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基礎有機化學多少頁

基礎有機化學多少頁

發布時間:2022-06-07 16:25:31

Ⅰ 基礎有機化學的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2 結構概念和結構理論
1.2.1 KekuleA(凱庫勒)及CouperA(古柏爾)的兩個重要基本規則(1857)
1.2.2 BufferevA(布特列洛夫,l861)的化學結構理論
1.3 化學鍵
1.3.1 原子軌道
1.3.2 原子的電子構型
1.3.3 化學鍵
1.3.4 價鍵理論
1.3.5 分子軌道理論
1.3.6 共價鍵的極性分子的偶極矩
1.3.7 共價鍵的鍵長鍵角鍵能
1.4 酸鹼的概念
1.4.1 酸鹼的電離理論
1.4.2 酸鹼的溶劑理論
1.4.3 酸鹼的質子理論
1.4.4 酸鹼的電子理論
1.4.5 軟硬酸鹼概念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2章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表示方式命名
2.1 有機化舍物的分類
2.2 有機化合物的表示方式
2.2.1 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表示方式
2.2.2 有機化合物立體結構的表示方式
2.3 有機化舍物的同分異構體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2.4 烷烴的命名
2.4.1 鏈烷烴的命名
2.4.2 單環烷烴的命名
2.4.3 橋環烷烴的命名
2.4.4 螺環烷烴的命名
2.5 烯烴和炔烴的命名
2.5.1 烯基、亞基和炔基的命名
2.5.2 烯烴和炔烴的系統命名
2.5.3 烯烴和炔烴的其它命名法
2.6 芳香烴的命名
2.6.1 含苯基的單環芳烴的命名
2.6.2 多環芳烴的命名
2.6.3 非苯芳烴
2.7 烴衍生物的系統命名
2.7.1 常見官能團的詞頭、詞尾名稱
2.7.2 單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
2.7.3 含多個相同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
2.7.4 含多種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
2.7.5 環氧化合物和冠醚的命名
2.8 烴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1 鹵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2.8.2 醇的普通命名法
2.8.3 醚的普通命名法-
2.8.4 醛和酮的普通命名法
2.8.5 羧酸的普通命名法
2.8.6 羧酸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7 胺的普通命名法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3章 立體化學
3.1 軌道的雜化和碳原子價鍵的方向性
3.1.1 甲烷sp3雜化o鍵
3.1.2 乙烯sp2雜化x鍵
3.1.3 乙炔sp雜化正交的x鍵
構象、構象異構體
3.2 鏈烷烴的構象
3.2.1 乙烷的構象
3.2.2 丙烷的構象
3.2.3 正丁烷的構象構象分布
3.2.4 其它鏈烷烴的構象
3.2.5 乙烷衍生物的構象分布
3.3 環烷烴的構象
3.3.1 Baeyer張力學說
3.3.2 環丙烷的構象
3.3.3 環丁烷的構象
3.3.4 環戊烷的構象
3.3.5 環己烷的構象
3.3.6 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3.3.7 十氫化萘的構象
3.3.8 中環化合物的構象
旋光異構體
3.4 旋光性
3.4.1 平面偏振光
3.4.2 旋光儀旋光物質旋光度
3.4.3 比旋光度分子比旋光度
3.5 手性和分子結構的對稱因素
3.5.1 手性手性分子
3.5.2 判別手性分子的依據
3.6 含手性中心的手性分子
3.6.1 手性中心和手性碳原子
3.6.2 含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3 含兩個或多個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4 含兩個或多個相同(相像)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5 含手性碳原子的單環化合物
3.6.6 含有其它不對稱原子的光活性分子
3.7 含手性軸的旋光異構體
3.7.1 丙二烯型的旋光異構體
3.7.2 聯苯型的旋光異構體
3.8 含手性面的旋光異構體
3.9 消旋、拆分和不對稱合成
3.9.1 外消旋化
3.9.2 差向異構化
3.9.3 外消旋體的拆分
3.9.4 不對稱合成法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4章 烷烴自由基取代反應
4.1 烷烴的分類
4.2 烷烴、環烷烴的物理性質
烷烴的反應
4.3 預備知識
4.3.1 有機反應及分類
4.3.2 有機反應機理
4.3.3 有機反應中的熱力學與動力學
4.4 烷烴的結構和反應性分析
4.5 自由基反應
4.5.1 碳自由基的定義和結構
4.5.2 鍵解離能和碳自由基的穩定性
4.5.3 自由基反應的共性
4.6 烷烴的鹵化
4.6.1 甲烷的氯化
4.6.2 甲烷的鹵化
4.6.3 高級烷烴的鹵化
4.7 烷烴的熱裂
4.8 烷烴的氧化
4.8.1 自動氧化
4.8.2 燃燒
4.9 烷烴的硝化
4.1 0烷烴的磺化及氯磺化
4.1 1小環烷烴的開環反應
烷烴的制備
4.1 2烷烴的來源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5章 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
共振和質譜
(一)紫外光譜
5.1 紫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5.1.1 紫外光譜的產生
5.1.2 電子躍遷的類型
5.2 紫外光譜圖
5.3 各類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3.1 飽和有機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3.2 不飽和脂肪族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3.3 芳香族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4 影響紫外光譜的因素
5.4.1 生色基和助色基
5.4.2 紅移現象與藍(紫)移現象
5.4.3 增色效應和減色效應
5.5 與化學結構的關系
(二)紅外光譜
5.6 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5.6.1 紅外光譜的產生
5.6.2 分子的振動形式和紅外吸收頻率
5.6.3 振動自由度和紅外吸收峰
5.6.4 紅外光譜儀及測定方法
5.7 紅外光譜圖
5.7.1 紅外光譜圖的組成
5.7.2 官能團區和指紋區
5.8 重要官能團的紅外特徵吸收
5.8.1 烷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2 烯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3 炔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4 芳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5 鹵代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6 醇、酚、醚紅外光譜的特徵
5.8.7 醛、酮紅外光譜的特徵
5.8.8 羧酸紅外光譜的特徵
5.8.9 羧酸衍生物、腈紅外光譜的特徵
5.8.1 0胺紅外光譜的特徵
5.9 影響化學鍵和基團特徵頻率的因素
(三)核磁共振
5.1 0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5.1 0.1 原子核的自旋
5.1 0.2 核磁共振現象
5.1 0.3 H的核磁共振飽和與弛豫
5.1 0.4 C的核磁共振豐度和靈敏度
5.1 0.5 核磁共振儀
氫譜
5.1 1化學位移
5.1 1.1 化學位移
5.1 1.2 屏蔽效應和化學位移的起因
5.1 1.3 化學位移的表示
5.1 1.4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
5.1 2特徵質子的化學位移
5.1 2.1 烷烴
5.1 2.2 烯烴
5.1 2.3 炔烴
5.1 2.4 芳烴
5.1 2.5 鹵代烴
5.1 2.6 醇酚醚羧酸胺
5.1 2.7 羧酸衍生物
5.1 3偶合常數
5.1 3.1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5.1 3.2 自旋偶合的起因
5.1 3.3 偶合常數
5.1 3.4 化學等價、磁等價、磁不等價性
5.1 3.5 偶合裂分的規律
5.1 4醇的核磁共振
5.1 5積分曲線和峰面積
5.1 6H-NMR圖譜的剖析
碳譜
5.1 7C-NMR譜的去偶處理
5.1 8C的化學位移
5.1 9C-NMR譜的偶合常數
5.2 0C-NMR譜的特點
5.2 lNMR譜提供的結構信息
(四)質譜
5.2 2質譜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質譜儀
5.2 3質譜圖的表示
5.2 4離子的主要類型、形成及其應用
5.2 4.1 分子離子
5.2 4.2 同位素離子
5.2 4.3 碎片離子和重排離子
5.2 4.4 亞穩離子
5.2 4.5 多電荷離子
5.2 5影響離子形成的因素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6章 脂肪族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消除反應
脂肪族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6.1 有機化學中的電子效應
6.1.1 誘導效應
6.1.2 共軛效應
6.1.3 超共軛效應
6.1.4 場效應
6.2 碳正離子
6.3 手性碳原子的構型保持和構型翻轉Walden轉換
6.4 飽和碳原子上親核取代反應的概述
6.5 親核取代反應的速率
6.6 親核取代反應的機理
6.6.1 SN2反應的定義、機理和反應勢能圖
6.6.2 成環的SN2反應
6.6.3 SNl反應的定義、機理和反應勢能圖
6.6.4 溶劑解反應
6.6.5 Winstein離子對機理
6.7 影響親核取代反應的因素
6.7.1 烷基結構的影響
6.7.2 離去基團的影響
6.7.3 試劑親核性的影響
6.7.4 溶劑的影響
β-消除反應
6.8 消除反應的分類
6.9 E2反應
6.9.1 鹵代烴失鹵化氫E2反應
6.9.2 E2反應和SN2反應的並存與競爭
6.1 0E1反應
6.1 0.1 鹵代烴失鹵化氫El反應
6.1 0.2 El反應和sNl反應的並存與競爭
6.1 0.3 醇的失水E1反應
6.1 1鄰二鹵代烷失鹵素E1cb反應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7章 鹵代烴有機金屬化合物
7.1 鹵代烴的分類
7.2 鹵代烴的結構
7.2.1 鹵代烷中碳鹵鍵的特點
7.2.2 鹵代烷的構象
7.3 鹵代烷的物理性質
鹵代烴的反應
7.4 親核取代反應
7.5 消除反應
7.6 親核取代反應和消除反應的共存與競爭
7.7 鹵代烷的還原
7.8 鹵仿的分解反應
7.9 鹵代烴與金屬的反應
7.9.1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命名
7.9.2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結構
7.9.3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7.9.4 格氏試劑和有機鋰試劑的制備及性質
鹵代烴的制備
7.1 0一元鹵代烷的制備
7.1 1多鹵代烷的製法
7.1 2鹵代烷的工業生產
7.1 3氟代烷的製法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8章 烯烴親電加成自由基加成共軛加成
8.1 烯烴的分類
8.2 烯烴的結構特徵
8.2.1 單烯烴的結構特徵
8.2.2 共軛雙烯的結構特徵
8.3 烯烴的物理性質
8.3.1 單烯烴的物理性質
8.3.2 共軛烯烴物理性質的特點
烯烴的反應
8.4 烯烴的親電加成
8.4.1 加成反應的定義和分類
8.4.2 烯烴與鹵素的加成
8.4.3 烯烴與氫鹵酸的加成碳正離子中間體機理
8.4.4 烯烴與硫酸、水、有機酸、醇和酚的反應
8.4.5 烯烴與次鹵酸的加成
8.5 烯烴的自由基加成反應
8.6 烯烴的氧化
8.6.1 烯烴的環氧化反應
第9章 炔烴
9.1炔烴的結構
9.2炔烴的物理性質
9.3末端炔烴的特性
9.3.1酸性
9.3.2末端炔烴的鹵化
9.3.3末端炔烴於醛、酮的反應
9.4炔烴的還原
9.4.1催化加氫
第10章 醇和醚
第11章 苯和芳香烴芳香親電取代
第12章 醛和酮親核加成共軛加成
第13章 羧酸

Ⅱ 基礎有機化學(邢大本)P618頁腈催化氫化把液氨和「120-130K」寫一塊是什麼意思

反應溫度啊。120~130℃,不是K。
加氫需要加熱的,

我看的是第三版

Ⅲ 高等有機化學基礎多少頁

高等有機化學比本科的基礎有機化學高了不止一大截,它包括物理有機化學,立體化學,有機合成,天然有機,有機分析等, 物理有機又包括有機分子的結構與性能關系,有機反應機理和反應活性中間體,有機光化學與光物理 ,計算有機化學,物理有機化學的研究方法,富勒烯化學等立體化學包括外消旋體的拆分,立體專一反應和立體選擇反應,潛手性分子,不對稱合成,構象分析等, 有機合成需要合成學,方法學和試劑的綜合運用,通過策略或戰略分析最終高效得獲得目標產物,現代有機合成主要包括原子經濟,高效偶聯,不對稱合成,連鎖反應,異相催化轉化,組合化學等等,總之,高等有機要學習的東西很多,遠不是本科所能比的,樓主若想學習,《March高有》和《Carey高有》是最好的選擇.

Ⅳ 刑其毅 基礎有機化學第二版的PDF

前四章:
http://wenku..com/view/b5ba1837f111f18583d05a06.html

我的網盤中有全文的。上下冊 47.0M 1225頁:
http://41.dc.ftn.qq.com/ftn_handler//%E5%9F%BA%E7%A1%80%E6%9C%89%E6%9C%BA%E5%8C%96%E5%AD%A6(%E7%AC%AC%E4%BA%8C%E7%89%88)%E4%B8%8A%E3%80%81%E4%B8%8B%E5%86%8C%5B%E9%82%A2%E5%85%B6%E6%AF%85%E7%AD%89%5D.pdf?k=&&txf_fid=

請復制全部內容到地址欄,包括括弧後面沒有被識別為鏈接的部分。
(從http到92f09)

Ⅳ 如何評價第四版《基礎有機化學》

先說新的進步/特點:第四版的內容安排有很大調整,這個看了上冊前言、對比一下第三版目錄就很清楚了。這樣改到底如何,見仁見智,但至少體現了新編者的觀點。個人認為,上冊前言中所提四個章節歸並改編的標准尚不周延,還沒有達到全書在章節編排的邏輯上一以貫之的效果,具體就體現為上面柳兄提到的重排、自由基反應等未消化的老版問題。第四版的一個很好的地方是增加了歷史發展脈絡,對科學事實有益。第三版可讀性的障礙之一是事實太多,卻不知道事實是如何來的、彼此間邏輯關系如何,以致有種看手冊的感覺。第四版(尤以下冊改動為大)很多地方不僅給了反應式,還詳細講了年代、人物、重要實驗,構成一系列知識支點,我以為是很好的。例如下冊的苯炔一節,第三版這部分開篇幾句列了幾個生成苯炔的反應,隨後開始講反應,除了提到五十年代 Roberts 等的液氨反應外沒有交代詳細的歷史。第四版則由芳炔這一更廣的概念入手,從 1902 年提出的第一個雜環芳炔中間體假設講到不久前直接捕獲,旁及苯炔實質上是雙自由基的概念,這就深入淺出的勾勒了芳炔化學的概貌。從所用材料出發,我估計裴 sir 寫這段時主要參考的應是 2003 年 Angew 上的那篇芳炔綜述。第四版的習題大量更新,緊跟時代發展,繼續保持了原來既講即練的風格,又增入了不少新思路,看得出習題更不像是為了編題而編的題,而是促進學生學習與思考的工具。例如最後文獻檢索還讓學生評點 SCI 作為科研評價標準是否合理,引了去年的一篇 Science 社論,頗令人耳目一新。還有一個很好的點是版式現代,利於閱讀。這次開本變為國際教材常見的寬十六開,又增加了邊欄和雙色,條理明晰,顯示出現代感。唯其不足是邊欄不分奇偶都在頁左,以致於一半邊欄誤陷在中脊里,不好筆記。再提一些感覺存在的問題:第四版與第三版一樣的毛病是書成眾手,前後重復抵牾,不如第一、二版簡凈規矩。例如有機酸鹼理論第一章就有專節,後面下冊裴 sir 又在苯那章的閱讀材料放了一次,並且前後內容不甚一致。又如上下冊 ylide 的漢譯名未統一。此類問題多且細,只能說有待作者之一或審稿者來統一細細勘校。基礎有機的內容取捨,是一個大問題。講少了不夠用,多了又侵佔後續課程。第四版已著力彌合,似仍有不少可改進之處。例如立體化學、周環反應一直覺繁,似可適當刪簡。又如前面的芳炔部分,拙著《物理有機化學:結構與原理》(月底即出)中寫的相關章節前幾段所用材料幾乎與現在下冊全同,僅多兩三條反應。(也正因此,我開卷讀第四版才害怕裴 sir 又把我們寫的都給寫了。)個人認為,基礎無機有機都應以知識廣度為目標,在不影響主幹邏輯的前提下,深度知識應讓位於廣度知識。此類在教學可再磨合。長期以來存在的參考文獻闕如的問題這次仍未解決。雖然第四版文中有大量人名年代信息,可以查考,終究不如直接給出出處好。老先生編的教材中以高振衡的《物理有機化學》做得最好,幾乎每個反應都有文獻。即使不能做到無一字無出處,至少可給幾個大綜述和核心文章,以供課後閱讀吧。最後是部分物理有機問題仍未解決,這個提到者甚多。例如乙烷構象中超共軛效應影響,周公度先生 2004 年就專門介紹過了,第四版沒改,至今似乎只有胡宏紋與時俱進改了。又如非苯芳環中薁的芳香性應視為[10]輪烯而非兩個芳環稠合,2013 年筆者曾與人合作在《大學化學》寫文介紹過,第四版亦未采見。似此類問題應可再商榷。不過總的來看,第四版還是有了質的變化,在風格氣韻上完成了從『邢大本』到『裴巨本』的轉變,還是很值得稱道的。期待更好的第五版早日問世!

Ⅵ 徐壽昌編的有機化學,和邢其毅的基礎有機化學,有什麼區別

邢其毅的基礎有機化學是兩本大厚本,一千多頁,是北京大學的,很多名校都在用,徐壽昌編的有機化學比較適合農林類學習!

Ⅶ 高二化學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課本69頁答案!!急!

這些方程式都是學習有機化學必須記住的,相信你們老師一定都講過,在這我不一一寫了,發給你一些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1.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於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於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 苯酚: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於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後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盪後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於鹼溶液和純鹼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③ 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同時飽和碳酸鈉溶液還能通過反應吸收揮發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揮發出的乙醇,便於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澱粉、蛋白質可溶於水形成膠體。蛋白質在濃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會析出(即鹽析,皂化反應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蛋白質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於某些有機溶劑,而體型則難溶於有機溶劑。
*⑥ 氫氧化銅懸濁液可溶於多羥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絳藍色溶液。

Ⅷ 關於《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上冊(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裴堅)第38頁的基團順序的問題。

正確答案為 —SCH3>—CH2Br>—CCL3>—>—COOCH3>—CH2OH>—CH2NH2>CHDCH3>—CH2CHDCH3>—CH2CH2CH3>—CH2CH3
因為 基團大小的比較按照次序規則排序,看直接相連原子的原子序數,序數大的是大基團,S的原子序數大於C ,所以—SCH3排在第一位,原子序數相同往下比,直到比較出大小,遇到雙鍵看成兩次與此原子相連,遇到同位素的話,質量數大是大基團。

Ⅸ 高二化學中學教材全解 有機化學基礎第39頁例二 誰有詳解 還有有機物的一氯代物怎樣判斷

甲苯的一氯代物共四種吧 甲基一種苯環鄰間對三種 1mol烴加成2HCL上去兩個氯 氯代烷再取代6mol氯氣上去6個氯 最後只有碳氯則知道共有氯8個 根據烷烴通式可知碳為3個選B 也可以一個個分析 三鍵可加成2molHCL的 第二問選C它相當於甲烷的構造

Ⅹ 大學有機化學基礎的圖書目錄

1 有機結構理論和有機反應方程式
1.1 有機化合物
1.1.1 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1.1.2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和官能團
1.2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理論
1.2.1 原子軌道和八隅體
1.2.2 共價鍵理論和雜化軌道
1.2.3 分子軌道理論
1.2.4 鍵長、鍵角和鍵能
1.2.5 電負性、偶極矩和極性、極化
1.2.6 孤對電子和形式電荷
1.2.7 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表示方式
1.2.8 共振論
1.3 有機化合物中比共價鍵弱的作用力
1.3.1 范氏力
1.3.2 氫鍵
1.4 有機分子內的張力
1.5 有機化學中的酸和鹼
1.5.1 Br6nsted質子理論
1.5.2 Lewis電子理論
1.6 電子效應
1.6.1 誘導效應和場效應
1.6.2 共軛效應
1.6.3 超共軛效應
1.7 立體效應
1.8 溶劑效應
1.9 有機化合物的反應
1.10 有機反應的表示方式和符號的應用
1.11 怎樣學習有機化學
習題
2 烷烴和環烷烴
2.1 烷烴的構造和同分異構
2.2 烷烴的命名
2.2.1 傳統命名法
2.2.2 系統命名法
2.3 烷烴的構象分析
2.4 環烷烴的順、反異構現象
2.5 環烷烴的命名
2.6 小環環烷烴的張力
2.7 環丙烷、環丁烷和環戊烷的構象
2.8 環己烷的構象
2.9 中環和大環的構象
2.10 構象分析
2.11 單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2.12 雙取代和多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2.13 多環分子的構象
2.14 飽和烴的來源與制備
2.14.1 開鏈烷烴的制備
2.14.2 環烷烴的制備
2.15 烷烴的物理性質
2.16 烷烴的化學性質
2.16.1 氧化反應
2.16.2 熱解反應
2.16.3 磺化和硝化反應
2.16.4 鹵化反應
2.16.5 環烷烴的開環和取代反應
2.17 甲烷氯化反應的機理自由基鏈式取代反應過渡態理論
2.18 烷烴的鹵化反應
2.19 石油工業
2.20光氣化反應
習題
3 立體化學
3.1 對映異構和四面體碳
……
4 質譜
5 烯烴
6 紫外一可見吸收光譜和紅外吸收光譜
7 炔烴
8 核磁共振譜
9 苯系芳香族化合物和芳香性
10 苯的化學反應
11 雜環化合物
12 鹵代飽和烷烴、鹵代烯烴、鹵代芳香烴
13 醇和酚

閱讀全文

與基礎有機化學多少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