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品中毒時如何急救

化學品中毒時如何急救

發布時間:2022-05-31 19:22:20

㈠ 化學事故的自救與互救方法有哪些

危險化學品事故具有突發性,因此要求我們具有自救、互救的能力。

自救指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事故單位實施的救援行動及在事故現場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員自身採取的保護防禦行為。自救是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急救工作最基本、最廣泛的救援形式。自救行為的主體是受害者本身。由於他們對現場情況比較熟悉、反應速度快,發揮救援的作用最大,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急救工作往往通過自救行為能控制或解決問題。

互救(他救)是指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事故現場的受害人員相互之間的救護及他人救護或社會救援力量組織實施的一切救援措施與行動。互救(他救)是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和互幫互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體現。在發生大的危險化學品事故,特別是災害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在本身救援力量有限的情況下,爭取他人救助和社會力量的救援相當重要。化工系統醫院、職防院(所),特別是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中心在危險化學品事故醫療救援中,要充分發揮急救、技術咨詢、指導、培訓的作用,為救援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自救與互救(他救),是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兩種不能分開的重要的基本的形式。救援人員,特別是醫務人員必須掌握自救與互救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防護用品的使用,事故狀態下的緊急逃生、撤離、燒傷或觸電的現場緊急處置,外傷急救四大技術等,使現場急救工作成效顯著。

現場急救要點:

(1)立即解除致傷原因,脫離事故現場。

(2)置神志不清的傷員於側卧位,防止氣道梗阻,缺氧者給予氧氣吸入,呼吸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施行胸外心臟按壓。

(3)皮膚燒傷應盡快清潔創面,並用清潔或已消毒的紗布保護好創面,酸、鹼及其他化學物質燒傷者用大量流動清水和長時間(一般20分)進行沖洗後再進一步處置,禁止在創面上塗敷消炎粉、油膏類,眼睛灼傷後要優先徹底沖洗。

(4)如是嚴重中毒要立即在現場實施病因治療及相應對症,支持治療;一般中毒傷員要平坐或平卧休息,密切觀察監護,隨時注意病情的變化。

(5)骨折,特別是脊柱骨折時,在沒有正確固定的情況下,除止血外應盡量少動傷員,以免加重損傷。

(6)勿隨意給傷員飲食,以免嘔吐物誤入氣管內。

(7)置患者於空氣新鮮、安全清靜的環境中。

(8)防止休克,特別是要注意保護心、肝、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

㈡ 化學品急救應如何處理

在事故現場,化學品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為:中毒、窒息、化學灼傷、燒傷、凍傷等。必須對受傷員人進行緊急救護,減少傷害。

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1、進行急救時,不論患者還是救援人員都需要進行適當的防護。這一點非常重要!特別是把患者從嚴重污染的場所救出時,救援人員必須加以預防,避免成為新的受害者。

2、應將受傷人員小心地從危險的環境轉移到安全的地點。

3、應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互相監護照應,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須是防爆的。

4、急救處理程序化,可採取如下步驟:先除去傷病員污染衣物------然後沖洗------共性處理------個性處理------轉送醫院。

5、處理污染物。要注意對傷員污染衣物的處理,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一般急救原則

對受到化學傷害的人員進行急救時,幾項首先要做的緊急處理是:

1、置神志不清的病員於側位,防止氣道梗阻,呼吸困難時給予氧氣吸入。

2、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擠壓。

3、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頭面部灼傷時,要注 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眼睛污染時,立即提起眼臉,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

5、當人員發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採用40℃~42℃恆溫熱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鍾內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

6、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7、口服者,可根據物料性質,對症處理;有必要進行洗胃。

8、經現場處理後,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

記住: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及沖洗污染的皮膚或眼睛時要避免進一步受傷。

㈢ 危險化學品中毒應急預案

1 為防止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機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發生的事故,保護員工人身和公司財產安全,本著預防與應急並重的原則,制定本預案。

2 危險性分析

本公司生產經營的危險化學品與人體皮膚和眼睛直接接觸可能造成灼傷,發生泄漏容易造成人員中毒,其蒸汽與空氣能夠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生產和庫存的原料、產品與高熱源、強氧化劑等接觸,易發生火災爆炸。

3 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公司成立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和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組。
3.1 指揮部組成人員和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安全主管

成員:其他相關管理人員

總經理不在的情況下由安全主管進行現場指揮。

指揮部主要職責:

(1)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2)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3)組織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事故隱患;

(4)組織制定並實施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5)負責現場急救的指揮工作;

(6)及時、准確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3.2 工作組組成成員和職責

滅火組:負責消防、搶險。

成員:(略)。

救護組:負責現場醫療、救護。

成員:(略)。

警戒組:負責治安、交通管理。

成員:(略)。

通訊聯絡組:負責通訊、供應、後勤。

成員:(略)。

運輸組:負責運送傷員

成員:(略)。

4 預防與預警
4.1 事故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2)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強化安全生產教育;

(3)車間、庫房加強通風、完善避雷設施;

(4)採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報警措施;

(5)保證消防設備、設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4.2 報警與通訊

公司將用於個體防護、醫療救援、通訊裝備及器材配備齊全,並確保器材始終處於完好狀況;

應急電話:

火警:119

匪警: 110

醫療急救:120

區環保局:81516124

5 應急響應
5.1 滅火處置方案

(1)發現火情,現場工作人員立即採取措施處理,防止火勢蔓延並迅速報告;

(2)滅火組按照應急處置程序採用適當的消防器材進行撲救;

(3)總指揮根據事故報告立即到現場進行指揮(總指揮不在現場由副總指揮負責指揮);

(4)警戒組依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劃定危險區,對事故現場周邊區域進行隔離和交通疏導;

(5)救護組進行現場救護,如有需要立即將傷員送至醫院;

(6)通訊組視火情撥打「119」報警求救,並到明顯位置引導消防車;

(7)撲救人員要注意人身安全。
5.2 泄漏處理方案

泄漏處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5.2.1 泄漏源控制

(1)生產過程中可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採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等方法,並採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漏處;

(2)包裝桶發生泄漏,應迅速將包裝桶移至安全區域,並更換。
5.2.2 泄漏物處理

(1)少量泄漏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質包容和收集泄漏物(如沙子、泥土),並放在容器中等待處理;

(2)大量泄漏可採用圍堤堵截、覆蓋、收容等方法,並採取以下措施:;

1)立即報警:通訊組及時向環保、公安、衛生等部門報告和報警;

2)現場處置: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並將傷員救出危險區,組織群眾撤離,消除事故隱患;

3)緊急疏散;警戒組建立警戒區,將與事故無關的人員疏散到安全地點;

4)現場急救:救護組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做好自身及傷員的個體防護,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5)配合有關部門的相關工作。

(3)泄漏處理時注意事項:

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2)嚴禁攜帶火種進入現場;

3)應急處理時不要單獨行動。
5.3 化學品灼傷處置方案
5.3.1 化學性皮膚燒傷

(1)立即移離現場,迅速脫去被化學物污染的衣褲、鞋襪等;

(2)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來水沖洗創面10~15分鍾;

(3)新鮮創面上不要任意塗抹油膏或紅葯水;

(4)視燒傷情況送醫院治療,如有合並骨折、出血等外傷要在現場及時處理。
5.3.2 化學性眼燒傷

(1)迅速在現場用流動清水沖洗;

(2)沖洗時眼皮一定要掰開;

(3)如無沖洗設備,可把頭埋入清潔盆水中,掰開眼皮,轉動眼球洗滌。
5.4 中毒處置方案

(1)發生急性中毒應立即將中毒者送醫院急救,並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稱等;

(2)若不能立即到達醫院,可採取現場急救處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脫離中毒現場,向上風向轉移至新鮮空氣處,松開患者衣領和褲帶;口服中毒者,應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

㈣ 危險化學品中毒的處置策略包括哪幾項

摘要 你好親一般包括匯報(報警)、緊急疏散、現場急救、泄漏的處理和控制(包括火災控制)等幾方面。

㈤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一般包括哪幾個方面內容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

化學品事故是指一種或數種化學品意外釋放造成的事故。如1979年,溫州電化廠氯氣泄漏造成人59死亡,下風向成片草木枯黃,直接經濟損失達200萬元。由此可見,化學品事故與其它事故相比,其後果更嚴重,因此如何預防化學品事故的發生,以及怎樣將化學品事故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減少到最小(即應急處理),已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下面就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原則進行簡略的介紹。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一般包括報警、緊急疏散、現場急救、溢出或泄漏處理和火災控制幾方面。
1、事故報警
1.1 報警
及時傳遞事故信息,通報事故狀態,是使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關鍵環節,這個環節處理得當會使可能形成災難性事故變成災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處理不當,延誤時間,也能形成滅頂之災。
當發生突發性危險化學品泄漏或火災爆炸事故時,現場人員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檢查事故部位,並向有關人員和「119」報警;如果是發生在企業內部,應向當班車間主任或值班長,同時向企業調度室報告;如果是在運輸途中應向當地應急救援部門或「119」報警。
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事故性質(外溢、爆炸、火災)、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及聯系電話。
1.2救援隊伍
各主管單位在接到事故報警後,應迅速組織一個應急救援專業隊,各救援隊伍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並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和組織群眾撤離、疏散,做好危險化學品的清除工作;注意保護事故現場,以便事故調查。
等待急救隊或外界的援助會使微小事故變成大災難,因此每個工人都應按應急計劃接受基本培訓,使其在發生化學品事故時採取正確的行動。
2、緊急疏散
2.1建立警戒區域
事故發生後,應根據化學品泄漏的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范圍建立警戒區,並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幹道上實行交通管制。
·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並有專人警戒。
·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泄漏溢出的化學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應嚴禁火種。
2.2緊急疏散
迅速將警戒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如事故物質有毒時,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並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窪處滯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與著火區。
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每個車間應至少有兩個暢通無阻的緊急出口,並有明顯標志。
3、現場急救
在事故現場,化學品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為:中毒、窒息、凍傷、化學灼傷、燒傷等,進行急救時,不論患者還是救援人員都需要進行適當的防護。
當現場有人受到化學品傷害時,應立即進行以下處理:
·迅速將患者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
·呼吸困難時給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驟停,立即進行心臟按摩。
·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沖洗要及時、徹底、反復多次;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當人員發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採用40°C—42°C恆溫熱水浸泡,使其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
·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口服者,可根據物料性質,對症處理。
·經現場處理後,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
4、泄漏控制
易燃化學品的泄漏處理不當,隨時都有可能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而火災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擴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學品的泄漏,必須事先進行計劃,並且對化學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4.1泄漏處理注意事項: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學品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
·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4.2泄漏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話,可通過控制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來消除化學品的進一步擴散。這可通過以下方法:
在廠調度室的指令下進行,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通過採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方法。
·容器發生泄漏後,應採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對整個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成功地進行堵漏取決於幾個因素:接近泄漏點的危險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點處實際的或潛在的壓力、泄漏物質的特性。
4.3對泄漏物的處理
泄漏被控制後,要及時將現場泄漏物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泄漏物處置主要有四種方法:
·圍堤堵截:如果化學品為液體,泄漏到地面上時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需要築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對於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稀釋與覆蓋:為減少大氣污染,通常是採用水槍或消防水帶向有害物蒸氣雲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使其在安全地帶擴散。在使用這一技術時,將產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應疏通污水排放系統。對於可燃物,也可以在現場施放大量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於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
·收容(集):對於大型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人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統處理。
5、火災控制
危險化學品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學品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火災時,其撲救方法差異很大,若處置不當,不僅不能有效撲滅火災,反而會使災情進一步擴大。此外,由於化學品本身及其燃燒產物大多具有較強的毒害性和腐蝕性,極易造成人員中毒、灼傷。因此,撲救化學危險品火災是一項極其重要又非常危險的工作。從事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運輸的人員和消防救護人員平時應熟悉和掌握化品的主要危險特性及其相應的滅火措施,並定期進行防火演習,加強緊急事態時的應變能力。
一旦發生火災,每個職工都應清楚地知道他們的作用和職責,掌握有關消防設施、人員的疏散程序和危險化學品滅火的特殊要求等內容。
5.1滅火注意事項
發生化學品火災時,滅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5.2滅火對策
5.2.1撲救初期火災
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適當移動式滅火器來控制火災。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然後立即啟用現有各種消防設備、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和控制火源。
5.2.2對周圍設施採取保護措施
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必須及時採取冷卻保護措施,並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有的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築堤攔截飄散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另外,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下水井、陰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
5.2.3火災撲救
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決不可盲目行動,應針對每一類化學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來安全地控制火災。化學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消防隊來進行。其他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後,介紹物料介質,配合撲救。
必要時採取堵漏或隔離措施,預防次生災害擴大。
當火滅了後,仍然要派人監護,清理現場,消滅余火。
應急處理過程並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順序進行,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同時進行,如危險化學品泄漏,應在報警的同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等等。
化學品事故生成的特點是發生突然,擴散迅速,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一旦發生化學品事故,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慌亂,處理不當,又會引起二次災害。因此,各企業應制訂和完善化學品事故應急計劃。讓每一個職工都知道應急方案,定期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廣大職工具備對付突發性災害的應變能力,做到遇災不慌,臨陣不亂,正確判斷,正確處理,增強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傷亡。

㈥ 化學物質中毒的急救方法有哪幾種

‍‍急性中毒的救治要及時准確。在初步處理的同時要盡快設法查明中毒原因,立即終止接觸毒物,阻止毒物繼續侵害人體,並盡快使其排出或分解。
首先將病人撤離中毒現場或去除中毒源,脫去污染的衣服,皮膚粘膜沾染的毒物應盡快沖洗,可採用清涼冷水沖洗,因熱水可使血管擴張而可能保進毒物吸收,故不宜採用。沖洗要充分,否則可使毒物吸收面積擴大。
口服中毒者應立即停止服用,設法促其嘔吐,簡單有效的辦法是用手指刺激舌根部,神志清楚者可令其飲大量清水,然後刺激舌根而引起嘔吐,如此反復進行,直到胃內容物全部嘔吐為止。
腐蝕劑中毒者可灌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對口服中毒者採用洗胃法是清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毒物的行之有效方法,將洗胃管經口腔插入胃,注意避免誤入氣管,先將胃內容物抽出,然後注入200--300毫升清洗液,再抽出洗液,然後再注入清洗液,如此反復,直至洗出液澄清為止。有必要時可進行手術切開洗胃,洗胃一般在服毒後6小時內效果較好。凡中毒者皆宜送醫院急救。
‍‍

㈦ 少量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時應採取什麼急救措施

1、切斷火源、電源。
2、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人員外出。
3、盡快找到泄漏原因,採取堵漏措施。
4、對中毒人員進行急救,並盡快送到醫院。
5、泄漏物的處理:對於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對於大量的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6、實施上述步驟時,應急人員應佩戴自給式呼吸器,發生毒物泄漏時要佩戴防毒面具。
7、馬上向領導和政府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有關情況
8、必要時由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對受影響的設施、人員和場所進行清洗消毒,要根據特定危險化學品的理化性質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㈧ 化學有毒試劑中毒如何急救

經呼吸道吸入中毒者

首先保持呼吸道暢通,並立即轉移至室外,向上風向轉移,解開衣領和褲帶,呼吸新鮮空氣並注意保暖;對休克者應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對口法,立即送醫院急救。

經皮膚吸收中毒者

應迅速脫去污染的衣服、鞋襪等,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15~30min,也可用微溫水,禁用熱水;頭面部受污染時,要注意眼睛的沖洗。
誤服吞咽中毒者

催吐 適用於神志清醒合作者,禁用於吞強酸、強鹼等腐蝕品及汽油、煤油等有機溶劑者。

洗胃 是治療常規,有催吐禁忌者慎用。

清瀉 可通過口服或胃管送入大劑量的瀉葯,如硫酸鎂、硫酸鈉等而進行清瀉。注意事項

使用解毒、防毒及其他排毒葯物進行解毒如強腐蝕性毒物中毒時,禁止洗胃,並按醫囑給予葯物及物理性對抗劑,如牛奶、蛋清、米湯、豆漿等保護胃黏膜。

對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者,應進行心肺復甦術,主要的方法有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術。

參加救護者,必須做好個人防護,進入中毒現場必須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答案來自

㈨ 遭遇化學武器中毒後急救的原則是什麼

(一)人員在沾染區的行動

在沾染區內行動的人員,要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也可用毛巾捂住口鼻,紮好褲口、袖口、領口,用衣服、雨衣、塑料布、床單等把暴露的皮膚遮住。不在露天吃東西,不在地上坐卧,不打鬧戲嘻和觸摸受染物體。乘車時,除做好個人防護外,要關閉門窗,蓋嚴蓬布,加大車距,上下車盡量不接觸車輪和擋泥板等沾染部位。室內人員,要關閉車窗減少室外活動。

(二)對放射性沾染的消除

人員和物體受染後,要想辦法及時消除。

1、消除人員皮膚沾染,有局部消除法和全身消除法。

局部消除是用毛巾或紗巾擦拭人員身體暴露部位(頭、臉、頸、手)上的放射性物質。全身消除是用水沖洗全身。

2、消除服裝沾染,有拍抖法和洗刷法。

拍抖:利用掃帚或樹枝站在側風方向從上到下、從外到里、從輕到重地拍打或抖拂。洗刷法即用水沖洗,洗滌時加入少量洗滌劑。

3、消除糧食沾染,有過篩法、加工脫殼法、風吹法、水洗法等。

對沾染的糧食,用篩子過篩;或加工脫殼消除沾染;或將沾染的糧食用風車或簸箕吹塵消除;或將沾染的糧食用水洗或淘洗消除。

4、消除飲水沾染,有土壤凈化法、吸附混凝法、過濾法。

土壤凈化:以每升水加純粘土一把,再加適當的明礬攪拌,沉澱後倒出清水使用。吸附混凝:以每升水加凈化劑、混凝劑各1包,攪拌澄清後取清水使用。濾水桶(井)過濾:用碎石、細砂、木炭等作濾料凈化。江河湖泊等水源受沾染時,可在距離岸邊5至10米處挖一濾水井,使水滲入水井內即可飲用。

5、消除蔬菜沾染。主要是剝去表層,去其根皮,用水沖洗。

6、消除地面、工事、道路沾染。視情況採用鏟除、掃除或用水沖洗等方法實施。消除時,應從上風方向開始,盡量避免灰塵飛揚。對集中起來的灰塵,應進行掩埋處理。毒劑的種類很多,按毒害作用可分為五類。

一、神經性毒劑

它是破壞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的毒劑,主要有沙林、梭曼、維埃克斯。沙林有蘋果味,主要通過呼吸道中毒;梭曼有樟腦味,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接觸中毒;維埃克斯有硫醇味,主要通過接觸中毒;中毒症狀:瞳孔縮小、抽筋、流口水、呼吸困難等。此類毒劑毒性大,傷害作用快,中毒後如救治不及時,很快致死。

二、糜爛性毒劑

是一類滲透性強,能直接破壞組織細胞、糜爛皮膚、傷害人體器官的毒劑,主要有芥子氣和路易氏氣。芥子氣具有大蒜味,路易氏氣具有竺葵味,二者均呈油狀流體,難以揮發,能造成長時間染毒。中毒症狀:皮膚紅腫、起泡、腐爛;鼻、咽、喉部乾燥難受、刺痛、灼熱、流鼻涕、乾咳嗽,嚴重時呼吸困難或窒息。

三、全身中毒性毒劑

是一種破壞組織細胞氧化功能,造成缺氧而引起全身性中毒的毒劑,主要有氫氰酸、氯化氰。氫氰酸具有苦杏仁味,氯化氰具有較強的刺激味。這兩種毒劑是無色,極易揮發的流體,容易使空氣染毒。戰斗使用成氣狀、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後舌尖麻木、胸悶、呼吸困難、瞳孔散大、強烈抽筋而死。氯化氰對眼睛和呼吸道還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四、窒息性毒劑

是一種損傷肺部組織,引起肺水腫,使人窒息而死的毒劑,主要有光氣。光氣具有爛蘋果味或爛乾草味,為無色氣體,易溶於水而失去毒性。人員吸入光氣後感到胸悶、咽干、咳嗽、頭暈、惡心、呼吸困難、皮膚青紫,最後導致機體嚴重缺氧窒息而死。

五、失能性毒劑

是一種使精神失常、四肢癱瘓的毒劑,主要有畢茲。畢茲是固體毒劑,使用時呈煙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引導中毒。中毒後產生幻覺,判斷能力和注意力減退,出現狂躁、激動、口乾、皮膚潮紅等症狀,但一般不會死亡。

一、發現染毒徵候的一般方法

發現毒劑的方法,除專業人員利用專業設備偵察外,一般人員則主要依靠眼、耳、鼻的功能來判斷。

看。看異常情況,如敵機低飛噴灑大量煙霧,炸彈坑淺彈片大,敵人穿防毒面具和衣服,人員或動物出現中毒症狀,植物大面積枯萎變色和發現油狀物等。

聽。聽化學襲擊警報聲和化學武器爆炸聲。化學武器爆炸的聲音低沉或發出特殊嘯音。

聞。聞到異常的氣味,如爛蘋果味、大蒜味和杏仁味等。

二、防護

防護是阻止毒劑通過各種途徑與人員接觸的措施。當聽到化學武器襲擊信號或進入毒區時,要進行防護,聽到解除警報信號或得到人防部門允許後才能解除防護。防護措施有兩種,一種是集體防護,即進入有三防設施的人防工事,它能有效地防護各種狀態的所有毒劑;另一種是個人防護,即用防毒面具保護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護人的身體。

三、消毒

使毒劑失去毒害作用的措施叫做消毒。

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用消毒葯劑破壞毒劑的毒性,可分為化學法和物理法。對呈液滴狀的毒劑(如芥子氣、維埃克斯、梭曼)特別需要消毒,而對光氣、氫氰酸等呈氣狀的毒劑,一般不需要消毒。消毒的方法和消毒葯劑隨消毒對象的不同而異。

(一)對人員皮膚消毒。先用清潔棉球吸去毒劑液滴,後用各種皮膚消毒液進行局部或全身消毒,幾分鍾後用清水沖洗干凈。如果沒有消毒液,用肥皂、面鹼、小蘇打、草木灰等水溶液洗滌。

(二)對服裝的消毒。在遠離居住區的下風方向,用鹼水煮沸1-2小時即可消毒,對暫時不用的衣物製品,可在下風方向吹曬。

(三)對水源的消毒。有過濾法。過濾法:根據水中毒劑含量加入調制好的漂白粉漿和混凝劑,攪拌靜置沉澱後再過濾。消毒後的水經檢驗無毒後方可使用。

(四)對染毒食品消毒。對沒有包裝的食品,一般應予銷毀。對有包裝的罐頭食品,對其表面消毒後即可食用。

四、急救

急救是對判明中毒人員採取的緊急救護措施,尤其對沙林類、氫氰酸類等速效性毒劑的中毒人員至關重要。

(一)急救的原則

1、先自救,後互救。

2、把中毒傷員移出毒區或給他戴上防毒面具,防止繼續吸入毒劑。

3、急救必須及時,越早效果越好。

4、一定要在確定毒劑種類的基礎上,使用急救葯物。

當沒有專門急救葯品時,也可採用曼陀蘿之類的中草葯或針炙方法對含磷毒劑中毒人員進行急救。

對誤食染毒食品者,除急救外,應盡快喝些甘草水、豆漿、豆湯等。

(二)解磷針

解磷針內裝有抗毒葯,能對抗神經性毒劑及有機磷農葯,供自救、互救時使用。解磷針的形式很多,本書只介紹其中的一種。解磷針的結構及使用方法:首先取下護針帽,以拇、食、中三指持針頭底部,迅速將針頭向下垂直插入中毒者肌肉內(臀部外側、大腿、上臂三角肌),深約2厘米,用力折斷安瓿細頸的標志部位,葯液自動注入肌肉,待葯液剛流盡時,快速拔出針頭。緊急情況下,可省去消毒,隔衣注射,以免延誤時機。

閱讀全文

與化學品中毒時如何急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