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大派鍵是什麼派鍵是什麼
p電子在多個原子間運動形成π型化學鍵,這種不局限在兩個原子之間的π鍵稱為離域π鍵,或大π鍵。
形成條件
①這些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②這些原子有相互平行的p軌道;
③p軌道上的電子總數小於p軌道數的2倍。
是3個或3個以上原子形成的π鍵
通常指芳香環的成環碳原子各以一個未雜化的2p軌道,彼此側向重疊而形成的一種封閉共軛π鍵。
例如,苯的分子結構是六個碳原子都以sp2雜化軌道結合成一個處於同一平面的正六邊形,每個碳原子上餘下的未參加雜化的p軌道,由於都處於垂直於苯分子形成的平面而平行,因此所有p軌道之間,都可以相互重疊而形成。
苯的大π鍵是平均分布在六個碳原子上,所以苯分子中每個碳碳鍵的鍵長和鍵能是相等的
又如,1,3-丁二烯分子式為H2C=CH-CH=CH2.4個碳原子均與3 個原子相鄰,故採用sp2雜化。這些雜化軌道相互重疊,形成分子σ骨架,故所有原子處於同一平面。每個碳原子還有一個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垂直於分子平面,每個p軌道裡面有一個電子,故丁二烯分子中存在一個「4軌道4電子」的p-p大π鍵。通常用
Ⅱ 怎麼知道哪個原子提供大派鍵
一般是中心原子,中心原子與它所連的其它原子(部分或全部)一起形成大派鍵
Ⅲ 大派鍵的求法
苯的分子結構是六個碳原子都以sp2雜化軌道結合成一個處於同一平面的正六邊形,每個碳原子上餘下的未參加雜化的p軌道,由於都處於垂直於苯分子形成的平面而平行,因此所有p軌道之間,都可以相互重疊而形成以下圖式:
苯的大π鍵是平均分布在六個碳原子上,所以苯分子中每個碳碳鍵的鍵長和鍵能是相等的。
又如,1,3-丁二烯分子式為H2C=CH-CH=CH2。4個碳原子均與3個原子相鄰,故採用sp2雜化。這些雜化軌道相互重疊,形成分子σ骨架,故所有原子處於同一平面。每個碳原子還有一個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垂直於分子平面,每個p軌道裡面有一個電子,故丁二烯分子中存在一個「4軌道4電子」的p-p大π鍵。通常用πab來表示,其中a為平行的p軌道的數目,b表示平行p軌道里電子數。
當然,無機化合物中也存在這樣的π鍵,例如:CO2(二氧化碳)的中心原子c採取sp雜化(兩條不滿的p軌道),而且氧原子也有不成對的p電子,這三個原子中就在兩個方向上形成了各有四個電子的兩個離域π鍵
分類
離域π鍵:在這類分子中,參與共軛體系的所有π 電子的游動不局限在兩個碳原子之間,而是擴展到組成共軛體系的所有碳原子之間。這種現象叫做離域。共軛π鍵也叫離域鍵或非定域鍵。由於共軛π 鍵的離域作用,當分子中任何一個組成共軛體系的原子受外界試劑作用時,它會立即影響到體系的其它部分。共軛分子的共軛π鍵或離域鍵是化學反應的核心部位。
定域π鍵:有機分子中只包含 σ 鍵和孤立π 鍵的分子稱為非共軛分子。這些σ 鍵和孤立π 鍵,習慣地被看成是定域鍵,即組成σ 鍵的一對σ 電子和孤立π 鍵中一對π 電子近似於成對地固定在成鍵原子之間。這樣的鍵叫做定域鍵。例如,C2H4分子的任何一個C-Hσ 鍵和CH2=CH2分子的π 鍵,其電子運動都局限在兩個成鍵原子之間,
Ⅳ 化學中的大π鍵怎麼求的呢
大拍(打不出那個符號)鍵或者說是離域大拍鍵。其實是6個碳中,每個碳都提供一個碳。然後由6個鍵和在一起組成的。這個知識點大概在大學才會講。高中化學競賽也會出現。
Ⅳ 大π鍵在選修幾
大Π鍵在高中化學選修三,裡面的物質結構與性質。
在多原子分子中如有互相平行的P軌道,它們連貫重疊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P電子在多個原子間運動形成Π型化學鍵,這種不局限在兩個原子之間的Π鍵稱為離域Π鍵或共軛大Π鍵,簡稱大Π鍵。
Ⅵ 高中化學怎麼理解大π鍵亞硝酸根的大派鍵表示方式是π4 3。為什麼要認為得到的那個電子給了o,
①大π鍵,嚴格是叫離域大π鍵,它是相對於定域π鍵來說的。所謂的「離域」就是指π電子不在像「定域」π鍵那樣只出現在某兩個原子之間。
②亞硝酸根所帶的那個負電荷(或者說得到的那個電子),其本身一開始(亞硝酸電離出氫離子的瞬間)就是在氧上。這沒什麼好疑問的,畢竟負電荷來自於羥基脫質子。
如果你說亞硝酸根並不是來自於亞硝酸脫質子,那氧的電負性比氮大,氧吸引負電荷(電子)的能力也遠大於氮。即便你說電子是微觀粒子,存在不確定性,也有可能出現在氮上。那更大的概率還是在氧上(可以用電腦模擬分子軌道看出來),即便很小的概率出現的氮上,也幾乎可以忽略。所以負電荷依然認為在氧上。
只是說,因為離子的空間構型剛好為平面型,且各原子都有一個在垂直於sp²雜化軌道所在平面的p軌道,而這些p軌道里的孤電子總數小於p軌道數量的兩倍。
滿足形成離域大π鍵的條件,所以導致負電荷進入大π鍵,分散到四個原子上而已。
Ⅶ 化學里大pai鍵怎麼判斷拜託了各位 謝謝
分子中多個原子間有相互平行的p軌道,彼此連貫重疊形成的π鍵也稱為多原子π鍵或大π鍵。離域π鍵的一個經典例子就是苯。苯分子中有一個閉合的離域π鍵,均勻對稱地分布在6個碳原子組成的六角環平面上下。在無機物分子中,也常遇到離域π鍵。如,二氧化氮NO2分子中,中心氮原子發生sp2雜化,其中一個雜化軌道被氮原子價層的孤對電子占據,另兩個雜化軌道分別與氧原子的一個2p軌道重疊形成兩個O——Nσ鍵,3個原子在同一平面內,氮原子中未雜化的2p軌道和2個氧原子的兩個未參與σ鍵的2p軌道,都垂直於這個平面。這3個2p軌道彼此連貫重疊形成離域π鍵。在3個或3個以上用σ鍵相連的原子間,形成離域π鍵的條件是:①這些原子都在同一個平面上。②每一個原子有一個p軌道且互相平行。③p電子數目小於p軌道數目的兩倍。由n個原子提供n個相互平行的p軌道和m個電子形成的離域π鍵,通常用符號πmn表示。如,二氧化氮中離域π鍵為三中心三電子π鍵,符號π33;碳酸根中是四中心六電子π鍵,符號為π64。 在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通常以三種雜化方式出現: 第一種是sp3雜化,即2s軌道和三個2p軌道雜化形成四個sp3雜化軌道,相互成107度28分的夾角,因為這種碳原子中沒有空餘的p軌道,所以也稱飽和碳原子,如甲烷中的碳就是sp3雜化碳; 第二種是sp2雜化,即2s軌道與兩個2p軌道雜化形成三個sp2雜化軌道,相互成120度夾角,剩餘一個p軌道與三個sp2軌道均垂直,乙烯中的碳就是sp2雜化碳; 第三種是sp雜化,即2s軌道與一個2p軌道雜化形成兩個sp雜化軌道,相互成180度夾角,同時與剩餘兩個p軌道兩兩垂直,乙炔中的碳就是sp雜化碳 雜化軌道呈現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大的一頭就易於成鍵,通常多個碳原子相連就是雜化軌道的大頭相互重合成鍵,這種鍵鍵長短,鍵能高,稱為σ鍵 而對於不飽和的碳原子,也就是sp2碳和sp3碳,剩餘的p軌道也會參與成鍵,它們兩兩重疊成鍵的鍵長長,鍵能小,稱為π鍵 當化合物中出現共軛結構時,也就是形式上的「單雙鍵交替出現」,這時所有的碳原子同取sp2雜化,剩餘的p軌道同向排列,相互重合,形成一個多電子共軌道的大∏鍵,稱為共軛大∏鍵。 共軛大∏鍵中多電子共軌道,所以電子的自由度高,總熵較高,所以穩定性也相應提高,這就是共軛烴不易加成的原因 有興趣的可以找本大學的無機化學教材看看。。事先聲明 高教出版社的同濟(六)版沒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