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消滅菌發,消毒劑的分類,適用范圍,注意事項
消毒劑的分類與選擇
消毒劑的分類與選擇
一、消毒劑的分類 自然界存在著數以萬種的微生物,在眾多的微生物中,有些對人類無害,很多還是有益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微生物對人類的健康是有危害甚至是有嚴重危害的。在人類尚未了解微生物時,1827年英國倫敦已開始用次氯酸鹽對環境進行消毒。著名的外科醫生Lister於1834年最早使用石炭酸(苯酚)作噴霧消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生存競爭中,人類逐漸了解、認識了微生物,發明和研製了多種對微生物有殺滅作用的消毒劑和滅菌劑,多數新型的消毒劑是隨著20世紀50年代「消毒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才開始發展起來的。
在消毒學上,消毒與滅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消毒是用化學、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傳播感染水平上的處理過程;滅菌是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使其達到無活微生物存在的處理過程。滅菌是最徹底的消毒,滅菌雖然要求達到無菌,實際上是很困難的,一般規定滅菌後微生物生長幾率應≤10-6,工業上一般認為100萬個處理對象中僅有一個帶菌時可看作無菌。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按化學性質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單質類消毒劑,如臭氧、氯、溴和碘。
2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產生具有殺滅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劑,其殺滅微生物的有效成分常用有效氯表示。這類消毒劑包括無機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鈉、漂白粉、漂粉精、氯化磷酸三鈉等;有機氯化合物,如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氯胺T等。
3過氧化物類消毒劑,包括臭氧、過氧化氫、過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
4醛類消毒劑,包括甲醛、戊二醛和鄰苯二甲醛等。
5醇類消毒劑,最常用的是乙醇和異丙醇。
6含碘消毒劑,包括碘酊和碘伏。
7酚類消毒劑,包括苯酚、甲酚、鹵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
8季銨鹽類消毒劑,常用的有潔爾滅、新潔爾滅、雙長鏈季銨鹽消毒劑等。
9胍類消毒劑,如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等雙胍類消毒劑。
10復配消毒劑,將不同性能、不同類別、不同結構的消毒劑進行復配而得的消毒劑。
很多消毒劑都是在20世紀50~70年代發展起來的,進入90年代以後組合復配的消毒劑增多卻並無重大突破。目前國際市場上消毒劑名目繁多,在美國,人用和獸用的消毒劑就有1400多種,但92%是由14種成分配製而成的;我國內地消毒劑市場發展也較快,消毒劑商品已達50~60種,但按成份分類也只有7~8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年版的《消毒技術規范》,種類繁多的消毒劑按其殺菌水平可分為如下3類:
1高效消毒劑,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的消毒劑,如戊二醛、過氧乙酸、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和含氯消毒劑(漂白粉、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等。
2中效消毒劑,可殺滅各種細菌繁殖體(包括結核桿菌),以及多數病毒、真菌,但不能殺滅細菌芽孢的消毒劑。包括含碘消毒劑(碘酊、碘伏)、醇類及其復配消毒劑、酚類消毒劑等。
3低效消毒劑,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的消毒劑,如苯扎溴銨(新潔爾滅)等季銨鹽類消毒劑,氯己定(洗必泰)等雙胍類消毒劑等。 二消毒劑的選擇 理想的化學消毒劑應具備如下條件:
1殺菌譜廣,作用快速。
2性能穩定,便於儲存和運輸。
3無毒無味,無刺激,無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
4易溶於水,不著色,易去除,不污染環境。
5不易燃易爆,使用安全。
6受有機物、酸鹼和環境因素影響小。
7作用濃度低。使用方便,價格低廉。
在實際應用中,完全具備理想條件的消毒劑是很難尋找到的,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實際應用需要,在選擇上加以側重。以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中瓶(桶)的消毒為例,因為瓶(桶)裝水是人們直接用於飲用的,所以首先要保證所選消毒劑安全無毒無殘留;同時,大多數瓶(桶)裝水生產企業的工藝中,桶的消毒只有幾十秒,瓶裝水甚至是幾秒,要在如此短的時間達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在消毒劑的選擇上,就應該側重於作用快速;另外,消毒劑的殺菌譜也是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由於回收桶的特殊性,導致其攜帶的微生物種類不可控制,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細菌芽孢等都有可能存在,這就要求選擇的消毒劑必須是高效的,才能將可能存在於回收桶上的各種微生物徹底殺滅,保證產品微生物指標合格。符合以上要求,同時在環保、貯存、價格、使用等各方面都較有綜合優勢,最適合應用於瓶(桶)裝飲用水 生產企業,同時也是較多廠家選擇的消毒劑有如下幾類:
1 二氧化氯
穩定性二氧化氯是第四代高效消毒劑,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作為AⅠ級高效安全食品消毒劑,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和食品葯物管理局(FDA)認為,穩定性二氧化氯對多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和細菌芽胞具有快速強烈的殺滅作用;毒理學評價認為是實際無毒級消毒劑;FDA允許作為果蔬進食前終末消毒,不須再行清洗,EPA批准以5mg/L濃度進入飲用水後直接食用,一般水中殘餘0.05~0.1mg/L就完全可以達到美國飲用水標准,美國農業部(USDA)批准用於食品生產場所、食品盛裝容器的終末消毒;日本、澳大利亞衛生部均將其列為食品添加劑和用於果蔬、食品容器終末消毒。二氧化氯是國際上公認的性能優異、效果良好、使用安全的殺菌消毒劑、食品保鮮劑、水質凈化劑。
二氧化氯以其高效廣譜、安全快速成為瓶(桶)裝飲用水生產首選的消毒劑,在水行業多年來的應用表明,只要正確使用,控制適當的活化時間、消毒濃度和消毒時間,就能有效發揮二氧化氯的消毒殺菌作用,保證產品質量。同時,採用帶蓋容器活化,在消毒槽中先加足夠量的水再加活化後的二氧化氯,加大車間通氣量減少二氧化氯氣體濃度,就可以創造良好的操作環境,確保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2 過氧乙酸
過氧乙酸(C2H4O3)是一種酸性氧化劑,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用於消毒,即使在低溫
下對各種微生物(細菌繁殖體、真菌、結核分枝桿菌、細菌芽孢及各種病毒)均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可作滅菌劑使用,具有高效、快速、分解產物無毒無害等特點,可用於瓶(桶)裝飲用水包裝物的消毒。但市售過氧乙酸商品一般是二元包裝,使用時需提前24~48小時將兩組分混合,使用上稍有不便,而且過氧乙酸對金屬有較強的腐蝕性,對織物有漂白作用,使用時必須加以注意。
3 過氧化物
目前國際上有一種以過氧乙酸和過氧化氫為主要有效成份的過氧化物型消毒劑,被廣泛
應用於食品飲料行業的工具、設備、管道和包裝物的消毒滅菌,這種消毒劑不但具有過氧乙酸高效、廣譜、快速、分解產物無毒無害等優點,而且使用前無需提前混合,加水稀釋即可直接使用,對設備的腐蝕也比過氧乙酸小得多。國外較有名的FMC、JohnsonDiversey、Minntech、Ecolab等公司均大規模生產和推廣此種消毒劑產品,在國內,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屬下的廣東環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研製成功該類產品。
4 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是指在水中能產生具有殺菌活性的次氯酸的一類化學消毒劑,是最早使用的古老消毒劑之一,目前用於消毒的含氯消毒劑有數十種之多,復配製劑更是不計其數。目前在食品飲料行業應用較多的含氯消毒劑主要有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和三氯異氰尿酸,均屬於高效消毒劑,在合適的濃度和時間下能殺滅各種微生物。由於含氯消毒劑可與水中的有機物反應生成有致癌作用的鹵代烴,因此含氯消毒劑應用於瓶(桶)裝飲用水要特別注意殘留問題。含氯消毒劑價格較為低廉,用於車間周圍環境、地面、牆面、排水溝等的消毒是不錯的選擇。
確定了所用消毒劑的類別,還應該選擇使用具有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持有產品許可證(許可批件)的正式消毒劑產品,衛生部審批一種消毒劑產品時,對產品配方、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工藝流程、產品劑型、殺菌效果、毒性、腐蝕性、適用范圍、使用方法、使用說明、注意事項、產品質量檢驗等均進行嚴格的審查,使用有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並且許可批件在有效期內的消毒劑產品才能保證使用效果和使用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保障使用者的利益。
2. 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有那些
常用的消毒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即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和生物學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是指用物理因素殺滅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點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不遺留有害物質。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凈化、機械除菌、熱力滅菌和紫外線輻射等。
(2)化學消毒法
是指用化學葯品進行消毒的方法。化學消毒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復雜的設備,但某些消毒葯品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蝕性,為保證消毒效果,減少毒副作用,須嚴格按照要求的條件和使用說明。
(3)生物學消毒法
是利用某些生物消滅致病微生物的方法。特點是作用緩慢,效果有限,但費用較低。多用於大規模廢物及排泄物的衛生處理,常用的方法有生物熱消毒技術和生物氧化消毒技術。
3. 理想的化學消毒劑應具備哪些條件
化學葯劑在高濃度時作為消毒劑,低濃度時作為防腐劑。理想的消毒劑和防腐劑應具有以下特徵:殺滅各種類型的微生物,作用迅速,不相傷機體組織或不具毒性作用.其殺菌作用不受有機體的影響、能透過被消毒的物體,易溶於水、與水形成穩定的水溶液或乳化液,當接觸熱、光或不利的天氣條件時不以分解,不損害被消毒的材料,價格低廉,運輸方便。
4. 常見化學消毒方法有哪些
(1)噴灑消毒將消毒葯用水稀釋成合適的濃度來噴灑消毒,主要用於畜禽舍、籠具、飼養場地、運輸工具及排泄物,周邊環境的消毒。(2)熏蒸消毒一般用甲醛和高錳酸鉀混合後發生反應,產生的氣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來達到消毒的目的,多用於密封舍的消毒和種蛋消毒。熏蒸消毒必須有較高的室溫和相對濕度,室溫不低於15℃,相對濕度為60%~80%,消毒時間為8~10小時。(3)飲水消毒將消毒劑稀釋到合適的濃度,即將消毒葯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讓畜禽自由飲用,來消除腸道病菌。(4)浸泡消毒用於浸泡用具、器械的消毒。
5. 化學消毒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原則是
(1)有針對性地根據所要殺滅微生物的特點,選用合適的消毒劑;
(2)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濃度、消毒時間及消毒方法,否則達不到消毒滅菌的作用;
(3)被消毒的物品,在消毒前必須清洗干凈;
(4)浸泡消毒時,物品必須全部浸泡在溶液內,軸節應打開;
(5)對易揮發的消毒溶液,必須將蓋蓋嚴,定期測量比重,以保證濃度;
使用化學消毒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使用化學消毒劑,需要注意的,除了殺滅微生物,主要是從對人體和周圍環境的傷害這一點出發的。
防護:化學消毒劑很多對生物細胞是不友好的,所以使用時需要注意防護。個人防護主要就是眼睛防護(比如化學實驗用的那些護目鏡)、手部防護(比如耐酸鹼橡膠手套)、呼吸防護(比如防毒面具)、全身防護(生化服),防護措施參考相應消毒劑的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殘留:經過化學消毒劑處理的環境或器具,還需要經過什麼樣的處理(例如清洗、熏蒸消毒後空置等)才能使用。
污染:化學消毒劑與其它化學品混合失效,或是消毒劑殘留導致消毒區域的空氣、器具受到污染而不能正常使用,都屬於這一方面。
劑量:化學消毒劑是需要在某一個濃度范圍內使用才能起效的,例如酒精,純酒精起不到很好消毒效果,而純度為75%的酒精的消毒效果就很好。
用途:比如房間的地面,人的皮膚這樣的表面,使用溶液型的消毒劑比較合適;要是死角比較多或者狹窄的封閉空間的空氣消毒,熏蒸劑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基本就是這些了,比較寬泛。樓主要是提供具體的使用場合,說不定還能更詳細些。
6. 化學消毒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選擇適當的消毒劑
在消毒前可根據消毒的目的和用途選擇對病原體殺滅作用強、維持時間長、對人畜毒性小的葯品。並且消毒劑應具備不損傷物體和器械、易溶於水、價廉、使用方便等優點。但在實際工作中很難選出完全符合這些條件的消毒葯,只能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消毒劑。
(2)注意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①環境與畜禽舍的消毒。首先要徹底清掃、洗刷、去除糞便和其他有機污物,畜禽舍內的頂棚也要清掃,去除塵埃和蜘蛛網,否則影響消毒效果。②帶畜禽消毒時,一定要採用對人畜刺激性小、毒性低的消毒劑,噴嘴向上噴出霧粒,噴出的霧粒直徑大小應控制在80 ~ 120微米,不能直接對著畜禽頭部噴霧消毒,防止對畜禽眼睛造成傷害。帶畜禽消毒可根據具體情況每3~5天進行一次。③消毒葯物使用濃度與消毒效果成正比,必須按規定的濃度使用,否則影響消毒效果。④葯物溫度與消毒效果也呈正比關系。如熱火鹼水。用福爾馬林加熱熏蒸消毒時,一定要在無畜禽的情況下關閉門窗,將縫隙密封,在不影響轉群等情況下連續熏蒸8~10小時,然後打開門窗排出剩餘葯物氣體後再轉入畜禽。⑤對畜禽飲水消毒時,切不可隨意加大水中消毒葯物的濃度或讓畜禽長期飲用含葯水,否則可引起急性中毒,也會殺死或抑制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影響畜禽的健康。生產中常用的飲水消毒劑多為氯制劑、碘制劑和季銨鹽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