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溶解法和稀釋法的條件
1、溶解法,用於除去雜質的一種常用方法,要求雜質所需要的物質溶解度不同。
2、稀釋處理法主要適用於濃度不高的一般酸、鹼清洗液。以上就是溶解法和稀釋法的條件。
⑵ 一般情況沉澱溶解平衡是吸熱反應嗎
1.溶度積的相關計算
(1)溶度積和離子積
以A m Bn (s)mAn + (aq)+nBm - (aq)為例:
溶度積
離子積
概念
沉澱溶解的平衡常數
溶液中有關離子濃度冪的乘積
符號
Ksp
Qc
表達式
Ksp (Am Bn )=cm (An + )·cn (Bm - ),式中的濃度都是平衡濃度
Qc (Am Bn )=cm (An + )·cn (Bm - ),式中的濃度是任意濃度
應用
判斷在一定條件下沉澱能否生成或溶解:①Qc >Ksp :溶液過飽和,有沉澱析出;②Qc =Ksp :溶液飽和,處於平衡狀態;③Qc << span=""> Ksp :溶液未飽和,無沉澱析出。
(2)已知溶度積求溶解度
以AgCl(s) Ag+ (aq)+Cl− (aq)為例,已知Ksp ,則飽和溶液中 c(Ag+ )=c(Cl− )=,結合溶液體積即可求出溶解的AgCl的質量,利用公式 =即可求出溶解度。
(3)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積
已知溶解度 S(因為溶液中溶解的電解質很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可視為1 g·cm − 3 ),則100 g水即0.1 L溶液中溶解的電解質的質量 m為已知,則1 L溶液中所含離子的物質的量(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便可求出,利用公式即可求出 Ksp 。
(4)兩溶液混合是否會產生沉澱或同一溶液中可能產生多種沉澱時判斷產生沉澱先後順序的問題,均可利用溶度積的計算公式或離子積與濃度積的關系加以判斷。
2.溶度積的應用
(1)沉澱的生成
原理:當 Qc > Ksp 時,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動,就會生成沉澱。
方法:①調節pH法。如工業原料氯化銨中含雜質氯化鐵,使其溶解於水中,再加入氨水調節pH至7~8,可使Fe 3+ 轉化為Fe(OH) 3 沉澱除去。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 3+ +3NH3 ·H2 OFe(OH)3 ↓+3 。
②加沉澱劑法。如以Na 2 S、H2 S等作沉澱劑,使金屬離子如Cu2+ 、Hg 2+ 等生成極難溶的硫化物CuS、HgS等,也是分離、除雜常用的方法。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 2+ +S2 − CuS↓,Cu2+ +H2 SCuS↓+2H+ ;Hg 2+ +S2 − HgS↓,Hg2+ +H2 SHgS↓+2H+ 。
(2)沉澱的溶解
原理:當 Qc < Ksp 時,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動,沉澱就會溶解。
化學方法溶解沉澱的原理是:使沉澱溶解平衡向著溶解的方向移動。常用的方法有:
①鹼溶解法。如用NaOH溶液溶解Al(OH) 3 ,化學方程式為NaOH+Al(OH) 3 NaAlO2 +2H2 O。
②鹽溶解法。除了酸、鹼可以溶解難溶電解質,某些鹽溶液也可用來溶解沉澱。如NH 4 Cl溶液可溶解Mg(OH)2 。
③配位溶解法。在難溶物中加入配位劑,因形成配合物而降低難溶物的某種離子濃度,使平衡右移,沉澱溶解。
④氧化還原溶解法。有些金屬硫化物(CuS、HgS等)不溶於非氧化性酸,只能溶於氧化性酸,通過減小 c(S2 − )而達到沉澱溶解的目的。如3CuS+8HNO3 (稀)3Cu(NO3 )2 +3S↓+2NO↑+4H2 O。
(3)沉澱的轉化
實質: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
條件:兩種沉澱的溶度積不同,溶度積大的可以轉化為溶度積小的。
應用:鍋爐除垢、礦物轉化等。
題型一 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方向判斷
已知Ag 2 SO4 的 Ksp 為2.0×10 -5 ,將適量Ag 2 SO4 固體溶於100 mL水中至剛好飽和,該過程中Ag + 和 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下圖[飽和Ag 2 SO4 溶液中 c(Ag+ )=0.034 mol·L-1 ]。若t1 時刻在上述體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 -1 Na2 SO4 溶液,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 t1 時刻後Ag + 和SO 2-4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⑶ 化學分析中溶解試樣的方法有哪些
水溶解 溶劑溶解 加熱溶解
⑷ 什麼是溶解法
溶解法 一般用於除去雜質的一種常用方法
要求雜質所需要的物質溶解度不同 即一種為不溶解(難溶,如沉澱之類的) 一種為溶解,選取的溶劑也有很多種,水,有機溶劑等。
⑸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的總結
你去買一本公式定理大全那上面都有不過才幾塊錢。
⑹ 我想知道化學中配位和電極電勢究竟是什麼意思
(1)配位鍵是共用電子對由一個原子單獨提供!
NH3 + H+ == NH4+
(2)電極電勢是電對的電位!
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電勢越低
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電勢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