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學品泄露處置的辦法有哪些
幾種常見的泄漏物處理方法
1、用固化法處理泄漏物
通過加入能與泄漏物發生化學反應的固化劑或穩定劑使泄漏物轉化成穩定形式,以便於處理、運輸和處置。有的泄漏物變成穩定形式後,由原來的有害變成了無害,可原地堆放不需進一步處理;有的泄漏物變成穩定形式後仍然有害,必須運至廢物處理場所進一步處理或在專用廢棄場所掩埋。常用的固化劑有水泥、凝膠、石灰。
(1)水泥固化
通常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固化泄漏物。對於含高濃度重金屬的場合,使用水泥固化非常有效。許多化合物會干擾固化過程,如錳、錫、銅和鉛等的可溶性鹽類會延長凝固時間,並大大降低其物理強度,特別是高濃度硫酸鹽對水泥有不利的影響,有高濃度硫酸鹽存在的場合一般使用低鋁水泥。酸性泄漏物固化前應先中和,避免浪費更多的水泥。相對不溶的金屬氫氧化物,固化前必須防止溶性金屬從固體產物中析出。
(2)凝膠固化
凝膠是由親液溶膠和某些增液溶膠通過膠凝作用而形成的凍狀物,沒有流動性。可以使泄漏物形成固體凝膠體。形成的凝膠體仍是有害物,需進一布處置。
選擇凝膠時,最重要的問題是凝膠必須與泄漏物相容。
(3)石灰固化
使用石灰作固化劑時,加入石灰的同時需加入適量的細粒硬凝性材料如粉煤灰、研碎了的高爐爐渣或水泥窯灰等。
2、用吸附法處理泄漏物
所有的陸地泄漏和某些有機物的水中泄漏都可用吸附法處理。吸附法處理泄漏物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吸附劑。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碳、天然有機吸附劑、天然無機吸附劑、合成吸附劑。
(1)活性碳
活性碳是從水中除去不溶性漂浮物(有機物、某些無機物)最有效的吸附劑。
活性碳有顆粒狀和粉狀兩種形狀。清除水中泄漏物用的是顆粒狀活性碳。被吸附的泄漏物可以通過解吸再生回收使用,解吸後的活性碳可以重復使用。
(2)天然有機吸附劑
天然有機吸附劑由天然產品如木纖維、玉米桿、稻草、木屑、樹皮、花生皮等纖維素和橡膠組成,可以從水中除去油類和與油相似的有機物。
天然有機吸附劑的使用受環境條件如刮風、降雨、降雪、水流流速、波浪等的影響。在此條件下,不能使用粒狀吸附劑。粒狀吸附劑只能用來處理陸上泄漏和相對無干擾的水中不溶性漂浮物。
(3)天然無機吸附劑
天然無機吸附劑有礦物吸附劑(如珍珠岩)和粘土類吸附劑(如沸石)。
礦物吸附劑可用來吸附各種類型的烴、酸及其衍生物、醇、醛、酮、酯和硝基化合物;粘土類吸附劑只適用於陸地泄漏物,對於水體泄漏物,只能清除酚。
(4)合成吸附劑
合成吸附劑能有效地清除陸地泄漏物和水體的不溶性漂浮物。對於有極性且在水中能溶解或能與水互溶的物質,不能使用合成吸附劑清除。常用的合成吸附劑有聚氨酯、聚丙烯和有大量網眼的樹脂。
3、泡沫覆蓋
使用泡沫覆蓋阻止泄漏物的揮發,降低泄漏物對大氣的危害和泄漏物的燃燒性。泡沫覆蓋必須和其它的收容措施如圍堤、溝槽等配合使用。通常泡沫覆蓋只適用於陸地泄漏物。
選用的泡沫必須與泄漏物相容。實際應用時,要根據泄漏物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泡沫。常用的普通泡沫只適用於無極性和基本上呈中性的物質;對於低沸點,與水發生反應,具有強腐蝕性、放射性或爆炸性的物質,只能使用專用泡沫;對於極性物質,只能使用屬於硅酸鹽類的抗醇泡沫;用純檸檬果膠配製的果膠泡沫對許多有極性和無極性的化合物均有效。
對於所有類型的泡沫,使用時建議每隔30~60分鍾再覆蓋一次,以便有效地抑制泄漏物的揮發。如果需要,這個過程可能一直持續到泄漏物處理完。
4、中和泄漏物
5、低溫冷卻
B. 危險化學品泄漏該怎麼處理
視具體情況,首先要找到泄露的原因,從源頭上堵住泄露,有些情況可能無法堵住,在保證人員財產盡量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對於已經泄露的化學品,根據化學性質採取相應的處理處置。
C. 危險化學品泄漏該怎麼處理
1、發現被遺棄的化學品,不要撿拾,應立即撥打報警電話,說清具體位置、包裝標志、大致數量以及是否有氣味等情況。
2、立即在事發地點周圍設置警告標志,不要在周圍逗留。嚴禁吸煙,以防發生火災或爆炸。
3、遇到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事故,應盡快離開事故現場,撤離到上風口位置,不圍觀,並立即撥打報警電話。其他機動車駕駛員要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有序地通過事故現場。
4、居民小區施工過程中挖掘出有異味的土壤時,應立即撥打當地區(縣)政府值班電話說明情況,同時在其周圍拉上警戒線或豎立警示標志。在異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圍居民和單位不要開窗通風。
(3)化學葯物外漏應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造成泄漏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由於機械加工的結果,機械產品的表面必然存在各種缺陷和形狀及尺寸偏差,因此,在機械零件連接處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間隙;
二是密封兩側存在壓力差,工作介質就會通過間隙而泄漏。消除或減少任一因素都可以阻止或減少泄漏。就一般設備而言,減小或消除間隙是阻止泄漏的主要途徑。
D. 少量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時應採取什麼急救措施
1、切斷火源、電源。
2、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人員外出。
3、盡快找到泄漏原因,採取堵漏措施。
4、對中毒人員進行急救,並盡快送到醫院。
5、泄漏物的處理:對於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對於大量的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6、實施上述步驟時,應急人員應佩戴自給式呼吸器,發生毒物泄漏時要佩戴防毒面具。
7、馬上向領導和政府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有關情況
8、必要時由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對受影響的設施、人員和場所進行清洗消毒,要根據特定危險化學品的理化性質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E. 危險化學品泄漏處理應注意哪些方面
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蝕性、放射性等危險性質,在運輸、裝卸、使用、儲存、保管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容易發生導致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事故的化學品。危險化學品泄漏後,如果處理不當,不但對周圍環境造成長期的嚴重污染,引起人體中毒害甚至死亡,而且可燃物、易燃物引發的火災、爆炸會造成周圍大面積毀滅性的破壞。因此,對泄漏物及時進行安全處理尤為重要。危險化學品的泄漏,容易發生中毒或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要成功地控制化學品的泄漏,必須事先進行計劃,並且對化學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泄漏處理注意事項
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2.如果泄漏物化學品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撲滅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式的熱源和火源,以降低發生火災爆炸危險性;
3.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4.應從上風、上坡處接近現場,嚴禁盲目進入。
如果有可能的話,可通過控制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來消除化學品的進一步擴散。這可通過以下方法: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通過採取改變工藝流 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方法。.容器發生泄漏後,應採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對整個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成功地進行堵漏取決於幾個因素:接近泄漏點的危險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點處實際的或潛在的壓力、泄漏物質的特性。
F. 化學溶液泄露怎樣處理
1泄漏處理注意事項: 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如防化靴、防化手套、防化服必要的呼吸防護裝備。如果泄漏物化學品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撲滅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 式的熱源和火源,以降低發生火災爆炸危險性;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應從上風、上坡處接近現場,嚴禁盲目進入。2泄漏源控制 :
如果有可能的話,可通過控制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來消除化學品的進一步擴散。這 可通過以下方法:
1、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通過採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 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方法。
2、容器發生泄漏後,應採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對 整個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成功地進行堵漏取決於幾個因素:接近泄漏 點的危險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點處實際的或潛在的壓力、泄漏物質的特性。
3泄漏物處置 :
泄漏被控制後,要及時將現場泄漏物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4地面上泄漏物處置主要有以下方法:
如果化學品為液體,泄漏到地面上時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需要築 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為此需要築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對於貯罐區 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對於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或者採用低溫冷卻來降低泄漏物的蒸發。
G. 化療葯物外滲
常規葯物還有 歐萊(七葉皂甙鈉),外用,塗抹。
土方葯物有:土豆片 外敷 一天更換4--5次,效果良好。
H. 化學品發生泄露情況,該如何處理
化學品在運輸,使用,存儲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要求。在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盛裝化學品的容器常常發生一些意外的破裂,倒灑等事故,造成化學危險品的外漏,因此需要採取簡單、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來消除或減少泄漏危險,如果對泄漏控制不住或處理不當,隨時有可能轉化為燃燒、爆炸、中毒等惡性事故。常見的事故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立即疏散與隔離
在化學品生產、儲存和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生泄漏,首先要疏散無關人員,隔離泄漏污染區。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學品大量泄漏,這時一定要打「119」報警,請求消防專業人員救援,同時要保護、控制好現場。
二、馬上切斷火源
切斷火源對化學品的泄漏處理特別重要,如果泄漏物是易燃品,則必須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區域內的各種火源。
三、注意個人防護
參加泄漏處理人員應對泄漏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徵有充分的了解,要於高處和上風處進行處理,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要用水槍(霧狀水)掩護。要根據泄漏品的性質和毒物接觸形式,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防止事故處理過程中發生傷亡、中毒事故。
1.呼吸系統防護
為了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應根據不同場合選擇不同的防護器具。
對於泄漏化學品毒性大、濃度較高,且缺氧情況下,必須採用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送風式長管面具等。
對於泄漏中氧氣濃度不低於18%,毒物濃度在一定范圍內的場合,可以採用防毒面具(毒物濃度在2%以下的採用隔離式防毒面具,濃度在1%以下採用直接式防毒面具,濃度在0.1%以下採取防毒口罩)。在粉塵環境中可採用防塵口罩。
2.眼睛防護
為防止眼睛受到傷害,可採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安全防護面罩等。
3.身體防護
為了避免皮膚受到損傷,可以採用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橡膠防護服、防毒物滲透工作服、透氣型防毒服等。
4.手防護
為了保護手不受損害,可以採用橡膠手套、乳膠手套、耐酸鹼手套、防化學品手套等。
四、泄漏控制
如果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要在統一指揮下,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切斷與之相連的設備、管線,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等方法來控制化學品的泄漏。
如果是容器發生泄漏,應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堵塞和修補裂口,制止進一步泄漏。
另外,要防止泄漏物擴散,殃及周圍的建築物、車輛及人群,萬一控制不住泄漏,要及時處置泄漏物,嚴密監視,以防火災爆炸。
五、泄漏物的處置
要及時將現場的泄漏物進行安全可靠處置。
1.氣體泄漏物處置
應急處理人員要做的只是止住泄漏,如果可能的話,用合理的通風使其擴散不至於積聚,或者噴灑霧狀水使之液化後處理。
2.液體泄漏物處理
對於少量的液體泄漏,可用沙土或其它不燃吸附劑吸附,收集於容器內後進行處理。
而大量液體泄漏後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可以採用築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為降低泄漏物向大氣的蒸發,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進行覆蓋,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後,抑制其蒸發,然後進行轉移處理。
3.固體泄漏物處理
用適當的工具收集泄漏物,然後用水沖洗被污染的地面。
I. 化學品泄漏應如何處理
首先要疏散與隔離室內人群。然後切斷火源。有條件可以戴上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