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內阻(高中物理,電)
內阻指直流或交變電源內部的等效阻抗。前者是純電阻,後者一般有電阻和電抗分量。
還可以表示有源電子器件、測量儀器或其他電子設備的整體等效於一個網路時的阻抗的實部。如信號發生器的內阻通常為50、75或600Ω。
內阻作為電池最重要的參數之一,與容量有著緊密的聯系,它不僅反映電池當前的荷電狀態,而且還反映電池的劣化程度,其變化反映電池的性能和壽命。因此採用內阻檢測法測量電池的性能,實現對蓄電池的維護,是目前公認的蓄電池維護的有效方案之一。
(1)怎麼根據電化學阻抗算內阻擴展閱讀:
內阻測量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目前常見方法主要有:密度法、開路電壓法、直流放電法和交流法。
1.密度法
密度法主要通過測量蓄電池電解液的密度來估算蓄電池的內阻,常用於開口式鉛酸電池的內阻測量,顯然不適合密封鉛酸蓄電池的內阻測量。
2.開路電壓法
開路電壓法是通過測量蓄電池的端電壓來估計蓄電池內阻,精度很差,甚至得出錯誤結論。因為即使一個容量已變得很小的蓄電池,在浮充狀態下其端電壓仍可能表現得很正常。
3.直流放電法
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必須在靜態或離線的狀態下才能實現直流法的測量,無法真正實現蓄電池的在線測量,這樣就不可避免對設備運行安全性帶來隱患;如果是靜態,如此大的電流是否對直流系統產生影響還不得而知;在離線狀態下,如果測量時間較長,系統的安全隱患就會更大。由於大電流放電,有的甚至達到上百安培的放電電流,會對蓄電池造成傷害。
4.交流法
交流法是電化學測量的重要方法,通過給蓄電池施加一個交流低頻小電流信號,測量其反饋電壓值,通過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測量蓄電池的內阻。
從理論上講,向電池饋入一個交流電流信號,測量由此信號產生的電壓變化即可測得電池的內阻。
2. 電化學阻抗和循環伏安都分別是測什麼的啊
一般說來,電化學阻抗測的是電阻,而循環伏安測的是峰電勢電位,從曲線中可以看出的有:一、材料是否進行了氧化還原反應,二、可以計算電容,三、也可以計算材料的阻抗
3. 鋰離子電池在並聯時內阻怎麼算在計算時,請給出你給鋰離子電池的模型定義。
如果忽略連接內阻的話,並聯內阻相當於 單體內阻和 除以 電池個數。
4. 電化學阻抗譜中各部分電阻怎麼分析
話題太籠統,阻抗譜代表的含義非常多,頻率段、阻抗大小、相位角大小分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到被測物非常多的電學性能,通過電學性能可以看出不同材料在不同頻率、溫度、時間等改變情況下所產生的變化。
你要了解,自己希望了解什麼。通過文獻了解測試方法,尋找合適的測試工具,得出正確的測試數據,通過測試數據說明問題。
5. 燃料電池內阻
燃料電池內阻是個重要的測試指標,它是衡量電子傳導難易程度的主要標志,也是決定電堆發電效率的關鍵參數。燃料電池內阻能反應內部溫度、濕度等重要參數的變化,通過對燃料電池內阻進行在線測試,可以獲取電堆運行的實時動態信息,便於對燃料電池進實時監控和健康診斷,這對提高燃料電池耐久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燃料電池內阻測試方法如下:
(1)電流阻斷法
電流阻斷法是當前使用zui廣泛的一種測量燃料電池內阻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用於測試燃料電池之前普遍用於測試蓄電池的內阻。這種測試方法容易實現,但要頻繁世切斷燃料電池的電流,會嚴重影響燃料電池的壽命。
(2)電化學阻抗譜法
電化學阻抗譜法是以小振幅的正弦電流信號(一般為燃料電池輸出電流的5%)作激勵燃料電池進行擾動,然後測定其響應信號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需要用到電子負載與頻譜分析儀,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有效的測試方法。
6. 實際電感器中內阻r的計算方法
阻抗公式:Z= R+i( ωL–1/(ωC)) 負載是電阻、電感的感抗、電容的容抗三種類型的復物,復合後統稱「阻抗」,寫成數學公式即是:阻抗Z= R+i(ωL–1/(ωC))。其中R為電阻,ωL為感抗,1/(ωC)為容抗。 (1)如果(ωL–1/ωC) > 0,稱為「感性負載」; (2)反之,如果(ωL–1/ωC) < 0稱為「容性負載」。 關系:阻抗常用Z表示,是一個復數,實部稱為電阻,虛部稱為電抗,其中電容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 ,電感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感抗,電容和電感在電路中對交流電引起的阻礙作用總稱為電抗。電容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充電放電, 當然還有整流、振盪以及其它的作用。另外電容的結構非常簡單,主要由兩塊正負電極和 夾在中間的絕緣介質組成,所以電容類型主要是由電極和絕緣介質決定的。在計算機系統 的主板、插卡、電源的電路中,應用了電解電容、紙介電容和瓷介電容等幾類電容,並以 電解電容為主。 電感 見過變壓器吧,上面用導線繞成的線圈就是一種電感 其實,電感通俗一點一般就是指螺線圈,他在通過變化的電流時,會產生一些與一般的導線不同的效應,所以另起一個名字叫電感 電感只能對非穩恆電流起作用,它的特點兩端電壓正比於通過他的電流的瞬時變化率(導數),比例系數就是它的「自感」 電感起作用的原因是它在通過非穩恆電流時產生變化的磁場,而這個磁場又會反過來影響電流,所以,這么說來,任何一個導體,只要它通過非穩恆電流,就會產生變化的磁場,就會反過來影響電流,所以任何導體都會有自感現象產生。
7. 電化學阻抗能測高電阻嗎
1. 核心邏輯
一個電化學反應和一個電路,有什麼共同點呢?二者,
外加一個電壓信號,就會產生一個電流信號。
因為同樣具備這種「輸入-輸出」關系,我們可以把電化學反應和電路聯系起來。
一個電路中,直流電受到阻礙,我們稱之為電阻。將這個概念延伸到交流電中,我們就可以得到阻抗(impedance,Z)。
阻抗:電路中的交流電所遇到的阻礙。
阻抗(Z)與電壓(E), 電流(I)的關系,在形式上就是電阻的歐姆定律:
因為交流電具有頻率,因此,阻抗也會隨著頻率而改變。不同頻率下,阻抗會更接近於某種器件,如電阻或電容等。
綜合以上兩點,得到EIS技術的核心:
整個電化學反應可以表示為一個阻抗。
輸入細微擾動,輸出不同頻率下的阻抗信息。
2. 基礎概念與原理
Ø EIS輸入輸出信號
EIS的測試中,輸入信號往往是小幅度正弦交流信號,進而測量系統的阻抗,從而進行等效電路的分析。阻抗的輸入與輸出信號都具有三個特徵,振幅,頻率與相位。
Ø EIS譜圖特徵
阻抗是一個復數 [公式],可表示為實部 [公式]和虛部 [公式]的兩部分,
因此,所得到的EIS譜圖也是以這兩部分為x,y軸。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1) 當電路中僅存在電容C時,EIS圖譜是一條重合於Y軸的直線,即只有虛部的阻抗Z。
(2) 當電阻R與電容C串聯時,阻抗的實部有了數值,得到一個垂直於 [公式] 軸的直線,與其交於R。
然而,文獻中很多EIS結果是「半圓+尾巴」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那麼,這種EIS結果是如何造成的呢?這可通過電化學反應的基本模型來進行解釋。
Ø 典型電化學反應模型與其等效電路
典型的電化學過程包含一些基本構成,比如雙電層和法拉第反應等,這些可有下圖模型近似表示:
與之對應,該過程的總阻抗可以抽象為三種電學元件,分別為:
內阻 [公式] ,雙電層電容 [公式] ,法拉第阻抗 [公式]
其中,
內阻:電解液和電極的內阻。
雙電層電容:源自電解液中的非活性離子,無化學反應發生,僅改變電荷分布。
法拉第阻抗:源自電解液中的活性離子,有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有電荷轉移。
8. 從電化學阻抗圖中可以得到什麼信息
電化學阻抗圖有兩種:阻抗復平面圖和阻抗波特圖。你提到的應該是阻抗復平面圖。圖上,半圓同實軸的第一個交點到坐標原點的距離即為體系的歐姆電阻,半圓的直徑即為體系的反應電阻,圓右邊的斜線即表示濃差極化控制的電阻變化趨勢。
9. 求助怎麼用電化學工作站交流阻抗測量固體的電阻
先測試復阻抗,得到電池內阻,然後測試塔菲爾曲線,測試時需要用阻抗得到的內阻進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