精子畸形。所以有媒體直接指出:用什麼東西洗碗,還關繫到你能不能生小孩
孕婦最好不要接觸民用化學洗滌劑,因皮膚吸收了的化學成份有可能傳給下一代,不小心將化學殘留物吃進體內,會增加胎兒的健康風險。
少兒的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排毒能力低,更應該杜絕任何可能攝入化學殘留物的機會。
在包括保濕液和牙膏在內的超過1.6萬種產品中,我們都發現了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物質。通常情況下,化妝品製造商會以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不會被身體吸收為由,對他們使用這種物質的行為進行辯護。但很多研究員對此加以反駁,其中就包括獨立職業化學家芭芭拉·奧利索博士。奧利索表示:"研究顯示20%至60%的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物質可能終極被身體吸收。」
皮膚受損
洗衣粉、洗滌劑、殺蟲劑、潔廁靈等家庭用清潔化學品含有鹼、發泡劑、脂肪酸、蛋白酶等有機物,其中的酸性物質能從皮膚組織中吸出水分,使蛋白凝固;而鹼性物質除吸出水分外,還能使組織蛋白變性並破壞細胞膜,損害比酸性物質更加嚴重。洗滌用品中所含的陽離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能除去皮膚表面的油性保護層,進而腐蝕皮膚,對皮膚的傷害也很大。常使用洗滌劑還可導致面部出現蝴蝶斑
免疫功能受損
各種清潔劑中的化學物質都可能導致人體發生過敏性反應。有些化學物質侵入人體後會損害淋巴系統,引起人體抵抗力下降;使用清除跳蚤、白蟻、臭蟲和蟑螂的葯劑,會致人體患淋巴癌的風險增大;一些漂白劑、洗滌劑、清潔劑中所含的熒光劑、增白劑成分,侵入人體後,不像-般化學成分那樣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體內蓄積,大大削減人體免疫力。
阻礙傷口的癒合
熒光劑還能使人體細胞出現變異性傾向,其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血液系統受損:化學物質容易污染人體血液,雖然血液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微量的有害物質進入其中,會被稀釋、分解、吸附和排出。但長期、大量的有毒物質傾注而入,必致其發生質的變化。清潔用品中的化學物質進入血液循環,會破壞紅細胞的細胞膜,引起溶血現象。
血液污染之源
不少含天然生物精華物的沐浴液,常含有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也是血液污染之源。用於防衣物蟲蛀的"衛生球",主要成分為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精萘。長期吸入衛生球的萘氣,會造成機體慢性中毒,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人出現貧血、肝功能下降等現象。
白血病的風險增高
據有關資料表明,家庭中置放殺蟲劑的婦女,患白血病的風險比家中沒有這類物品的高兩倍。神經系統受損:一些空氣清潔劑中所含的人工合成芳香物質能對神經系統造成慢性毒害,致人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殺蟲劑含除蟲菊類毒性物質,用來殺滅蒼蠅等飛蟲的樹脂大都用敵敵畏處理過,這些毒性物質能毒害神經並誘發癌症。不同類型的清潔劑混用,可能導致的後果更嚴重。生殖系統受損:化學稀釋劑、洗滌劑大都含有氯化物。氯化物過量,會損害女性生殖系統。
導致不孕
清潔劑中的烴類物質,可致女性卵巢喪失功能;烷基磺酸鹽等化學成分可通過皮膚黏膜吸收。若孕婦經常使用,可致卵細胞變性,卵子死亡。科學家在研究不孕症過程中,發現不少婦女的不孕與長期使用洗滌劑關系密切。在懷孕早期,洗滌劑中的某些化學物質還有致胎兒畸形的危險。
鑒於家用清潔劑對女性健康危害甚多,婦女應注意自我保護,平時應盡量減少接觸化學品的機會。使用清潔用品時,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戴上橡膠手套用洗衣粉洗衣物;身體接觸了化學品,要多用清水沖洗干凈;居室多開窗通風等。若在使用清潔用品時出現頭暈、過敏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
⑺ 化學品危害的預防方法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⑻ 使用化學品注意事項
(1)盡量避免直接接觸,不要用化學溶劑去洗手,更不要誤服,特別是接觸到腐蝕性化學品時,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
(2)易燃易爆場所禁止使用明火,如果確實需動用明火,如進行燒焊等,事先要得到批准,並做好充分的防範措施。
(3)在有易燃易爆危險的工作場所,不要穿化纖衣服或帶鐵釘的鞋,因為化纖衣服會產生靜電,鞋釘撞擊地面會產生火花。
(4)搬運危險化學品的時候應非常小心,特別是硫酸等腐蝕性物品經常用陶瓷容器盛裝,搬運時若捆紮不牢固,極易發生意外。
(5)對於沒有使用完的危險化學品不能隨意丟棄,否則可能會引發意外事故。如往下水道倒液化氣殘液,則遇到火星會發生爆炸。
(6)要按規定戴好防護用具,防止作業者在工作過程中受到傷害。
4.化學危險品燒傷和中毒的現場急救
化學危險品事故急救現場,一方面要防止受傷者燒傷和中毒程度的加深,另一方面又要使受傷者維持呼吸。這是兩條最為重要的現場救治原則。
(1)對化學性皮膚燒傷
對化學性皮膚燒傷者,應立即移離現場,迅速脫去受污染的衣褲、鞋襪等,並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沖洗創面20~30分鍾(如遇強烈的化學危險品,沖洗的時間要更長),以稀釋有毒物質,防止繼續損傷和通過傷口吸收。新鮮創面上不要隨意塗抹油膏或紅葯水、紫葯水,不要用臟布包裹。黃磷燒傷時應用大量清水沖洗、浸泡或用多層干凈的濕布覆蓋創面。
(2)對化學性眼燒傷
對化學性眼燒傷者,應在現場迅速用流動的清水進行沖洗,沖洗時將眼皮掰開,把裹在眼皮內的化學品徹底沖洗干凈。現場若無沖洗設備,可將頭埋入盛滿清水的清潔盆中,翻開眼皮,讓眼球來回轉動進行清洗。若電石、生石灰顆粒濺入眼內,應當先用蘸有石蠟油或植物油的棉簽去除顆粒後,再用清水沖洗。
(3)化學危險品急性中毒
化學危險品急性中毒,若為沾染皮膚中毒,應迅速脫去受污染的衣物,並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面部受污染時,要首先注意沖洗眼睛;若為吸入中毒,應迅速脫離中毒現場,向上風方向移至空氣新鮮處,同時解開中毒者的衣領,放鬆褲帶,使其保持呼吸道暢通,並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若為口服中毒,中毒物為非腐蝕性物質時,可用催吐方法使其將毒物吐出。
誤服強鹼、強酸等腐蝕性強的物品時,催吐反而會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嚴重損傷,這時可服用牛奶、蛋清、豆漿、澱粉糊等。此時不能洗胃,也不能服碳酸氫鈉,以防胃脹氣引起胃穿孔。現場如發現中毒者心跳、呼吸驟停,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術,使其維持呼吸、循環功能。
⑼ 如何減少有毒化學品存放對環境的污染
①技術控制
技術控制的目的是通過採取適當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場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業時受到有害物質的侵害。採取的措施主要有替代、變更工藝、隔離、通風、個體防護和衛生等幾個方面。
a、替代。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不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學品,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替代易燃化學品(如:甲苯替代噴漆、除漆中用的苯)。
b、變更工藝。
c、隔離。隔離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見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這類方法在上了一定規模的化工企業里早已採用,較為普遍。
d、通風。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毒氣體、蒸汽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藉助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蒸汽或粉塵的濃度低於安全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也能較好地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e、個體防護。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它是一道較為有效的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包括: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身體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至於採用哪類防護用品,主要是根據該化學品的特性及危害性而定。
f、衛生。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護作業場所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質通過皮膚深入體內。
②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通過各種管理手段,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類標准而建立起來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對作業場所進行危險識別、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禁令四十一條、張貼警示標志、操作規程、貼制安全標簽、產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等。
⑽ 如何避免生活中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果蔬應反復清洗,可用專業除農殘的清潔劑洗滌,或者用鹼水、淘米水等浸泡10分鍾,再用清水洗凈;間隙性讓身體得到休息,採用低熱量的蔬菜水果為主食,額外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確保營養不缺,但體能消耗減少,消化吸收效率提高。
選擇新鮮、冷凍或自製的罐頭食品,以限制和減少接觸雙酚A的風險;減少食用高脂肪的肉類和奶製品;選擇有機食物;有機農場禁止使用有毒合成除草劑阿特拉津;少吃肉(美國種植玉米銷售國內外的80%用作動物飼料,被宰殺的動物體內都含有這種除草劑)。
(10)如何減少對化學用品的使用擴展閱讀:
各種不同性質的有害物質,對身體將造成不同的傷害,水溶性的有害物質會傷害我們的腎臟和肺部;脂溶性的有害物質,則會造成我們肝臟,皮膚和心腦血管的傷害。那些既不溶解於水也不溶解於脂肪的有害物質,對神經系統,微循環系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人類對於天然的有害物質和細菌,已經產生了系統的防禦機制,列如我們吃到臟的或者發霉的食物,味覺首先會做出反應,感覺味道不好,身體會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