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影響化學葯物合成的試劑因素有哪些

影響化學葯物合成的試劑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1 03:34:17

㈠ 影響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葯物的作用是通過葯物與機體相互作用來完成的。一般來說,能夠影響葯物和動物機體的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葯物的作用。
(1)葯物方面的因素①劑量、劑型與給葯途徑的影響當用葯劑量過小,療效差;若劑量過大,導致毒性反應,或導致動物中毒死亡。水溶液、注射劑吸收較油劑、混懸劑、固體制劑快。不同給葯途徑起效快慢順序:靜脈注射給葯>吸入給葯>肌肉注射給葯>皮下注射給葯>口服給葯>直腸給葯>經皮膚給葯。②給葯時間與次數a.飼前空腹給葯:吸收快、充分,葯效快、好。
b.飼喂後給葯:避免對胃腸黏膜的直接損害,適合於刺激性較大葯物。
c.給葯次數:依據病情和葯物的半衰期而定。③反復用葯a.耐受性:連續用葯後使療效逐漸下降,需要加大劑量才可達原有的效應。
b.耐葯性:指病原體、寄生蟲和腫瘤細胞等對葯物敏感性降低,葯物的療效下降或無效。④葯物相互作用四環素、恩諾沙星等在消化道中可與鈣、鐵、鎂等金屬離子發生絡合,影響葯物吸收或使葯物失活。
(2)動物方面的因素①生理因素不同日齡、性別、懷孕或哺乳期豬對同一種葯物的反應往往有一定差異,這與機體器官組織的功能狀態,尤其與肝臟葯物代謝酶系統有密切的關系。如初生仔豬肝臟解毒功能、腎臟排毒功能較弱。因此在幼齡仔豬由肝臟微粒體酶代謝和腎臟排泄消除的葯物的半衰期將被延長。老齡豬也有上述現象(肝、腎臟功能降低),一般對葯物的反應較成年動物敏感,所以臨床用葯劑量應適當減少。②機體機能狀態不同(病理狀態)
不少葯物在疾病動物的作用較顯著,甚至在病理狀態下才呈現葯物的作用,如解熱鎮痛葯能使發病豬降溫,對正常豬體溫沒有影響;洋地黃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強心作用,對正常功能的心臟則無明顯作用。
豬嚴重的肝臟、腎臟功能障礙,可影響葯物的生物轉化和排泄,引起葯物的蓄積,延長半衰期,從而增強葯物的作用,嚴重者可能引發毒性反應。但也有少數葯物在肝臟生物轉化後才有作用,如可的松、潑尼松,在肝臟功能不全的病豬作用減弱。
嚴重的寄生蟲病、失血性疾病或營養不良病豬,因血漿蛋白大大減少,可使高血漿蛋白結合率葯物的血中游離葯物濃度增加,既可使葯物作用增強,同時也使葯物的生物轉化和排泄增加,半衰期縮短。③個體差異指相同劑量的葯物在不同個體,血葯濃度、作用及作用維持時間不同。可分為高敏性和耐受性。同種動物在基本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少數個體對葯物特別敏感,稱為高敏性;另有少數個體則特別不敏感,稱為耐受性。個體差異除表現葯物作用量的差異外,有的還出現質的差異,也就是個別動物用葯後出現過敏反應。
(3)環境因素包括飼養管理不善、飼料發霉變質,外界環境的改變,季節變化等均能影響葯物作用。

化學反應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化學反應的選擇性

化學反應的影響因素:

濃度

如果我們將濃度增大,也就是使單位體積內分子總數增加了,由於單位體積內分子總量的增加,就造成了單位體積里邊碰撞次數增加了,也就是有效的碰撞次數增加了,因此造成化學反應速率增大,也就是說增大濃度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壓強
壓強的改變在化學當中操作起來是減小體積,當我們把一個含有氣體的化學反應的容器增大壓強的時候,也就是減小體積。當我們減小體積的時候,這時候就造成了氣體相關物質的濃度變大了,如果濃度變大了,就會造成有效碰撞在單位體積里邊次數的增加,進一步增長了化學反應速率的增大,這就是壓強影響的因素。
溫度
溫度是分子動能的標志,當我們將溫度升高的時候,分子的能量就提高了。分子的能量提高,可以表現為分子運動的速度加快了。當高速運動的分子相撞的時候,那麼它們有效碰撞就要增加,真正發生化學反應的機會就增加了,最終導致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催化劑
正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化學反應當中,只有那些具有較高能量的分子,在相撞的時候才能夠有效的發生化學反應。但含有較高能量的分子在分子總數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如果我們要能夠使用某一種催化劑,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說使更多的分子達到反應所需要的能量,這個時候有效碰撞次數就增加,進一步造成了化學反應速率的增大。

提高化學反應的選擇性是合成化學的主題,在諸多提高反應選擇性的方法中,利用微反應器(或稱為納米反應器)控制反應方向已顯示出良好的前景。利用微反應器控制反應方向,提高反應的選擇性.所使用的微反應器包括:環狀配體化合物的空穴(環糊精、冠醚、杯芳烴等),分子聚集體(膠束、反膠束、LB膜、囊泡、液晶等)以及多孔固體(分子篩、硅膠、氧化鋁、粘土等)。

㈢ 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有哪些

濃度
如果我們將濃度增大,也就是使單位體積內分子總數增加了,由於單位體積內分子總量的增加,就造成了單位體積里邊碰撞次數增加了,也就是有效的碰撞次數增加了,因此造成化學反應速率增大,也就是說增大濃度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壓強
壓強的改變在化學當中操作起來是減小體積,當我們把一個含有氣體的化學反應的容器增大壓強的時候,也就是減小體積。當我們減小體積的時候,這時候就造成了氣體相關物質的濃度變大了,如果濃度變大了,就會造成有效碰撞在單位體積里邊次數的增加,進一步增長了化學反應速率的增大,這就是壓強影響的因素。
溫度
溫度是分子動能的標志,當我們將溫度升高的時候,分子的能量就提高了。分子的能量提高,可以表現為分子運動的速度加快了。當高速運動的分子相撞的時候,那麼它們有效碰撞就要增加,真正發生化學反應的機會就增加了,最終導致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催化劑
正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化學反應當中,只有那些具有較高能量的分子,在相撞的時候才能夠有效的發生化學反應。但含有較高能量的分子在分子總數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如果我們要能夠使用某一種催化劑,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說使更多的分子達到反應所需要的能量,這個時候有效碰撞次數就增加,進一步造成了化學反應速率的增大

㈣ 聚合物化學反應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影響因素:物理因素:結晶度,溶解度,溫度;化學因素:位阻效應、靜電效應、官能團的孤立化效應
如:聚乙烯醇的縮醛化反應,通常只有90-94%的-OH能縮醛化,因而大約有6-10%的-OH被孤立化

㈤ 影響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和物理化學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1)用葯部位不同,影響葯物的吸收與分布。距肛門約2cm處,則50%-75%的葯物不經門肝系統,可避免首過作用。
(2)直腸液的pH值7.4,且無緩沖能力,直腸液的pH是由進入直腸的葯物決定的。
(3)直腸內無糞便存在有利於葯物的吸收。葯物在直腸保留時間越長,吸收越完全。
2.葯物的理化性質:
(1)溶解度:水溶性大的葯物吸收較多, 難溶性的葯物可用其溶解度大的鹽類或衍生物製成油溶性基質的栓劑。
(2)粒徑:混懸型栓劑,葯物的粒徑小有利於吸收,因此應將葯物微粉化。
(3)脂溶性與解離度:脂溶性好、不解離的葯物最易吸收;弱酸性葯物pKa>4.3,弱鹼性葯物pKa<8.5吸收均較快,但弱酸性葯物pKa<3,弱鹼性葯物pKa>10吸收則慢;而葯物的解離度與溶液的pH有關,故降低酸性葯物的pH或升高鹼性葯物的pH均可增加吸收。
3.基質與附加劑
全身作用栓劑,要求葯物在腔道內能從基質中迅速釋放、擴散、吸收,實驗證明,基質的溶解特性與葯物相反時,有利於葯物的釋放,增加吸收。即水溶性葯選擇油溶性基質、脂類或脂溶性選擇水性基質,釋葯快,則吸收快。
另外加入表面活性劑可促進吸收,不同的表面活性劑促進吸收的程度是不同的,如以乙醯水楊酸為模型葯,以半合成的脂肪酸酯為基質,分別加入幾種表面活性劑製成栓劑,由動物體內生物利用度數據證明,促進吸收的順序為十二烷基硫酸鈉(0.5%)>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鈉(0.1%)>司盤80>煙酸乙酯。

㈥ 用化學試劑配製溶液時,除注意准確度之外,還要考慮化學試劑的哪些影響因素

溶解環境、試劑分子量、試劑使用比例比如10 mg納米粒,加10 mg MPEG2k-NHS,反應液裡面加MPEG-NHS的3倍摩爾量的三乙胺。

㈦ 引發和促使化學試劑變質的原因有哪些

環境主要是指貯存的溫度、光照和介質。介質一般是指空氣和混有的雜質。貯存室里除空氣中含有的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以外,還往往含有存放的各種揮發性試劑擴散到空氣中的蒸氣,常見的有氯化氫、硝酸、硫化氫、二氧化硫、溴、碘、乙烯、甲醛等蒸氣;另外還有飄混在空氣中的塵埃,其中有無機物也有有機物及各種微生物
化學試劑在一定的溫度、光照、介質條件下會逐漸變化以致變質,該過程有物理變化,亦有化學變化。前者使化學試劑產生損耗,後者則能使試劑完全變質失效。

引發和促使化學試劑發生變化的原因,大致可歸納如下。

a.揮發
揮發是揮發性試劑造成試劑損耗、濃度改變、規格下降的最常見的原因。揮發性試劑的一般特點是:分子量較小、沸點較低。常見的無機試劑有:濃鹽酸、濃硝酸、發煙硫酸等,有機試劑則有碳原子數較少的液態物質,如:甲醇、乙醇、石油醚、汽油等。

b.升華
具有升華性質的一類試劑一般是升華熱較少的分子晶體。實驗室里一般有室溫下升華的試劑(如碘萘等)和受熱條件下升華的試劑(如硫與氯化汞)兩種。這類試劑的升華主要造成損耗和污染空氣。

c.潮解和稀釋
能發生潮解的化學試劑為數不多,它們大部分是易溶性化合物,一般陰離子半徑遠小於陽離子半徑,也有陰陽離子半徑相近而陽離子所帶電荷較多。此類試劑吸收水分在表面形成飽和溶液後,若產生的水蒸氣氣壓小於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潮解將繼續進行,直至全部形成溶液。如:氫氧化鈉、鹼石灰等,有機物中易潮的有醋酸鈉、醋酸銨等。稀釋是指試劑溶液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濃度下降變稀的現象。發生原因與潮解一樣,是外界水蒸氣分壓大於試劑的水蒸氣分壓所致。易發生稀釋現象的常見試劑有濃硫酸、正磷酸、乙二醇等。

d.風化
風化的原因和潮解相反,是結晶水合物的水蒸氣分壓高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的緣故。空氣越乾燥,風化速度越快。
實驗室中常見的易風化劑有:Na2CO3·10H2O、Na2SO4·7H2O、CuSO4·5H2O、MgSO4·7H2O、ZnSO4·7H2O等。發生風化雖未波及試劑的化學性質,但使試劑外觀改變,質量減少。

e.濃縮和析晶
濃縮和析晶產生的原因是在環境乾燥的條件下,試劑溶液的水蒸氣壓高於外界空氣中水蒸氣壓,造成溶液水分的蒸發而濃縮、析晶,各種固體溶質的試劑一般均有此類現象,特別是一些濃度較大的溶液,濃縮和析晶雖對瓶中試劑性質影響不大,但也會改變其濃度、規格和外觀。對某些溶點較低的有機物,在外界溫度下降較大的情況下,也會發生析晶現象,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冰醋酸。

f.水解
容易水解的鹽類試劑大都具有共價鍵,凡是強酸和弱鹼和弱酸和弱鹼所生成的鹽,遇水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水解。實驗室中一些金屬元素的鹵化物很容易水解,如:TiCl4、AlCl3、FeCl3、SnCl2等,它們是帶電荷高、半徑小的陽離子化合物或是非惰氣型的陽離子化合物。此類試劑可因易吸水水解而變質,易水解的有機物是含有醯基的化合物,如:酯、醯鹵等物質。

g.分解
分解反應也是引發和促進試劑損耗和變質的原因。試劑的分解速度通常和環境溫度密切相關。溫度高分解速度加快,通常易分解的二元化合物其化學鍵鍵能較低。鍵能越低,越易分解,例如:碘化合物就比溴化物更易分解。有的分解反應還和試劑的含水量有關,如:硫酸氫銨,含水量越大,溫度越高分解速度也越快。而含氧酸鹽,如:硝酸鹽、高錳酸鹽則要在受熱時才發生分解。

h.氧化和還原
通常易被氧化的是標准電極電位低,具有還原性的試劑,它的名稱中常常帶有「低」或「亞」字。還有部分活潑金屬和非金屬單質,過氧化物及某些有機試劑,常見的有硫酸亞鐵、硫酸亞鐵銨、亞硫酸、無水亞硫酸鈉、鈉、鉀、鈣、鋅粉、還原鐵粉、乙醛等。還原性越強的試劑越易因氧化而變質。使其氧化的原因是空氣中的氧和具有氧化性的雜質所為。
標准電極電位較高的試劑,在以固態形式存在時,通常在空氣中比較穩定,如:高錳酸鉀、重鉻酸鉀等。但以溶液存在時就易和空氣中的一些還原性雜質,如H2S,SO2等作用而變質,如:KMnO4,Na2S2SO4,K3Fe(CN)6等溶液。

i.非氧化——還原反應
有些試劑的變質並非一定要引起元素價態的變化,即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也能使其失效。實驗室中最常見的實例,如:生石灰因吸收水分變成熟石灰,進一步吸收二氧化碳而失效;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固體也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帶有雜質,若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則完全轉化成碳酸鹽;此外氧化鎂、氧化鋇、氫氧化鋇也應防止它們和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

J.聚合和縮合
分子結構中含有不飽和雙鍵或叄鍵的有機物質容易發生聚合,如:甲醛溶液常會聚合生成白色的三聚甲醛,氰化鉀試劑也易聚合。有電荷高、半徑小的中心離子形成的含氧酸鹽溶液則能因縮合而析出多酸鹽沉澱,如:鉬酸銨溶液能縮合析出四鉬酸銨沉澱,三聚甲醛經加熱處理尚可重新釋放出甲醛氣體,但有些試劑,一旦發生聚合或縮合反應,往往是不可逆的,從而造成變質失效。

k.光化學反應
光作為一種能量也能使某些試劑反應而變質。光能引發分解反應導致銀鹽分解就是實例。光也能引發氧化反應,如:苯甲醛在光照下,易被空氣氧化成苯甲酸,苯胺則能從無色變成棕色。此外,碘化汞、鄰苯三酚、氯仿,硫酸汞、亞鐵氰化鉀等也易發生光化學反應。

l.霉變
所謂霉變則指在化學試劑中黴菌滋生繁殖的現象。在空氣中塵埃里含有無數菌類微生物,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就能繁衍。實驗室中的碳水化合物,酯類、蛋白質類試劑,含有氮、硫、磷的有機試劑正是菌類繁衍的良好營養物質和溫床。上述試劑只要密閉不嚴與空氣有所接觸皆可發生霉變。化學試劑因上述原因發生各種變化,通常藉助顏色、形態、氣味、數量增減均可察覺,而有的變化則需用實驗方法方可判別,如:無水酒精是否已含有水分,只能用專門的試劑標准和檢驗方法加以測定才能確定。因此,科學貯存各類試劑乃是一種用心細致的工作,其中大有學問和文章可作。

㈧ 影響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葯物方面的影響因素

①葯物的理化性質與化學結構

一定的理化性質,就有一定的作用;化學結構相似,會產生相似或頡頏作用。

②葯物的劑型與劑量

對動物機體發生一定反應的葯量稱為劑量;劑量一般指防治疾病的常用量;葯物要有一定的劑量,在動物機體吸收後,達到一定的葯物濃度,才出現葯物作用。如果劑量過小,在體內不能獲得有效濃度,葯物則不能發揮其有效作用。如果劑量過大,超過一定的限度,葯物的作用可出現質的變化,對機體產生毒性作用。要發揮葯物的作用而又要避免其不良反應,就必須掌握葯物的劑量范圍。

(2)機體方面的影響因素

①動物種類

不同的動物種類,其解剖結構、生理機能、生化反應不同,不同動物對葯物的敏感性存在著差異。

②年齡、性別

幼、老齡動物對葯物敏感性高於成年動物,母的高於公的。

③個體差異

同種動物相同體重的不同個體,對葯物的感受性存在差異,稱為個體差異。對葯物敏感性高的為高敏性,對葯物敏感性低的則為耐受性。

④病理狀態

不同的病理狀態,會影響到葯物的作用。如氨基比林對高熱病,解熱效果好;體溫上升不明顯的病例,則其解熱效果差。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磺胺類葯物則無效果。

(3)給葯方法方面的因素

給葯途徑

內服給葯,如灌服、混飼、混飲,吸收慢且不完全;注射給葯,如皮內、皮下、肌內、靜注,其吸收速度依次增大。

㈨ 在葯物合成中影響目標產物的生成和收率的因素有哪些 舉例說明

試驗:磺胺醋醯鈉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通過實驗掌握磺胺類葯物的一般理化性質和特點,並通過臨床的需要對葯物結構進行必要的修飾。

2、通過實驗掌握乙醯化反應的原理及成鹽反應。

3、掌握如何控制反應過程的pH等條件及利用生成物與副產物不同的性質來分離副產物。

二、反應原理

三、分離原理

四、實驗方法

(一)磺胺醋醯的制備(1)

1、主要儀器

250mL三頸瓶,攪拌,溫度計,球形冷凝管,量筒,燒杯,抽濾瓶,布氏漏斗,電熱套。

2、原料規格及配比

原料名稱

規 格

用 量

摩爾數

摩爾比

磺胺

葯用

17.2g

0.1

1

乙酸酐

CP

13.6mL

0.142

1.42

氫氧化鈉

22.5%

22mL

0.1125

1.13

氫氧化鈉

77%

12.5mL

0.1925

1.9

3、操作

在裝有攪拌、溫度計、球形冷凝管的250mL三頸瓶內加入磺胺17. 2克, 22.5%氫氧化鈉溶液22mL,攪拌,加熱,至50℃左右,溶解後,加乙酸酐3.6mL、77%氫氧化鈉2.5mL,保持反應溫度在50~55℃之間,每隔5分鍾分次交替加入乙酸酐、77%氫氧化鈉,每次各2mL,加畢,繼續保溫,攪拌30分鍾,反應液倒入燒杯中,加水20mL水,攪拌下用濃鹽酸調pH7~8,冰浴冷卻30分鍾,析出固體,抽濾,用適量冰水洗滌固體,合並濾液,固體棄去,濾液用濃鹽酸調pH4~5,過濾,濾液棄去,濾餅壓干,放置。

4、注意事項

(1)本實驗中使用氫氧化鈉溶液濃度有差別,在實驗中切勿用錯,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保持反應液最佳鹼度是反應成功的關鍵之一。

(2)滴加乙酸酐和氫氧化鈉溶液是交替進行的,每滴完一種溶液後,反應攪拌5分鍾,再滴入另一種溶液,滴加速度以液滴一滴一滴加入為宜。

(3)利用主產物和副產物不同的理化性質在不同的pH下分別除去副產物。本實驗中溶液pH的調節應小心注意,否則實驗會失敗或收率降低。

5、思考題

(1)反應過程中,調節pH是非常重要的。若鹼性過強,其結果是磺胺較多,磺胺醋醯次之,磺胺雙醋醯較少;若鹼性過弱,其結果是磺胺雙醋醯較多,磺胺醋醯次之,磺胺較少,為什麼?

(2)反應溫度對實驗的影響如何?

(3)反應液處理時,pH7時析出的固體是什麼?pH5時析出的固體是什麼?

(二)磺胺醋醯的制備(2)

1、主要儀器

量筒,燒杯,抽濾瓶,布氏漏斗。

2、原料規格及配比

原料名稱

規 格

用 量

摩爾數

摩爾比

磺胺醋醯

自製

上步得量

鹽酸

CP 10%

3倍磺胺醋醯量

氫氧化鈉

40%

適量

3、操作

上次所得的固體,稱重,用3倍量10%鹽酸攪拌溶解固體,放置30分鍾,抽濾,除去不溶物,濾液用適量活性碳室溫脫色,攪拌15分鍾,濾去碳渣,濾液用40%氫氧化鈉溶液調pH4~5,冷卻,抽濾,得磺胺醋醯晶體。乾燥,測mp,裝入紙盒中,計算產率(y1)。

4、注意事項

(1)用10%HCI溶解上次所得的固體,放置30分鍾後,過濾,濾液進一步處理。

(2)活性碳脫色在室溫下進行。

5、思考題

(1)在10%HCI溶解上次所得的固體後,過濾,需要的是濾液,為什麼?

(2)本產品精製時用活性碳脫色為什麼應在室溫下進行?

(三)磺胺醋醯鈉的制備

1、主要儀器

錐形瓶,量筒,燒杯,抽濾瓶,布氏漏斗。

2、原料規格及配比

原料名稱

規 格

用 量

摩爾數

摩爾比

磺胺醋醯

自製

2g

0.0093

無水乙醇

CP

30mL

氫氧化鈉溶液

40%

適量

3、操作

稱取上次所得的固體2克,加入30mL無水乙醇,50~60℃水浴加熱,溶解,40%氫氧化鈉溶液調pH7~8,冷卻,抽濾,得磺胺醋醯鈉結晶,烘乾,稱重,計算產率(y2)。

4、注意事項

(1)磺胺醋醯在無水乙醇溶解時,置水溶加熱時間不宜太長(約3~5分鍾為宜),否則產品易氧化和水解。固體溶解如溶液混濁,則需抽濾。

(2)必須嚴格控制水浴溫度,若溫度過高易引起磺胺醋醯鈉水解和氧化,影響產量和質量,溫度低不易成鈉鹽。

(3)滴加40%氫氧化鈉溶液調pH7~8時可見溶液澄明,顯示磺胺醋醯已生成磺胺醋醯鈉,若有微量不溶物,可能是未除盡的副產物。氫氧化鈉溶液切勿過量,因磺胺醋醯鈉在強鹼性溶液中和受熱情況下,易氧化水解而致產量和質量下降。

(4)產品過濾時,嚴禁用水洗滌產品,因所得產品為鈉鹽,在水中有較大的溶解度。

(5)總產率的計算:

Y= y1 y2
思考題

一、磺胺類葯物有哪些理化性質?

答:磺胺類葯物一般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具有一定熔點。難溶於水,可溶於丙酮或乙醇。1.酸鹼性 因本類葯物分子中有芳香第一胺,呈弱鹼性;有磺醯氨基,顯弱酸性,故本類葯物呈酸鹼兩性,可與酸或鹼成鹽而溶於水2.自動氧化反應 本類葯物含芳香第一胺,易被空氣氧氧化。3.芳香第一胺反應 磺胺類葯物含芳香第一胺,在酸性溶液中,與亞硝酸鈉作用,可進行重氮化反應,利用此性質可測定磺胺類葯物的含量。生成的重氮鹽在鹼性條件下,生成橙紅色偶氮化合物,可作本類葯物的鑒別反應。4.與芳醛縮合反應 芳香第一胺能與多種芳醛(如對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等)縮合成具有顏色的希夫鹼5.銅鹽反應 磺醯氨基上的氫原子,可被金屬離子(如銅、銀、鈷等)取代,生成不同顏色的難溶性沉澱,可用於鑒別。

二、反應液處理時,pH7時析出的固體是什麼,pH5時析出的固體是什麼?在10%鹽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質是什麼?

答:。。。。。。在10%鹽酸溶液中磺胺醋醯生成鹽酸鹽而溶解,而雙乙醯磺胺由於結構中無游離的芳伯胺基,不能和鹽酸成鹽故析出。

三、反應過程中,若鹼性過強,其結果是磺胺較多,磺胺醋醯次之,磺胺雙醋醯較少;若鹼性過弱,其結果是磺胺雙醋醯較多,磺胺醋醯次之,磺胺較少,為什麼?請解釋原因。

答:因鹼度過大磺胺雙醋醯易水解成磺胺,且易引起磺胺醋醯水解成磺胺;而因鹼度過小時,反應過程中易生成較多的N-乙醯磺胺,且磺胺雙醋醯分子結構中的N-乙醯基不易水解下來,故之。

追問:
數據,實驗結果,不是過程

㈩ 引起化學試劑變質的因素有哪些

(1)空氣
空氣中的氧可使許多具有還原性葯物氧化變質和產生毒性,如油脂酸敗;空氣中二氧化碳使磺胺葯碳酸化。
(2)光線
紫外線可使許多葯物發生變色、氧化、還原和分解等化學反應,如硝酸銀、汞光合後被還原析出深棕色有毒的銀和汞。
(3)溫度
溫度增高可使葯品的揮發性加快,更主要的是可促進氧化、分解等化學反應而加速葯品變質,如血清、疫苗、臟器制劑在室溫下存放很容易失效,需低溫冷藏;溫度增高還易使軟膏、膠囊劑軟化,使揮發性葯物揮發速度加快。但溫度過低也會使用一些葯品或制劑產生沉澱,如甲醛在9℃以下生成聚合甲醛而析出白色沉澱;低溫還易使液體葯物凍結,造成容器破裂。
(4)濕度
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稱為濕度。濕度是空氣中最易變動的部分,隨地區、季節、氣溫的不同而波動。濕度對葯品保管影響很大。濕度過大,能使葯品吸濕而發生潮解、稀釋、變形、發霉;濕度太小,易使含結晶水的葯品風化(失去結晶水)。
(5)微生物與昆蟲
葯品露置空氣中,由於微生物與昆蟲侵入,而使葯品發酵、霉變與蟲蛀。
(6)時間
任何葯品貯藏時間過久,均會變質,只是不同的葯品發生變化速度不同。抗生素、生物制劑、臟器制劑和某些化學葯品都規定了有效期,必須在有效期內使用。

閱讀全文

與影響化學葯物合成的試劑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