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判斷一個化學反應是加成反應還是水解反應呢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加成反應的定義 :必須是多個反應物(大於等於二)進行反應,且生成物有且僅有一種時,該反應為加成反應.
水解反應的定義 :一般的,某一種反應物(一般是一種,偶爾可有其他物質參與反應),在水溶液中(極少數情況下,可以是氣態水蒸氣) ,該反應物分別與水中的氫離子和OH(無機中為氫氧根,有機中為羥基)作用,生成不同的產物,且至少存在一種穩定的產物(否則反應無法進行).
判斷依據,加成反應就嚴格按"多變一"的規則去對照定義,水解反應主要看某一種反應物是否同時被水中的H和OH作用,可以生成至少兩種產物.
『貳』 化學微觀反應實質的答法
化學反應的實質:『
初中: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被破壞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組成新的分子.簡單的說就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
高中: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叄』 化學反應式配平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化學式配平:質量守衡,若是氧化還原反應還有得失電子守衡.
離子方程式:質量守衡,電荷守衡,若氧化還原反應得失電子守衡.
『肆』 怎樣確定一個化學反應時基元反應還是非基元反應判斷依據是什麼
是否是基元反應的判定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判定,無法從表面上判斷的。
例如:氫和碘在氣相化合生成碘化氫的反應,以前曾認為這是這兩種分子直接發生碰撞的結果(即自身為基元反應),但後來的研究否定了這種看法。
實際在判斷是否有中間反應,在早先一般通過表觀動力學方法,在假設為基元反應以後經過一些表觀動力學的測試和驗證,證明沒有中間產物,一步完成就可以.但是這種方法後來被證明不科學,因為很多多步反應的中間體和中間反應步驟無法控制或者速率太快,壽命太短。
(4)化學反應的補圖依據怎麼答擴展閱讀:
對於基元反應m=a, n=b, m+n=a+b, 且a,b均為簡單整數。反應級數越大,表示濃度對反應速率影響越大。
例1:基元反應 CO (g) + NO2 (g) = CO2 (g) + NO (g) 有 V = k (CO) (NO2)
故對CO是1級反應;對NO2是1級反應;該反應為2級反應。2級反應k 的量綱:mol-1·dm3·s-1。
例2:非基元反應 有 對S2O82- 是1級反應,I-是1級反應,反應為2級反應。
例3:是1級反應
例4:核裂變 是1級反應
例5:H2(g) + Cl2(g) = 2 HCl(g) v = k (H2)(Cl2)1/2 (鏈式反應機理) 對H2 是1級反應,對Cl2 是1/2級反應,反應為3/2級反應。
例6:2 Na(s) + 2 H2O (l) = 2 NaOH (aq) +H2 (g) v = k (Na)0 = k 0級反應——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無關。
『伍』 反應機理題怎麼答
反應機理是化學中用來描述某一化學變化所經由的全部基元反應,就是把一個復雜反應分解成若干個基元反應,然後按照一定規律組合起來,從而達到闡述復雜反應的內在聯系,以及總反應與基元反應內在聯系之目的。機理詳細描述了每一步轉化的過程,包括過渡態的形成,鍵的斷裂和生成,以及各步的相對速率大小等。完整的反應機理需要考慮到反應物、催化劑、反應的立體化學、產物以及各物質的用量。在描述一個化學反應的反應機理時,首先要遵循的是:任何化合物的每一步反應都應該是在該條件下此類化合物的通用反應。一般地,確認一個合理的反應機理,要遵循以下原則:
1、反應機理既要簡單,又要能解釋全部實驗事實。如果有幾個機理都能說明全部實驗事實,要選用其中最簡單的一個。
2、提出的反應機理在能量要合理。
3、提出的反應機理在化學上是合理的。
4、機理中包含的基元反應應是單分子反應或雙分子反應
『陸』 怎樣確定一個化學反應時基元反應還是非基元反應判斷依據是什麼
基元反應的判定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判定。無法從表面上判斷的。
例如:氫和碘在氣相化合生成碘化氫的反應,以前曾認為這是這兩種分子直接發生碰撞的結果(即自身為基元反應),但後來的研究否定了這種看法。
『柒』 化學反應分段進行的依據有哪些,例如氧化還原性等等
我有點沒懂你的意思...但是比如氯氣氧化溴化亞鐵,就會先和鐵反應,後和溴反應。
一般來說氧化還原會首先發生吧...然後就是中和反應,中和反應速度很快。接著就是能生成沉澱,水和氣體的。
就是溶解度小的先沉澱,溶解度大的後沉澱
比如向氯化鋁和氯化銨的混合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就會先和鋁離子生成沉澱,接著和銨根生成氨水,接著溶解氫氧化鋁。
具體過程具體分析吧,這些是我能想到的...
『捌』 求問: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依據是什麼 不好意思,說錯了是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的依據是什麼
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以及多少
化合反應:多生一,就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反應物生成一種生成物
分解反應:一生多,就是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生成物
置換反應:單質與化合物生成新的單質與新的化合物,表示為:AB+C==AC+B
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表示為:AB+CD==AD+BC
『玖』 化學方程式中的反應條件怎麼確定
可以說明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你看看吧
口訣:
分解還原需加熱(Δ),燃燒一般要點燃(點燃),
溶生不溶加沉澱(↓),液固生氣上箭頭(↑).
把口訣中的黑體字讀出來就是「需要加上」,很容易記住,然後按「需」、「要」、「加」、「上」逐字展開就是口訣.不但好記,用起來也很方便.
不過,要真正用好口訣,還得理解口訣.
「分解還原需加熱」,這里分解即指分解反應,在口訣中指除碳酸、碳酸氫銨常溫下分解以外的分解反應.還原即氧化還原反應,但在口訣中僅指以氫氣、碳、一氧化碳作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反應式中標注加熱(Δ).
應該強調的是加熱有溫度高低的差別:一種是用酒精燈加熱,溫度較低;另一種用酒精噴燈或在石灰窯、煉鐵高爐中加熱,溫度較高.為了區別,加熱溫度較低時標「Δ」,溫度較高時標「高溫」.初中課本中要標高溫的有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用碳作還原劑的反應(如2CuO+C2Cu+CO2↑),高爐中冶煉(如Fe2O3+3CO2Fe+3CO2)等.
「燃燒一般要點燃」,是說有燃燒現象的,化學方程式「=」上方一般要標「點燃」.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燃不屬於一般情況.
「溶生不溶加沉澱」,溶生不溶是指溶液中生成不溶性物質,不溶性生成物化學式後面標「↓」.例如:
Ca(OH)2+CO2=CaCO3↓+H2O.
「液固生氣上箭頭」,液固生氣指沒有氣體參加卻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中,氣體生成物化學式後面要標「↑」,也就是說,若有氣體參加反應就不是「液固生氣」,那樣生成的氣體化學式後面就不標」↑」.例如:
(1)2KClO32KCl+3O2↑ (2)2H2O2H2↑+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S+O2SO2
(1)、(2)、(3)式中的反應物是液體或固體沒有氣體參加反應,其生成物中的氣體,O2、H2、CO2都要標「↑」.(4)、(5)式中的反應物有氣體(O2、N2、H2)參加反應,其生成物中的氣體都不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