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是怎麼計算公式

化學是怎麼計算公式

發布時間:2022-06-08 06:21:23

❶ 化學計算的所有公式

n=m/m,,n為物質的量,單位mol...m為質量,,單位g...m為摩爾質量,,單位g/mol
n=n/na,,n為物質的量,單位mol...n為粒子數,,,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n=v/vm,,n為物質的量,單位mol...v為氣體體積,單位l,,vm為摩爾體積,單位l/mol
n=cv,,n為物質的量,單位mol...c物質的量濃度,單位mol/l,,v為溶液體積,單位l..
c(濃)v(濃)=c(稀)v(稀)這個是溶液稀釋的公式,,c為物質的量濃度,單位mol/l,,v為溶液體積,單位l

❷ 化學最基本的公式有哪些

常用化學計算公式
1、物質的量n與微粒個數N、質量m、氣體體積V、物質的量濃度C、反應熱∆H的關系:
n = N/NA = m/M = V/Vm = CV = ∆H/∆H1 (∆H1是指1mol物質放出的熱量)
2、克拉珀瓏方程又稱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PV = nRT
3、溶解度S與溶質質量分數ω的關系:
ω = S/(100+S) * 100%
4、物質的量濃度C與溶質質量分數ω的關系:
C= 1000*d*ω/M
5、有關氣體摩爾質量的計算:
M = m/M = ρVm = DM2 = m0NA= M1ω1 + M2ω2 + M3ω3 ....
( D指相對密度; m0指一個分子的質量;ω指n% V%)
6、溶液稀釋定律:
m1ω1 = m2ω2 C1V1 = C2V2
7、密度和相對密度:
ρ = m / V D = ρ1/ρ2 = (M1/M2)
8、 化學反應速率:
ν = ∆C / ∆t = ∆n /(V.∆t)
9、化學平衡計算:
可逆反應: a A + b B <=> c C + d D
起始量(mol) a b c d
變化量(mol) mx nx px qx
平衡量(mol) a-mx b-nx c+px d+qx
10、水的離子積:
Kw = C(H+)•C(OH-) =(常溫250C時)10-14
註:任何水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H+和OH-都相等。
11、溶液的PH:
C(H+)=10-pH 常溫下 PH + POH = 14
12、溶度積Ksp :
以MmAn(s) mMn+(aq) + nAm-(aq)為例
Ksp=[c(Mn+)]m•[c(Am-)] n
如AgCl(s) Ag+(aq) + Cl-(aq),Ksp=c(Ag+)•c(Cl-)。
13、化學平衡常數
對於一般的可逆反應mA(g) + nB(g) pC( g)+qD (g)
K = {[C(C)]p [C(D)]q }/{[C(A)]m [C(B)]n }
祝你學習進步!

❸ 高中化學計算公式

公式復不出來,我把文件傳給你怎樣?
高中化學常用公式
1.
有關物質的量(mol)的計算公式
(1)物質的量(mol)
(2)物質的量(mol)
(3)氣體物質的量(mol)
(4)溶質的物質的量(mol)=物質的量濃度(mol/L)×溶液體積(L)
2.
有關溶液的計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質的質量分數
③物質的量濃度(mol/L)
(2)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及溶液密度之間的關系:
①溶質的質量分數
②物質的量濃度
(3)溶液的稀釋與濃縮(各種物理量的單位必須一致):
①濃溶液的質量×濃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稀溶液的質量×稀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即溶質的質量不變)
②濃溶液的體積×濃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稀溶液的體積×稀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即c(濃)•V(濃)=c(稀)•V(稀)]
(4)任何一種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即整個溶液呈電中性)
3.
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公式(溶質為不含結晶水的固體)
(1)基本公式:


(2)相同溫度下,溶解度(S)與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w%)的關系:
(3)溫度不變,蒸發飽和溶液中的溶劑(水),析出晶體的質量m的計算:
(4)降低熱飽和溶液的溫度,析出晶體的質量m的計算:
4.
平均摩爾質量或平均式量的計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總質量m(混)和總物質的量n(混):
說明:這種求混合物平均摩爾質量的方法,不僅適用於氣體,而且對固體或液體也同樣適用。
(2)已知標准狀況下,混合氣體的密度
(混):
(混)
注意:該方法只適用於處於標准狀況下(0℃,
)的混合氣體。
(3)已知同溫、同壓下,混合氣體的密度與另一氣體A的密度之比D(通常稱作相對密度):

5.
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公式
(1)某物質X的化學反應速率:
(2)對於下列反應:


6.
化學平衡計算公式
對於可逆反應:
(1)各物質的變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應系數比
(2)反應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為(設反應正向進行):
起始量(mol)
a
b
c
d
變化量(mol)
x(耗)
(耗)
(增)
(增)
平衡量(mol)
(3)反應達平衡時,反應物A(或B)的平衡轉化率(%)
說明:計算式中反應物各個量的單位可以是mol/L、mol,對於氣體來說還可以是L或mL,但必須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單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羅定律及阿伏加德羅定律的三個重要推論。
①恆溫、恆容時:
,即任何時刻反應混合氣體的總壓強與其總物質的量成正比。
②恆溫、恆壓時:
,即任何時刻反應混合氣體的總體積與其總物質的量成正比。
③恆溫、恆容時:
,即任何時刻反應混合氣體的密度與其反應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成正比。
(5)混合氣體的密度
(6)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的計算。

其中M(A)、M(B)……分別是氣體A、B……的相對分子質量;a%、b%……分別是氣體A、B……的體積(或摩爾)分數。

7.
溶液的pH值計算公式
(1)

,則

,則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

總是相等的,即:
(3)常溫(25℃)時:
(4)n元強酸溶液中
;n元強鹼溶液中
8.
有關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的計算公式
8.1
原子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及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原子核外電子數
注意:陰離子:核外電子數=質子數+所帶的電荷數
陽離子:核外電子數=質子數-所帶的電荷數
8.2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的關系
8.3
元素化合價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
(1)對於非金屬元素:最高正價+|最低負價|=8(對於氫元素,負價為-1,正價為+1)。
(2)主族元素的最高價=主族序數=主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
9.
烴的分子式的確定方法
(1)先求烴的最簡式和相對分子質量,再依(最簡式相對分子質量)n=相對分子質量,求得分子式。
(2)商余法:
商為C原子數,余數為H原子數。
注意:一個C原子的質量=12個H原子的質量
10.
依含氧衍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求算其分子式的方法
,所得的商為x,余數為y。
注意:1個
原子團的式量=1個O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16

❹ 高中化學計算公式大全

(1)假設191和193的個數分別是x和y,
由平均分子量的計算公式
那麼(191*x+193*y)/(x+y)=192.22

191*x+193*y
=
192.22(x+y)
兩邊同時除以x,得到191+193y/x=192.22+192.22y/x
整理等式有:0.78y/x=1.22
所以y/x=122/78
化簡為y/x=61/39
即:銥的兩種同位素191和193的原子個數比為39/61。
(2)設此單質分子為x2,如果要組成有三種不同質量的分子,則必須有兩種同位素。
70是兩個35構成的,74是兩個37的原子構成,中間那種72的就是一個35,一個36的分子構成。
解:設a
35,b
37
3中分子為a2,ab,b2.
求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70*9+72*6+74*1)/(9+6+1)=71

❺ 化學計算公式初中大全

溶解度 S/100=溶質/溶劑
S/100+S=溶質/溶液=溶質/溶質+溶液
質量百分比 A%=A.X/物質總質量X*(乘以)100%
摩爾質量 物質的量X(乘以)摩爾常數(6.02X10的23次方)
物質的量 物質的式量

❻ 化學計算公式有哪些

初中化學 常用計算公式

一. 常用計算公式:

(1)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一個原子的質量 / 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2)設某化合物化學式為AmBn
①它的相對分子質量=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②A元素與B元素的質量比=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③A元素的質量分數ω=A的相對原子質量×m /AmBn的相對分子質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質的質量分數(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4)標准狀況下氣體密度(g/L)=氣體質量(g)/氣體體積(L)

(5)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
純物質的質量/(純物質的質量+雜質的質量) × 100%=
1- 雜質的質量分數

(6)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 100% =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 100%

(7)溶液的稀釋與濃縮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增加的溶劑質量) × b%稀

(8)相對溶質不同質量分數的兩種溶液混合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M稀) × c%

(9)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

化學計算中的重要公式
1.溶解度S:固體~S=100m(質)/m(劑),氣體~S=V(質)/V(劑);

2.飽和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A%:A%=S/(100+S)×100%

3.質量分數A%:A%=m(質)/m(液)×100%

4.物質的量n:n=m/M=N/NA=V(L)/22.4(STP)

5.原子的絕對質量m:m=M/NA

6.平均摩爾質量M平:M平=(m1+m2+…)/(n1+n2+…)

7.物質的量濃度c:c=n/V=1000rA%/M=c1V1/V

8.25℃,Kw=[H+][OH-]=1.0×10-14,pH=-lg[H+],pOH=-lg[OH-]

9.PV=nRT=mRT/M,PM=mRT/V=rRT,PVNA=NRT,22.4P=RT

10.M(g)=22.4r(STP);

11.純度:純度=純凈物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100%

12.產率:產率=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13.電離度a:a=已電離分子數/原分子總數×100%

14.轉化率:轉化率=已反應的物質的量/起始時的物質的量×100%

15.a價金屬與酸反應通式:2M+2aH+¾®2Ma++aH2­~m(M)/2M=m(H2)/2a

m(M)/m(H2)=M/a(產生1 g H2所需要金屬的質

❼ 化學的所有公式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 2HCl ==== CaCl2 + H2O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48.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49.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5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氫氧化鋁葯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燒鹼反應:HNO3+ NaOH ==== NaNO3 +H2O
5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鈉反應: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65.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氫氧化鈉與氯化鎂: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氫氧化鈉與氯化銅: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70.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72.二氧化碳溶解於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鈉溶於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於水:SO3 + H2O ==== H2SO4

.非標准狀況下的氣體體積可根據氣態方程式計算:
(1)''''''''''''''''''(P0* V0 )/T0=(P1* V1)/T1
(2)''''''''''''''''''V1=(P0*V0*T1)/P1*T0
(3)''''''''''''''''''P*V=n*R*T=(W/M)*R*T
(4)'''''''''''''''''V=(W*R*T)/(M*P)
一定量某物質所含摩爾數(n)=某物質的質量/某物質的摩爾質量
摩爾數(n)=一定量某物質所含的微粒數目/6.02*10^23
三硅酸鎂晶體的氧化物形式:2MgO·3SiO2·nH2O 與胃酸中和的化學方程式:Mg2Si3O8·nH2O+4HCl=2MgCl2+3SiO2+(n+2)H2O
高一化學方程式
一、 鹼金屬:
1. 新切的鈉有銀白色光澤,但很快發暗;方程式:4Na+O2=2Na2O;該產物不穩定。鈉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黃色的火焰;同時生成淡黃色的固體,方程式:2Na+O2點燃==== Na2O2。鋰燃燒方程式:4Li+O2點燃==== 2Li2O;鉀燃燒方程式:K+O2點燃==== KO2。
2. 鈉與氧氣在不點火時平穩反應,硫的化學性質不如氧氣活潑,將鈉粒與硫粉混合時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 鈉與水劇烈反應後滴有酚酞的水變成紅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鉀與水反應更劇烈,甚至爆炸,為了安全,常在小燒杯上蓋一塊小玻璃片。
4. 過氧化鈉粉末用脫脂棉包住,①滴幾滴水,脫脂棉燃燒;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氣,脫脂棉也燃燒;有關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這兩個反應都是放熱反應,使脫脂棉達到著火點。在過氧化鈉與水或CO2反應生成O2的兩個反應中,為生成1mol O2,需要的Na2O2的物質的量都為2mol,同時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質的量都為2mol。
5. 純鹼的化學式是Na2CO3 ,它不帶結晶水,又俗名蘇打。碳酸鈉晶體化學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氣中不穩定,容易失去結晶水,風化,最後的產物是粉末狀,叫無水碳酸鈉。鈉、氧化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等在空氣中露置的最後產物都是無水碳酸鈉。
6.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兩種固體物質都可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有關離子方程式分別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質量相同,當它們完全反應時消耗的鹽酸以碳酸鈉為多。
7.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較差的是碳酸氫鈉,其加熱時發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 。在這個分解反應中,每42g NaHCO3發生分解就生成標准狀況下CO2氣體5.6L。在這個分解反應中,一種物質生成了三種物質,
(1)高錳酸鉀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2)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分解:
(NH4)2CO3△==== 2NH3↑+H2O+CO2↑
8. 除去碳酸鈉固體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熱;除去碳酸氫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氣體:Na2CO3+CO2+H2O=2NaHCO3 。
9. 從NaOH溶液得到純凈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為NaHCO3;然後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搖勻即可。兩個方程式分別為: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 往稀的碳酸鈉溶液中加入幾滴稀鹽酸,離子方程式為H++CO32-=HCO3-。
11.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
兩溶液中只有Na2CO3 可以使CaCl2溶液出現白色沉澱,離子方程式為:CO32-+Ca2+=CaCO3↓。
二、 鹵素:
12. 氟氣是淺黃綠色;氯氣是黃綠色;液溴是深紅棕色;固態碘是紫黑色。常用的有機萃取劑四氯化碳無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無色液體,密度比水小。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層是在最下層。
13. 聞未知氣體氣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極小量的氣體飄入鼻孔。
14. 銅絲紅熱後伸進氯氣瓶中:銅絲劇烈燃燒,發紅發熱,同時生成棕色煙;加少量水,溶液藍綠色,方程式:Cu+Cl2點燃==== CuCl2。鐵絲紅熱後也可以在氯氣中劇烈燃燒,方程式:2Fe+3Cl2點燃==== 2FeCl3。高壓乾燥的大量氯氣用鋼瓶保存,因為常溫下乾燥氯氣不與鐵反應。
15. 氫氣與氯氣混合後見強光爆炸,但H2也可以在Cl2中安靜燃燒,在集氣瓶口出現大量酸霧,火焰是蒼白色,方程式:H2+Cl2點燃==== 2HCl。
16. 實驗室製取氯氣的方程式:MnO2+4HCl(濃) △==== MnCl2+Cl2↑+2H2O ;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溫常壓)是1:2;氯氣溶於水後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與水反應: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不穩定,見光或受熱分解:2HClO見光==== 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實就是稀鹽酸。
17. 實驗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氣發生很多反應,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種Cl2、HClO、H2O;含有的離子主要有下列三種H+、Cl-、ClO-,另外還有OH-。
18. 氯水顯的顏色是由於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緣故;氯水可以表現出很強的氧化性,如把碘離子、亞鐵離子氧化成碘單質和鐵離子,這是由於其中含有Cl2的緣故。氯水可以表現出漂白性,是由於其中含有HClO的緣故。氯水顯酸性,是由於其中含有H+的緣故。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鎂粉,有關的兩個化學方程式:Mg+2HCl=MgCl2+H2↑;Mg+Cl2=MgCl2。
19. 多餘氯氣常用NaOH溶液吸收。工業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氣製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溶液中即可發生漂白作用:Ca(ClO)2+H2O+CO2=CaCO3↓+2HClO 。
20. 製取的氯氣中常含有H2O蒸氣、HCl氣體雜質,為了得到乾燥純凈的氯氣,常把氯氣依次通過盛有飽和食鹽水和濃硫酸的兩個洗氣瓶。
21. 指紋實驗有二個方案。(1)用手(要是油膩不夠,可以在頭發上再磨擦幾下)指在白紙上摁按一下,然後將白紙條放在較稀的碘蒸氣中1分鍾,取出後可以清楚看到白紙上出現指紋。這是因為碘蒸氣溶解於指紋里的油脂中的緣故。此實驗可以證明碘單質易溶於油脂中。(2)在手指摁按過的白紙上噴撒少量AgNO3溶液(此時現象不明顯),然後再把白紙條放在光線下,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紋。此中的二個方程式:
Ag++Cl-=AgCl↓;
2AgCl見光==== 2Ag+Cl2↑。
22. 氟氣與氫氣在冷暗處混合即爆炸;溴蒸氣加熱到500℃時也可以與氫氣反應。碘要在不斷加熱的條件下才可以與氫氣反應,同時,生成的碘化氫發生分解,這是一個可逆反應,其方程式:H2+I2 2HI。
23. 鹵族元素,按非金屬性從強到弱的順序,可排列為F>Cl>Br>I;它們的單質的氧化性的強弱順序是F2>Cl2>Br2>I2 ;(1)把氯水分別滴入到溴化鈉、碘化鈉溶液中,現象是分別出現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黃色;有關的兩個離子方程式分別為
CI2 +2Br-=2CI-+Br2;
CI2+2I-=2CI-+I2;
(2)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鈉溶液中,出現碘水的黃色,加入四氯化碳後振盪靜置,油層在試管的下層,呈紫紅色;(3)鹵離子的還原性從強到弱的順序是I->Br->CI->F-。可見,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則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而其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如果已知A-和B-兩種陰離子的還原性強弱是A->B-,則可推知A、B兩元素的非金屬性是B>A。
24. 氯離子、溴離子、碘離子都可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形成的三種沉澱的顏色分別是:白色、淡黃色、黃色;這三種沉澱都不溶於稀硝酸。三種鹵化銀不溶物都有感光性,例如AgBr可作為照相膠卷的底片塗層;AgI常用來人工降雨。溴化銀見光分解的方程式:2AgBr見光==== 2Ag+Br2。
三、 元素周期律
25. 鈉、鎂、鋁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中,NaOH是強鹼;Mg(OH)2是中強鹼,不溶於水;AI(OH)3是兩性氫氧化物,也不溶於水。(1)向MgCl2、AICl3兩溶液中分別滴入少量NaOH溶液,都出現白色沉澱,兩個離子方程式分別為:
Mg2++2OH-=Mg(OH)2↓;
AI3++3OH-=AI(OH)3↓。(2)在兩支白色沉澱中再分別滴入NaOH溶液,一支白色沉澱消失,離子方程式:AI(OH)3+OH-=AIO2-+2H2O;。從這里可以看出,在MgCl2 溶液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可以把Mg2+全部沉澱;但在AICl3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無論是少了還是多了,都不能把AI3+全部沉澱。
26. 為把試管中的AI3+全部沉澱,可以在此中加入過量的氨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AI3++3NH3•H2O=AI(OH)3↓+3NH4+;
AI(OH)3不溶於弱鹼,不溶於水,可溶於強酸和強鹼。
27. 如果把幾滴NaOH溶液滴入到AICl3溶液中,現象是出現白色沉澱;如果把幾滴AICl3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現象是出現白色沉澱隨即消失;所以,通過不同的加入順序,可以不用其餘試劑,鑒別NaOH和AICl3溶液。
28. 氧化鋁是兩性氧化物,它與鹽酸、氫氧化鈉兩溶液分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AI2O3+6H+=2AI3++3H2O;
AI2O3+2OH-=2AIO2-+H2O。
29. 第三周期形成的最高價含氧酸中酸性最強的是HCIO4;其酸酐是CI2O7。
四、 硫和硫的化合物
30. 氧族元素的元素符號:O、S、Se、Te、Po;前面四種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單質中,硒是半導體,碲是導體。硫、硒、碲三元素都可以形成兩種氧化物,例如,碲形成的兩種氧化物的化學式分別為TeO2、TeO3。硒元素形成的兩種含氧酸的化學式分別為H2SeO3、H2SeO4。硫形成的兩種含氧酸中酸性較弱者的化學式為H2SO3。
31. 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立即劇烈反應:Fe+S△==== FeS;產物是黑色;銅絲伸入到硫蒸氣中,立即發紅發熱,劇烈燃燒:2Cu+S△==== Cu2S;產物是黑色。硫沒有把鐵、銅氧化成它們的最高價,說明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強。
32. 加熱時硫蒸氣與氫氣混合可反應生成硫化氫,同時生成的硫化氫又可以分解,這是一個可逆反應:H2+S H2S。
33. 氧氣無色無味,臭氧淡藍色特殊臭味。液態臭氧是深藍色;固態臭氧是紫黑色。氧氣穩定而臭氧可以分解,高溫時迅速分解:2O3=3O2。
34. 臭氧可以用於漂白和消毒。在低空中,大氣中的少量臭氧可以使人產生爽快和振奮的感覺;例如雨後天睛,人很舒服,就是因為發生3O2放電===== 2O3 反應生成了少量臭氧。在低空中,臭氧含量稍大,就會對人體和動植物造成危害。人們在復印機、高壓電機等工作的地方呆得太久就會感覺不舒服,是因為這些地方生成了較多的臭氧,所以,這類場所要注意通風。但是,在高空,臭氧是地球衛士,因為臭氧可以吸收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臭氧層容易受到氟氯烴(商品名氟利昂)等氣體的破壞。過氧化氫的電子式: 。它是無色粘稠液體。它的水溶液俗稱雙氧水,呈弱酸性。它廣泛用於漂白、消毒,還可用為火箭燃料。把雙氧水滴入亞硫酸溶液中:H2O2+H2SO3=H2SO4+H2O,此中過氧化氫表現強氧化性。在雙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結果出現大量氣泡:
2H2O2MnO2====== 2H2O+O2↑。
35. 硫化氫是無色氣體,劇毒。它的還原性很強,比碘化氫還強。在鹵化氫氣體中,以碘化氫的還原性為最強;在鹵離子中,以碘離子的還原性最強,但是,還原性H2S>HI、S2->I-。例如,在硫化氫的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沉澱(淡黃或乳白渾濁):H2S+I2=2HI+S↓;硫化氫的水溶液也可以被空氣氧化成硫沉澱:2H2S+O2=2H2O+2S↓。硫化氫氣體可以燃燒。
36. SO2無色、刺激、有毒,易液化,常溫常壓下溶解度為1:40。
(1)其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顯示紅色,因為H2O+SO2 H2SO3;H2SO3 H++HSO3-;
(2)SO2有漂白性,且其漂白性可逆。它可使品紅溶液褪色,褪色後加熱時品紅溶液又恢復紅色。它的漂白原理是SO2與某些有色物質化合生成無色物質,無色物質不穩定,可以分解,恢復原來顏色。
(3)SO2可被催化氧化成SO3:
2SO2+O2 2SO3 ;
SO2水溶液還原性更強,此水溶液露置即可被空氣氧化:2SO2+2H2O+O2=2H2SO4
在SO2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酸:
SO2+2H2O+I2=2HI+H2SO4 ;
SO2還原性較強,能使用濃硫酸進行乾燥。
(4)SO2也有氧化性,方程式:
2H2S+SO2=3S↓+2H2O;
(5)硫可否直接被氧氣氧化成SO3?不能。
(6)SO2氣體常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氣,也可以用蘸有Na2CO3的棉花纏在導氣口以吸收SO2,方程式:Na2CO3+SO2=Na2SO3 +CO2。
37. (1)稀硫酸與銅加熱也不能反應;(2)濃硫酸與銅不加熱也不反應。(3)濃硫酸與銅加熱時,銅片表面出現黑色物質,方程式:
Cu+H2SO4(濃) △==== CuO+SO2↑+H2O,
(此中濃硫酸表現出強氧化性)。繼續加熱,溶液透明,出現藍綠色;反應完畢後,將試管內液體倒入一盛水的燒杯中,看到試管內殘有白色物質和黑色物質,其中白色物質是無水硫酸銅,在此試管中加入少量水後溶液呈藍色,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此中硫酸表現出酸性)。
上面兩個方程式的總方程式為:
Cu+2H2SO4(濃) △==== CuSO4+SO2↑+2H2O 。
38. 濃硫酸滴入蔗糖中,攪拌,結果蔗糖變黑(表現濃硫酸的脫水性),並且體積膨脹,變成黑色海綿狀,發出難聞臭味。寫出形成海綿狀的有關方程式:
C+2H2SO4(濃) △==== CO2↑+2SO2↑+2H2O 。
39. 把濃硫酸滴入膽礬中,結果藍色變成白色,這表現濃硫酸吸水性。確認SO42-存在的實驗現象是加鹽酸後無現象再加BaCl2溶液時出現白色沉澱。
40. NaOH腐蝕玻璃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SiO2=Na2SiO3+H2O;
氫氟酸不能使用玻璃瓶盛放的方程式:
4HF+SiO2=SiF4+2H2O;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與鹼性氧化物如CaO反應,方程式:
SiO2+CaO高溫==== CaSiO3;
SiO2間接製取硅酸的二個方程式:
2NaOH+SiO2=Na2SiO3+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
工業上以SiO2製取硅的方程式:
SiO2+2C高溫==== Si+2CO↑
Si單質可以與氟氣反應:Si+2F2=SiF4;但是,常溫下硅既不能與強酸如硝酸、硫酸反應,也不能與強氧化劑如氯氣、氧氣等反應,只能與氟氣、氫氟酸和強鹼反應。但加熱時硅可以燃燒:
Si+O2△==== SiO2。

❽ 化學計算公式是什麼

化學計算公式是。物質的量n與微粒個數N、質量m、氣體體積V、物質的量濃度C、反應熱H的關系n=N/NA=m/M=V/Vm=CV=H/H1H1是指1mol物質放出的熱量。

化學計算公式

水的離子積Kw=C(H+)"C(OH-)=(常溫250C時)10-14,溶液的PHC(H+)=10-pH常溫下PH+POH=14。

有關氣體摩爾質量的計算M=m/M=ρVm=DM2=m0NA=M1ω1+M2ω2+M3ω3。溶液稀釋定律m1ω1=m2ω2C1V1=C2V2,密度和相對密度ρ=m/VD=ρ1/ρ2=(M1/M2)。

化學反應速率ν=C/t=n/(Vt),化學平衡計算可逆反應aA+bB<=>cC+dD,起始量(mol)abcd,變化量(mol)mxnxpxqx,平衡量(mol)a-mxb-nxc+pxd+qx。

❾ 初中化學常用的計算公式有哪些

一. 常用計算公式:

(2)設某化合物化學式為AmBn
①它的相對分子質量=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②A元素與B元素的質量比=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③A元素的質量分數ω=A的相對原子質量×m /AmBn的相對分子質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質的質量分數(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4)標准狀況下氣體密度(g/L)=氣體質量(g)/氣體體積(L)
(5)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純物質的質量/(純物質的質量+雜質的質量) × 100%=
1- 雜質的質量分數
(6)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 100% =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 100%
(7)溶液的稀釋與濃縮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增加的溶劑質量) × b%稀

(8)相對溶質不同質量分數的兩種溶液混合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M稀) × c%

(9)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

❿ 高中化學計算公式總結

高中化學常用計算公式
1.有關物質的量(mol)的計算公式 (1)物質的量(mol)=
(g)(g/mol)
物質的質量物質的摩爾質量
(2)物質的量(mol)=
()(/mol)
23
微粒數個6.0210

(3)氣體物質的量(mol)=
(L)
22.4(L/mol)
標准狀況下氣體的體積
(4)溶質的物質的量(mol)=物質的量濃度(mol/L)×溶液體積(L)
2.有關溶液的計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g)(mL)
溶液質量溶液體積
②溶質的質量分數=
(g)
100%
()(g)
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③物質的量濃度(mol/L)=
(mol)
(L)
溶質物質的量溶液體積
(2)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及溶液密度之間的關系:①溶質的質量分數=
(mol/L)1L(g/mol)
(mL)(g/mL)
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摩爾質量1000溶液密度
②物質的量濃度=
mL(g/mL)(g/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質摩爾質量
3.平均摩爾質量或平均式量的計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總質量m(混)和總物質的量n(混):m()n()
M
混混
說明:這種求混合物平均摩爾質量的方法,不僅適用於氣體,而且對固體或液體也同樣適用.(2)已知標准狀況下,混合氣體的密度ρ(混):22.4()M
g混
注意:該方法只適用於處於標准狀況下(0℃,1.01×105
Pa)的混合氣體.
4.化學平衡計算公式
對於可逆反應:mA(g)nB(g)pC(g)qD(g)ƒ
高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1)各物質的變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應系數比 (2)反應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為(設反應正向進行):
mA(g)nB(g)pC(g)qD(g)
(mol) a b c dnxpxqx(mol) x()
()
()
()
m
mmnxpx(mol) a-x b- c+
dmmƒ
起始量變化量耗耗增增平衡量qx+
m
(3)阿伏加德羅定律及阿伏加德羅定律的三個重要推論.①恆溫、恆容時:
1122pnpn,即任何時刻反應混合氣體的總壓強與其總物質的量成正比.
②恆溫、恆壓時:112
2
VnVn,即任何時刻反應混合氣體的總體積與其總物質的量成正比.
③恆溫、恆容時:
112
2
MrMr
,即任何時刻反應混合氣體的密度與其反應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成
正比.
5.溶液的pH值計算公式
(1)pH=-lg[c(H+
)]
若c(H+)=10-n
mol/L,則pH=n
若c(H+)=m×10-n
mol/L,則pH=n-lgm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H+)與c(OH-)總是相等的,即:c水(H+)=c水(OH-)
(3)常溫(25℃)時:c(H+)·c(OH-)=1×10-14
(4)n元強酸溶液中c(H+)=n·c酸;n元強鹼溶液中c(OH-)=n·c鹼
6.元素化合價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
(1)對於非金屬元素:最高正價+|最低負價|=8(對於氫元素,負價為-1,正價為+1).(2)主族元素的最高價=主族序數=主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
7.烴的分子式的確定方法
(1)先求烴的最簡式和相對分子質量,再依(最簡式相對分子質量)n=相對分子質量,求得分子式.(2)商余法:
12

烴的相對分子質量
商為C原子數,余數為H原子數.
注意:一個C原子的質量=12個H原子的質量
這是我在網上搜的可能不全或有錯誤

閱讀全文

與化學是怎麼計算公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