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實驗室應遵守哪些規則
1.實驗室要保持安靜,嚴禁大聲喧嘩、吵鬧。
2.在實驗前,要預先作好課前准備,進入實驗室時,要有秩序,按規定的座位就座。
3.實驗開始時,應先查點儀器、葯品是否齊全,不得隨意調換,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
4.實驗必須按步驟進行,並仔細觀察,做好記錄,課後及時寫好實驗報告。
5.實驗時,要愛護儀器,節省葯品,由於違反操作規程而損壞丟失的儀器,必須賠償。
6.實驗結束,要將儀器整理或清洗,保持左面,室內的整潔。答案來自
Ⅱ 化學式的書寫有哪些規則
首先要記清化合價口訣,知道常用元素和其它元素化合時的化合價,以及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然後要掌握以下幾條: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
2。單質的化合價為0
3.在化合物種H通常顯正1價,O通常顯負2價
4.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
5,很多元素具有可變化合價,比如S,可顯-2,+4,+6價
Ⅲ 請列舉所有的化學反應規律
無機物相互轉化關系圖。
把關系表述一下:
縱向關系:
金屬--鹼性氧化物--鹼--鹽;非金屬--酸性氧化物--酸--鹽;
橫向關系:
金屬 + 非金屬(除氧外)---- 鹽
鹼性氧化物 + 酸性氧化物----鹽
鹼性氧化物 + 酸----鹽 + 水
酸性氧化物 + 鹼----鹽 + 水
酸 + 鹼 ----鹽 + 水
酸 + 鹽---- 鹽 + 酸
鹼 + 鹽---- 鹽 + 鹼
鹽 + 鹽---- 鹽 + 鹽
金屬 + 酸 ---- 氫氣 + 鹽
金屬 + 鹽 ---- 金屬 + 鹽
Ⅳ 化學式的書寫規則是什麼
一.單質的化學式和命名方法
常溫下為固體的單質一般用元素符號表示該元素的單質,元素符號的名稱就是該單質的名稱,例如碳—C、硫—S、磷—P、鈉—Na、銅—Cu、鎂—Mg、鐵—Fe,但是碘為I2.
稀有氣體用元素符號表示該元素的單質,元素符號的名稱就是該單質的名稱,也可在元素名稱後加一個「氣」字,例如氦(氣)—He、氖(氣)—Ne、氬(氣)—Ar等.
其它氣體的單質,一般用用元素符號和右下標2表示該元素的單質,用元素符號的名稱加一個「氣」字的方法來命名,例如氧氣—O2、氫氣—H2、氯氣—Cl2、氮氣—N2.
二.氧化物的化學式和命名方法
氧化物的化學式中,氧元素符號寫在右邊,另一種元素的符號寫在左邊,即「先讀的後寫,後讀的先寫」一般稱為「氧化某」,例如「氧化銅」,後讀「銅」,則先寫銅的元素符號「Cu」,先讀「氧」,則後寫氧元素的符號「O」,故氧化銅的化學式為「CuO」.反之,MgO的名稱就是「氧化鎂」,CaO 的名稱就是「氧化鈣」.
某些稍微復雜點的氧化物或者有多種化合價元素的氧化物,一般稱為「幾氧化(幾)某」,即化學式中有幾個氧原子就稱為「幾氧化」,另一種元素有幾個原子就稱為「幾某」,例如Fe3O4稱為「四氧化三鐵」、P2O5稱為「五氧化二磷」,若另一種元素原子數是1,則稱為「幾氧化某」,例如CO2稱為「二氧化碳」、SO2稱為「二氧化硫」、SO3稱為「三氧化硫」.
說明:以上只是主要規則,某些物質還有特定的命名方法和規則,請對照表1—1記憶常見的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名稱和化學式.
三.酸的化學式和命名方法
中學化學要求掌握的無機酸的種類較少,請參考表1—1記住它們的化學式即可.
四.鹼的化學式和命名方法
鹼一般是金屬的氫氧化物,書寫化學式時,金屬元素符號先寫,氫氧根(OH)後寫,讀作「氫氧化某」,例如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又如Mg(OH)2的名稱為氫氧化鎂.
說明:NH3,名稱為氨,也稱氨氣,因其溶於水而生成NH3.H2O(一水合氨),NH3.H2O能電離產生OH‑而使水溶液呈鹼性,為了表1—1的簡潔,故把NH3填在鹼這一欄,但它並不是鹼.
五.鹽的化學式和命名方法
無氧酸(例如鹽酸)形成的鹽,稱為「氯化某」,例如NaCl稱為氯化鈉,注意FeCl2稱為氯化亞鐵,稱為FeCl3氯化鐵.
含氧酸(例如硫酸、碳酸、硝酸等)形成的鹽,稱為「某酸某」,例如Na2SO4稱為硫酸鈉,Na2CO3稱為碳酸鈉,注意如果是含氧酸形成的酸式鹽則稱為「某酸氫某」,例如NaHCO3稱為碳酸氫鈉.還有一些特殊的鹽,中學很少見到,就不提它們了.
Ⅳ 化學中都有什麼定律(詳細的定律內容)
質量守恆定律,即在化學反應前後,總的物質的質量不發生改變;
電荷守恆定律,即在涉及離子的化學反應前後,凈電荷數不發生改變;
原子守恆定律,即反應前後總的原子數不發生改變。
物料守恆定律,
波義耳定律,Boyle's
law,有時又稱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溫下,理想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的壓強成反比。
查理定律,
描述定質量氣體在體積不變時其壓力隨溫度作線性變化的規律
菲克第一定律,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於擴散方向的單位截面積的擴散物質流量(稱為擴散通量Diffusion
flux,用J表示)與該截面處的濃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成正比,也就是說,濃度梯度越大,擴散通量越大。這就是菲克第一定律。
菲克第二定律,
菲克第二定律是在第一定律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菲克第二定律指出,在非穩態擴散過程中,在距離x處,濃度隨時間的變化率等於該處的擴散通量隨距離變化率的負值
蓋-呂薩克定律,其內容是一定質量的氣體,當壓強保持不變時,它的體積V隨溫度t線性地變化
亨利定律,物理化學的基本定律之一,是英國的Henry(亨利)在1803年研究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規律時發現的,可表述為:―在等溫等壓下,某種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與液面上該氣體的平衡壓力成正比。‖這一定律對於稀溶液中揮發性溶質也同樣有用。
定組成定律
倍比定律,當甲、乙兩種元素相互化合,能生成幾種不同的化合物時,則在這些化合物中,與一定量甲元素相化合的乙元素的質量必互成簡單的整數比,這一結論稱為倍比定律。
拉烏爾定律,理想溶液在一固定溫度下,其內每一組元的蒸氣分壓與溶液內各該組元的摩爾分數成正比,其比例系數等於各該組元在純態下的蒸氣壓。
朗伯—比爾定律。
Ⅵ 各種化學反應有什麼規律
按反應物與生成物的類型分四類: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
簡記為:A + B = C:二種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個復雜產物。(即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
2、分解反應:
簡記為:A = B + C :化合物分解為構成元素或小分子。(即化合反應的逆反應。它是指一種化合物在特定條件下分解成兩種或兩種以上較簡單的單質或化合物的反應。)
3、置換反應(單取代反應):
簡記為:A+BC=B+AC :表示額外的反應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個元素。(即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4、復分解反應(雙取代反應)
簡記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稱離子化的)兩個化合物交換元素或離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6)化學規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反應速率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
1、反應物濃度:如果增加通常將使反應加速。
2、活化能:定義為反應啟始或自然發生所需的最低能量。
3、愈高的活化能表示反應愈難以啟始,反應速率也因此愈慢。
4、反應溫度:溫度提升將加速反應,因為愈高的溫度表示有愈多的能量,使反應容易發生。
5、催化劑:催化劑是一種通過改變活化能來改變反應速率的物質。而且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不會破壞或改變,所以可以重復作用。
Ⅶ 化學的化學式規律是什麼
氧元素與另外一種元素所組成的二元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其通式可表示為 。在氧化物中,由於氧元素化合價和X元素的種類、化合價的多樣性,導致氧化物無論在種類上,還是在性質上都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在對氧化物進行分類時,習慣根據氧化物的性質,把它們劃分為酸性、鹼性、兩性和不成鹽氧化物等簡單的幾種類型,沒有從氧化物的結構、組成、以及價態上進行完整地考慮。這樣,在理論上和實際應用中,都有很多不完善之處。筆者根據近幾年查閱的書刊報道和工作經驗,對氧化物從價態、組成、結構和性質上全面考慮進行分類如下:
這樣分類後能夠使人們對氧化物的認識更完善、更合理。同時,對某些氧化物名稱的來源,實際組成和與現行說法的差別,以及某些類型氧化物在特殊條件下的「名不符實」等,作一簡單介紹。
一、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的主要特徵是能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它包括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和某些金屬元素的高價氧化物。例如 、 等。
許多酸性氧化物能直接與水作用生成相應的酸。但也有一些酸性氧化物不能與水直接化合。例如 、 等。
二、鹼性氧化物
鹼性氧化物的主要特徵是能與酸作用生成鹽和水。它包括大多數的金屬氧化物。鹼性氧化物中除了少數金屬性較強的鈉、鉀等的氧化物能與水直接化合生成相應的鹼外,大多數鹼性氧化物都是難溶於水的。
某些金屬元素,在與氧結合時、可顯示多種價態。通常它們的高價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低價氧化物是鹼性氧化物,而處於中間價態的氧化物則為兩性氧化物。例如,錳的氧化物中, 和 為酸性氧化物, 和 為鹼性氧化物,而 則是兩性氧化物。
三、兩性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是介於酸性氧化物和鹼性氧化物之間的一類氧化物。它兼有酸性氧化物和鹼性氧化物的特徵,既可與酸作用生成鹽,又可與鹼作用生成鹽。例如 、 等。
四、不成鹽氧化物
在氧化物中,有極少數氧化物象 、 、 、 等。它們在一般條件下既不與水作用,又不與酸類或鹼類物質作用( 除外),我們稱之為不成鹽氧化物。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有些不成鹽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成鹽」的。如CO,在工業上制備甲酸,就是利用CO和NaOH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來製取的:
CO + NaOH → HCOONa
在中學階段,我們將CO劃分到不成鹽氧化物類,是因為中學化學中還沒有涉及象上述的用CO制甲酸這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提示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將某些概念或定義講得太死,要留有一定的餘地,注意出現特殊情況。
五、假氧化物
有些元素和氧的二元化合物,從分子組成上看是氧化物,但實際並不是氧化物且結構比較復雜。我們將這類氧化物稱做假氧化物。
例如 是一種混合價態的化合物。該化合物是PbO與空氣在反射爐中450~500℃時作用而得到的,其結構由 八面體(Pb-0,214pm)共用對邊而成的鏈組成,這些鏈由 原子連接起來。
再如 ,從化學式上看是氧化物,經X射線晶體測定:其組成實際是
我們也將其稱為假氧化物。
目前,在中學化學教學中,仍然將 稱之為氧化物,並解釋說它是由FeO和 組成的具有特殊結構的氧化物,屬於純凈物。筆者認為這樣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它考慮到了中學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如果在中學階段就告訴學生 的實際組成,必將增加學生在認識上的混亂和學習上的負擔。
六、過氧化物
這類氧化物,是由於分子中含有過氧基(- 0 – 0 -)或過氧離子( )而得其名。此外具有極弱酸性的過氧化氫( )與鹼作用,也可生成過氧化物:
因此,過氧化物也可看作是過氧化氫的鹽。
能生成過氧化物的金屬,主要是鹼金屬和鹼土金屬。例如 等。
七、超氧化物
金屬性特別活潑的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在過量的氧氣中燃燒時,可生成比過氧化物含氧量更高的氧化物。例如 、 等,我們稱之為超氧化物。另外,超氧化氫( )也屬於超氧化物。
超氧化物中的超氧離子( ),是 分子作為一個整體獲得一個電子後形成的,因此穩定性很差,是很強的氧化劑。
八、臭氧化物
常見的臭氧化物大都是比較活潑的鹼金屬的氧化物,例如 、 等。它們是通過臭氧( )與鹼金屬氫氧化物反應制備而得其名的。
例如:
臭氧離子( )不穩定,常溫下即可緩慢分解。
九、類似氧化物
這類化合物象 、 等,從它們的分子組成上看符合氧化物的定義,但是氧元素在分子中的化合價分別為+2和+l價,是電子的提供者而不是獲得者,因而只能稱作氟化物而不稱作氧化物。為了說明符合氧化物定義而又不屬於氧化物的現象,我們稱這類化合物為類似氧化物。
Ⅷ 化學實驗室的規則有哪些
化學實驗室的規則如下:
聽從上級或者是老師的指揮。
不隨便調試,或者是亂碰易燃易爆的物品。
實驗室人員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
科學存放儀器和試劑,以安全,不變質和取用方便為原則。做到防火、防爆、防觸電、防割傷及燒傷.實驗室備有滅火器、砂箱等消防器材。
實驗前必須預習實驗內容,明確目的要求,熟悉方法步驟,掌握基本原理。認真聽取教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和葯品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實驗前首先清點實驗儀器和葯品,如有缺少、損壞應立即報告教師。
化學實驗室是提供化學實驗條件及其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場所。其內有大量的儀器:鐵架台、石棉網、酒精燈等實驗工具。通常會配有化學葯品櫃,葯櫃裡面有常用的化學葯品,比如:五水硫酸銅(CuSO4·5H2O,即膽礬),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鹽酸等。
Ⅸ 大學有機化學中的規律有哪些
最常見的規律有
(1)烯烴、炔烴加成的規律:馬氏規則、反馬氏規則
(2)消除規則:查依采夫規則、霍夫曼規則
Ⅹ 化學實驗室規則有哪些
化學實驗室的規則:
一、葯品取用規則:
1、葯品的存放:一般固體葯品放在廣口瓶中,液體葯品放在細口瓶中(少量的液體葯品可放在滴瓶中),氣體放在集氣瓶中用玻璃片蓋住。特殊的如金屬鈉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葯品取用的總原則:
(1)取用量:按實驗所需取用葯品。如沒有說明用量,應取最少量,固體以蓋滿試管底部為宜,液體以1~2mL為宜。多取的試劑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亂丟,更不能帶出實驗室,應放在另一潔凈的指定的容器內。
(2)「三不」:任何葯品不能用手拿、舌嘗、或直接用鼻聞試劑(如需嗅聞氣體的氣味,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孔)。
3、固體葯品的取用規則:
(1)粉末狀及小粒狀葯品:用葯匙(沒有時用V形紙槽代替)。
(2)塊狀及條狀葯品:用鑷子夾取。
4、液體葯品的取用規則:
(1)液體試劑的傾注法: 取下瓶蓋,倒放在桌上,(以免葯品被污染)。標簽應向著手心,(以免殘留液流下而腐蝕標簽)。拿起試劑瓶,將瓶口緊靠試管口邊緣,試管傾斜,緩緩地注入試劑,傾注完畢,蓋上瓶蓋,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2)液體試劑的滴加法:在液體外擠壓出滴管中的空氣,後伸入液體吸取試劑;滴入試劑時,滴管要保持垂直懸於容器口上方滴加;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橡膠頭在上,不能倒置或橫放,以免膠頭被試劑腐蝕。
滴管用畢,立即用水洗滌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外);膠頭滴管使用時千萬不能伸入容器中或與器壁接觸,否則容易造成滴管頭破裂。
二、氣密性檢查規則:
先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貼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掌,導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慢慢回落,就說明裝置不漏氣。
三、物質加熱規則:
1、加熱固體時,試管口應略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使試管破裂),加熱試管時先均勻預熱,再固定在鐵架台上加熱。
2、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加熱時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角,加熱時,先預熱試管,然後給試管里的液體的中下部加熱,並且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為了避免傷人,加熱時切不可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
四、過濾規則:
1、「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
2、「二低」:濾紙的邊緣低於漏鬥口;漏斗內的液面低於濾紙的邊緣。
3、「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緊靠燒杯內壁;用玻璃棒引流時,玻璃棒下端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用玻璃棒引流時,燒杯尖嘴緊靠玻璃棒中部過濾後,濾液仍然渾濁的可能是因為承接濾液的燒杯不幹凈、傾倒液體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濾紙破損。
五、蒸發規則:
1、在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作用:加快蒸發,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當液體接近蒸干(或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餘水分蒸發掉,以避免固體因受熱而迸濺出來。
3、熱的蒸發皿要用坩堝鉗夾取,熱的蒸發皿如需立即放在實驗台上,要墊上石棉網。
六、儀器洗滌規則:
1、廢渣、廢液倒入廢液缸中,有用的物質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准:玻璃儀器上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儀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熱的純鹼(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滌,再用水沖洗。
4、玻璃儀器中附有難溶於水的鹼、鹼性氧化物、碳酸鹽:先用稀鹽酸溶解,再用水沖洗。
5、儀器洗干凈後,不能亂放,試管洗滌干凈後,要倒插在試管架上晾乾。
(10)化學規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化學實驗室的使用要求:
1、學生進入實驗室按照指定位置入座,不準隨意走動,高聲喧嘩,未經教師許可,不得動用儀器、葯品。
2、實驗前必須預習實驗內容,明確目的要求,熟悉方法步驟,掌握基本原理。認真聽取教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和葯品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實驗前首先清點實驗儀器和葯品,如有缺少、損壞應立即報告教師。
3、實驗中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做好實驗記錄,根據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結果,寫出實驗報告。
4、注意安全,使用腐蝕性強、易燃、易爆和有毒葯品要小心謹慎,如果在實驗中發生意外事故不要驚慌,應立即報告教師和實驗管理教師處理。
5、愛護儀器和實驗材料,節約用水和實驗材料。凡不按操作規程造成損壞,由當事人賠償。實驗儀器和材料未經教師許可不能帶出實驗室。
6、實驗完畢,在教師和實驗管理教師的指導下清點好實驗器材,歸還原位,妥善處理廢物並做好清潔,經教師許可才能離開實驗室。
7、實驗課完成後,教師和實驗教學管理人員應分別做好實驗登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