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初三化學離子怎麼化

初三化學離子怎麼化

發布時間:2022-06-10 18:47:06

1. 初三化學分子原子離子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2、分子、原子、離子的微觀粒子共性:
分子、原子、離子都很小,肉眼看不見
分子、原子、離子都在不停地運動
分子、原子、離子都有間隔
3、分子、原子、離子的聯系
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2. 初三化學離子化學式(12對)

Ag+________Cl- 不溶於水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 AgClBa2+___________So42-不溶於水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BaSO4OH-_______NH4+ 有刺激性氣體生成 NH3OH-______Fe3+ 紅褐色沉澱 Fe(OH)3OH-_______Cu2+ 藍色沉澱Cu(OH)3OH-_________H+ 無明顯現象 H2OOH-______Mg2+(Al3+Zn2+) 白色沉澱 Mg(OH)2 (Al(OH)3 Zn(OH)2CO32-__________Ca2+ 白色沉澱CaCO3CO32-__________Cu2+ 理論上是藍色沉澱CuCO3 實際上是生成綠色的鹼式碳酸銅 Cu(OH)2CO3CO32-__________Ba2+ 白色沉澱 BaCO3CO32-__________Ag+ 白色沉澱 Ag2CO3

3. 初三化學酸鹼鹽里對於溶液中離子的判定求教

酸鹼鹽知識歸納
一、概念:
1、 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2、 鹼的組成——金屬離子+氫氧根離子
3、 鹽的組成——金屬離子+酸根離子
4、 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AB+CD=AD+CB
5、 稀釋濃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裡,並不斷攪動,使產生的熱量迅速地擴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里。
6、 中和反應——酸跟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二、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口訣:
(正價)一氫鉀鈉銀,二鈣鎂鋇鋅,三鋁、四硅、五氮磷。
(負價)負一價:氟、氯、溴、碘;
負二價:氧和硫。
(可變正價):一二銅汞,二三鐵,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團的化合價
負一價:氫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錳酸根(MnO4);
負二價: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亞硫酸根(SO3),錳酸根(MnO4);
負三價:磷酸根(PO4);
正一價:銨根(NH4)。
三、熟記下列反應方程式:
(一)酸的性質(1)與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2)酸 + 鹼 = 鹽 + 水。
(3)酸 + 某些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4)酸 + 活潑金屬 = 鹽 + 氫氣。
(5)酸 + 鹽 = 新鹽 + 新酸。
1、 鋅跟稀鹽酸反應: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氣泡產生,鋅粒逐漸減少。
2、 鋅跟稀硫酸反應: Zn + H2SO4 = ZnSO4 + H2 ↑

3、 鐵跟稀鹽酸反應: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氣泡產生,鐵逐漸減少,
4、 鐵跟稀硫酸反應: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變成淺綠色。

5、 鐵銹跟稀鹽酸反應: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紅色鐵銹逐漸消失,
6、 鐵銹跟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變成黃色

7、 氧化銅跟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銅逐漸消失,
8、 氧化銅跟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變成藍色。
(二)鹼的性質:(1)鹼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2)鹼 + 多數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3)鹼 + 酸 = 鹽 + 水
(4)鹼+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鹼
1、 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碳反應: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硫反應: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 氫氧化鈉跟三氧化硫反應: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 氫氧化鈣跟二氧化碳反應: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 氫氧化鈉跟稀硫酸反應: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 氫氧化鈉跟稀鹽酸反應:NaOH + HCl = NaCl + H2O
7、 生石灰跟水反應:CaO + H2O =Ca(OH)2
(三)鹽的性質:(1)鹽 + 某些金屬=另一種鹽 + 另一種金屬。
(2)鹽 + 某些酸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
(3)鹽 + 某些鹼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鹼
(4)鹽 + 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鹽
1、 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 + Fe = ZnSO4 +Fe 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 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3、 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4、 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5、 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澱產生
6、 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澱產生
7、 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澱產生
8、 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9、 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澱產生
四、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五、溶解性表:
(1) 大多數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揮發性、濃H2SO4有吸水性。)
(2) 鹼的溶解性:鉀、鈉、鋇、銨溶、鈣微溶,其餘鹼 全不溶。
(3) 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硝四鹽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餘全溶。
硫酸鹽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餘全溶。
碳酸鹽除鉀、鈉、銨鹽全溶、MgCO3微外,其餘全不溶。
六、反應條件:
1、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沉澱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
2、 金屬跟酸反應的條件——
(1)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金屬要排在氫前。
(2) 濃硫酸、硝酸跟金屬反應不能生成氫氣。
(3) 鐵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2價的鐵的化合物。
3、 金屬跟鹽反應的條件——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單質的金屬要比鹽中金屬活潑。
(2)反應物中的鹽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屬跟鹽反應不能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金屬。
4、 鹽跟鹽反應的條件——反應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澱。
5、 鹽跟鹼反應的條件——反應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澱或氣體。
七、熟記常見物質的俗稱和化學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食鹽——NaCl 火鹼、燒鹼、苛性鈉—— NaOH 純鹼、蘇打——Na2CO3
小蘇打—— NaHCO3 鐵銹、赤鐵礦——Fe2O3 赤鐵礦—— Fe3O4
金剛石、石墨—— C 乾冰——CO2 冰—— H2O
天然氣(甲烷)——CH4 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八、熟記常見物質的顏色:
紅色的固體——Cu、Fe2O3 、P(紅磷)
黑色的固體——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體——KClO3、P2O5、P(白磷)、CuSO4(無水硫酸銅)、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體——KMnO4 黃色的固體—— S
藍色的固體——CuSO4•5H2O 藍色絮狀沉澱——Cu(OH)2
紅褐色絮狀沉澱——Fe(OH)3 常見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BaSO4、AgCl
溶於酸並放出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的白色沉澱——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鹽的沉澱
溶於酸但不產生氣體的白色沉澱——Mg(OH)2、Al(OH)3等不溶性鹼的沉澱
藍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淺綠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黃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九、物質的檢驗和鑒別:
1、 檢驗稀鹽酸(或Cl-)——取少量待檢液體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幾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2、 檢驗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檢液體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幾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3、 檢驗CO32-——取少量待檢液體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生。
4、 檢驗NH4+——取少量待檢物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適量NaOH溶液並加熱,有使濕的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的氣體產生。
5、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取少量待檢液體於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各滴入幾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無現象產生的原溶液是稀鹽酸。
6、 鑒別Ca(OH)2和NaOH溶液——分別取少量待檢液體於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分別通入CO2氣體(或各滴入幾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的原溶液是Ca(OH)2,無現象產生的原溶液是NaOH。
◎補充下列反應方程式:
1、 氫氧化銅跟稀鹽酸反應: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藍色沉澱消失
2、 氫氧化銅跟稀硫酸反應: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變成藍色溶液
3、 氫氧化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 有藍色沉澱產生
4、 氫氧化鈉跟氯化鐵溶液反應: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有紅褐色沉澱產生
◎判斷溶液的酸鹼性——用指示劑,溶液的酸鹼度——用pH來表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 酸性增強 鹼性增強 →
紫色石蕊 無色酚酞
pH<7為酸性 顯紅色 顯無色
pH=7為中性 顯紫色 顯紅色
pH>7為鹼性 顯藍色 顯紅色
◎乾燥劑的選擇:
1、濃硫酸可乾燥:酸性氣體(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氣體(如:H2、O2、N2、CO)
※不能乾燥鹼性氣體(如:NH3)
2

這些是剛才找到的,希望能幫助你。初中化學很簡單的,中考滿分不是夢!

4. 初三化學,離子怎麼計算,例如cl

碳原子的質量為m,相對原子質量為12 A原子的質量為n,則相對原子質量為(m/12)*n,即mn/12 , 相對原子質量近似等於質子數加中子數,所以:中子數是m/12n-a 乙原子與碳-12原子的質量比為c比d,則乙原子相對原子質

5. 化學中,離子是什麼概念要怎麼寫法

寫法是在元素符號右上角寫個+ 或- 就可以了 +,-前可以加數字,表示失去或得到電子的數量

離子是原子或原子團由於得失電子而形成的帶電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荷,繞核運動的電子則帶相反的負電荷。原子的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因此原子顯電中性。如果原子從外獲得的能量超過某個殼層電子的結合能,那麼這個電子就可脫離原子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一般最外層電子數較少的原子、或半徑較大的原子,較易失去電子;反之,則較易獲得電子。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軌道達到飽和狀態(第一周期元素2個殼層電子、第二第三周期元素8個電子)時,性質最穩定。

分類
當原子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時,核外電子數多於核電荷數,從而帶負電荷,稱為陰離子。
當原子失去一個或幾個電子時,核外電子數少於核電荷數,從而帶正電荷,稱為陽離子。
(絡離子是指由某些分子、原子或陽離子通過配位鍵與電中性分子或陰離子形成的復雜離子,例如水合離子。絡離子本身可以屬於陽離子或陰離子。)

6. 初三化學離子

2.酸、鹼、鹽的初步概念

從電離的觀點建立酸、鹼、鹽的初步概念。

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 H2SO4、HNO3、HCl等都屬於酸類。
3.酸性氧化物和鹼性氧化物

說明:

(1)金屬氧化物大多為鹼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大多為酸性氧化物。

(2)鹼性氧化物中只有 K2O、Na2O、BaO、CaO能與水化合生成可溶性鹼;酸性氧化物如 CO2、SO2、SO3、P2O5等能與水化合生成對應的含氧酸。
4.金屬活動性順序

①可判斷金屬的化學活動性。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②可判斷金屬能否與酸發生置換反應而產生氫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酸里的氫。

③可判斷金屬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根據金屬單質和鹽中金屬離子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斷金屬單質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方法指導:①熟練地記住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並學會運用。

方法指導:①熟練地記住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並學會運用。

②與金屬反應不能放出 H2的是那些氧化性酸,如 HNO3、濃 H2SO4,與H前金屬反應或與H後金屬反應都不能生成H2,而生成的是 H2O。

③Cu+AgCl——不反應。Cu雖然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 Ag的前面,但因AgCl不溶於水,無法形成鹽溶液,所以不反應。
酸的通性

酸在水溶液里電離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即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實質上是氫離子的性質。

酸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酸 的 通 性
一 般 規 律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 + 金屬==鹽 + 氫氣
2HCl+Fe=FeCl2+H2↑
(3) 跟鹼性氧化物反應 酸 + 性氧化物—→鹽+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鹽反應 酸+鹽—→新酸+新鹽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鹼起中和反應 酸+鹼—→鹽+水
2HCl+Cu(OH)2=CuCl2+2H2O

方法指導:所謂「通性」是指某類物質所共有的一般規律,是具有一定條件和運用范圍的,切忌生搬硬套。例如,對於金屬跟酸發生置換反應,「金屬」——在金屬活動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酸」——常用鹽酸、稀硫酸,而不能用具有強氧化性的硝酸、濃硫酸,因為它們跟金屬反應一般不生成氫氣。

鹼的通性

鹼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因而鹼類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即鹼的通性。

鹼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鹼的通性
一般規律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鹼變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紅色
(2)跟酸性氧化物反應 鹼+酸性氧化物—→鹽+水
2NaOH+CO2 = Na2CO3+H2O
(3)跟酸反應 鹼+酸—→鹽+水
Ba(OH)2+2HCl=BaCl2+2H2O
(4)跟某些鹽反應 鹼+鹽—→新鹼+新鹽
Ca(OH)2+Na2CO3=CaCO3↓+2NaOH

方法指導:學習鹼的性質時既要掌握OH-具有的一般規律即通性,又要明確不同的陽離子所具有的特殊性。如 Ca(OH)2溶液能與Na2CO3溶液反應,而 NaOH溶液卻不與 Na2CO3溶液反應。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鹼與鹽反應時,反應物必須均可溶,且還要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統一練:根據鹼的通性,請你推出NaOH、Ca(OH)2、Ba(OH)2應具有哪些化學性質?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難溶性鹼如Cu(OH)2、Fe(OH)3等的特性

(1)大多數難溶性鹼受熱容易分解,如:

而可溶性鹼通常是很穩定的,受熱不易分解。可溶性鹼可由其對應金屬氧化物與水化合而得。如 Na2O+ H2O=2NaOH,而難溶性鹼一般不能用其對應金屬氧化物與水反應而得。如 CuO與H2O不反應,即CuO—→Cu(OH)2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完成。

(2)難溶性鹼除可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外,通常不能和酸性氧化物或鹽起反應。

7. 初三化學離子檢驗!

氯離子:在被測溶液中滴加AgCl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澱,再滴加稀硝酸,若白色沉澱不溶解,說明還有氯離子。(氯化銀不溶於酸也不溶於水)
碳酸根離子:滴入稀鹽酸,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也就是二氧化碳氣體),則說明其中含有碳酸根離子。
硫酸根離子:向被測液體中滴加氯化鋇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澱,再滴加稀硝酸,若白色沉澱不溶解,說明含有硫酸根離子。(硫酸鋇不溶於酸也不溶於水)
總之就是利用它們之間的反應啦
銅離子正二價水溶液:藍色
鐵離子正三價水溶液:黃色
鐵離子正二價水溶液:淺綠色

8. 初三化學酸鹼鹽~離子檢驗沒學明白

酸、鹼、鹽通性的講解
酸鹼鹽一章可以說是對整個初中化學知識的運用和綜合。它在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酸、鹼、鹽基本性質的講解,總結出學習無機化學的規律,即通過對一個具體事物的研究,掌握規律,繼而得出一類事物的性質,這對我們學習知識,尤其是學習化學這門課程有著很好的啟迪作用。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對酸鹼鹽進行講解。

一、准確掌握酸、鹼、鹽的概念,明確它們的本質區別
酸鹼鹽一章的概念較多,能否正確理解概念,是學好酸、鹼、鹽的前提條件。
1.酸及酸的通性
對於酸的定義,我們說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H+。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陽離子」、「全部」、「H+」幾個關鍵字。下面我們以常見的硫酸和鹽酸為例來說明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 鹽 酸 硫 酸
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鹽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硫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金屬+酸→鹽+氫氣 Zn+2HCl=ZnCl2+H2↑ Zn+ H2SO4 =ZnSO4+H2↑
鹼性氧化物+酸→鹽+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鹼+酸→鹽+水 NaOH+HCl=NaCl+ H2O Cu(OH)2+H2SO4= CuSO4+2H2O
鹽+酸→另一種鹽+另一種酸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 +2HCl
注意:

(1)在『金屬+酸→鹽+氫氣』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鹽酸,不能是濃硫酸或硝酸。因為濃硫酸或硝酸都有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時不能生成氫氣而生成了水;金屬是指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活潑金屬,排在『氫』後的金屬不能置換酸中的氫。
(2)通過金屬跟酸的反應情況導出金屬活動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活動性越強,反應越劇烈,所需時間越短。
(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用它作為乾燥劑。硫酸還具有脫水性,它對皮膚或衣服有很強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裡,並不斷攪動,切不可把水倒進濃硫酸里,如果把水注入濃硫酸里,水的密度較小,會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會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向四處飛濺,容易發生事故。
2.鹼及鹼的通性
與酸雷同,我們可以將鹼定義為: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離子。這里我們也要特別注意的是「陰離子」、「全部」、「OH-」幾個關鍵字。下面我們以常見的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為例來說明鹼的通性。
常見的鹼及鹼的通性
鹼的通性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鹼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氫氧化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氫氧化鈣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酸性氧化物+鹼→鹽+水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酸+鹼→鹽+水 NaOH+HCl=NaCl+H2O Ca(OH)2+H2SO4= CaSO4+2H2O
鹽+鹼→另一種鹽+另一種鹼 2NaOH+CuSO4=Na2SO4+Cu(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注意:
(1)只有可溶性鹼才能跟一些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這些非金屬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多數能溶於水,跟水化合生成酸。
(2)鹽和鹼反應時,必須兩者都是可溶的,且生成物之一是沉澱,反應才能進行。
(3)書寫鹼跟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關於這類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人感到很困難,為此,可先寫出非金屬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含氧酸的化學方程式,再以含氧酸和鹼相互交換成分寫出生成物。兩式合並成一個化學方程式。如,三氧化硫跟氫氧化鈉反應:

3.鹽及鹽的性質
對於鹽的概念,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即酸鹼電離後離子交換生成了鹽和水。比如,我們把NaCl看作是HCl和NaOH電離後的產物。
常見的鹽及鹽的化學性質
鹽的性質 實 例
鹽溶液+金屬→鹽ˊ+金屬ˊ CuSO4+Zn= ZnSO4+Cu
鹽+酸→鹽ˊ+ 酸ˊ BaCl2+H2SO4=BaSO4↓ +2HCl
鹽溶液+鹼溶液→鹽ˊ+鹼ˊ 3NaOH+FeCl3=3NaCl+Fe(OH)3 ↓
鹽溶液+鹽溶液→鹽ˊ+鹽ˊ AgNO3+NaCl=AgCl↓+NaNO3

注意:
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但K、Ca、Na三種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特殊,這里不要求。

二、明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本質,掌握酸鹼鹽反應的規律
1.復分解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復分解反應的定義是: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通式:AB+CD=AD+CB
發生的條件:兩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澱析出、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復分解反應均可以發生。
2.運用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正確書寫本章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有很多同學記住了酸、鹼通性和鹽的性質,但接觸到具體物質發生的具體反應,用化學方程式來表達時,便感到困難。解決這一難點的辦法有二:一是在學習酸的通性和鹼的通性時,反復練習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這兩部分內容掌握了,學習鹽的性質也就迎刃而解;二是要自學書後附錄Ⅲ「部分酸、鹼和鹽的溶解性表」,從中找出溶與不溶的規律,再多練習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邊寫邊鞏固復分解反應條件。這樣多次練習,你會覺得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有規律可循的,並不是難事。
3.鹼與酸性氧化物反應不屬於復分解反應

三、熟記酸、鹼、鹽的溶解性
酸、鹼、鹽的溶解性是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一個重要依據,這里我們為你提供一個記憶口訣:
鉀鈉銨鹽硝酸鹽, 全部都屬可溶鹽。
硫酸鹽不溶鋇和鉛; 酸易溶,鹼難溶。
氯化物不溶銀亞汞, 碳酸鹽,多不溶。

四、幾個常見離子的檢驗
Cl-、 、 的檢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化學方程式

Cl- 取少量樣品於試管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生成 樣品含有Cl-
AgNO3+KCl=AgCl↓+KNO3
取少量樣品於試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生成 樣品含有

Ba(NO3)2+H2SO4=BaSO4↓+2HNO3
取少量樣品於試管中,滴加稀HCl,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樣品含有
K2CO3+2HCl=2KCl+ CO2↑+H2O
CO2+Ca(OH)2= CaCO3↓+ H2O

糟糕 它不認識表格 你用下面的那個吧沒表格的

酸鹼鹽知識歸納
一、概念:
1、 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2、 鹼的組成——金屬離子+氫氧根離子
3、 鹽的組成——金屬離子+酸根離子
4、 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AB+CD=AD+CB
5、 稀釋濃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裡,並不斷攪動,使產生的熱量迅速地擴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里。
6、 中和反應——酸跟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二、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口訣:
(正價)一氫鉀鈉銀,二鈣鎂鋇鋅,三鋁、四硅、五氮磷。
(負價)負一價:氟、氯、溴、碘;
負二價:氧和硫。
(可變正價):一二銅汞,二三鐵,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團的化合價
負一價:氫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錳酸根(MnO4);
負二價: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亞硫酸根(SO3),錳酸根(MnO4);
負三價:磷酸根(PO4);
正一價:銨根(NH4)。
三、熟記下列反應方程式:
(一)酸的性質(1)與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2)酸 + 鹼 = 鹽 + 水。
(3)酸 + 某些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4)酸 + 活潑金屬 = 鹽 + 氫氣。
(5)酸 + 鹽 = 新鹽 + 新酸。
1、 鋅跟稀鹽酸反應: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氣泡產生,鋅粒逐漸減少。
2、 鋅跟稀硫酸反應: Zn + H2SO4 = ZnSO4 + H2 ↑

3、 鐵跟稀鹽酸反應: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氣泡產生,鐵逐漸減少,
4、 鐵跟稀硫酸反應: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變成淺綠色。

5、 鐵銹跟稀鹽酸反應: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紅色鐵銹逐漸消失,
6、 鐵銹跟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變成黃色

7、 氧化銅跟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銅逐漸消失,
8、 氧化銅跟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變成藍色。
(二)鹼的性質:(1)鹼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2)鹼 + 多數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3)鹼 + 酸 = 鹽 + 水
(4)鹼+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鹼
1、 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碳反應: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硫反應: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 氫氧化鈉跟三氧化硫反應: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 氫氧化鈣跟二氧化碳反應: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 氫氧化鈉跟稀硫酸反應: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 氫氧化鈉跟稀鹽酸反應:NaOH + HCl = NaCl + H2O
7、 生石灰跟水反應:CaO + H2O =Ca(OH)2
(三)鹽的性質:(1)鹽 + 某些金屬=另一種鹽 + 另一種金屬。
(2)鹽 + 某些酸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
(3)鹽 + 某些鹼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鹼
(4)鹽 + 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鹽
1、 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 + Fe = ZnSO4 +Fe 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 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3、 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4、 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5、 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澱產生
6、 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澱產生
7、 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澱產生
8、 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9、 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澱產生
四、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五、溶解性表:
(1) 大多數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揮發性、濃H2SO4有吸水性。)
(2) 鹼的溶解性:鉀、鈉、鋇、銨溶、鈣微溶,其餘鹼 全不溶。
(3) 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硝四鹽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餘全溶。
硫酸鹽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餘全溶。
碳酸鹽除鉀、鈉、銨鹽全溶、MgCO3微外,其餘全不溶。
六、反應條件:
1、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沉澱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
2、 金屬跟酸反應的條件——
(1)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金屬要排在氫前。
(2) 濃硫酸、硝酸跟金屬反應不能生成氫氣。
(3) 鐵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2價的鐵的化合物。
3、 金屬跟鹽反應的條件——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單質的金屬要比鹽中金屬活潑。
(2)反應物中的鹽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屬跟鹽反應不能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金屬。
4、 鹽跟鹽反應的條件——反應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澱。
5、 鹽跟鹼反應的條件——反應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澱或氣體。
七、熟記常見物質的俗稱和化學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食鹽——NaCl 火鹼、燒鹼、苛性鈉—— NaOH 純鹼、蘇打——Na2CO3
小蘇打—— NaHCO3 鐵銹、赤鐵礦——Fe2O3 赤鐵礦—— Fe3O4
金剛石、石墨—— C 乾冰——CO2 冰—— H2O
天然氣(甲烷)——CH4 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八、熟記常見物質的顏色:
紅色的固體——Cu、Fe2O3 、P(紅磷)
黑色的固體——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體——KClO3、P2O5、P(白磷)、CuSO4(無水硫酸銅)、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體——KMnO4 黃色的固體—— S
藍色的固體——CuSO4•5H2O 藍色絮狀沉澱——Cu(OH)2
紅褐色絮狀沉澱——Fe(OH)3 常見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BaSO4、AgCl
溶於酸並放出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的白色沉澱——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鹽的沉澱
溶於酸但不產生氣體的白色沉澱——Mg(OH)2、Al(OH)3等不溶性鹼的沉澱
藍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淺綠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黃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九、物質的檢驗和鑒別:
1、 檢驗稀鹽酸(或Cl-)——取少量待檢液體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幾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2、 檢驗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檢液體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幾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3、 檢驗CO32-——取少量待檢液體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生。
4、 檢驗NH4+——取少量待檢物於潔凈的試管中,滴入適量NaOH溶液並加熱,有使濕的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的氣體產生。
5、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取少量待檢液體於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各滴入幾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無現象產生的原溶液是稀鹽酸。
6、 鑒別Ca(OH)2和NaOH溶液——分別取少量待檢液體於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分別通入CO2氣體(或各滴入幾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的原溶液是Ca(OH)2,無現象產生的原溶液是NaOH。
◎補充下列反應方程式:
1、 氫氧化銅跟稀鹽酸反應: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藍色沉澱消失
2、 氫氧化銅跟稀硫酸反應: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變成藍色溶液
3、 氫氧化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 有藍色沉澱產生
4、 氫氧化鈉跟氯化鐵溶液反應: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有紅褐色沉澱產生
◎判斷溶液的酸鹼性——用指示劑,溶液的酸鹼度——用pH來表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 酸性增強 鹼性增強 →
紫色石蕊 無色酚酞
pH<7為酸性 顯紅色 顯無色
pH=7為中性 顯紫色 顯紅色
pH>7為鹼性 顯藍色 顯紅色
◎乾燥劑的選擇:
1、濃硫酸可乾燥:酸性氣體(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氣體(如:H2、O2、N2、CO)
※不能乾燥鹼性氣體(如:NH3)
2、氫氧化鈉固體、生石灰、鹼石灰可乾燥:鹼性氣體(如:NH3)
中性氣體(如:H2、O2、N2、CO)
※不能乾燥酸性氣體(如:CO2、SO2、SO3、NO2、HCl、)
3、無水硫酸銅固體遇水由白色變藍色,可檢驗水的存在,並吸收水蒸氣。

9. 初三的化學,關於離子方面T-T

其實初三的東西並不是很多,就是很碎
多看看書吧,雖然教材不怎麼樣,但是考試就會從書上的各個知識點來研究出題,對課本熟悉一點總沒壞處
做一點練習題,書上的題應該不太夠,多做一點印象就能更深刻,這樣做那些總結規律的題就更容易想出來.本來就沒學多少東西,很容易想到的.
有問題就去問老師,不管他教的好不好...

以上都是經驗之談,參考一下,會有幫助的
期中考試加油吧
o(∩_∩)o

10. 初三化學:溶液中離子的計算

選 A 1:2

過程
因為在溶液里電荷守恆,
所有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所有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

因為鉀離子、氯離子、鐵離子的個數之比為5:2:3
所以
設鉀離子的個數為5n,則氯離子個數為2n,鐵離子個數為3n,

則:
正電荷總數:5n × 1 + 3n×3 = 14n

負電荷總數:2n × 1+ 硫酸根離子的個數 × 2=14n
硫酸根離子的個數=(14n - 2n) / 2 = 6n

所以,硫酸根離子的個數為:6n

所以鐵離子與硫酸根離子的個數比為 =3n :6n = 1 :2

選 A1:2
不明白HI

閱讀全文

與初三化學離子怎麼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