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化學怎樣判斷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
1
根據反應的難易來判斷。越容易反應,其氧化或還原性就越強。比如說鈉跟水反應不需加熱就反應劇烈,而鎂就不行,冷水不怎麼反應,熱水也困難,證明鈉的還原性強。
2
根據化學方程式兩邊的產物來看,產物總是沒有反應物的氧化或還原性強。
3
根據元素周期表。越往下金屬性(還原性)越強,越往右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
4
根據原電池和電解池的極板正負極或陰陽極來判斷。
5
根據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鹼性來判斷。比如硝酸的酸性強於磷酸,氮元素的氧化性大於磷。氫氧化鈉鹼性強於氫氧化鎂,則鈉的還原性強於鎂。
6
根據同氫化合的難易程度來判斷。越容易就說明氧化性越強,正如氟化氫在氫氣和氟氣陰暗處就劇烈反應,氯化氫要光照化合,溴化氫就要加熱了,至於碘化氫很難反應生成,並且很不穩定極易分解。
B. 高一化學中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比較主要看什麼去判斷
氧化性:就是某元素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化合價高低的變化,在反應物中化合價較高,在生成物化合價下降了,這種化合物就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被還原。
還原性:與氧化性相反,是某元素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化合價高低的變化,在反應物中化合價較低,在生成物化合價上升了,這種化合物就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金屬性:就是該金屬單質在水中置換出氫氣的難易程度,越容易置換出氫氣,反應越劇烈,該金屬的金屬性就越強。
非金屬性:與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判斷,化合越容易,非金屬性越強。非金屬最高價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就越強。
氟除外。
穩定性嘛,這個要根據原子的原子半徑來推斷了。。
例如氟化氫,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按理來說,它的酸性應該是最強的,可是它卻是弱酸,
這是因為,氟元素它原子半徑非常的小,與氫氣化合後形成氫氟酸,由於源自半徑的關系,半徑小,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也就越強,使得氫離子很難逃脫氟原子的束縛,所以表現出弱酸性。
回答完畢。
C. <高中化學>如何判斷某種物質是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
化合價角度
反應角度
反應事實角度
周期表
金屬活潑性順序表等
。。。。。。
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常見的氧化劑:
(1)活動的非金屬單質(F2、Cl2、Br2、I2、O2、O3等);
①氧氣與除鉑、金外的其它金屬均可反應。鉀、鈣、鈉在空氣中極易和氧氣反應(Na燃燒時形成過氧化物、K燃燒生成超氧化物);鉀―錫在空氣中燃燒;鉛―汞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加熱可以反應,如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
O2可以氧化NO、SO2、CO、Na2SO3、KI、H2S、H2SO3、NH3、Fe2+ 等還原性強的物質或微粒。H2S點燃生成SO2,緩慢氧化生成S單質。亞鐵鹽和亞硫酸鹽溶液易被氧化,所以實驗中要現配現用。
②氟、氯可以氧化所有金屬。溴、碘可以氧化除貴金屬以外的所有金屬,碘與鐵生成的二價的碘化亞鐵。
③Cl2可以氧化Na2S、SO2、Na2SO3、 H2S 、 I―、S2―、 Br―、Fe2+、NH3等物質或微粒
④Br2可以氧化Na2S、SO2、Na2SO3、H2S、I―、S2-、Fe2+、等還原性物質或微粒
⑤I2可以氧化Na2S、SO2、Na2SO3、H2S 、S2―、等還原性強的物質或微粒
Cl2,Br2 ,I2,Fe3+在水溶液中都能把SO32-氧化成SO42-
(2)元素處於高價時的含氧酸(硝酸、濃硫酸)
①HNO3:S2―、HS―、H2S、SO32-、HSO3-、SO2、I―、Fe2+、一些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等。
②濃硫酸: H2S、 HI、HBr、一些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等。
(3)元素處於高價時鹽:(KClO3、KMnO4、FeCl3)
①KMnO4(H+):S2―、HS―、H2S、SO32-、HSO3-、SO2、I―、Br-、Cl-、Fe2+、H2O2等。
②Fe3+:S2―、HS―、H2S、SO32-、HSO3-、SO2、I―、Fe、Cu、Zn等。
(4)過氧化物(H2O2、Na2O2)
①H2O2:S2―、HS―、H2S、SO32-、HSO3-、SO2、I―、Fe2+
(5)其它(HClO)
2、常見還原劑
金屬單質:K、Na、Mg等;
非金屬單質:H2、C、Si等;
低價態的化合物:CO、H2S、HI、Fe2+、NH3等。
★還原劑:H2——H+、H2O;CO——CO2、CH4——H2O、CO2;活潑金屬——Mn+;H2S、Na2S、S2-——S或高價S;SO2、H2SO3、Na2SO3——SO3、H2SO4、Na2SO4;HI——I2;Fe2+——Fe3+
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
1. 通過化學反應比較: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2. 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
3. 依據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
4. 依據非金屬活潑性的判斷
5. 依據反應條件:
是否加熱、有無催化劑、反應溫度、反應物的濃度
6. 依據相近似的反應:
氯氣、硫與銅、鐵的反應
7. 同一種元素,一般價態越高其氧化性越強,但要注意特例。
8. 依據電化學原理等。
★常見氧化劑的相對強弱:
MnO4-(H+)>HClO>Cl2>濃硝酸>Br2>稀硝酸>Fe3+>I2
Fe3+>Cu2+>Fe2+
D. 高中化學必修一判斷氧化還原反應能否進行應如何判斷
主要是看氧化性還原性得強弱,還原性強的可以制還原性弱的,氧化性也是如此。也就是強制弱
(但是也有反例)
你說的那個
根據還原劑還原性大於還原產物,氧化劑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什麼的、
應該是可以從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出的結論
E. 怎麼判斷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有電子得失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即前後相同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2Na+2H2O==2NaOH+H2↑也是氧化還原反應啊,誰說不是呢.
瞧:Na由0價變為了+1價,H由+1價變為了0價.此反應的
氧化劑:H2O,還原劑:Na.
置換反應都屬於氧化還原反應,That's right.
F. 高中化學,如何判斷這種物質或者離子能將另一種物質或離子氧化或者是還原(請詳細講解一下)
比較兩種物質的氧化性,強的可以製取弱的,反過來不可以;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強於氧化產物做判斷。
G. 高中化學中如何判斷氧化性,還原性,密度,熔沸點,原子半徑,離子半徑的大小
1.氧化性、還原性的比較:1)同周其元素,主要看原子半徑和最外層電子數。原子半徑越小,最外層電子數越多,氧化性越強,反之則弱。原子半徑越大,最外層電子數越少,還原性越強,反之則弱。同主族元素,主要看原子半徑,原子半徑越小,氧化性越強,還原性越弱,原子半徑越大,氧化性越弱,還原性越強。2)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的金屬,主要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3)同種氧化劑與不同種還原劑(或不同種氧化劑與同種還原劑)的反應 A 根據反應條件判斷:是否加熱,溫度高低、有無催化劑 例如:2H2SO3+O2=2H2SO4(條件:常溫) 2SO2+O2=2SO2(條件:催化劑、加熱) 可知還原性:H2SO3 >SO2B 根據反應的劇烈程度來判斷: 例如: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可知氧化性:HNO3(濃)>HNO3(稀)C 根據被氧化或被還原的程度沒同進行比較例:Cu+Cl2=CuCl2 2Cu+S=Cu2S氧化性:Cl2>S4)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傳遞性來判斷:即: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5)根據反應中物質能量變化判斷:當幾種原子獲得相同數目的電子數形成穩定結構的陰離子時,放出能量越多或形成離子穩定性越強,則該原子氧化性越強,反之則越弱,同理,當幾種原子失去相同的電子數形成穩定離子時,吸收能量越少,或形成離子的穩定性越強,則該原子還原性越強。6)反應體系酸鹼性的影 響:一般在酸性條件下,含氧酸鹽的氧化性比鹼性環境中強。例KMnO4(H+)氧化性大於中性和鹼性條件7)常見元素價態與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關系:A 一般情況下:最高價元素只能表現氧化性,但並不意味氧化性最強。例如:氧化性HClO>HClO4 最低價態元素只能表現還原性 中間價態元素即具氧化性,又具還原性B 一般來說同種元素:低價態的物質還原性比高價態強 高價態物質比低價態氧化性強8)根據電化學中的入電反應判斷:原電池中:還原性:負極大於正極物質 電解池中氧化性:陰極:越易得電子,氧化性越強 陽極:越易失電子,還原性越強9)用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鹼性)來判斷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例:酸性:HClO4>HBrO4>HIO4 氧化性:Cl>Br>I10)一些特殊單質或離子氧化性或原性的順序: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還原性:S2->SO32->I->Fe2+>Br->Cl->F-其它的密度、熔沸點什麼的,太多了,等有時間再給你打吧,
H. 高中化學 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如何判斷
1.主要看價態。例如:氯離子,氯為-1價,化合價一般只能升高,也就是還原性很強,相反高價氯氧化性強。中間價態兼具氧化性和還原性。所以,對於同一種元素,價態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越低,其還原性就越強。
2.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3.根據反應的難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只與該原子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而與得失電子數目的多少無關。得電子能力越強,其氧化性就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就越強。
4.看反應條件。相同氧化劑,條件越苛刻,一般氧化性越弱,同理,還原性也一樣。
5.看元素周期表和金屬活動性順序。
I. 怎樣判斷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還有 高一化學 怎樣判斷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需要找出化合價變化的元素:化合價升高,那麼對應的生成物為氧化產物,反應物為還原劑;化合價降低,那麼對應的生成物為還原產物,那麼反應物為氧化劑。
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氧化數有變化的一類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得失或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反應中的三大基本反應之一(另外兩個為(路易斯)酸鹼反應與自由基反應) 。自然界中的燃燒、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產生活中的化學電池,金屬冶煉,火箭發射等等都與氧化還原反應息息相關。研究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的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的氧化數發生變化。根據氧化數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拆分成兩個半反應:氧化數升高的半反應,稱為氧化反應; 氧化數降低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獨立存在,它們共同組成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還原劑,生成氧化產物;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稱為氧化劑,生成還原產物。氧化產物具有氧化性,但弱於氧化劑;還原產物具有還原性,但弱於還原劑。
一個化學反應,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可以根據反應是否有氧化數的升降,或者是否有電子得失與轉移判斷。如果這兩者有沖突,則以前者為准。
有機化學中氧化還原反應的判定通常以碳的氧化數是否發生變化為依據 :碳的氧化數上升,則此反應為氧化反應;碳的氧化數下降,則此反應為還原反應。由於在絕大多數有機物中,氫總呈現正價態,氧總呈現負價態,因此一般又將有機物得氫失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得氧失氫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根據作為氧化劑的元素和作為還原劑的元素的來源,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分成兩種類型:分子間氧化還原反應、分子內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中,存在以下一般規律:
1、強弱律: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2、價態律:元素處於最高價態,只具有氧化性;元素處於最低價態,只具有還原性;處於中間價態,既具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3、轉化律:同種元素不同價態間發生歸中反應時,元素的氧化數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達到同種價態 。
4、優先律:對於同一氧化劑,當存在多種還原劑時,通常先和還原性最強的還原劑反應。
5、守恆律:氧化劑得到電子的數目等於還原劑失去電子的數目。
J.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
「升失氧、降得還」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從方程式左邊到平衡右邊,注意觀察各元素在化學式中的化合價變化。
舉個簡單例子EX: Fe+H2SO4=FeSO4+H2
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與氫氣
此反應中鐵單質(0價)被氧化為鐵離子(+2價),其間是因為該單質失去兩個電子(e電子顯—1價)被氧化為以離子形式存在的產物。…………「升失氧」
而稀硫酸中的氫元素以離子(+1價)形式存在於液體中,它與鐵單質反應得到兩個電子被還原為單質(0價)。…………「降得還」
然而,其他的元素均無化合價變化,若其他化學方程式中的平衡雙方都有多個化合價變化,該方法也依然成立。
但判斷過程中應遵循「得失電子數相等、化合價變化數相等、化學式平衡、各原子數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