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
本章重要考點及題型:①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②外因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的影響;③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④相同平衡狀態的建立;⑤化學平衡移動圖象的處理;⑥有關化學平衡的簡單計算。
一、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
同一化學反應在同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用不同的物質表示時數值往往不同,但存在如下關系:各物質的平均反應速率之比 = 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之比 = 各物質的變化濃度之比 = 各物質的變化的物質的量之比。
二、外因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的影響
對於同一反應,其它條件不變,只改變下列條件之一:
⒈濃度
(滑鼠移至圖象顯示答案)
增大反應物濃度 減小反應物濃度 增大生成物濃度 減小生成物濃度
規律:⑴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參閱速率-時間圖象)
⑵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⑶改變固體或純液體的物質的量不影響反應速率,不會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⒊壓強:對於氣體反應,有:
(滑鼠移至圖象顯示答案)
增大壓強 減小壓強
規律:⑴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減小壓強,正逆反應速率均減小。其中氣體體積減小方向速率(V減)改變程度大。
⑵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方向移動;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方向移動。
【注意】⑴改變壓強的實質是改變參加反應氣體物質的濃度,故壓強與參加反應的固體或液體物質的反應速率無關。
⑵對於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前後氣體的系數和相等的反應以及平衡混合物都是固體或液體的反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
三、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化學平衡狀態有兩大特徵:①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②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只要任具其一即可說明已達平衡狀態。因此,判斷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關鍵是看是否具備上述基本特徵。
⑵ 化學平衡的移動是什麼
化學平衡移動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以後,如果反應條件(如溫度、壓強,以及參加反應的化學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改變了,原來的平衡就會被破壞,平衡混合物里各組分的百分含量也隨著改變,從而在新的條件下達到新的平衡, 這叫做化學平衡移動。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壓力有分壓和總壓兩個含義。故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應分為組分氣體分壓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和系統總壓對平衡的影響兩個方面來討論。
討論的濃度對平衡的影響完全適用於分壓對平衡的影響,因為由理想氣體方程可導出p=cRT的變式,說明分壓與濃度是成正比的,而總壓對平衡是否有影響,須看反應前後氣體分子的總數是否變化。
⑶ 化學平衡怎麼移動
一般是向正方向移動,同時也向逆方向移動.剛開始正方向的速度大一點,逆方向的小一點,到達到平衡時正反方向的速度一樣.
這是一般規律,記得採納喲.
⑷ 化學平衡的位置,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你是來秀英語的吧...平衡左移和有疑就是根據反應環境,做出適應環境的反應狀態,比如外界高溫,反應就向著吸熱方向西東,外界高壓,就向著氣體系數少的方向移動。左側物質濃度高就像右移動等 ... 平衡常數的話...就是代表某個反應達到平衡時的狀態。進而研究不同過程的物質狀態比如濃度關系 物質的量的關系。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計算....當然是從千百次試驗中總結出來的,我們在這里空想肯定無法理解。當化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到可能存在的規律時,便會去探究一種結果可能受到哪些條件的影響。然後在試驗中控制其中一些條件不變,研究某一特定條件對結果的影響,組合各種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就得出一個初期公式。然後進行大量的試驗驗證並做出適當調整。其實我也有你這樣的困惑...不過我想了很久也不明白 問老師老師也不會解釋...記住就是了,好多東西都是不需要理解的。。。比如1+1=2 為什麼1+1=2?你也只是記住了但不知道為什麼..你把這當成理所當然了....
⑸ 如何看化學平衡往哪邊移動
正向移動就是反應朝著有利於生成物方向移動。
逆向移動就是反應朝著有利於反應物方向移動。
反應速率=kCa^n Cb^m 其中k表示速率常數 只與溫度有關
Ca表示A的濃度 Cb表示B的濃度
如果A B都是氣體,在應應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可用壓力表示。
n m 是A B的反應級數,可以是分數和整數
增加A的濃度,顯然反應速率增大。而逆反應的的反應速率不變,所以反應會朝正方向移動,然後反應進行到一定時間,就會達到新的平衡。
⑹ 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和結果
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與化學平衡移動後的結果
可逆反應2NO2==N2O4, 2HI==I2(g)+H2, N2+3H2==2NH3, PCl3(g)+Cl2(g) ==PCl5(g) 等分別達到平衡後,恆溫再充入某些氣體反應物時,平衡移動的方向應該怎樣進行判斷呢?是應該用壓強分析,還是用濃度來解析呢?達到新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比起舊平衡體系又有什麼變化呢?其實,問題關鍵是課本沒有區分反應物達新平衡時的進行方向與平衡點的移動方向,二者都是移動!但一個是移動過程,另一個是移動結果。現討論如下:
【各個突破】
一、什麼是移動過程?怎樣判斷移動過程的方向?
v(正) ≠ v(逆)就會移動!
這個移動是指反應物是通過什麼條件和什麼方向達到新平衡的。
平衡移動的方向的判斷依據(按課本移動的說法)
1 定性判斷
依據:勒夏特列原理:即: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濃度或壓強),平衡就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勒夏特列原理是判斷移動方向的最簡方法!
2 定量判斷
依據:濃度平衡常數Kc與平衡破壞時生成物濃度乘積與反應物濃度乘積之比Qc的相對大小。
對於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 mA(g)+ nB(g) ==pC(g)+ qD(g) 達到平衡後:
[轉載]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與化學平衡移動後的結果
Qc < Kc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Qc > Kc,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Qc = Kc ,平衡不移動。
也可以這樣判斷:
v(正)﹥ 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v(正)﹤ 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v(正)= v(逆):平衡不移動
那麼,反應2HI(g)==I2(g)+H2,(g), 恆容時再加HI(g)無論用上述那個判據,結果都是移動,且向正向移動。
口訣:移動是過程,過程有方向,方向看原理,定性或定量。
[轉載]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與化學平衡移動後的結果
轉化率比較:比較同一種反應物在新舊兩個平衡狀態下的轉化率的大小.新、舊平衡時轉化率大小的如何比較?
方法是構建模型:從A開始,到最終達到新平衡狀態C時,可建立一個與舊平衡體系互為等效平衡的較大容積的中間平衡體系B來進行分析比較,如下圖:
[轉載]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與化學平衡移動後的結果
∵轉化率αA=αB,∴αB與αC決定了αA與αC的大小。
有三種情況:(1)若B→C 反應物向正方應方向轉化(移動),αC>αA (平衡點動了,轉化率增大)
(2)若B→C 反應物正方應方向沒有轉化(沒移動), αC=αA (平衡點沒有動,轉化率不變)
(3)若B→C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轉化(移動), αC<αA (平衡點動了,轉化率變小)
也就是說:建立等效平衡時的移動與合二為一時轉化率大小變化,方向上並不一致!
事實上,轉化率大小變化都是通過壓力變化分析的,依據還是勒夏特列原理,只不過等效平衡階段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斷新平衡的進行方向,然後用合二為一(壓力)方法分析移動的轉化率是變化,得移動的最終結果。
口訣:轉化用模型,模型分兩種,恆壓或恆容,結果看壓力。
三、區分與解決上述問題的思維方法: 「先等效平衡,後合二為一」
1、怎樣「先等效平衡」?
復制習題條件的容器,將加入的物質「自己」事先去達等效平衡,這是為了解決化學平衡移動方向的問題。後「動」就是看「合二為一」時平衡點(轉化率)是怎樣動的。
2、怎樣「合二為一」?
恆溫恆容條件下,「合二為一」是二體積合為一體積。
恆溫恆壓條件下,「合二為一」是合為一個整體。相當於抽去中間的「隔板」成一個整體。此方法是為了清晰地看到轉化率的變化,即移動的結果。
例.假設在一個恆溫恆容密閉容器中建立平衡2NO2 ==N2O4 ,再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O2,建立的新平衡和舊平衡相比,NO2的濃度,NO2的體積分數和體系的顏色都有何變化呢?
加入反應物NO2,原平衡被破壞,一部分NO2反應生成N2O4,反應向右進行從而建立新的平衡。可見,移動方向是正向移動的。那麼,建立的新平衡和舊平衡相比,NO2的濃度,NO2的體積分數和體系的顏色都有何變化呢?
為了分析移動的結果,我們可以採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去處理 [轉載]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與化學平衡移動後的結果
狀態I:容器容積為V,起始加入1molNO2所達到的平衡狀態
狀態II:容器容積為2V,起始加入2mol NO2
狀態III:容器容積為V,是狀態Ⅰ再加入1mol NO2後所達到的平衡狀態
結論:加入NO2,NO2的濃度增大,NO2的體積分數減小,體系的顏色加深。移動的結果是用壓力變化分析的,同樣使用了勒夏特列原理。
【變式】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2O4呢?
加入生成物N2O4,使原平衡被破壞,一部分N2O4反應生成NO2,反應向左進行從而建立新的平衡。那麼建立的新平衡和舊平衡相比,NO2的濃度,NO2的體積分數和體系的顏色都有何變化呢?
此時可以採取和1中類似的方法,即設狀態I為容器的容積為V,起始加入1mol N2O4放在復制的同條件的容器中「自己」達到等效的平衡;相當於狀態II為容器的容積為2V,起始加入2mol N2O4所達到的平衡;狀態III為容器容積為V,是狀態I再加入1mol N2O4後所達到的平衡狀態。
結論:加入N2O4,NO2的濃度增大,NO2的體積分數減小,體系的顏色加深。
總結:兩步解決問題-----先等效平衡,後合二為一
第一步確定平衡建立方向,二步判斷轉化率變化
⑺ 化學平衡移動規律
平衡移動的方向一定是降低改變趨勢方向進行。
比如:N2+3H2=2NH3,平衡之後
1、拿掉部分NH3,改變了NH3,那麼反應就需要生成NH3以補充失掉部分來降低改變的趨勢,就是正向移動;加入NH3則相反;
2、拿掉部分N2或者H2,那麼反應就需要生成N2和H2以補充失掉部分來降低改變的趨勢,就是逆向移動;加入N2或H2則相反
⑻ 化學平衡移動規律總結是什麼
內容如下:
①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
②外因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的影響。
③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④相同平衡狀態的建立。
⑤化學平衡移動圖象的處理。
⑥有關化學平衡的簡單計算。
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
同一化學反應在同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用不同的物質表示時數值往往不同,但存在如下關系:各物質的平均反應速率之比 = 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之比 = 各物質的變化濃度之比 = 各物質的變化的物質的量之比。
例⒈反應N2(g)+3H2(g)2NH3(g)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分別用N2、H2、NH3三種物質在單位時間內濃度的變化表示該反應的速率V(N2)、V(H2)、V(NH3),則三者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A)V(N2)=V(NH3) (B)3V(H2)=2V(NH3) (C)V(NH3)=2V(H2)/3 (D)V(H2)=3V(N2) 。
例⒉ 反應2A(g)+B(g)3C(g)+4D(g)在不同條件下反應速率如下,其中最快的是:
(A)V(A)=3mol/(L·min)。
(B)V(B)=0.3mol/(L·s) 。
(C)V(C)=4.8mol/(L·min)。
(D)V(D)=1mol/(L·s) 。
⑼ 化學平衡移動判斷口訣是什麼
化學平衡移動判斷口訣十二字是升溫朝吸、加壓氣減、增之耗之。
可逆反應條件同,正逆等速兩非零,正逆等速不再變,可把達平來判斷。朝正、逆兩方向的反應條件相同才是可逆反應,如電解水和氫氣在氧氣中燃燒就不是可逆反應,因條件不同。
口訣意義解析
1、可逆反應條件同(朝正、逆兩方向的反應條件相同才是可逆反應,如電解水和氫氣在氧氣中燃燒就不是可逆反應,因條件不同) 。
2、正逆等速兩非零(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正逆速率相等但不等於零,同時方程式中任一物質濃度當平衡時不能為零) 。
3、正逆等速不再變(同種物質正逆速率相等達到平衡;同一方程式中不同物質的速率若化成同向同物質速率相等說明達到平衡;原來變化中的物理量不再隨時間變化說明達到平衡) 4.可把達平來判斷(上一句用來判斷平衡的標志) 。
4、常數式子方程看(平衡常數K表達式只看方程式寫法,書寫時忽略固體和溶劑,產物濃度的系數次冪的積除以反應物系數次冪的積) 。
5、數值緊隨溫度變(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只隨溫度而變化;放熱反應升溫K減小,吸熱升溫K增大)。
6、求數你就列三段(如果要算平衡時的轉化率、濃度、體積分數等數據就在方程式下列出起始濃度、設出變化濃度、根據反應方向找出平衡濃度,根據平衡時的某數據列等式)。
7、符號口訣判移向(KQ比較大小時可用「>」或「<」判斷平衡移動方向)。
8、等效歸零切莫忘(等效平衡問題的處理方法是同端歸零方法:特別注意看條件是恆溫恆容還是恆溫恆壓;恆溫恆壓歸零後兩投料成比例就行,若恆溫恆容必須投料完全對應相同才是等效平衡)。
⑽ 化學平衡是怎樣移動的
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溫度降低則向放熱方向移動.
對於有氣體參與的反應,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減小方向移動;壓強減小則向增大方向移動.氣體體積不變不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