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達爾文的進化論
進化論由兩方面組成。一方面是基因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另一方面是古生物學,提供化石證據。理論方面只能力爭進化的可能性而無法證明物種之間進化的必然性;證據方面因為化石形成條件苛刻而必然會缺失大量古生物的資料。理論上不強,證據又不全,是不可能被人完全信服的。現在之所以被廣泛推祟,無非是為了和創造論打對台而己。
另:從統計學來看化石的數量比例完全不符合進化論。假設兩物種之間相差數十個基因,那麼為了從其中之一變到另一個,中間至少要經過數十個中間狀態,這還不包括進化錯誤走到死路上的情況。因此達爾文自己預測中間環節物種的化石會遠遠多於進化前後的物種。但現在所發現化石的比例正好與其預測相反。
⑵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是什麼,其主要內容
達爾文通過大量的研究、觀察,特別是環球旅行之後,創立了自己的進化學說。
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包括四個子學說:
1、一般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
2、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學發現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
3、自選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
自然選擇適合的物種,生物適應性自然。
4、漸變論:生物進化是漸變式的,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較有爭議的部分。
⑶ 談談你對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解
最佳答案是D,比較合理的答案還有A、B 「神創說」遭到了嚴重質疑,但是並不是完全推翻,因為所謂「神」的存在是不能被證明對或不對的,這是這種說法在邏輯上的無賴之處最不準確的是C和E,C錯在從邏輯上是不可能證明「神」存在或不存在的(但是可以證明特定宗教的神不存在,因為你可以找到描述他的資料) E單從語言上來說沒錯,但是它語氣的側重點似乎在暗示進化是人類相互斗爭殘殺的原因,如果深入研究就會發現,人類的互助、惻隱等行為和心理也是進化過程中的烙印,這是可以用數學方法表明的。順便提醒一下樓上,你的妄自尊大隻會證明你孤陋寡聞。智慧設計論早就臭了,如果你真的理解了進化論,就知道信息正是自然選擇而來。至於電腦程序為什麼不能進化而來,一個手錶、鉛筆、地球儀怎麼不能進化來,道金斯的《盲人鍾表匠》在20年前就給了解答,到現在居然還有人拿這個來忽悠,一知半解也不要緊,但是不要以為自己的答案是「終極」的,請自重!
⑷ 關於達爾文的進化論的一點小看法
我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先表明的我立場,我喜歡進化論,不只是達爾文那古老的進化論,進化論後來還是得到很大有發展。
關於時間:據推算,大概在35億年前,細菌就在我們地球上出現了。這個時間我覺得是足夠發展出像人類這樣智慧生物的。進化有一個特點就是越到後來進化速度會越來越快,特別是有性生殖出現,加快了生物的多樣性。如果不信生物進化的這個特點,可以參考一下電子計算機到現在智能手機的發展過程,也是越到後來,更新的速度越快。
關於滅絕:同意的你的觀點,滅絕後是不要一段時間的來重新發展,但也不能說是倒退。但滅絕又是進化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只有滅絕了,才能有騰出空間來,提供其他生物進化。如果恐龍沒有滅絕,我想人類應該還不會出現,哺乳動物祖先可能還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
關於變異:其實基因突變一般也不是往壞的方面突然,一般是中性突變,對生物體沒有太大的影響。1968年,日本學者木村資生(1924-1994)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提出了分子進化中性學說或簡稱中性學說。眼睛是最復雜的一個器官了, 其實眼睛也很多的性狀,比如虹膜的顏色,所以眼睛允許改變的地方還是有很多。
其實我也覺得在人類之前很有可能還有其他文明出現在地球。但也只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發現。好吧,只有希望以後會被人類發現吧。
理解進化論不能只看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我覺得的進化論現在有很好的證明它的實驗,就是機器的發展進化,可以很好的對應到生物的進化上。
⑸ 達爾文進化論是什麼
達爾文進化論是:
進化論由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中,對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後,當時是對物種起源的一種猜測而提出的一種假說。
隨著進化論的發展,產生了現代綜合進化論,而現代進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埃爾溫·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為主體方向,進化論已為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進化論的社會影響:
進化論給人文領域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在達爾文之前,人們普遍認為人是萬物之靈,並非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是超越了自然。
例如猶太教及基督教神學把人看成上帝根據自己的形像創造出來的特殊作品,在世界萬物中只有人才被賦予了靈魂,世界萬物都是被創造出來為人服務的,人與其他動物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達爾文指出,人類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偶然產物,大自然的產物。今天的一切生物都是人類的親屬,人類與其他生物特別是與類人猿並無本質的區別,認為人類特有的屬性。
例如智力、道德觀等精神因素——都可在其他動物中找到雛形,也必定有其自然的起源。進化論推翻了人類自以為與其它動物不同的地位,人類和猿猴分享同一個祖先,這是難以令人接受的。對於信奉基督教的人士而言是無法接受的,這種思維直到世界性政教分離後才得以理性化。
⑹ 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
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內容
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包括四個子學說(主要觀點):
一,一般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這一點,早已被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觀察、實驗所證實,我們現在甚至可以在實驗室、野外直接觀察到新物種的產生.所以,這是一個科學事實,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圓的」、「物質由原子組成」一樣.在今天,除了極其個別的由於宗教信仰偏見而無視事實的人,實際上已無生物學家否認生物進化的事實.
二,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學發現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終證實了達爾文這一遠見卓識.所以,這也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科學事實.
三,自選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無數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所以,這也是一個科學事實.但是,現在學術界一般認為,自然選擇的使用范圍並不象達爾文設想的那麼廣泛.自然選擇是適應性進化(即生物體對環境的適應)的機制,對於非適應性的進化,有基因漂移等其他機制.也就是說,不能用自然選擇來解釋所有的進化現象.考慮到適應性進化是生物進化的核心現象,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也是成立的.
四,漸變論: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較有爭議的部分.在達爾文在世時以及死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大部分生物學家,特別是古生物學家,都相信生物進化是能夠出現躍變的,認為新的形態和器官是源自大的躍變,而不是微小的變異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緩慢而逐漸地累積下來的.包括赫胥黎在內的一些古生物學家由於強調生物化石的不連續性,而持這種觀點.在遺傳學誕生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早期遺傳學家們由於強調遺傳性狀的不連續性,也普遍接受躍變論.在20世紀40年代,「現代綜合」學說將遺傳學和自然選擇學說成功地結合起來,漸變論逐漸佔了優勢.但是近二、三十年來,古生物學和進化發育生物學的研究表明,生物進化過程很可能是漸變和躍變兩種模式都存在的,躍變論又有抬頭的趨勢.不過,進化論所說的躍變,除了某些非常特殊的情形(例如植物經雜交出現新種),並非是指在一代或數代之間發生的進化,而可能經歷了數千年、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只不過以地質年代來衡量顯得很短暫而已.
⑺ 如何客觀評價達爾文的進化理論
00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它由於有充分的科學事實作根據,所以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百餘年來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還存在著若干明顯的弱點:①他的自然選擇原理是建立在當時流行的「融合遺傳」假說之上的。按照融合遺傳的概念 ,父、母親體的遺傳物質可以像血液那樣發生融合;這樣任何新產生的變異經過若干世代的融合就會消失,變異又怎能積累、自然選擇又怎能發揮作用呢?②達爾文過分強調了生物進化的漸變性;他深信「自然界無跳躍」,用「中間類型絕滅」和「化石記錄不全」來解釋古生物資料所顯示的跳躍性進化。他的這種觀點近年正越來越受到間斷平衡論者和新災變論者的猛烈批評。
⑻ 怎樣解釋達爾文的進化論
首先,進化論不是真理,而且,任何科學理論都不是真理.把進化論真理化的人,必然是反進化論者.
其次,進化論不是一步到位自立便圓滿的理論,它與其它科學理論一樣,在隨著認識的手段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並不斷完善的.
第三、達爾文進化論只是進化論的一種流派,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中國古代「腐草為蠅」說等皆歸屬於進化論范疇.只不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由於其難以辯駁的證據成為被廣泛接受的理論.
第四、達爾文進化論是現代生物學的基礎理論,是它把散亂的生物學通過「自然選擇」說串聯在一起,形成有機的整體,這個核心理論已經如地球是球體一樣在諸多的證據支持下堅實可靠.
第五、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多層的體系,在科學界,「生物是進化而來的」觀點已成定論,沒有任何可質疑之處,所質疑者,只是具體的某種生物如何進化而來或者導致其進化的外在原因是什麼.
第六、達爾文進化論經過一百多年的完善,已經做了許多修正、補充和發展,比如「幸者生存」說(遺傳漂變),就是對「適者生存」的補充,「進化叢」理論就是對「進化樹」的發展.可以想像,在未來,達爾文進化論也會發展的更完善.
最後,達爾文進化論自創立以來,就一直受到來自各方的質疑和反對,但時隨著科學的發展,反對進化論的言論已漸漸從科學界消失,宗教目前是反對進化論的主流和中堅,而對進化論的懷疑也由質疑演變為歪曲.原因有二:一、宗教的核心觀點之一就是對人從何處來進行解釋,而宗教的觀點無法與進化論調和,可是如果放棄對人從何處而來的解釋,大多數的宗教都會失去意義,比如,若上帝根本沒有造人,人的出現與上帝無關,那麼基督教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所以,它們必須反進化論、歪曲進化論或者抱進化論大腿(神導進化論就是如此).二、進化論涉及大量的專業知識,這類知識不是普通民眾能完全掌握的,甚至根本聽不懂,他們忽悠不了科學界,忽悠普通民眾還是可以的.這就是為什麼在網路上,存在著大量反進化論的文章或謠言,但是在一流的國際科學刊物上,沒有一篇反進化論的論文之根本原因.
⑼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物競天擇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漢語解釋是生物互相競爭,能適應生活者被選擇存留下來。在生物進化論中的意思是每種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時,都會出現基因的變異。
若這種變異是有利於這種生物更好的生活的,那麼這種有利變異就會通過環境的篩選,以「適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來。
(9)如何理解達爾文進化學說擴展閱讀
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當時,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基督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
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須「為生存而斗爭」。
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⑽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有沒有跟主流觀點不一樣的看法
第一,生物學的三大原則:非物質不可能變成物質、非生命不可能變成生命、一種(類)生命不可能變成另一種(類)生命,也就是不可能有宏觀進化。
達爾文相信前兩條原則,他的進化論只是對第三條原則——是否會發生宏觀進化的一種推論假設。這在他的《物種起源》里很清楚的體現,全書諸如「假如」、「如果可能」、「我們可以想像」之類的詞語出現了幾百次,而該書的最後一句話更是概況了他對上述三條原則的態度:「認為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來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數類型或一個類型中去的,而且認為在這個行星按照引力的既定法則繼續運行的時候,最美麗的和最奇異的類型從如此簡單的始端,過去,曾經而且現今還在進化著;這種觀點是極其壯麗的。」
但是後來的很多版本將「造物主」刪去,其用意無非是抵擋上帝。
達爾文從來沒有提出過非生命可以成為生命,但今天所謂的進化論卻打著達爾文的旗號公然抵擋上帝。其實所有的化石證據都表明:生物「各從其類」!正如聖經所說。
第二,進化論「標准化石測年法」的不科學。舉例簡言之,某個地層如果發現恐龍化石,那麼這個地層的年齡就是1億七千萬年。這個毫無根據,實際上地質學和古生物學在這個問題上純粹不負責任。舉個例子,如果您找到一塊恐龍化石,您問古生物學家化石的年齡,回答是:一億七千萬年。您問:為什麼?古生物學家會告訴你:因為這個地層是一億七千萬年的地層,在這個地層發現的化石就是一億七千萬年的。您會就此滿意而回家嗎?不會吧,肯定會問:「為什麼這個地層是一億七千萬年的地層?」回答是:「這是地質學的問題,不是我這一行的,去找地質學家吧。」您拿著化石找到地質學家:「請問挖出這塊化石的地層是多少年的?」回答是:「一億七千萬年」。「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億七千萬年的化石,埋藏這塊化石的地層就是一億七千萬年。」「為什麼這塊化石是一億七千萬年的?」「那是古生物學,不是我這一行的,去找古生物學家吧。」
看到問題了嗎?推皮球。好比我說:「我是皇帝,因為我的太太是皇後」,而我的太太說:「我是皇後,因為我的先生是皇帝」。
最後,我們部分肯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為什麼是部分肯定呢?因為進化論認為同一物種的多樣化是進化的證據,而基因學的發現研究說明,這只不過是一種丟失基因的退化。比如說狗,有很多種,長毛的、短毛的、吉娃娃、牧羊犬、哈士奇。。。。。但,都是狗。我們以狗的毛發為例,狗同時具有長毛、短毛的基因,生出的後代可以有長毛、短毛,但在寒冷的地方,短毛狗較之長毛狗的生存能力明顯不夠,因此越來越稀少,帶有短毛基因的狗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剩下的狗就只有長毛基因。而這種「自然選擇」並不是進化,而是退化,生存下來的生物,失去了原有的部分基因。
願你認識上帝,他創造這個世界,又賜下獨生子耶穌基督以死拯救世人脫離罪惡,借著耶穌與神和好。願神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