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OP SP PV在化工里代表什麼意思
PV的英文全稱是 Process value(指的是當前的過程測量值)
SP的英文全稱是set point(指的是PID控制的設定值)
OP的英文全稱是output value(操作員輸入值)
MV的英文全稱是Manipulated Variable(操縱變數,通常是PID的輸出值)
(1)化學中pv等於多少擴展閱讀:
DCS是分散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簡稱,國內一般習慣稱為集散控制系統。它是一個由過程式控制制級和過程監控級組成的以通信網路為紐帶的多級計算機系統,綜合了計算機(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顯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術,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級管理、配置靈活、組態方便。
DCS是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和網路技術高度結合的產物。DCS通常採用若干個控制器(過程站)對一個生產過程中的眾多控制點進行控制,各控制器間通過網路連接並可進行數據交換。
操作採用計算機操作站,通過網路與控制器連接,收集生產數據,傳達操作指令。因此,DCS的主要特點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② 在化學計算中公式PV=nRT 中的R數值是多少各單位應用什麼
在化學計算中公式PV=nRT 中的R數值:R取8.314,P的單位為Pa,V的單位為m^3,n的單位是mol,T的單位是K(開爾文溫度,亦即熱力學溫度)。
描述理想氣體在處於平衡態時,壓強、體積、溫度間關系的狀態方程。它建立在玻義耳-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蓋-呂薩克定律等定律的基礎上,由法國科學家克拉珀龍(Benoit Pierre Emile Clapeyron)於1834年提出。
(2)化學中pv等於多少擴展閱讀:
1834年,克拉珀龍把卡諾的思想用數學形式表達出來,最先認清了卡諾所著《論火的動力》一書的巨大科學意義。這本書實際上已經表述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克拉珀龍根據這些思想,最先把圖解法引入熱力學中,特別是提出P-V坐標系。1834年,導出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這個方程後來被門捷列夫推廣(門捷列夫-克拉珀龍方程)。
還導出確定物質的熔點和沸點與壓強之間關系的方程,即克拉珀龍-克勞修斯方程(克勞修斯於1851年論證了這個方程)。
③ 化學公式PV=nRT是什麼意思,PV相乘是什麼
pv=nrt-概述
克拉伯龍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p表示壓強、v表示氣體體積、n表示物質的量、t表示絕對溫度、r表示氣體常數。所有氣體r值均相同。如果壓強、溫度和體積都採用國際單位(si),r=8.314帕·米3/摩爾·k。如果壓強為大氣壓,體積為升,則r=0.0814大氣壓·升/摩爾·k。因為n=m/m、ρ=m/v(n—物質的量,m—物質的質量,m—物質的摩爾質量,數值上等於物質的分子量,ρ—氣態物質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龍方程式也可寫成以下兩種形式:pv=m/mrt……②和pm=ρrt……③以a、b兩種氣體來進行討論。(1)在相同t、p、v時:根據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羅定律)摩爾質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對密度)。若ma=mb則ma=mb。(2)在相同t·p時:體積之比=摩爾質量的反比;兩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摩爾質量的反比)物質的量之比=氣體密度的反比;兩氣體的體積之比=氣體密度的反比)。(3)在相同t·v時:摩爾質量的反比;兩氣體的壓強之比=氣體分子量的反比)。
pv=nrt-相關阿佛加德羅定律推論一、阿佛加德羅定律推論我們可以利用阿佛加德羅定律以及物質的量與分子數目、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論:(1)同溫同壓時: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質量時:v1:v2=m2:m1(2)同溫同體積時:④p1:p2=n1:n2=n1:n2⑤同質量時:p1:p2=m2:m1(3)同溫同壓同體積時:⑥ρ1:ρ2=m1:m2=m1:m2具體的推導過程請大家自己推導一下,以幫助記憶。推理過程簡述如下:(1)、同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氣體就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溫同壓下,氣體體積與分子數目成正比,也就是與它們的物質的量成正比,即對任意氣體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據n=m/m就有式②;若這時氣體質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2)、從阿佛加德羅定律可知:溫度、體積、氣體分子數目都相同時,壓強也相同,亦即同溫同體積下氣體壓強與分子數目成正比。其餘推導同(1)。(3)、同溫同壓同體積下,氣體的物質的量必同,根據n=m/m和ρ=m/v就有式⑥。當然這些結論不僅僅只適用於兩種氣體,還適用於多種氣體。二、相對密度在同溫同壓下,像在上面結論式②和式⑥中出現的密度比值稱為氣體的相對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稱為氣體1相對於氣體2的相對密度,沒有單位。如氧氣對氫氣的密度為16。
②.若同時體積也相同,則還等於質量之比,即d=m1:m2。
④ 化學里的熱力學公式:PV=nRT的含義是什麼
PV=nRT
克拉伯龍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壓強、V表示氣體體積、n表示物質的量、T表示絕對溫度、R表示氣體常數。所有氣體R值均相同。如果壓強、溫度和體積都採用國際單位(SI),R=8.314帕·米3/摩爾·K。如果壓強為大氣壓,體積為升,則R=0.0814大氣壓·升/摩爾·K。R
為常數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
已知標准狀況下,1mol理想氣體的體積約為22.4L
把p=101325Pa,T=273.15K,n=1mol,V=22.4L代進去
得到R約為8314
帕·升/摩爾·K
玻爾茲曼常數的定義就是k=R/Na
因為n=m/M、ρ=m/v(n—物質的量,m—物質的質量,M—物質的摩爾質量,數值上等於物質的分子量,ρ—氣態物質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龍方程式也可寫成以下兩種形式:
pv=mRT/M……②和pM=ρRT……③
以A、B兩種氣體來進行討論。
(1)在相同T、P、V時:
根據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羅定律)
摩爾質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對密度)。若mA=mB則MA=MB。
(2)在相同T·P時:
體積之比=摩爾質量的反比;兩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摩爾質量的反比)
物質的量之比=氣體密度的反比;兩氣體的體積之比=氣體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時:
摩爾質量的反比;兩氣體的壓強之比=氣體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羅定律推論
一、阿佛加德羅定律推論
我們可以利用阿佛加德羅定律以及物質的量與分子數目、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論:
(1)同溫同壓時: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質量時:V1:V2=M2:M1
(2)同溫同體積時: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質量時:
p1:p2=M2:M1
(3)同溫同壓同體積時:
⑥
ρ1:ρ2=M1:M2=m1:m2
具體的推導過程請大家自己推導一下,以幫助記憶。推理過程簡述如下:
(1)、同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氣體就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溫同壓下,氣體體積與分子數目成正比,也就是與它們的物質的量成正比,即對任意氣體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據n=m/M就有式②;若這時氣體質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
(2)、從阿佛加德羅定律可知:溫度、體積、氣體分子數目都相同時,壓強也相同,亦即同溫同體積下氣體壓強與分子數目成正比。其餘推導同(1)。
(3)、同溫同壓同體積下,氣體的物質的量必同,根據n=m/M和ρ=m/V就有式⑥。當然這些結論不僅僅只適用於兩種氣體,還適用於多種氣體。
二、相對密度
在同溫同壓下,像在上面結論式②和式⑥中出現的密度比值稱為氣體的相對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稱為氣體1相對於氣體2的相對密度,沒有單位。如氧氣對氫氣的密度為16。
②.若同時體積也相同,則還等於質量之比,即D=m1:m2。
參考資料:阿伏加德羅定律
化學書
克拉伯龍方程
⑤ 化學中PV是什麼意思 我知道P*V的單位是焦耳 那麼它代表的是什麼能量 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pV盡管具有能量量綱,可以理解為系統的某種能量,但這僅僅是形式上的,沒有任何實際物理意義.能量是描述運動強度和廣度的物理量,pV不對應於系統的任何一種客觀存在的運動,因此pV沒有實際物理意義.
如有不明歡迎追問.
⑥ 化學中PV是什麼意思
pv所代表的是因系統體積變化而引起的系統與環境間交換的功,也就是體積功.
物理意義嗎,你可以這么想:假設有一無摩擦無質量的理想活塞,在活塞上的外壓強為P,活塞的截面積為A,所以活塞所受的外力為:外力=壓強*面積,即F=P*A。當氣體膨脹時,將活塞外推dl的距離,所做功為
W=-F*dl=-p*A*dl=-p*dV
這就是物理意義
⑦ 我記得化學中有一個公式好像是PV=nsT請問是不是
應該是 PV=nRT,這個公式是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又稱理想氣體定律、普適氣體定律,是描述理想氣體在處於平衡態時,壓強、體積、物質的量、溫度間關系的狀態方程.P是氣體壓強,V是氣體體積,n是氣體物質的量,T是氣體體系溫度,R是氣體常數,等於8.314.
⑧ 化學中的四同定律:Pv=nRT中RT是什麼
P表示壓強、V表示氣體體積、n表示物質的量、T表示絕對溫度、R表示氣體常數。所有氣體R值均相同。如果壓強、溫度和體積都採用國際單位(SI),R=8.314帕·米3/摩爾·K。如果壓強為大氣壓,體積為升,則R=0.0814大氣壓·升/摩爾·K。R 為常數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
已知標准狀況下,1mol理想氣體的體積約為22.4L
把p=101325Pa,T=273.15K,n=1mol,V=22.4L代進去
得到R約為8314 帕·升/摩爾·K
玻爾茲曼常數的定義就是k=R/Na
因為n=m/M、ρ=m/v(n—物質的量,m—物質的質量,M—物質的摩爾質量,數值上等於物質的分子量,ρ—氣態物質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龍方程式也可寫成以下兩種形式:
pv=mRT/M……②和pM=ρRT……③
以A、B兩種氣體來進行討論。
(1)在相同T、P、V時:
根據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羅定律)
摩爾質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對密度)。若mA=mB則MA=MB。
(2)在相同T·P時:
體積之比=摩爾質量的反比;兩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摩爾質量的反比)
物質的量之比=氣體密度的反比;兩氣體的體積之比=氣體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時:
摩爾質量的反比;兩氣體的壓強之比=氣體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羅定律推論
一、阿佛加德羅定律推論
我們可以利用阿佛加德羅定律以及物質的量與分子數目、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論:
(1)同溫同壓時: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質量時:V1:V2=M2:M1
(2)同溫同體積時: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質量時: p1:p2=M2:M1
(3)同溫同壓同體積時: ⑥ ρ1:ρ2=M1:M2=m1:m2
具體的推導過程請大家自己推導一下,以幫助記憶。推理過程簡述如下:
(1)、同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氣體就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溫同壓下,氣體體積與分子數目成正比,也就是與它們的物質的量成正比,即對任意氣體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據n=m/M就有式②;若這時氣體質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
(2)、從阿佛加德羅定律可知:溫度、體積、氣體分子數目都相同時,壓強也相同,亦即同溫同體積下氣體壓強與分子數目成正比。其餘推導同(1)。
(3)、同溫同壓同體積下,氣體的物質的量必同,根據n=m/M和ρ=m/V就有式⑥。當然這些結論不僅僅只適用於兩種氣體,還適用於多種氣體。
二、相對密度
在同溫同壓下,像在上面結論式②和式⑥中出現的密度比值稱為氣體的相對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稱為氣體1相對於氣體2的相對密度,沒有單位。如氧氣對氫氣的密度為16。
②.若同時體積也相同,則還等於質量之比,即D=m1:m2。
一大堆天文數字…………不過都看不到什麼……謝謝。
⑨ 關於化學中pv=nRT中的v是什麼意思
v代表的是容器的容積,具體的推導涉及Boyle-Marriote定律,Charles-Gay-Lussac定律以及Avogadro定律,你搜索一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網上有現成的推導,但是能否看得懂,這需要看你物理學的水平
至於為什麼物質的量之比等於原來氣體體積之比,你可以概略的理解為:盡管氣體的體積都是容器的容積,但是單位氣體體積內部的對應氣體的粒子數量是有比例關系的,而這個比例關系就是和放到容器內前的體積成比例
⑩ 化學裡面 pv=nRT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呀 每個字母的意思
pV
=
nRT。這個方程有4個變數:p是指理想氣體的壓強,V為理想氣體的體積,n表示氣體物質的量,而T則表示理想氣體的熱力學溫度;還有一個常量:R為理想氣體常數。可以看出,此方程的變數很多。因此此方程以其變數多、適用范圍廣而著稱,對常溫常壓下的空氣也近似地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