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生產環境中的化學毒物有哪些

生產環境中的化學毒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1 07:12:30

A. 工廠排放的有毒物質有哪些

親,這個要看具體的工廠的。不同的工廠,排放的物質也不一樣,這個和生產產品的原材料、輔料、工藝流程是息息相關的。從環境學的角度,一般會把這些排放物質分類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或者說有人把它們簡化為水、氣、聲、渣等。只要是對環境或者對人體有負面效應的,我們都把它叫做污染物,可以包括苯、苯胺、硫化物、氟化氫、鹵代烴等等化學物質,也可以包括粉塵等揚塵物質,甚至還可以包括熱物質,比如說,熱水,如果大量的熱水排放出去,對環境的影響也是極其惡劣的,因此也算是有毒物質裡面。再舉個例子,造紙廠,或者屠宰場,這兩類以COD污染為主,其實COD污染物本身並無毒,但是一旦危及了周邊水體環境的氧平衡,就變成毒物了。
每個行業的主要污染物質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歸根結底,只要知道了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用了什麼、產生了什麼,那麼肯定可以分析出來,並且把它管控在可接受的范疇之內。這就需要大家的集體努力咯!

B. 生產性毒物按其存在的形態可分為哪幾類

生產性毒物在生 產環境中有以下幾種形態:(1) 固體,如氰 化鈉、對硝基氯苯。(2 )液體,如 苯、汽油等有機溶劑。(3) 氣體,即常 溫、常壓下呈氣態的 物質,如二氧化硫、氯氣等。(4) 蒸氣,固體 升華、液體蒸發或揮發時形成蒸氣,如噴漆作業中的苯、汽 油、醋酸酯類等的蒸氣。(5) 粉塵,能較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稱作粉 塵,其粒子大小多在0.1〜10pm。機械粉碎、輾磨固體物質,粉狀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混合、篩分、運送、包裝過程等, 都能產生大量粉塵,如炸葯廠的三硝基甲苯粉塵。(6) 煙(塵),微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0.1pm的固體微 粒。某些金屬熔融時產生的蒸氣在空氣中迅速冷凝或氧化而形成危害物。

C. 生產中重點危害區域有哪些

生產中重點危險區域有井下,高空,危化品生產車間。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化學因素:生產性毒物,如鉛、苯系物、氯、汞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物理因素:主要為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雜訊及振動;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射頻輻射等;電離輻射如X射線等;生物因素:如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其他如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原體。

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高溫輻射,寒冷季度因窗門緊閉而帶通風不良等;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污染。

D. 生產車間存在的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有哪些

E. 環境毒物的種類及來源

http://..com/question/5359202.html

F. 化學品污染有哪些

化學品通過事故或通過直接應用的途徑進入環境;也通過廢氣、廢渣、廢液的排放進入環境。像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和多環芳香烴類主要來自廢氣;江河湖海里的重金屬主要來自廢水、廢渣;還有在職業環境中的接觸也是化學品危害人體的主要途徑。總之,為了保障勞動、環境的安全,已經提出了500多種化學品的最大允許濃度。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往往會發生一些事故和悲劇。

70年代,歐洲發生一起最大的化學毒物污染環境的事件,是在義大利北部的塞爾索市。1976年7月10日,該市一家生產除草劑的化工廠的三氯苯酚反應罐破裂,噴出至少含有2公斤二氧蒽的毒霧。二氧蒽是一種劇毒物質。爆噴時,居民聞到了強烈的辛辣味,感到劇烈的頭疼、惡心和皮膚疼痛。有1萬居民受到影響,其中5000人有中毒症狀,40人當即住院,同時還有幾百頭牲畜中毒死亡。鑒於二氧蒽毒物的致畸胎作用,一些遭到污染的孕婦進行了墮胎手術。

醫葯品往往潛伏著化學品的毒性。60年代初期,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出生了過多的畸形嬰兒。這些嬰兒不僅五官不正,四肢不全,甚至短缺內臟。這給許多父母造成了憂傷和不幸,也引起社會的不安。經過醫學界的調查發現,畸形嬰兒的母親中有很多人曾服用過一種安眠葯——塞利多米,長期服用此葯才知其後果。又如,曾經被稱為「奇跡的胃潰瘍良葯」——甲脛咪胺,從1976年起被正式批准投入市場,已有1400多萬人服用。但在1978年初步證實,這種葯容易導致胃癌。因為,服用此葯後,在患者的胃裡的亞硝胺致癌物質明顯增多。葯能治病,但同時會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這些事件使人們得到一個教訓,即對一種葯物僅僅進行毒物實驗,是難以得出安全評價的,還必須同時進行致畸形、致突變、致癌的實驗。近幾年來,隨著合成技術的不斷提高和使用,原料的日益廣泛,這個問題便越來越突出了。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食物添加劑事業廣泛發展,食品也是化學品污染危害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食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要使用好多種添加劑,如殺蟲劑、防腐劑或殺菌劑、抗氧化劑、營養劑、調味劑、甜味劑、乳化劑、可塑劑、凝固劑、安定劑、調色劑、香精等等,五花八門,多達數千種。據統計,在西方一些國家每年每人通過飲食攝入的化學添加劑物質達1500克左右。但有些添加劑被證明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害,有的則被認為是致癌物質。許多國家或命令禁用,或嚴格控制。日本在1974年宣布禁止使用防腐劑AF-2,這種防腐劑是人工合成為糠醯胺類化學品,1968年有人寫了一本《危險的食品》,指出AF-2有毒,呼籲禁用,並於1971年向檢察機關上告。1973年9月,國立遺傳研究所公布了論文,指出AF-2有很強的致突變性,證實日本40歲以上的肝癌死亡率同AF-2攝取量有關。日本各階層群眾聯合發起了全國性運動,提出「不吃加工食品,吃自然食品」的口號。直到1974年8月,日本衛生部才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添加劑AF-2。

由於管理不善,制度不嚴,造成多氯聯苯污染的事例也不少。1973年,在美國發生的一樁家畜誤食多溴聯苯事件就很有代表性。多溴聯苯是一種阻火劑,常用於生產耐火的硬質塑料。1973年夏,一列貨車車廂內裝有十幾袋多溴聯苯和多袋飼料添加劑——氧化鎂。貨物運到飼料廠後,因口袋標記的顏色錯混,誤把大量的多溴聯聯苯當作氧化鎂添加劑加入飼料中出售,以致使大量飼養動物食用中毒。人吃了多溴苯污染的豬肉後,劇烈頭疼,嚴重倦怠,腸胃難受,關節僵硬或腫脹等等。這次事故至少損失了3萬頭牛,6000頭豬,1500隻羊,150萬只雞;其他如雞蛋、乳酪、奶油、奶製品和飼料報廢數量更加驚人。在日本,多氯聯苯污染也對人類造成了很大威脅。1968年3月,日本九洲、四國等地有幾十萬只雞突然死亡。經檢驗發現飼料有毒。不久,在北九洲的愛知縣以西一帶的居民中,發現一種奇怪的病。一開始只是眼皮腫脹、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繼之出現嘔吐,惡心,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等症狀,有的竟醫治無效而死亡。這種病來勢兇猛,患者很快就達到1400多人,並蔓延到北九洲23個府縣。7、8月份達到高峰,患者增加到5000多人,其中16人死亡。實際受害者13000多人,使整個日本西部陷於恐慌之中。經調查研究發現,北九洲一家食用油廠生產米糠油時,因生產管理不善,使脫溴的熱載體多氯聯苯泄漏混入米糠油中,人畜食用後中毒,造成了當時轟動一時的「米糠油事件」。

G. 有哪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啊,特別是氣體

有毒化學物質可分為如下幾類:1.金屬或類金屬毒物.常見的金屬和類金屬毒物有鉛、汞、錳、鎳、鈹、砷、磷及其化合物等.2.刺激性氣體.是指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氣體,它是化學工業常遇到的有毒氣體.刺激性氣體的種類甚多,最常見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氟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3.窒息性氣體.是指能造成機體缺氧的有毒氣體.窒息性氣體可分為單純窒息性氣體、血液窒息性氣體和細胞窒息性氣體三類.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4.農葯.包括殺蟲劑、殺菌劑、殺蟎劑、除草劑等.農葯的使用對保證農作物的增產起著重要作用,但如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過程中不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引起中毒.5.有機化合物.大多數屬有毒有害物質,例如應用廣泛的有機溶劑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無毒或毒性很小,但生產中常用的單體多數對人體有危害.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可釋放出遊離單體對人體產生危害,如酚醛樹脂遇熱釋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於受熱、氧化而產生毒性更為強烈的物質,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熱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異丁烯,吸入後引起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

H. 生產性有害因素及生產性毒物的類型有哪些

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性質和類型

勞動條件包括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三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是由許多因素所組成,我們把這些與生產有關的因素稱為生產性因素(或職業性因素)。生產性因素對於勞動者的健康來說,有的起著有利的作用,有的起著有害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取決於生產性因素的性質和數量(強度)。對勞動者的健康和勞動能力產生有害作用的,稱為生產性有害因素(或稱職業性有害因素)。

生產性有害因素按其來源和性質,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二是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三是與一般衛生條件和衛生技術設施不良有關的有害因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有哪些呢?它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化學因素是目前引起職業病最為多見的生產性有害因素,它包括生產性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葯等)和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水泥塵、金屬粉塵、有機粉塵等)。物理因素包括異常的氣象條件(如高溫、低溫、輻射熱等)、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雜訊、振動、超聲波、次聲、電離輻射(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χ射線等)、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強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蟲,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黴菌等。

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哪些呢?它包括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勞動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勞動中精神過度緊張;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如安排的工作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不相適應,或生產定額過高,或超負荷的加班加點等;個別器官或系統處於過度緊張狀態,如由於光線不足而使視力緊張等;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的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設備等。

與一般衛生條件和衛生技術設施不良有關的有害因素又有哪些呢?它有以下幾種情況:生產場所設計不符合衛生要求和衛生標准,如廠房又矮又小又狹窄,車間布置時不管崗位(或工段)有毒、無毒都安排在一個車間內等;缺乏必要的衛生工程技術設施,如沒有通風換氣或照明設備,或未加凈化就把污水排放出去;缺乏防塵、防毒、防暑降溫、防雜訊等措施、設備;安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方面存在不足或有缺陷。

實際上,在生產現場中生產性有害因素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它同時會存在多種有害因素,這對勞動者的健康危害更大。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工藝的改革以及防護措施的不斷完善,可以減少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減輕或避免生產性有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危害。

生產性毒物的來源有類型

凡少量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後與人體組織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破壞正常生理機能,引起某些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病變,我們把這種病變稱為中毒,引起中毒的化學物質稱為毒物。

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或使用的各種有毒物質,通稱為生產性毒物或工業毒物,生產性毒物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是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產品或廢棄物、夾雜物,或其中含的有毒成分。生產性毒物可能是氣體、液體或固體,通常以氣體、蒸氣、煙、霧、粉塵等形式存在於生產環境中,污染空氣,對人體產生危害。

(1)氣體。指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的物質。如氯、硫化氫、二氧化硫等。

(2)蒸氣。是由固體升華或液體蒸發而成,前者如碘、硫等,後者如苯、汽油等。凡是沸點低、蒸氣壓大的液體都容易產生蒸氣。

(3)霧。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微滴,大多是因為蒸氣冷凝或液體噴灑而成,如硫酸霧、噴漆作業時產生的漆霧等。

(4)煙。又稱煙霧或煙氣。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0.1微米的煙狀固體微粒。它可由金屬熔融時所產生的蒸氣在空氣中迅速冷凝及氧化而成,如熔煉鉛產生的鉛煙。它也可由有機物質加熱或燃燒而成,如塑料熱壓和農葯熏蒸劑燃燒時產生的煙。

(5)粉塵。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直徑大小多在0.1~10微米范圍。固體物質經機械粉碎、碾磨、攪拌、過篩或運輸時均可產生粉塵。

另外,我們把飄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煙和霧,統稱為氣溶膠。

I. 環境中主要的化學污染物有哪些

主要環境污染物有哪些:

一、空氣主要污染物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狀污染物、酸雨。

1.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質燃燒產生,其次是來自自然界,如火山爆發、森林起火等產生。二氧化硫對人體的結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管可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痹。短期接觸二氧化硫濃度為0.5毫克/立方米空氣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濃度高於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惡化。長期接觸濃度為0.1毫克/立方米空氣的人群呼吸系統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對金屬材料、房屋建築、棉紡化纖織品、皮革紙張等製品容易引起腐蝕,剝落、褪色而損壞。還可使植物葉片變黃甚至枯死。國家環境質量標准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於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06毫克/立方米。

2.氮氧化物(NOx)

空氣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佔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燒的產物(包括汽車及一切內燃機燃燒排放的NOx);其次是來自生產或使用硝酸的工廠排放的尾氣。當NOx與碳氫化物共存於空氣中時,經陽光紫外線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光化學煙霧,它是一種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損害,甚至造成肺水腫。慢性中毒可致氣管、肺病變。吸入NO,可引起變性血紅蛋白的形成並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NOx對動物的影響濃度大致為1.0毫克/立方米,對患者的影響濃度大致為0.2毫克/立方米。國家國家環境質量標准規定,居住區的平均濃度低於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05毫克/立方米。

3.粒子狀污染物

空氣中的粒子狀污染物數量大、成分復雜,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質或是其它污染物的運載體。其主要來源於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燒而排出的煤煙、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建築和交通揚塵、風的揚塵等,以及氣態污染物經過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鹽類顆粒物。在空氣污染監測中,粒子狀污染物的監測項目主要為總懸浮顆粒物、自然降塵和飄塵。

(1)總懸浮顆粒物(TSP)

總懸浮顆粒物是指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簡稱TSP。其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主要決定於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學組成。TSP中粒徑大於10微米的物質,幾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進入肺泡。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狀顆粒物,稱為飄塵。可經過呼吸道沉積於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氣腫、肺癌的發病與空氣顆粒物的污染程度明顯相關,當長年接觸顆粒物濃度高於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氣時,其呼吸系統病症增加。國家環境質量標准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於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2毫克/立方米。

(2)自然降塵

自然降塵指粒徑大於10微米在空氣中經重力作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塵。其來源以風沙揚塵為主。人吸入灰塵會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現狹窄現象。

4.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於5.6時,降水即為酸雨。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也是影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4.9時,將會對森林、農作物和材料產生明顯損害。

5.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主要來源於含碳燃料、卷煙的不完全燃燒,其次是煉焦、煉鋼、煉鐵等工業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人體吸入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而降低血流載氧能力,導致意識力減弱,中樞神經功能減弱,心臟和肺呼吸功能減弱;受害人感到頭昏、頭痛、惡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國空氣環境質量標准規定居住區一氧化碳日平均濃度低於4.00毫克/立方米。

6.氟化物(F)指以氣態與顆粒態形成存在的無機氟化物。主要來源於含氟產品的生產、磷肥廠、鋼鐵廠、冶鋁廠等工業生產過程。氟化物對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強烈刺激,吸入高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時,可引起肺水腫和支氣管炎。長期吸入低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會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鈣質減少,導致骨質硬化和骨質疏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規定城市地區日平均濃度7微克/立方米。

7.鉛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於總懸浮顆粒物中的鉛及其化合物。主要來源於汽車排出的廢氣。鉛進入人體,可大部分蓄積於人的骨骼中,損害骨骼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對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損害。引起臨床症狀為貧血、末梢神經炎,出現運動和感覺異常。我國尿鉛80微克/升為正常值,血鉛正常值小於50微克/毫升。

二、地面水主要污染物

地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氨氮、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揮發酚、汞和氰化物。

1.氨氮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氨氮主要來源於人和動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可達2.5~4.5公斤。雨水徑流以及農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來源。另外,氨氮還來自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顏料、煤氣、煉焦、鞣革、化肥等工業廢水中。當氨溶於水時,其中一部分氨與水反應生成銨離子,一部分形成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國家標准Ⅲ類地面水,非離子氨的濃度≤0.02毫克/升。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2.石油類

主要來源於石油的開采、煉制、儲運、使用和加工過程。石油類污染對水質和水生生物有相當大的危害。漂浮在水面上的油類可迅速擴散,形成油膜,阻礙水面與空氣接觸,使水中溶解氧減少。油類含有多環芳烴致癌物質,可經水生生物富集後危害人體健康。

3.化學耗氧量(COD)是指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氧量。

化學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的排放、動植物腐爛分解後流入水體產生的。水體中有機物含量過高可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當水中溶解氧消耗殆盡時,水質則腐敗變臭,導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

4.生化需氧量(BOD5)生化需氧量也是水質有機污染綜合指標之一,是指在一定溫度(20℃)時,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其來源、危害同化學需氧量。

5.揮發酚水體中的酚類化合物主要來源於含酚廢水,如焦化廠、煤氣廠、煤氣發生站、石油煉廠、木材幹餾、合成樹脂、合成纖維、染料、醫葯、香料、農葯、玻璃纖維、油漆、消毒劑、化學試劑等工業廢水。酚類屬有毒污染物,但其毒性較低。酚類化合物對魚類有毒害作用,魚肉中帶有煤油味就是受酚污染的結果。

6.汞

汞(Hg)及其化合物屬於劇毒物質,可在體內蓄積。水體中的汞主要來源於貴金屬冶煉、儀器儀表製造、食鹽電解、化工、農葯、塑料、等工業廢水,其次是空氣、土壤中的汞經雨水淋溶沖刷而遷入水體。水體中汞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肢體麻木和疼痛等。總汞中的甲基汞在人體內極易被肝和腎吸收,其中只有15%被腦吸收,但首先受損是腦組織,並且難以治療,往往促使死亡或遺患終生。

7.氰化物

氰化物包括無機氰化物、有機氰化物和絡合狀氰化物。水體中氰化物主要來源於冶金、化工、電鍍、焦化、石油煉制、石油化工、染料、葯品生產以及化纖等工業廢水。氰化物具有劇毒。氰化氫對人的致死量平均為50微克;氰化鈉約100微克;氰化鉀約120微克。氰化物經口、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極易被人體吸收。急性中毒症狀表現為呼吸困難、痙攣、呼吸衰竭,導致死亡。

三、雜訊

從物理定義而言,振幅和頻率上完全無規律的震盪稱之為雜訊。從環境保護角度而論,凡是人們所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雜訊。雜訊的顯著特點是:無污染物存在、不產生能量積累、時間有限、傳播不遠、振動源停止振動雜訊消失、不能集中治理。雜訊來源於交通工具、工廠機器設備、建築施工和人們的社會、家庭活動。雜訊對人類的危害個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現為對聽力的損傷、睡眠干擾、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影響。當人在100分貝左右雜訊環境中工作時會感到刺耳、難受,甚至引起暫時性耳聾。超過140分貝的雜訊會引起眼球的振動、視覺模糊,呼吸、脈膊、血壓都會發生波動,甚至會使全身血管收縮,供血減少,說話能力受到影響。

J. 化學有毒物質有哪些

1. 金屬為類金屬 常見的金屬和類金屬毒物有鉛、汞、錳、鎳、鈹、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氣體——是指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氣體 它是化學工業常遇到的有毒氣體。刺激性氣體的種類甚多,最常見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 氟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氣體——是指能造成機體缺氧的有毒氣體 窒息性氣體可分為單純窒息性 氣體、血液窒息性氣體和細胞窒息性氣體。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 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 4. 農葯——包括殺蟲劑、殺菌劑、殺蟎劑、除草劑等 農葯的使用對保證農作物 的增產起著重要作用,但如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過程中未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可引起中毒。 5.有機化合物——大多數屬有毒有害物質,例如應用廣泛的有機化合物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 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無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 可釋放出遊離單體對人體產生危害,如酚醛樹脂遇熱釋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於受熱、氧化而產生毒性更為強烈的物質,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 高熱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異丁烯,吸入後引起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高分子化合物生產中常用的單體多數對人體有危害。 刺激性毒物中毒,如:氨、氯、光氣、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氟化氫、甲醛、氯丁二烯等。 窒息性毒物中毒,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氰化物、丙烯腈等。 麻醉性毒作用,主要指一些脂溶性物質,如:醇類、酯類、氯烴、芳香烴等。對神經細胞產生麻醉作用。 高鐵血紅蛋白症,引起高鐵血紅蛋白增多,使細胞缺氧,如:苯胺、硝基化合物等。 神經毒性,能作用於神經系統引起中毒,如有機磷、氨基 甲酸酯類等農葯,溴甲烷,三氯氧磷,磷化氫等。 腐蝕性,為有強酸強鹼性質的化學物質引起皮膚灼傷,或在灼傷中毒物被機體吸收引起中毒。 氣態化學有毒品:沸點較低,釋放後呈氣霧狀。這類化學物質主要有:氯、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砷化氫、光氣、氯乙烯、二氧化氮等。 液態化學有毒品:釋放後呈液滴狀,這類化學物質主要有:氯化苦、敵敵畏、苯、氯丙烯、丙酮、乙醚等。 固態化學有毒品:釋放後呈固體或粉末狀,這類化學物質主要有:氰化鉀、三氧化二砷、敵百蟲、重鉻酸鉀、氯化汞等。

閱讀全文

與生產環境中的化學毒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