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上好高中化學第一堂課
高中化學怎麼輔導,高中化學輔導方法
高中化學知識和初中化學知識還是不一樣的,這兩者還有很大的差別,高中學習的難度明顯要大於初中的,高中化學該怎樣輔導?高中化學輔導的方法都有哪些?
化學實驗器材
在一個人嘗試給別人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是說出了全過程,要是他已經明白了,那最好.高中化學輔導方法也有很多,我也不能全部都給你們說出來.
⑵ 如何上好一堂高質量的化學課
初中化學是初中最後一年開的新課程。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國防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無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他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里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鍾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並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路,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復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於氣體的制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製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於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 實驗證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精講多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可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於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⑶ 怎樣學好化學這門課
要積極動手實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能到實驗室做的,可以使用vcm模擬實驗動手做實驗同樣可以達到目的,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制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憑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要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那麼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象。
要懂記憶。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由於:(l)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2)一些物質的性質、製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
最後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並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⑷ 高一化學應該怎麼學呢
高一的化學應該都是一些理論知識,對於高一的化學,只要多背多看多刷題就可以了。
⑸ 化學如何備好一節課
備好一堂的課,教師應具備以下意識:
一、研究意識。首先要從基於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理念去研究教材,研究教材這部分內容原來學生已經有了哪些知識基礎?已經具備了怎樣的認識水平?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能對學生有哪些方面的發展?等等。再一個就是,研究教材編寫的意圖是什麼,只有研究透了教材設計的意圖,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設計教學內容以及對相關內容的處理方式。理解教材與熟悉教材有本質的區別,熟悉教材是淺層次的表面化的,即有哪些知識點?重難點是什麼?等等;而理解教材是深層次的、更側重於功能化。即要理解教材設計這些內容其預期的功能是什麼。例如:選修《化學反應原理》中化學反應速率第一課時,它有三個方面的功能:①對化學反應認識角度的豐富(由定性到定量);②對化學反應快慢認識水平的提高(加快的原因是什麼?由實驗得出的關系式可以解釋);③對影響反應速率因素認識水平的提高(由簡單到復雜,即原來認識是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反應速率加快,並不知道改變不同物質的濃度對整個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等等)。研究教材,這是備好一堂課的首要工作,而且要費大力氣去做這項工作。
二、引入意識。要重視一堂課的引入,尤其是新課的引入。巧妙的引入會給老師、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會引起大家的興趣和關注。但應避免形式主義,不少教師認為形式活潑,內容有趣,學生活動多就是一堂好課,正是這種有偏頗的理解使得教師們對課堂形式的關注超過了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完成了自我知識的建構的關注。在歷次省優質課上,幾乎每個選手都在引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引入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化學反應速率第1課時定量描述反應速率的引入:切入點的選擇有從必修2引入的,有從教材上給的材料引入的,有從對反應的認識引入的,還有從濃度影響速率引入的等等。在課堂引入時應體現出:
1、引入的簡單性。教師應該摒棄花哨復雜的形式,更不能以復雜作為特色。應該以最利於學生理解的形式入手,用最簡單而又最能吸引學生思考的方式引入。
例如,對於離子反應的本質的引入,某教師採取的方法是:將naoh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取過濾後的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通過實驗現象(前者是產生藍色沉澱,後者是產生白色沉澱)使學生明確溶液中的反應是離子反應。而另一位老師則做了ba(oh)2溶液和h2so4 溶液混合後溶液的導電性實驗,通過小燈泡「亮、滅、亮」的現象使學生理解這一問題。盡管從教學目標來看,兩者都可以達到目的,但是相比較而言,前者的實驗涉及到的物質較多、反應較多、現象較多,學生理解的障礙較多、形式復雜,教學效果不如後者。
2、引入的有效性。注意有效聯系,有效聯系的內涵包括2個方面。第一,教師不能為了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形式的活潑性,將一些與本課內容聯系不甚密切的現象或事實在課堂上呈現,這樣會產生「生拉硬拽」的感覺。第二,教師在設計引入方式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分析,包括對「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學生還想知道什麼,怎麼讓他們知道」等等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只有在對學生進行正確分析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提出的方式、角度和內容。
3、引入的優先性。當一堂課的引入有多種方案時,利用實驗的引入應優先考慮。因為化學實驗既能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又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⑹ 淺談怎樣上好初中化學課
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沒有想到,初中三年馬上就過去了.回頭想想.還是很懷念.在家整理出了一些卷子和一些書本有很多.而且中考的時候沒有每個人想像的那麼可怕.它只是一場簡單考試,然後三年初中就結束了.在初三的時候,我們翻過多少的參考書,多少的卷子.就為了這一場考試.那麼,現在我就要告訴即將成為初三學生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方法.
學生們做實驗
第六就是要堅守實驗問題
實驗呢,第一點就是要多考慮過量的問題,第二是吸氣的時候需要考慮氣體,通過液體之後一定會帶出來微量的液體,比如說是水.第三呢,就是抓住反應現象等等.第四就是需要環保,效率要高,第五就是除雜要干凈,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進去.
上方就是關於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一些方法,一共六點,請同學們一定要記好,這些都是前輩為你們所准備的,希望你們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吧!
⑺ 如何上好初中化學課
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學生學得好壞,將關繫到他們中學階段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我從事化學教學已有二十幾年了,在這二十幾年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嘗試、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愛好,有興趣才有動力,有興趣才有信心。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如何學好化學,興趣對於學習化學就十分重要了;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呢?我的做法是深入了解學生、認識學生,做學生的親密朋友,讓他們喜歡我這位教師,從而喜歡我所教的化學這門功課。在教學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人類的生活、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從而要求他們學好化學;結合教材內容介紹我國化學工業成就以及在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方面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好化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介紹一些化學發展史實,化學家的事跡,增添他們學好化學的情趣和慾望;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發揮實驗魅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分層次教學,小步前進,讓每個同學共享獲得知識,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開展課內、課外,形式多樣的探究性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明確教學目標學生學好化學僅只有興趣是不行的,興趣的培養只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能源開發工作,而明確的教學目標則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作。如果學生開始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就會盡心盡力地去做,會完成得更好。因此,我在教學中做到每一堂課在上課前都把教學目標用小黑板或幻燈片或其他方式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知道本節課要學些什麼,做些什麼。每一個知識點應達到什麼層次要求,這種目標教學使學生圍繞目標,主動搜索問題意向,能有效地誘發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三、強化實驗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對化學教學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鞏固化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實驗方法,形成實驗技能,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因此,化學實驗既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重視。我在教學中從三個方面加強實驗教學,一是強化實驗原理,二是強化課堂演示,三是強化活動探究。 四、注重對概念的理解古人曰「學而不思則惘」,對於化學學科也是一樣的。如果學生只是學習不注意思考和理解是很難學好的。特別是初中化學中的概念有較多屬於抽象的,學生如不能很好地理解,不但記憶困難,而且難於運用,必定形成障礙。這就要求教師深入淺出地引導,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的對比分析,抓住概念時,不是簡單地去背誦,而是通過比較理解其實質。如在氧化物教學時要求學生抓住一是化合物,二是組成化合物的元素中有且只有兩種元素,三是其中一種元素必是氧元素。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抓住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但分子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電解水就可以證明,而原子本身並沒有改變和再分割成其它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通過這樣理解,學生就學得扎實透徹。 五、注重對學生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今新課程、新課標的一項基本要求。初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能力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歸結成一點,就是教師要指導和誘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改以前的「學生被動為主動,教師主動為主導」。圍繞這一點我的做法是,首先抓扎實掌握「雙基」,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離不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它是在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掌握技能、運用技能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反過來,促進對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在教學中如果學生不能記憶和理解概念,就談不上靈活運用概念,如不能正確理解元素概念,不能記憶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就不能正確地書寫物質的化學式,不能正確理解和書寫化學方程式,就不能進行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的化學計算,因此扎實雙基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其次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關鍵在教學中循循善誘,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和討論,把握適當機會啟發誘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再次,指導學生掌握好的且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的一環,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中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掌握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如記憶方法就有順口溜記憶、諧音記憶、理解記憶、分析記憶、對比記憶、回憶式記憶等,閱讀方法就有課前閱讀、課堂閱讀、課後閱讀等,復習方法有章節單元復習法、歸納系統復習法、查漏補缺復習法、強化訓練復習法等。 六、重視化學總復習初中化學總復習是幫助學生系統、全面掌握所學知識,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濃縮集結知識的精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制訂出一個好復習計劃,明確復習的內容、方法、重點和難點,以及達到的目標,以提高復習的目的性、計劃性和針對性,避免個體差異和知識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性等實際情況,分層次指導,做到抓中間、促兩頭,循序漸進拾級而上。教學中我的做法是:一是抓住課本,緊扣教材,從課本入手,實行第一步通讀課本,第二步精讀課本,第三步有針對性讀課本,讓學生真正吃透課本,避免學生捨本逐末;二是復習時把握深度和廣度,對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教師復習時應嚴格掌握,應重點強調,對於要求「了解」的、「常識性介紹」的內容,力求分清層次,區別對待,避免好高騖遠;三是歸納總結,連點成線,連線成網,構成體系,復習時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分類、使之系統化,把所學過的基礎知識整理成為「知識點」,把「知識點」連結成知識線,最終將知識線交織成知識網路,避免知識的散亂、零碎,也避免死記硬背,這樣學生頭腦中有一張初中化學知識網路,使他們有更高層次的把握知識、理解知識,並能提高運用這些知識。四是查漏補缺,解決疑難,對於一些易混淆出錯的概念、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典型例題與習題的解法,加以回顧,以提高注意力,加深印象;對於疑難個別解疑;五是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在化學復習時,教師應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題精講,經過剖析總結出同一類型題的特色和解題規律,解題技巧,解題方法和書寫格式等。多練,絕不是「題海戰術」,而是採用靈活多樣的練習方法,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加的練習實踐。多練是與精講相比比較而言的。只有讓學生動手動腦,通過講———練———評,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復習的目的。
⑻ 如何上好一節化學課心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怎樣上好一堂化學課呢?下面收集整理的上好化學課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1、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後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想要上好第一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准備,要設置許多問題「催化」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們主動地學習。例如,緒言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問:「什麼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老師再問:「氫氣球為什麼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對於這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熱天時食物為什麼會腐爛?」「鐵為什麼會生銹?」「煤氣為什麼會致人死亡?」「人胃裡的胃酸過多可以用什麼葯治療?」等等。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2、利用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加上他們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例如:在第一節課是可以先避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點燈」等等,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後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後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鑽研,有利於提拔化學拔尖人才。
3、展現化學實用性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裡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麼會生成銅綠?什麼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麼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有,講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和地球的「溫室效應」、「酸雨」和剛剛發射成功的「神舟五號」飛船結合起來,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體會化學知識的無所不在和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4、開展興趣活動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於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化學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
5、強化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採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註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後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於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於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於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於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
來源:學科網
⑼ 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化學課
上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天職,也是我們教師生命的一部分,它融入了我們教師的心血和情感。我們常常會因上好了課,感到生命的價值和灑脫;也會因上不好課,而感到惆悵和落寞。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鍾,為什麼課堂教學效果卻不同呢?經過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下面我對如何上好一節化學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備好課是搞好化學教學的基本條件。
沒有充分准備的教師上講台,充其量是「信口開河」,決談不上駕馭課堂的能力,那麼,真正做到哪些才算是備好了一節課?
1 、備起點。起點要合適,采有利於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願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想學。
2 、備重點。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3 、備難點。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4、 備疑點。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准疑點,充分准備。
二、備學生是搞好化學教學的必要條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全面面向學生,備學生是教學的必要條件。
1、了解學生,分析學生
教師要分析學生的生活習慣,家庭自然狀況,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性格、朋友關系和愛好,身體狀況等,這樣才能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認識學生。並通過觀察和了解,認真的加以分析、比較,歸納出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行為習慣的特點。這是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教育的出發點。
2、發現問題,掌握興奮點
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從中發現問題,掌握學生階段性的和暫時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從而能夠把握學生某一階段和某一時期、甚至某一時刻的興奮點。經常與學生交流,從學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學、勤問、勤走、勤看、勤想,這樣才能設計出最佳的合適的教育方法。6 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三、創設激情課堂搞好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
1、魅力。不是指教師的外表有多少魅力能夠吸引學生,而是作為教師,我們要使自己課堂和人格有一種魅力,一種吸引學生的魅力。課堂就像是一部電視劇,每堂課都是電視劇的一個故事情節,我們老師就是一個導演,導演的魅力就是能把演員深深地吸引到故事劇情中來,同樣的教師的魅力就是使得你的課堂有一種吸引學生心靈和興趣的力量。每次上課,學生都會被你的課堂魅力所吸引,一到下課就想著下一堂課早點開始,開始新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已 經懷念你的課了。
2、感染力。教師能以自己的個性去影響、感化學生的一種情緒力量。我們知道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何在課堂上用自己的個性語言和設計去感染學生,使得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這就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感染力。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感染力呢?有些老師是使用自己的課堂語言幽默的風格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請願投入到學習的快樂中來,有老師用獨特的抑揚頓挫的課堂語言,讓學生在起伏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學習;也有一些教師利用自己的個性的肢體語言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還有老師利用自己教學環節的精彩設計去吸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的去發現,去培養。
3、魄力。要有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魄力,不要一味的把課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讓自己投入到課堂的教學,最終使得整堂課成為只是你一個人的課堂,我們要明確,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我們老師應該具備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魄力,要有放棄的魄力,不要讓課堂成為自己一個人的舞台。讓學生自己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擁有了這些,如何上好高中化學課就有答案了。讓和諧的課堂在我們這滲透、紮根、生長。
三、精心設計,創造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條主線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下完成的。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是上好一節化學課基礎。怎樣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呢?我們不仿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好以下幾點:
1、把微笑帶進課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微笑教學」。用自己的眼神、表情、語調,表達我們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讓學生在輕忪愉快的心境中學習。
2、把趣味帶進課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注意應用各種生動的化學實驗及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樂趣。例如:在上化學課之前,為了使學生對化學感興趣,我們可以在課前將手帕泡在濃度為70%的酒精中,取出後表演「燒不壞的手帕」,或將金屬鈉放在香煙里表演「冰棒能點燃香煙」等化學魔術,使學生覺得學化學很有趣味,總盼著上化學課。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歌聲帶進課堂。化學記憶性的知識較多,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編些便於吟詠的口訣,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例如:在學習「化合價」這一節時,需要學生學生記住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我們可以編成以下的順口溜:「鉀、鈉、銀、氫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氟、氯、溴、碘負一價;一、二汞銅、二、三鐵;三鋁、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變價分。」又如在學習常見酸、鹼、鹽的溶解性時,可編成的順口溜為:「鉀、鈉、銨、硝酸鹽溶;硫酸除鉛鋇;氯除汞和銀。」這樣,不僅琅琅上口,妙趣橫生,而且通過視覺器官、聽覺器官、發音器官等共同活動,在大腦皮層中建立暫時的聯系,既有趣味性,又能幫助記憶。通過呤涌口訣,學生對化學課產生了興趣。他們會感到學習化學很有意思。
四、堅持做好化學實驗,讓真理來說服學生
化學是一門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學科,化學教學同樣富有科學性,作為化學教師,我們要善於應用化學教學中的實驗科學性、真理性說服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口服、心服。例如:我們在講解分子這一節時,對分子的的概念感到很深奧,對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難以理解,甚至產生懷凝。但是,如果我們按實驗的要求取一條長10厘米、寬1厘米左右的濾紙條,在濾紙上每隔1.5—2厘米處滴一小滴酚酞試液。滴好後,把濾紙條放到試管里,在試管口塞一小團脫脂棉。塞好後放在實驗台上,然後用滴管吸取少量濃氨水,在試管口的脫棉紙上滴10—15滴。讓學生仔細觀察試管一會兒,發現濾紙上的酚酞試液由無色變為紅色,並且由試管口的點逐漸向里變紅。這就說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這個實驗由看不見的運動變為看得見的運動,學生通過進行這樣的實驗,書本上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證實,能使學生信服,更能使學生在心目中留下較深的印象。但是,有不少的教師,特別是農村學校的教師,怕實驗忱務時間,甚至怕實驗不成功,學生取笑,影響教師的形象,不但不讓學生做實驗,連課堂上的演示實驗都不做,照本宣科,直接給學生下結論,要求學生記結果、背現象,不但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反而,使學生產生對科學的懷凝,這樣的教學不僅違反了教學規律,同時教學工作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育教學難以持續進行。因此,作為化學教師,必須堅持做好化學實驗,讓真理來說服學生。
總之,化學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充滿著創造。要想上好一節化學課。我認為教化學的人首先被化學的魅力深深地打動,學化學的人才會被化學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