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正確書寫陌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書寫
要遵守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絕不能憑空臆想、
事實上不存在的物質和化學反應;二是要遵守
,等號兩邊各原子種類與數目必須相等.
1.書寫
的步驟 以書寫碳在高溫時跟
反應的
為例,歸納步驟如下:①根據反應的事實(該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氣體),在式子的左邊寫出反應物的化學式,在式子的右邊寫出生成物的化學式.反應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種,就分別用
把它們連接起來(反應物之間的「+」號表示「……跟……反應」,生成物之間的「+」號表示「……跟……」),並在式子左、右之間劃一條短線段.在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種物質的化學式寫正確,否則,寫出的式子無意義!C+Fe2O3──Fe+CO2 ②根據
,用配系數的方法,使左、右兩邊同一元素原子的個數相等(即配平),然後將短線段改為等號(等號表示「生成了……」).應當注意,配平時只能選擇適當的系數,不能改變化學式.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號或箭號上、下方註明反應條件,如點燃、通電、高溫、加熱(用「△」號表示)、催化劑等,同時,標明生成物中的氣體或沉澱產物的狀態.生成物是氣體的在其化學式的右邊加上「↑」號(反應物中如有氣體,則氣態生成物不再標「↑」符號);產物是沉澱的加「↓」號.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必須要符合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不能憑空
.書寫程序一般是:寫好化學式—系數要配平—中間聯等號—條件要注清—生成氣體或沉澱,要用箭號來標明.要寫好化學方程式,還要熟練掌握和運用酸、鹼、鹽的
,金屬活動性順序和常見元素、
的
,以及書寫
學式的技能.
書寫方法及注意要點
寫出
達式 例:H20=電解=H2+O2(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 2.配平 例:2H2O=電解=2H2+O2 3.註明反應條件和
等 例:2H2O=電解=2H2↑+O2↑
反應條件
1.
不寫反應條件.寫上是否正確,沒有定論,但中學所有資料中不寫.2.常溫
下可以進行的反應,不必寫條件;但是題目中的實驗若有特定的條件,一律標注該特定條件.3.反應單一條件時,條件一律寫上面;有兩個或更多條件的,上面寫不下的寫在下面;既有催化劑又有其它反應條件時,一律把催化劑寫在上面.4.是
的一律用雙向箭頭表示.
箭頭與等號
在專業領域的文獻中,不論無機、
方程式中均使用箭頭號「→」來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國外化學教科書、上海市
二期課改教材(
2006年7月,姚子鵬主編)、上海高考的化學卷、理綜卷中也採用了箭頭號.但在多數省市的中學教學中,仍建議按照教材在書寫
反應方程式時使用等號,以更好地表示反應中的「生成」與「
」含義.(2011-2012
也用的箭頭) 目前中學階段無機反應方程式一律用等號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
一律用箭頭來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
反應物狀態
加
需要標出每一個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可分g (氣體)、l (液體)、s (固體)、aq (溶液)四大類.字母外需要打括弧,例如H2O (l)、Na2CO3 (aq)、CaCO3(S).普通方程式則不是很嚴格,一般不用g、l、s、aq的標記.生成物方面,當反應物中不含氣體時,氣體生成物要用「↑」標記;只有在溶液中,反應物中不含固體時,難溶或固體生成物一律用「↓」標記(如
反應Cu+2Cl=Cu+Cl2↑,由於生成Cu吸附在電極上,故不寫「↓」).水蒸氣 水蒸氣一般不打箭頭,但偶有例外(
受
).
反應物狀態的不同反應不同
反應物若以特殊狀態參加反應,例如
、熔融
,過量,少量,一律在相應的反應物後打括弧註明狀態 反應物濃度不同,產物不同 Cu + 4HNO3(濃)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反應物量不同,產物不同 2NaOH + CO2(少量) = Na2CO3 + H2O NaOH + CO2(過量) = NaHCO3 反應物
不同,產物不同 2NaCl + 2H2O =電解= 2NaOH + H2↑ + Cl2 2NaCl(熔融) =電解= 2Na + Cl2↑
與
化學方程式中,有機物需要用
燃燒反應無需考慮有機物結構,因此理論上可以寫
.(但還是寫
為妙.) 個別相對復雜的有機物允許寫
(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應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註明反應物名稱,並打括弧.
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結構簡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寫為HO-NO2).
❷ 配平一些復雜的化學方程式要怎麼配
1
有機物反應,先看H右下角的數字,而
無機物
先看O的數字,一般是奇數的配2,假如不夠可以翻倍
2
碳氫化合物
的燃燒,先看H、C,再看O,它的
生成物
一般為水和二氧化碳
3
配平
的系數如果有
公約數
要約分為最簡數
4
電荷平衡
,對
離子方程式
在離子方程式中,除了
難溶物質
、氣體、水外,其它的都寫成離子形式,SO,(1)讓方程兩端的電荷相等
(2)
觀察法
去配平水、氣體
5
還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計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化學方程式
的配平有多種方法:
1、觀察法:這種方法對一些簡單的方程式往往湊效.事實上就是有目的地湊數進行配平,也往往有
奇偶
法等的因素存在.這種方法對任何種類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著.
2、電荷平衡法:這種方法對離子方程式最有用.在離子方程式中,除了難溶物質、氣體、水外,其它的都寫成離子形式,首先讓方程兩端的電荷相等,再用觀察法去配平水、氣體等.這種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對
氧化還原
方程式卻太好用.
3、
氧化還原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氧化還原方程式來說的.在這里記住:「
化合價
升高失去氧化
還原劑
」.與之對應的是「化合價降低得到還原氧化劑」.具體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價的變化的元素上部標出它的化合價,分清誰的升高,誰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間用線連起,找出並標上升高的電荷數或降低的電荷數.
(3)找
最小公倍數
,並分別乘在升高或降低的電荷數後.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數寫在各自的
化學式
前(即系數).並注意這些化合價變化的元素在化學變化前後是否相等,一般來說,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數地差.
(5)配合觀察法,將其它
的確良
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學變化過程中,必然遵循
質量守恆定律
,即反應前後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有:
(1)
最小公倍數法
:
在配平化學方程式時,觀察反應前後出現」個數」較復雜的元素,先進行配平.先計算出反應前後該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用填化學式前面
化學計量數
的方法,對該原子進行配平,然後觀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個數,致使化學反應中
反應物
與生成物的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紹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數法.在P+O2――P2O5反應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數為10,得化學計量數為5與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觀察法:
通過對某物質的化學式分析來判斷配平時化學計量數的方法.
例如:配平
Fe2O3
+CO――Fe+CO2.在反應中,每一個CO結合一個
氧原子
生成CO2分子,而Fe2O3則一次性提供三個氧原子,因而必須由三個CO分子來接受這三個氧原子,生成三個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後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這種配平方法是通過觀察分析Fe2O3化學式中的氧原子個數來決定CO的化學計量數的,故稱為觀察法.
(3)奇數變偶數法:
選擇反應前後化學式中原子個數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點,將奇數變成偶數,然後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稱為奇數變偶數法.
例如:甲烷(CH4)燃燒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採用奇數變偶數法:CH4+O2――H2O+CO2,反應前O2中氧原子為偶數,而反應後H2O中氧原子個數為奇數,先將H2O前配以2將氧原子個數由奇數變為偶數: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歸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燒化學方程式配平可採用此法:CH3OH+O2――H2O+CO2,顯然決定生成H2O與CO2的多少的關鍵是甲醇的組成,因而定其計量數為1,這樣可得其燃燒後生成H2O與CO2的分子個數:CH3OH+O2――2H2O+CO2.然後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將各計量數同乘以2化分為整數: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用何種方法配平化學方程式,只能改動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而決不能改動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因為改動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即意味著改動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組成,就可能出現根本不存在的物質或改變了原有化學變化的反應物或生成物,出現根本不存在的化學變化.
❸ 化學方程式怎麼配
常用配平方法
觀察法
觀察法適用於簡單的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配平關鍵是觀察反應前後原子個數變化,找出關鍵是觀察反應前後原子個數相等。
例1:Fe3O4+CO ¾ Fe+CO2
分析:找出關鍵元素氧,觀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應生成鐵,至少需4個氧原子,故此4個氧原子必與CO反應至少生成4個CO2分子。
解:Fe3O4+4CO¾ ® 3Fe+4CO2
有的氧化-還原方程看似復雜,也可根據原子數和守恆的思想利用觀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 ¾ PH4I+H3PO4
分析:經觀察,由出現次數少的元素原子數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恆依次配平出現次數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現次數少先配平使守恆
P4+P2I4+4H2O ¾ PH4I+H3PO4
第二步:使氫守恆,但仍維持氧守恆
P4+P2I4+4H2O¾ ® 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恆,但仍保持以前調平的O、H
P4+5/16P2I4+4H2O ¾ 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恆
13/32P4+5/16P2I4+4H2O ¾ ® 5/4PH4I+H3PO4
去分母得
13P4+10P2I4+128H2O¾ ® 40PH4I+32H3PO4
2、最小公倍數法
最小公倍數法也是一種較常用的方法。配平關鍵是找出前後出現「個數」最多的原子,並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例3:Al+Fe3O4 ¾ Al2O3+Fe
分析:出現個數最多的原子是氧。它們反應前後最小公倍數為「3´ 4」,由此把Fe3O4系數乘以3,Al2O3系數乘以4,最後配平其它原子個數。
解:8Al+3Fe3O4¾ ® 4Al2O3+9Fe
3:奇數偶配法
奇數法配平關鍵是找出反應前後出現次數最多的原子,並使其單(奇)數變雙(偶)數,最後配平其它原子的個數。
例4:FeS2+O2 ¾ Fe2O3&ch=ww.wap.best.chain" class="link-ke">Fe2O3+SO2
分析:由反應找出出現次數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單數氧原子的FeS2變雙(即乘2),然後配平其它原子個數。
解:4FeS2+11O2¾ ® 2Fe2O3+8SO2
4、電子得失總數守恆法
這種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驟課本上已有介紹。這里介紹該配平時的一些技巧。
❹ 怎樣配化學方程式
1、先找化合物,最後找單質;若反應物都是化合物時,再找出反應式里左右兩端原子個數出現較多的元素。
2、化合物由多種元素組成,有氫元素先找氫元素,無氫元素再找氧元素;若氫氧元素都沒有反應物都是化合物時,再找出反應式里左右兩端原子個數出現較多的元素。
3、有原子團參加反應的先找原子團。即配平的順序是:先化合,後單質,有氫先配氫,無氫先配氧,有原子團先配原子團。
這是循序漸進的,即先選定化合物或原子團作為目標,再找到氫或氧元素作為配平的起點,找到了突破口,然後通過觀察法,最後配平組成單質的元素,有時可能出現分數,各化學式全部乘以相應的分母,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就迎刃而解了。例:配平C2H5OH+O2點燃CO2+H2O,我們先找到化合物乙醇,然後再找氫元素,求最小公倍數為6,於是乙醇前面系數是「1」,水前面系數是「3」,通過觀察法知道,乙醇前面系數是「1」時,碳原子個數是2個,於是在二氧化碳前面配上「2」,最後配單質氧元素,於是在氧氣前面配上「3」,反應前後各原子的個數就相等了。
❺ 陌生的化學方程式不會配平,咋么辦
睿凡老師建議:陌生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一般都是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弄清楚氧化還原反應就OK了!
❻ 題目如圖陌生化學方程式配平,我想看看你的完整過程。
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N由+3到-3,化合價變化了6(下降),Fe由+2到+3,化合價變化了1(上升),所以Na2FeO2前配6,則Na2Fe2O4前配3;NaNO2前配1,根據反應前後N原子個數不變,所以NH3前配1,根據反應前後Na原子個數不變,所以應該還有7個Na原子,而Na在這里只能是
NaOH。
❼ 化學方程式配方怎麼配,詳細的
化學方程式的配方方法,老師在課堂上肯定會提到。
一般有這幾種:
一..最小公倍數法
找出短線左右兩邊只出現一次的元素
2.若只出現一次的元素不止是一種,只選每邊1個分子(原子或離子)中原子個數相差較多的元素或最小 公倍數大的元素
3.找出最小公倍數
4.標明化學計量數
5.檢查
二. 觀察法
1.從化學式比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求出有關個反應物的化學計量數
2.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再找出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
三.奇偶數配平法
1.找出方程式里左右兩次出現較多的元素
2.該元素的原子在各端的總數是否是一奇一偶,選定這一元素作為配平的起點
3.由已推出的化學計量數決定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
四.萬能配平法(適用於較復雜的化學反應)
設反應物中所含元素總類最多的一種化合物的化學計量數為X
2.利用原子個數守恆關系推出其他相關物質的化學計量數
3.最後確定未知數的最小整數值,即可得出化學方程式中各化合物的化學計量數
五、復雜化學式計量數設定「1」法。如:鐵與氧氣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的方程式
Fe + O2 -----------Fe3O4
這裡面,Fe2O3最復雜,所以假定它為「1」,則前面應該有3個鐵原子和4個氧原子
因此,在Fe和O2前分別配3和2.即可。
這個問題,建議您直接問老師,老師當面指導你,3分鍾之內,你准會的。
加油!
僅供參考,祝您進步!望您採納!
❽ 高中化學方程式該如何配平有什麼好的辦法
下面筆者為大家列舉一下高中配平化學方程式的幾個好的辦法:
1、對於那些比較簡單的化學方程式進行配平,最好用的辦法要數最小公倍數法了,比如說:Mg+O2點燃=MgO,左邊的氧原子數量為2,的情況下,而右邊的氧原子數量為1,那麼2和1的最小公倍數是2,那麼右邊的氧化鎂前面的系數就應該是2,氧化鎂前面的系數已經成2了,那麼鎂原子的前面系數也應該是2,最後的公式應該是2Mg+O2=2MgO,當然最後一定要標明這個化學反應的產生條件,比如說鎂和氧氣發生反應後生成氧化鎂,則需要的條件就是點燃氧氣,最後才能得出正確的化學公式:2Mg+O2點燃==2MgO
❾ 配平一些復雜的化學方程式要怎麼配啊,求大神詳解舉例
1 有機物反應,先看H右下角的數字,而無機物先看O的數字,一般是奇數的配2,假如不夠可以翻倍
2 碳氫化合物的燃燒,先看H、C,再看O,它的生成物一般為水和二氧化碳
3 配平的系數如果有公約數要約分為最簡數
4 電荷平衡,對離子方程式 在離子方程式中,除了難溶物質、氣體、水外,其它的都寫成離子形式,SO,(1)讓方程兩端的電荷相等
(2)觀察法去配平水、氣體
5 還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計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種方法:
1、觀察法:這種方法對一些簡單的方程式往往湊效.事實上就是有目的地湊數進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這種方法對任何種類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著.
2、電荷平衡法:這種方法對離子方程式最有用.在離子方程式中,除了難溶物質、氣體、水外,其它的都寫成離子形式,首先讓方程兩端的電荷相等,再用觀察法去配平水、氣體等.這種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對氧化還原方程式卻太好用.
3、氧化還原法:這種方法是針對氧化還原方程式來說的.在這里記住:「化合價升高失去氧化還原劑」.與之對應的是「化合價降低得到還原氧化劑」.具體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價的變化的元素上部標出它的化合價,分清誰的升高,誰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間用線連起,找出並標上升高的電荷數或降低的電荷數.
(3)找最小公倍數,並分別乘在升高或降低的電荷數後.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數寫在各自的化學式前(即系數).並注意這些化合價變化的元素在化學變化前後是否相等,一般來說,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數地差.
(5)配合觀察法,將其它的確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學變化過程中,必然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即反應前後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數法:
在配平化學方程式時,觀察反應前後出現」個數」較復雜的元素,先進行配平.先計算出反應前後該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用填化學式前面化學計量數的方法,對該原子進行配平,然後觀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個數,致使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紹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數法.在P+O2――P2O5反應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數為10,得化學計量數為5與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觀察法:
通過對某物質的化學式分析來判斷配平時化學計量數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應中,每一個CO結合一個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則一次性提供三個氧原子,因而必須由三個CO分子來接受這三個氧原子,生成三個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後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這種配平方法是通過觀察分析Fe2O3化學式中的氧原子個數來決定CO的化學計量數的,故稱為觀察法.
(3)奇數變偶數法:
選擇反應前後化學式中原子個數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點,將奇數變成偶數,然後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稱為奇數變偶數法.
例如:甲烷(CH4)燃燒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採用奇數變偶數法:CH4+O2――H2O+CO2,反應前O2中氧原子為偶數,而反應後H2O中氧原子個數為奇數,先將H2O前配以2將氧原子個數由奇數變為偶數: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歸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燒化學方程式配平可採用此法:CH3OH+O2――H2O+CO2,顯然決定生成H2O與CO2的多少的關鍵是甲醇的組成,因而定其計量數為1,這樣可得其燃燒後生成H2O與CO2的分子個數:CH3OH+O2――2H2O+CO2.然後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將各計量數同乘以2化分為整數: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用何種方法配平化學方程式,只能改動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而決不能改動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因為改動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即意味著改動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組成,就可能出現根本不存在的物質或改變了原有化學變化的反應物或生成物,出現根本不存在的化學變化.
❿ 高考化學中陌生化學方程式怎麼寫
高考化學中陌生化學方程式怎麼寫
這是高考中的一類題型:陌生情境中方程式的書寫,多為氧化還原類,方法如下:
陌生情景中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時,首先要根據材料中的信息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然後再配平即可。關鍵是生成物的判斷。
第1步:根據氧化還原順序規律確定氧化性最強的為氧化劑,還原性最強的為還原劑;根據化合價規律及題給信息和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質確定相應的還原產物、氧化產物;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守恆規律確定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氧化產物的相應化學計量數。
第2步:根據溶液的酸鹼性,通過在反應方程式的兩端添加H+或OH-的形式使方程式的兩端的電荷守恆。
第3步:根據原子守恆,通過在反應方程式兩端添加H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兩端的原子守恆。
3.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步驟:①標出化合價變化了的元素的化合價。
②列變化:分別標出化合價升高數和化合價降低數
③根據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確定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
④利用元素守恆,觀察配平其他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