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確認識化學元素
化學知識記憶十八法在各學科的起始階段,教師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才能使學生記得快,記得牢?除了學生個人的內部因素即所謂的「記憶力」以外,外部因素即所謂的「記憶方法」有時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記憶是以識記、保持、再認和重現的方式對經驗的反映.「記」是外界信息在大腦中貯存、編碼的過程,「憶」是在頭腦中提承信息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記」,以及有效地「憶」,武漢長平中學龍成濤、天津安維志等老師總結了以下幾種化學記憶方法,實踐證明,對提高教學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1.理解記憶法感性的記憶雖使學生停留在表面的、個別的、外部的認識上,這種記憶雖然重要,但只能是初始的記憶,只有把它提高到理性分析能力這一水平,就會獲得清晰、持久、牢固的記憶.例如在記憶「氣體摩爾體積」這個概念時,學生往往記不全,用不好,關鍵是不理解這個概念,可把它剖析、分解、記憶.這一重要概念是由「任何氣體」——說明只適用氣體,對固體和液體不適用,「標准狀況」——指的溫度為0℃,壓強為1.01×105Pa,決不是其它溫度和壓強,「1摩」—物質的量必須是 1摩氣體,「約為22.4升」——是專指1摩任何氣體在標准狀況下佔有體積四部分構成.只要把這四部分弄清楚了,對氣體的摩爾體積概念也就掌握了.通過6個小題的練習幫助記憶這一概念:(1)1摩硫酸在標准狀況下體積約為22.4升.(2)1摩二氧化碳佔有體積約為22.4升.(3)在標准狀況下氧氣佔有體積約為22.4升.(4)在 2.02×105Pa下N2所佔的體積一定比 22.4升大.(5)25℃時氯氣所佔的體積一定比22.4升大.(6)1摩一氧化碳在標准狀況下佔有體積為22.4升.由於反復理解,這樣較難的概念便記憶清楚,運用自如了. 2.歌訣記憶法歌訣記憶法就是把待識記材料根據韻律改編成歌訣的形式來記憶的方法.例如,課本上的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表,可記為:正一銅氫鉀鈉銀,正二銅鎂鈣鋇鋅;三鋁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一五七氯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為正;碳有正四與正二,再把負價牢記心;負一溴碘與氟氯,負二氧硫三氮磷. 再如,酸與活潑金屬起反應的規律性,可記為:氫前少用鉀鈣鈉,鎂鋁鋅鐵常用它;氫後統共一百斤,稀硫鹽酸不反應. 「氫前少用 K、Ca、Na」,因為 K、Ca、Na都與水反應.「Mg、Al、Zn、Fe常用它」,意即經常用Mg、Al、Zn、Fe與稀硫酸、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氫後統共一百斤,稀硫鹽酸不反應」,氫後金屬 Cu、Hg、Ag、Pt、Au與稀硫酸,稀鹽酸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運用歌訣記憶法應注意:(1)不難記的不需編歌訣.(2)歌訣一定要准確簡煉.(3)歌訣最好自己編寫,對現成歌訣要認真領會. 3.原始記憶法這一類記憶可以說是純粹的死記硬背,並無「訣竅」可言,也無捷徑可走. 一種是事物的固有特性.如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等.這類型的記憶一般來說是無方法可循,也很難依靠做深入的解釋來幫助學生記憶.如上述「為什麼原子由這三種微粒構成?」「為什麼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等等,起碼在中學階段是無法解釋的. 另一種是一些人為的規定,主要是些符號的規定.如元素符號.對付這一類記憶,做法是反復強調學生多讀、多寫、常記、常背.實踐證明這是有效的. 4.藉助現象法中學化學的學習內容經常接觸到許多生活實際和自然現象.教師若能啟發學生結合人們極為熟悉的日常現象來記憶某些有關知識,往往可以起到「一拍即印,一印即牢」的效果. 如記憶氧氣的物理性質,在學生已掌握了空氣成分中有近1/5體積氧氣後,提示學生:我們通常看不出空氣的顏色、聞不出空氣的氣味(污染了的空氣另當別論),學生則很自然地記住氧氣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再提示學生:人與用肺呼吸的多數動物不能長時在水中潛匿,而用鰓呼吸的動物卻能生存於水中,學生又立即可記住氧氣微溶於水這一物理性質. 又如:從啟開汽水、啤酒瓶塞後氣泡溢濺、炎熱的夏天池塘和水坑內常泛起氣泡這樣一些學生極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又可使學生牢記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力增大而增大,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 5.知識關聯法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記住某一方面的知識以後,可以幫助記住其它一方面甚至幾方面的知識.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攻其一點,遍及其餘,擴大戰果,從而提高記憶效率. 學生在初三年級時記元素的化合價往往感到很吃力,當學完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後,教師應十分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電子排布與化合價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毫不費力地記住許多化合價,特別是主族元素的化合價. 又如物質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這是一條極為重要的普遍規律,教師必須重點引導學生在掌握物質結構的基礎上來順理成章地推導出某些物質的性質,這就避免了學生去死記每一種物質的性質,從而提高記憶效率.同理,在有機化學知識部分的教學中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提倡學生記住官能團的化學性質,再根據化合物所具有的官能團推知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質,也就不必讓學生孤立地去死記每一種化合物的性質了. 對有些化學知識,如元素符號、物質的俗名、反應條件、儀器名稱、反應類型、物質的物性等,可展開豐富的聯想,把它們記牢. 例如記憶「王水」性質時,可以聯想聰明的科學家(丹麥)玻爾,將諾貝爾金質獎章溶在其中,躲過了德軍的搜查;記憶金剛石、木炭是同素異形體時,可聯想英國化學家戴維當眾將托斯卡那伯爵戒指上鑲嵌的鑽石化成氣體,氣體又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成牛奶狀的趣聞. 6.提綱挈領法讓學生記住一句簡潔的而又是綱領性的話,等於幫助學生記住了不少知識內容;或者學生感到記憶很吃力的一大堆文字,教師幫助他們歸納為簡單(但必須是明確)的一句話甚至幾個字,使學生的記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初中學生記憶化學反應方程式,教師的功夫應下在讓學生掌握無機物的相互關繫上,學生記住了「酸加鹼生成鹽和水」、「酸加金屬生成鹽和氫氣」這樣較為簡單的一句話,就能順手寫出不少個化學方程式來.當然上述這些無機物之間相互反應規律要受到一些限制,教師應對學生加以說明,以免學生生搬硬套寫出錯誤的方程式.如「金屬加酸生成鹽和氫氣」就只限於活潑金屬與非氧化性的酸. 再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教學中,有的學生對「失去電子的元素被氧化,含有該元素的物質是還原劑,得到電子的元素被還原,含該元素的物質是氧化劑」這一段內容經常記反,而上述內容記反一處,其規則跟著全部記反.可將上述很長一段話歸納「失氧得還劑反」六個字來幫助學生記憶.簡單說這六字的含義是「失去電子被氧化,是還原劑(劑反),得到電子被還原,是氧化劑(劑反)」.這樣歸納後學生記憶很輕松,而且再不會記反.因為當學生將上述六個字誤記為「失去電子是氧化劑,得到電子是還原劑」時,則「劑反」兩字就無法解釋了,於是學生就立即能判斷是否記反了. 對於主族元素、各類化合物及其轉化關系等可採用系統記憶. 例如:復習有機物化學知識時,可抓住烴及烴的衍生物之間關系的相互轉化進行記憶. 8.對比記憶法對於易混易錯的基本概念、化學實驗操作、制備裝置、實驗現象等可採用對比記憶. 例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等概念,通過對比,找出概念間的異同點,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9.推理記憶法對於有機物分子式推導方法(解題思路)、實驗操作步驟,可採用推理法記憶. 例如:通過計算確定有機物分子式可有以下圖示的途徑: 10.連鎖記憶法例如,對於同周期元素(除惰性氣體外)自左至右原子結構和化學性質的遞交關系為:核電荷數遞增→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增大→原子半徑減小→得電子能力增強→氧化性增強→非金屬活動性增強. 例如,有機物的官能團和化學性質的連鎖記憶.以乙醇為例:根據結構特徵可以斷「C—O」鍵(即脫羥基),也可以斷「O—— H」鍵(即脫氫),因此,就記住了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乙醇與羧酸作用都是脫氫,而乙醇與氫鹵酸反應,乙醇脫水就屬於脫羥基,而乙醇部分脫水就必然既有脫氫,又有脫羥基而生成乙醚了. 11.網路記憶法網路記憶法就是利用知識的網路性對教材進行記憶的方法.例如:物質、元素、分子、原子的關系,可記為:物質—元素—種類—組成;分子—原子—個數—構成. 氫氣的製法和化學性質,可記為:氫氣的製法 化學性質網路記憶的特點是具有直觀性、概括性和條理性. 怎樣運用網路記憶法呢? (1)掌握識記材料相互之間的關系,對識記內容進行系統組織,從而為編織網路提供主幹線條. (2)對知識進行分析,加工,使其條理化. (3)經常自己總結,自己動手編織網路. 12.歸納對比法歸納所學知識,進行對比記憶.如,在學習「鹵素」時,將氨氣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進行歸納,得出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復習程序為:在以後學習氧族、氮族和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時做同樣的歸納,在不斷歸納的基礎上發現學習元素化學的規律性,並製作表格、圖示等以鞏固記憶.然後再進行橫向對比.如,(1)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復習程序與上述非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復習程序對比得出:金屬→鹼性氧化物→鹼→含氧酸鹽(或無氧酸鹽)(2)分組對比「F2,Cl2,Br2,I2」「HF,HCl,HBr,HI」,「Cl2,S,P」、「HF,H2O,NH3, CH4」、「HClO4, H2SO4, H3PO4」、「Na2O, MgO, Al2O3」、「NaOH, Mg(OH)3,Al(OH)3」等. (3)特性對比:「HClO,H2S,H2SO3,H2SO4,HNO3」等的揮發性、氧化性、還原性、消毒漂白作用. 13.比較記憶法比較記憶法就是對相似的待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其差異點和共同點,用以進行記憶的方法.例如:記氫氣的分子式時可將H、2H、2H2放在一起對比記憶. H:氫元素, 1個氫原子;H2:氫分子; 2H:2個氫原子;2H2:2個氫分子. 記元素概念可與原子的概念進行比較:比較記憶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兩點:(1)同中尋異,即在識記材料共同點外盡量找出其不同點,多著眼於本質屬性的比較,抓住細微的特徵進行比較. (2)異中求同,在識記材料不同點外,努力找出它們的聯系.世界上的事物紛繁復雜,盡管表面不同,卻往往有本質上的相同點或相似點,如能把握住這一些,就會使記憶更扎實. 14.列表記憶法列表記憶法就是把識記教材歸納為表格的形式以進行記憶的方法. 列表記憶是歸納、綜合教材的一種方法,其類型多種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幾種:一覽表:一覽表就是站在統觀全局的高度對認識材料進行全面小結,掌握其相互關系,以便進行全面記憶.如教材中的單質、氧化物、酸、鹼和鹽的相互關系表. 比較表:比較表就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比較和分類,找出共性與個性.如,純凈物與混合物的比較(見下表). 15.歸類記憶法對於眾多物質的物理性狀,一般可以歸類後記憶它們的特殊性,從而掌握大多數物性的普遍性. 例如,氣體的顏色.只要記住少數有色氣體(如氟、氯、溴、碘蒸氣以及二氧化氮)的顏色就可以了,因為大多數氣體是無色的.氣體的氣味,只要記住少數幾種無氣味的氣體就行了.氣體在水裡的溶解性,同樣只要記住少數易溶和溶解的幾種. 例如,氣體種類繁多,它們的密度又是千差萬別,如果記住空氣的平均分子量「29」就可以簡略地掌握各種氣體比空氣重還是輕,如氨氣的分子量為17,因為17<29,所以氨氣在同溫同壓下,等體積的氣體比空氣輕;而氯化氫氣體的分子量為36.5,因為36.5>29,所以氯化氫氣體比空氣重,余類推. 此外,如記憶鹼、酸、鹽在水裡的溶解性;金屬活動性順序等都可採用此種方法. 16.聯想濃縮法例如,過濾實驗操作可有機組合成要訣「一貼、二低、三靠」.其中一貼指:濾紙貼緊漏斗內壁;二低指:濾紙低於漏斗邊緣,溶液低於濾紙邊緣;三靠指:傾瀉液體的容器口靠玻棒,玻棒靠濾紙,漏斗下端尖口靠燒杯內壁. 例如,實驗葯品的取用,可有機組合成要訣「三不」、「三要」.其中「三不」指不用手取,不用鼻嗅,不用嘴嘗;「三要」指:液體傾倒時,標簽要向手心,粉末要用葯匙挖取,塊狀物要用鑷子夾取. 17.諧音聯想記憶法這種記憶方法好處甚多:其一,妙趣橫生,寓教於樂,會使學習興趣倍增;其二,使記憶快速、牢固、經久難忘;其三,可以起到溫故知新、一箭雙雕的作用. 如,記憶主族元素的名稱:第VIA族:氧(O)、硫(S)、硒(Se)、碲(Te)、釙(Po).可聯想到:楊樹和柳樹都不宜生長在高山上,而喜歡生長在低坡窪地. 由此諧音記憶為:「楊(氧)柳(硫)喜(硒)低(碲)坡(釙)」. 第VA族:氮(N)、磷(P)、砷(As)、銻(Sb)、鉍(Bi).可聯想到:鍛煉身體完畢.即可諧音為:「鍛(氮)練(磷)身(砷)體(銻)畢(鉍)」. 第IVA族:碳(C)、硅(Si)、鍺(Ge)、錫(Sn)、鉛(Pb).可聯想到:賣炭翁,心憂炭賤願天寒.若問炭多少錢?答:炭(碳)貴(硅)這(鍺)些(錫)錢(鉛)」. 記憶第四周期的元素名稱:第四周期元素有:鉀(K)、鈣(Ca)、鈧(Sc)、鈦(Ti)、釩(V)、鉻(Cr)、錳(Mn)、鐵(Fe)、鈷(Co)、鎳(Ni)、銅(Cu)、鋅(Zn)、鎵(Ga)、鍺(Ge)、砷(As)、硒(se)、溴(Br)、氪(Kr).運用諧音聯想法,可記憶為:「獎(鉀)給(鈣)抗(鈧)台(鈦)風(礬)的哥(鉻)們(錳)鐵(鐵)姑(鈷)娘(鎳),通(銅)信(鋅)獎(鎵)這(鍺)神(砷)奇(硒)的綉(溴)刻(氪). 運用此法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選擇跟記憶的對象諧音的事物時,要盡量選擇大家都熟知的事物,這樣才會有普遍推廣之意義. 第二,在個人進行聯想記憶時,不必死搬硬套別人用過但自己並不熟悉的事物.如,在平原地區,有些人對「山巔」一詞並不太熟悉,而對「雷鳴閃電」的印象卻很深刻,因而可以把「山巔一寺一壺酒」改為「閃電一刺一捂頭」. 第三「諧音聯想法」不可濫用.凡事都用,反而會對眾多的記憶對象造成混淆,同時,記憶規律還告訴我們:在單位時間內記憶的材料越多,遺忘的就越快,所以記憶的密度和份量要適當. 第四,用「諧音聯想法」進行記雖然有趣、快速、牢固,但由於直接記憶的事物是從記憶的對象遷移出來的,個別字詞可能不是「諧音」,而是「近音」或輔助成分.因此,必須經過反復對照和練習,才能達到滿意的記憶效果. 18.小結記憶法小結記憶是每學習完一章知識後,根據本章的知識結構進行概括和歸納,既加強了概念的記憶,還鍛煉了圖式設計的本領,例如在學完了氧族這一章後,要求同學按以下知識結構順序,總結填表:(1)結構順序. (3)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通過下列問題加以總結: ①電解質與電離、電離方程式. ②弱電解質及弱電解質的電離.例如:HF、H2S、H2SO3,氨水(NH3?H2O)的電離. ③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舉例說明.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錯例分析.④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4)鹵素與氧族元素性質比較:經過系統小結整理,對本部分知識的記憶更牢固了.化學方程記憶十法牢固記憶,正確書寫,熟練掌握化學方程式是很重要的.熟練掌握,不僅意味著會寫、會配平、會應用,還意味著要熟記有關物質間的摩爾比,迅速、准確、高效率地利用化學方程式中的定量、定性關系,隨機應變地解決實際問題.那麼應該怎樣記憶這些方程式呢? 1.實驗聯想法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化學方程式是化學實驗的忠實和本質的描述,是實驗的概括和總結.因此,依據化學實驗來記憶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例如,在加熱和使用催化劑(MnO2)的條件下,利用KClO3分解來製取氧氣.只要我們重視實驗之情景,聯想白色晶體與黑色粉末混和加熱生成氧氣這個實驗事實,就會促進對這個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理解和記憶: 2.反應規律法化學反應不是無規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換和復分解等反應規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這里再強調一下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如,FeCl3是較強的氧化劑,Cu是不算太弱的還原劑,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總是首先發生在較強的氧化劑和較強的還原劑之間這一原則,因而兩者能發生反應: 2FeCl3+Cu=CuCl2+2FeCl2 而相比之下,CuCl2與FeCl2是較弱的氧化劑與還原劑,因而它們之間不能反應. 3.索引法索引法是從總體上把學過的方程式按章節或按反應特點,分門別類地編號、排隊,並填寫在特製的卡片上,這樣就組成一個方程式系統.利用零碎時間重現這些卡片,在大腦皮層中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4.編組法索引能概括全體,而編組能突出局部,是一種主題鮮明、有針對性的表現形式.兩者相互補充,異曲同工.例如,關於鋁元素的一組方程式是: ①AlCl3+3NH3?H2O=Al(OH)3 ↓+3NH4Cl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Al(OH)3+NaOH=NaAlO2+2H2O ⑤Al2S3+6H2O=3H2S↑+2Al(OH)3 ↓ ⑥2Al3++3CO32-+3H2O=2Al(OH)3 ↓+3CO2 ⑦2AlO2-+CO2+3H2O=2Al(OH)3↓+CO32- 為了使化學方程式在使用時脫口而出,有時還可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特點編成某種形式的便於記憶的語句,這就叫口訣法.例如: ①Al2O3+2NaOH=2NaAlO2+H2O 本反應口訣為:二鹼(生)一水,偏鋁酸鈉 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這個反應的口訣是:三銅八酸、稀,一氧化氮.口訣法的進一步演變就成為特定系數編碼法,「38342」就是此反應的編碼. 6.對比法兩個反應,在原料上有相同之處,但反應結果不盡相同,為了避免混淆,可以採用對比記憶法.例如: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Cu+4HNO3(濃)=Cu(NO3)2+2H2O+2NO2↑ 7.關聯法對比法是橫向比較,而關聯法是縱向聯結.如,有些反應或因本身的相互關聯,或因工業生產上的安排彼此間不無內在聯系.如: Fe2++2OH=Fe(OH)2↓ 4Fe(OH)2+2H2O+O2=4Fe(OH)3↓ 8.特別對待法特別對待法也稱重點記憶法.由於矛盾的特殊性,有的反應好像不按一般規律進行似的.例如,由於Al3++CO32- 的水溶液會發生強烈水解,故明礬與碳酸鈉的水溶液反應是: 3CO2-3+2Al3++3H2O=2Al(OH)3 ↓+3CO2↑ 可是CuSO4溶液與Na2CO3溶液間的反應卻不生成氫氧化銅,而是生成鹼式碳酸銅: 2Cu2++ 2CO2-3+H2O=Cu2(OH)2CO3↓+CO2↑ 像這樣的比較特殊的反應,我們應重點進行記憶,辟「專案」處理. 化 學 記 憶 十 法 1、理解記憶法.記憶有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之分.理解記憶是建立在對事物內在規律理解的基礎上的記憶,其效果遠遠超過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 2、有意記憶法.記憶可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有意記憶是有預定目標並採用一定方法和步驟,經過一定努力的記憶方法,這種記憶方法,由球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注意圖集中,有較高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大腦細胞處於強烈的興奮狀態,從而產生深刻的印象,記得快且牢固. 3、分散記憶法.對於一些繁多,但必須直接記憶的化學知識,要指導學生採取各個突破、分散記憶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信心,增強記憶的效果. 4、聯系實驗記憶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大量的感性認識,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5、對比記憶法.不同事物之間總有區別,有比較才有鑒別,抓住事物的本質區別.記憶起來就比較牢固了.對比記憶又分相似對比記憶,相反對比記憶和列表對比記憶等法. 6、歸納記憶法.將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識,經過綜合歸納,找出之間的相互關系,並連成網路,使知識東理化,系統化.這樣大大縮短了學生的記憶過程,從而達到以一貫十的效果. 7、形象記憶法.用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基礎來記憶的方法是形象記憶法.有些基本概念和是比較抽象且又難以用實驗直接觀察到的,可用形象的描寫、生動的比喻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8、趣味記憶法.即寓知識球趣味之中的記憶方法,通常利用諧音、順口溜、歌訣等幫助學生記憶. 9、改錯記憶法.改錯是正確認識的開始.改錯能為學生提供新的深刻的信息反饋.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因此要有意識地通過改錯讓學生加深記憶. 10、復習記憶法.根據記憶規律,記憶和遺忘總是相伴存在的一對矛盾.已經貯存的知識信息,若不反復運用,強化信息的痕跡,將會自動喪失.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復習.復習時要注意及時性、經常性和綜合性.
② 化學元素中怎麼區分分子和原子 如:怎麼知道Fe是分子還是原子
分子就是由兩個或多個一樣的或不一樣的原子構成的式子比如:CO.
O2.H2O等;
原子就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結構,如:Fe
.H
.Cl。【一般地,金屬,固體非金屬和稀有氣體都是原子構成的物質。】
③ 區別化學元素是靠什麼!!
因為原子序數==質子數==原子中的電子數,而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可能會出現質子數不同,質量數相同的元素原子,所以用原子序數共分可靠!!
④ 化學中物質和元素的區分 什麼是物質什麼是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元素又稱化學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它們只由幾種有共同特點的原子原子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樣數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學方法不能使之變得更為簡單,並且單獨地或組合地構成一切物質.一些常見元素的例子有氫,氮和碳
物質為構成宇宙間一切物體的實物和場.例如空氣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鋼鐵和銅、鋁,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種纖維、塑料等等,都是物質.世界上,我們周圍所有的客觀存在都是物質.人體本身也是物質.除這些實物之外,光、電磁場等也是物質,它們是以場的形式出現的物質.
物質的種類形態萬千,物質的性質多種多樣.氣體狀態的物質,液體狀態的物質或固體狀態的物質;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與合金;無機物和有機物;天然存在的物質和人工合成的物質;無生命的物質與生命物質以及實體物質和場物質等等.物質的種類雖多,但它們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觀存在,並能夠被觀測,以及都具有質量和能量.
⑤ 92種化學元素中,怎麼區別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金屬元素傾向於失去電子獲得穩定的外層電子,而非金屬元素傾向於得到電子獲得穩定的外層電子
⑥ 怎樣辨別化學元素是否是金屬元素
看它有沒有 釒旁
⑦ 怎麼鑒別鉻離子,鈷離子,三價鐵離子,鈷離子,鎳離子
用純鹼調節pH至6.8-7.7(7.7是按照鎳離子濃度為0.1M計算的,如果鎳離子濃度低,可以鹼一些,如果高,則要酸一些),通入氯氣(或其他氧化劑,如果鐵是三價的,則可省去這步),煮沸(破壞膠體),過濾。(以上過程要始終注意pH)
像濾液中通入硫化氫,得硫化鎳沉澱。硫化鎳再經焙燒、碳熱還原可得金屬鎳。(通入硫化氫時,要注意pH,使之不小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