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機化學 這個反應是什麼反應歷程是怎麼樣
我昨天不已經告訴你這類問題了嗎,要學會總結,這明顯還是醯胺的水解。水解後羰基的那端加羥基,由於在鹼性環境,得到的羧基很快和NaOH中和,變成羧酸鈉。NH的那端加H變成氨基。最左側的羰基最終變成碳酸變成CO2和氫氧化鈉反應成碳酸鈉了,你的方程缺少碳酸鈉
『貳』 有機化學反應按照其反應機理 有哪三大類型
應該是四類反應;
離子反應:如醇、鹵代烴和芳烴的取代反應,烯、烴、醛酮的加成反應等都屬於離子反應
協同反應:1,3-丁二烯與乙烯的加成反應
催化反應:烯烴的加氫反應
自由基反應:烷烴的鹵化反應
『叄』 有機化學 反應歷程
如圖所示
『肆』 有機化學 這個反應有哪幾部歷程如何反應的麻煩詳細解釋一下!
你寫的有些問題,這個反應的機理是酮的α碳的醯基化反應。環己酮和四氫吡咯先反應。
你這題用的是鹵代酸酯,相當於R-X,機理如上所述。希望你能理解
本質是烯胺通過共振使原羰基α-C形成了負碳離子
『伍』 有機化學中的反應有哪些
基本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消除反應、取代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聚合反應、縮合反應等。另外還有很多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反應:Cope 重排和消除反應、Arbuzov 反應、Hofmann 重排、Bucherer 反應、Curtius 反應等。LZ是不是在問作業題啊= =
希望採納
『陸』 求有機化學反應機理
第一步是重氮化反應,芳香族伯胺和亞硝酸作用在強酸介質下生成重氮鹽,第二步是桑德邁爾反應,重氮鹽被氰基置換,最後得到鄰甲基苯甲腈
『柒』 有機化學的親核反應的單分子歷程,雙分子歷程,為什麼兩個反應是這樣啊他們反應區別本質是什麼啊
區別就是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一步完成,單分子(SN1)兩步。
具體到反應動力學上就是SN1是一級反應動力學,SN2是二級。換句話說底物濃度對SN2有影響,對SN1卻沒有。
如果還要深究,那我只能說反應過程中SN1有中間態,舊鍵的斷裂和新鍵形成有先後順序;而SN2隻有一個快速的過渡態,新鍵形成和舊鍵斷裂是同時發生的。
結構上說,SN1反應的特徵是,反應產物有可能外消旋化(不一定)。而SN2反應產物伴隨有構型的轉化。
就你這個圖可以很清楚看到,SN2的親核試劑是從底物的反面進攻,所以構型變了。而SN1反應的親核試劑,50%的概率從上下兩面進攻。如果說意義何在,那麼你學葯劑學就知道,很多葯物的葯性與其有機分子結構的手性相關,比如薄荷醇。
『捌』 有機化學反應全過程。
第一步應該還要加熱,三氧化二鋁做脫水劑。
第二步在路易斯酸氯化鋁的作用下,醯氯產生醯基正離子,對環戊烯進行親電加成。
第三步加溴取代酮的a位活潑氫。
第四步羰基與胺脫水縮合成烯胺。
第五步應該是重排了,沒有多氫啊,先是氮上的孤對電子得氫離子,然後碳正離子重排得六元環,然後氧上的孤對電子打到碳上成碳氧雙鍵再脫質子就好了啊。
『玖』 求個有機化學反應機理 羰基合成反應
此反應為烯烴加氫甲醯化反應,也稱為氧合(OXO)反應,可用下式表示:
R-CH=CH2+H2+CO→R-CH2-CH2-CHO+R-CH(CH3)-CHO
R2C=CH2轉變為R2CH-CH2-CHO的催化循環示於下圖,循環的每一步都是金屬有機化學中的基本反應,含鈷的催化劑中間體在循環中於18e和16e物種之間交替變化,18e物種反應減少2個電子(通過配體解離,配位烯烴的1.2插入,烷基遷移,還原消除等),而16e物種可以通過烯烴或CO配位,氧化加成等增加2個電子。
加氫甲醯化過程中的某些步驟值得進一步說明,第一步涉及到HCO(CO)4的CO解離,受到高壓CO的抑制,而第4步是CO的加成高壓有利於此反應,因此控制適合的壓力(200-300atm)對產率和反應速度十分重要。第二步反應是烯烴一級反應,是慢步驟(速度決定步驟),在第三步反應中,CH2基結合到金屬上比CR2基結合到金屬上更有利於產物的形成,第6步反應涉及到H2的加成,然而,高的H2壓可能導致第3步16e中間體H2的加成,然後消除烷烴
R2CH-CH2-Co(CO)3+H2
=
→R2CH-CH2-Co(H)2(CO)3
氧化加成
16e
18e
R2CH-CH2-Co(H)2(CO)3
=
→R2CH-CH3+
HCO(CO)3
還原消除
18e
16e
因此仔細控制實驗條件以實現目的產物的最優產率是十分重要的,此反應前催化劑(precatalyst)是金屬原子簇CO2(CO)8,實際催化劑物種是16e
HCo(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