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體組成主要成分是什麼
人體組成主要成分是水,血液、肌肉。
1、水佔了人體重量的65%。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脫水後只剩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質12公斤,礦鹽3公斤。
2、人體總血量約為體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過人體內血量的20%,生命活動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過10%時,一般可以迅速恢復.。
3、人體全身的肌肉共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大塊肌肉有2000克重,小塊的肌肉僅有幾克。一般人的肌肉占體重的35%-40%。肌肉內毛細血管的總長度可達10萬公里,可繞地球兩圈半。
(1)人體的化學組成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身體從外表看,可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幾部分,身體表面是皮膚,皮膚下面是皮下組織、肌肉、骨骼等。骨骼和肌肉圍成顱腔、胸腔和腹腔,胸,腹腔之間以橫膈為界。胸腔里有心、肺;腹腔里有胃、腸、胰、脾、腎、膀胱等內臟。
構成人體的以上種種部件,雖然形狀和功用很不相同,但是,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構成人體生命大廈之"磚"。骨bone是以骨組織為主體構成的器官,是在結締組織或軟骨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發育過程(骨化)形成的。
而組成人體的骨骼,成人骨共206塊,依其存在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 顱骨skull是頭部的支架,由23塊形狀不同的骨連接而成,容納並保護腦、眼、耳、鼻及口等器官。
容納腦的部分叫腦顱(cranium),大致呈卵圓形,位居全顱的上後部,前下部為面顱(facial skeleton),由眶腔、鼻腔和口腔為主所組成。 耳位於顳骨內, 外面僅見外耳門。腦顱和面顱可由眶上緣至外耳門上緣連線分界。
㈡ 構成人的身體元素有哪些
組成人體的元素有60多種。其中有鈣、鈉、鉀、鎂、碳、氫、氧、硫、氮、磷、氯等11種屬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頭20個元素內,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鈉、鉀、鎂四種元素約占人體中金屬離子總量的99%以上。
古人認為人的身體是由地、火、水、風四種元素組成的:「地」指的是皮膚毛發、筋骨腦髓等;「水」指的是我們的血液、鼻涕、眼淚等體液;身體的暖熱屬「火」;敏捷的動作屬「風」。這四種元素叫做「四大」,構成人的外在形體。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品格,即人的內在的心性。「蓋」是發語詞,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
(2)人體的化學組成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人體需要量大,體內含量大的物質被稱為宏量營養素。其它那些人體需要量少,體內含量也少,卻又必不可少的營養素被稱為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是微量營養素。
礦物質(無機鹽)占人體重量的5%左右。按礦物質在體內的含量可以分為常量(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元素的含量占人體重量0.01%以上的稱為常量(宏量)元素,占人體重量0.01%以下的稱為微量元素。
鈣、磷、鈉、鉀、氯、鎂、硫為常見的常量(宏量)元素;微量元素中以鐵的含量為最高,還有鋅、碘、銅、鈷、氟等。
根據微量元素對健康的影響,人們還把微量元素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碘、鋅、硒、銅、鉬、鉻、鈷八種;
第二類:為人體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錳、硅、鎳、硼、釩五種;
第三類:具有潛在毒性,低劑量時無毒害,大量攝入時有潛在的危害,包括氟、鉛、鎘、汞、砷、鋁、鋰、錫。
㈢ 人體是有什麼(化學)元素組成的
人體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組成人體的元素有60多種。其中有鈣、鈉、鉀、鎂、碳、氫、氧、硫、氮、磷、氯等11種屬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頭20個元素內,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鈉、鉀、鎂四種元素約占人體中金屬離子總量的99%以上。它們大多以絡合物形式存在於人體之中,傳遞著生命所必須的各種物質,起到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作用。當膳食中某種元素缺少或含量不足時,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下面介紹幾種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氮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元素,占蛋白質分子重量的16%~18%。蛋白質是構成細胞膜、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主要成分。動植物體內的酶也是由蛋白質組成。此外,氮也是構成核酸、腦磷脂、卵磷脂、葉綠素、植物激素、維生素的重要成分。由於氮在植物生命活動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因此人們將氮稱之為生命元素。植物缺氮時,老器官首先受害,隨之整個植株生長受到嚴重阻礙,株形矮瘦,分枝少、葉色淡黃、結實少,子粒不飽滿,產量也降低。蛋白質是生物體的主要組成物質,有多種蛋白質的參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續。例如,有血紅蛋白;有生物體內化學變化不可缺少的催化劑——酶(一大類很復雜的蛋白質);有承擔運動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體蛋白等等。各種蛋白質都是由多種氨基酸結合而成的。氮是各種氨基酸的一種主要組成元素。
鈉和氯在人體中是以氯化鈉的形式出現的,起調節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和維持體液平衡的作用。人體每天必須補充4~10g食鹽。
鈣是一種生命必需元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大量金屬元素,含量僅次於C、H、O、N,正常人體內含鈣大約1~1.25kg。每千克無脂肪組織中平均含20~25g。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它參與人體的許多酶反應、血液凝固,維持心肌的正常收縮,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鞏固和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缺鈣會引起軟骨病,神經鬆弛,抽搐,骨質疏鬆,凝血機制差,腰腿酸痛。人體每天應補充0.6~1.0g鈣。
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鐵的攝入不足會引起缺鐵性貧血症。
磷是人體的常量元素,約占體重的1%,是體內重要化合物ATP、DNA等的組成元素。人體每天需補充0.7g左右的磷。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會影響兒童的生長和智力發育,造成呆小症;會引起成人甲狀腺腫大。
為了人體的健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的平衡,特別是要注意上述元素和其它一些微量元素(如銅、鉀、鎂、氟、硒、鋅等)的補充,以保證某些生理功能的正常。
下面是各種元素與其生理功能及日常來源的對照表:
元素
生理功能
來源
鈉
維持血漿的酸鹼平衡
食鹽。
鉀
酶的激活劑
蔬菜(植物生長需要鉀,在植物中含有較多的鉀)。
鈣
骨骼等硬組織不可缺少的元素,還與肌肉的收縮有密切的關系,它參與人體的許多酶反應、血液凝固,維持心肌的正常收縮,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鞏固和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
食物中含有較豐富的鈣(但要注意不要與會與鈣生成不溶於水的物質一起食用):動物骨、雞蛋、魚蝦和豆類等含鈣豐富。
鎂
酶的激活劑
綠色蔬菜(葉綠素中含有較豐富的鎂),豆類,蝦蟹
鋅
缺鋅會引起營養不良,生殖系統失調,還對酶有一定的活性作用和對蛋白質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豆類、瘦肉、米、面
銅
銅是很多酶的活性元素,可促進細胞成熟、催化體內氧化還原反應,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並協同造血,缺銅會引起貧血和發育不良。銅的另外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協助DNA的復制。
動物肝臟、綠葉蔬菜、軟體動物等都含有較豐富的銅
鐵
鐵是構成血紅素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把氧氣輸送到全身各個細胞並把CO2排出體外,缺鐵會引起貧血症。
動物肝臟、蛋黃、海帶、紫菜、菠菜(吃含鐵高的物質忌飲茶)。
磷
磷在人體內主要分布於骨骼、牙齒、血液、腦、三磷酸腺苷中,其中三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倉庫。
肉、蝦、魚、奶、豆等。
碘
甲狀腺素的組成成分,缺碘會引起粗脖子病。
海帶、紫菜、海參。
氟
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缺氟會引起齲齒,但氟過量會引起「氟骨病」和「斑釉病」
含氟牙膏
硒
是某些酶的成分,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缺硒會導致心血管病,還會導致溶血性貧血和克山病。
海米、肉類、動物肝臟、大米、大蒜、芥菜等
㈣ 人體中有哪些化學元素
宇宙萬物都是由化學元素構成的,人體也不例外。構成人體的元素有六十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氧、氫、碳、氮四種,它們佔了人體重量的96%左右。除此之外,還有鈣、磷、硫、鎂、鈉、氯等。其他在人體中含量極少的元素叫微量元素,有鐵、碘、硼、硅、氟、銅、錳、鈷、鋅、硒、鉻、釩、鎳、鉬等。盡管這些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很小,但卻是人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氧和氫兩種元素組成了水。我們身體中,水分佔了70%,幼兒身體中的水分高達80%。可以說,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的身體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細胞中就含有水。血液、唾液、胃液中,大部分也是水。就連頭發、骨頭、指甲中,也都含有水。我們身體中有各種消化腺,如腮腺、頜下腺、舌下腺、胃腺、腸腺、胰腺及肝臟。它們不斷分泌出人體必需的各種消化液,將人們吃進的食物分解為人體能夠直接吸收的營養。這些消化液就是人體中的「泉水」。一個正常人,一天一夜能分泌消化液8500毫升,一年則有300萬毫升。
人體中的各種化學反應,都是在水的幫助下完成的。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通過出汗和大小便排出大約2000毫升的水。同時,每天必須吸收同樣多的水,才能保持體內水分的平衡。一個人如果失水20%左右,又得不到補充,就會危及生命。在劇烈運動出了大汗後,要多喝些水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卻很大。人體中如果缺了它們,就可能得病。人體中鈉的含量約有80克,主要分布在細胞外的液體中。人的汗水、淚水帶些鹹味,就是其中含有鈉的緣故。鉀元素在人體中約有150克,大部分藏在細胞里。鈉和鉀對維持生命起著重要作用,它們能保持身體內正常的滲透壓,調節體內的酸鹼度和神經、肌肉活動。醫院里給病人打吊針,常常就是補充鈉、鉀。當然,鈉在人體中並不是越多越好,含鈉過多或者含鉀過少,會產生心血管疾病。所以,在飲食中,最好能少吃含鈉的食鹽,多吃含鉀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橘子、柚子、甜瓜、蘑菇和新鮮蔬菜。
在內地的山區和鄉村,常見有一些人得一種「大脖子病」,醫生們叫它甲狀腺腫大。得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身體里缺乏碘。科學研究還證明,缺碘能引起人的智力低下。在海產品中含有大量的碘,如海帶、紫菜等。現在,我國政府提出要消滅由缺碘引起的各種疾病,而補充碘的最方便的途徑,就是食用加碘的食鹽。
鎂的作用是激活人體中的各種酶,參與能量的代謝活動。如果長期缺鎂,會引起心肌和心血管壁肌肉的損害。多吃粗糧、糙米、花生等可以補充鎂。
鐵是人體中氧氣的輸送者。人們每天要吸進大約10000公升氧氣,如此巨大數量的氣體交換,都是靠結合在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中的鐵來完成的。而身體中如果缺少了鐵,就會影響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合成,引起缺鐵性貧血。其實,一般人體中鐵的含量不過4~5克。動物肝臟、瘦肉、蛋黃、魚類、豆類、芹菜、豆芽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鐵,常吃這些食物,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鋅是構成各種蛋白質分子的重要元素,缺乏鋅可以導致嬰兒發育不良、創傷不易癒合等。如果我們常吃些海蠣子、魚、羊肉、蛋黃、牛奶、菠菜、葵花子、花生、核桃等,就不會缺鋅了。
人體中的銅是氧化還原體系中的催化劑。缺了它,人會得上低蛋白血症和營養不良症。在我國一些山區,有的人會患一種地方病叫「克山病」。因為這些地方土壤、農作物中硒的含量很低。缺硒還會影響人的生育機能。鉬在人體中的含量也很少,但如果缺了它,就可能產生低血色素性貧血症和消化道癌症。
當然,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並不是越多越好。有的元素如果過量,人體不需要,就會被排出去;有的元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身體的異常。比如鉻元素,人體中少了它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影響身體發育,影響視力;但如果太多了則又會產生鼻中隔穿孔。再如元素釩,過多過少都會影響膽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謝。
還有一種重要的元素就是鈣。鈣在人體中的重量約為體重的2%。人的骨骼、牙齒的主要成分就是鈣。缺鈣不僅會影響骨骼和牙齒的生長,還會導致神經緊張、脾氣急躁等等。而攝取足夠的鈣,有助於降低血壓,防止心臟病、老年人骨質疏鬆症、動脈硬化等。鈣的最好來源是乳製品。我們還可以從許多食物中攝取鈣,如蝦、蟹、魚、豆腐、黑木耳、花椰菜、芹菜、紅棗、山楂、花生等等。
人體里有這么多化學元素,就好像是一座化學工廠。這些元素主要是從我們吃的食物中獲得。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飲食多樣化,不挑食、偏食,才能平衡身體的需要,保持身體健康。
㈤ 人由那些化學元素組成
人體的96%是有機物。其中氧佔65%,碳18%,氫10%,氮3%
人體的剩餘部分由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其中大部分是礦物質。碳、氫、氧、氮和鈣(1.5%)加在一起,總共占人體的97.5%。其餘的2.5%包括40多種元素。如磷、硫、鉀、鈉、氯、鎂、鐵、鋅、氟、銣、鍶、銅、碘等。其中前六種占體重的1%-0.5%。從第七種以後,在人體里的含量分別只佔0.1%以下,被稱為人體里的微量元素。
㈥ 組成人體的化學元素是什麼
人體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組成人體的元素有60多種。其中有鈣、鈉、鉀、鎂、碳、氫、氧、硫、氮、磷、氯等11種屬必需的定量元素。
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頭20個元素內,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鈉、鉀、鎂四種元素約占人體中金屬離子總量的99%以上。
人體的健康與這些化學元素有著很大的關系。氧,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人體中 最多的一種元素。水是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一個體重50千克的少年體內大約有30千克的 水,而其中氧就佔26千克,而且身體其他不含水的部分也含有氧。人在呼吸時,吸進的是氧氣。
人一星期不喝水才會造成死亡,但如果停止呼吸6〜7分鍾便會死亡。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每 分鍾要呼吸20次左右,每次大約吸入1/3升氧氣,一天需要9000升左右的氧氣。氧氣對人的生命有多麼重要不言而喻。
(6)人體的化學組成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人體內的化學元素多種多樣,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不但可以阻止或減緩環境毒物等對我們的傷害,還可以利用元素間的相互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元素間的作用主要有協同作用、拮抗作用和配合作用三種方式。協同作用是指元素間的聯合作用效果超過各元素單獨作用效果的總和,如在人體中銅和鐵具有生理協同作用,不論人或者動物,當鐵充足而銅缺少時一樣可能發生貧血。
拮抗作用是指在生物體中一種元素對另一種元素的正常生理功能產生抑制或抵消的作用,如單吃橙子會有酸味,但如果與草莓同吃,酸味就會有所減少;配合作用是指過渡金屬元素,即位於元素周期表d區和ds區的一系列金屬元素,它們之間結構相近,性質相似,極易形成配合物。
人體內的這些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這些元素不斷輸入,不斷在體內進行一些化學反應,然後排泄出去,使它們的含量在人體內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狀態,含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我們身體的一些症狀。
以氟為例,氟是身體所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是生物體骨骼和牙齒生長發育必需的元素。人體中氟的含量大約為2.7克,其中90%存在於牙齒、骨骼中,其餘分布在軟組織中。
氟的量過多或過少,都會使鈣和磷的代謝失去常態。如果氟的含量過少,有可能會引起齲齒病和骨質疏鬆。但若是進人身體的氟過多,氟的濃度過高,會和體內的鈣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生成氟化鈣,骨質過度硬化,壓迫從孔道里經過的神經,引起疼痛,甚至癱瘓。
由此看來,人的生長、發育、遺傳、健康等都與人體中的化學元素密不可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攝入各種化學元素,保持體內的元素平衡,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㈦ 組成人體的五大何化學物質是
糖類 酯類 水 無機鹽 蛋白質
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共有40萬億~60萬億個細胞,細胞平均直徑在10~20微米之間,其中最大的細胞是成熟的卵細胞,直徑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細胞是血小板,直徑只有約2微米,除成熟的紅細胞外,所有細胞都有一個細胞核,是調節細胞作用的中心。血液中白細胞有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腸黏膜細胞的壽命為3天;肝細胞壽命為500天;而腦與骨髓里的神經細胞的壽命有幾十年,幾乎與人體壽命。
人體眾多形態與功能相似的細胞及其細胞間質組成的細胞群體叫做組織,例如神經細胞組織、肌肉組織、上皮組織等。幾種組織有機的結合結合起來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就構成了器官,例如心臟、肝、腎等。若干個功能相關的器官聯合起來,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連續性生理功能,就構成人體的系統。
組成人體的化學物質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核酸、蛋白質(18.3%)、糖類(0.5%)、脂類(10%~20%)、水(60%~70%)、無機鹽以及微量元素等等,這些化學物質在人體內的功能各異,構成了人體的各種細胞及其細胞間質,並供給細胞活動的能量,其中任何一種物質都不可或缺,否則將會導致人體的代謝障礙和組織損傷。
㈧ 人體的化學組成是怎樣的
人體的組成極為簡單,從分子方面來說,水佔了主要地位,它佔了整個身體重量的近2/3。一個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的體重(70公斤),在脫水之後就只有25公斤了,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質12公斤、礦鹽平均3公斤。從原子方面來說,僅僅四種元素——碳、氧、氫和氮——就占體重的96%。另外20種元素的量要少些。因此,一個70公斤重的人體,氧45.5公斤、碳12.6公斤、氫7公斤、氮2.1公斤。此外是礦物成分:鈣1.5公能斤,磷860克,硫300克,鉀210克,鈉100克,氯70克,還有幾克鎂、鐵、氟、鋅、銅及幾毫克碘、鈷、錳、鉬、鉻、硒。最後,還有很微量的釩、鎳、鋁、鉛、錫、鈦、溴、硼、砷和硅。
體溫變化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