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初中化學的極限計算方法怎麼求

初中化學的極限計算方法怎麼求

發布時間:2022-06-12 07:24:33

Ⅰ 求極限的所有方法,要求詳細點

基本方法有:

1、分式中,分子分母同除以最高次,化無窮大為無窮小計算,無窮小直接以0代入;

2、無窮大根式減去無窮大根式時,分子有理化,然後運用(1)中的方法;

3、運用兩個特別極限;

4、運用洛必達法則,但是洛必達法則的運用條件是化成無窮大比無窮大,或無窮小比無窮小,分子分母還必須是連續可導函數。它不是所向無敵,不可以代替其他所有方法,一樓言過其實。

5、用Mclaurin(麥克勞琳)級數展開,而國內普遍誤譯為Taylor(泰勒)展開。

6、等階無窮小代換,這種方法在國內甚囂塵上,國外比較冷靜。因為一要死背,不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法;二是經常會出錯,要特別小心。

7、夾擠法。這不是普遍方法,因為不可能放大、縮小後的結果都一樣。

8、特殊情況下,化為積分計算。

9、其他極為特殊而不能普遍使用的方法。

拓展資料

極限思想是微積分的基本思想,是數學分析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函數的連續性、導數(為0得到極大值)以及定積分等等都是藉助於極限來定義的。如果要問:「數學分析是一門什麼學科?」那麼可以概括地說:「數學分析就是用極限思想來研究函數的一門學科,並且計算結果誤差小到難於想像,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Ⅱ 初中化學計算題

(2)第一題中計算出的H2SO4溶質質量為18.032g。
10mL濃硫酸質量m=10mL·1.84g/mL=18.4g ∵濃硫酸稀釋到了100mL ∴加水的體積為
100mL-10mL=90mL 那麼加水質量為90g(體積轉換)。
則稀釋後的硫酸溶液總質量為:18.4g+90g=108.4g
稀釋後硫酸質量分數為:18.032g÷108.4g=16.63%
題目中說取10ml稀硫酸參與反應。已知有100mL,那麼就是取了十分之一的稀硫酸反應。
稀硫酸總質量為108.4g,那麼十分之一的稀硫酸質量就是10.84g
其中H2SO4質量為10.84×16.63%=1.8026g
設消耗Zn質量為X。
H2SO4 + Zn======ZnSO4 + H2↑
98 65 98 65
1.8026 X 1.8026 = X (比例式)
解得X=1.19g≈1.2g

你出的問題應該是:沒有看清楚題中說的取10mL該稀硫酸參與反應

(3)1.這題的關系你可以定性地回答:稀硫酸密度越大,溶質質量分數越大。
∵根據題中所給的信息,無法得到具體的成正比或反比的質量分數和密度的定量關系,所以可以用定性回答。如果你在做其它題目時,能發現定量關系,就一定要答定量關系。
2.密度應在0.5b%b%之間,計算這類題,可用算極限的方法。
b=100時質量分數為0.5b%
b=0時質量分數為b%
理解嗎?

Ⅲ 化學中極限法在什麼時候用,在解決什麼類型時用(初中)

給你個例題好了
求co2和co兩氣體混合物中o的質量分數
解:混合氣體全是CO2時候,O的質量分數最大,是8/11
混合氣體全部是CO時候,O的質量分數最小,是4/7
所以該混合物中O的質量分數在(4/7,8/11)之間

Ⅳ 物質的爆炸極限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
根據化學理論體積分數近似計算
爆炸氣體完全燃燒時,其化學理論體積分數可用來確定鏈烷烴類的爆炸下限,公式如下:
L下≈0.55c0
式中
0.55--常數;
c0--爆炸氣體完全燃燒時化學理論體積分數。若空氣中氧體積分數按20.9%計,c0可用下式確定
c0=20.9/(0.209+n0)
式中
n0--可燃氣體完全燃燒時所需氧分子數。
如甲烷燃燒時,其反應式為
CH4+2O2→CO2+2H2O
此時n0=2
則L下=0.55×20.9/(0.209+2)=5.2由此得甲烷爆炸下限計算值比實驗值5%相差不超過10%。
2
對於兩種或多種可燃氣體或可燃蒸氣混合物爆炸極限的計算
目前,比較認可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2.1
萊?夏特爾定律
對於兩種或多種可燃蒸氣混合物,如果已知每種可燃氣的爆炸極限,那麼根據萊?夏特爾定律,可以算出與空氣相混合的氣體的爆炸極限。用Pn表示一種可燃氣在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則:
LEL=(P1+P2+P3)/(P1/LEL1+P2/LEL2+P3/LEL3)
(V%)
混合可燃氣爆炸上限:
UEL=(P1+P2+P3)/(P1/UEL1+P2/UEL2+P3/UEL3)
(V%)
此定律一直被證明是有效的。
2.2
理?查特里公式
理?查特里認為,復雜組成的可燃氣體或蒸氣混合的爆炸極限,可根據各組分已知的爆炸極限按下式求之。該式適用於各組分間不反應、燃燒時無催化作用的可燃氣體混合物。
Lm=100/(V1/L1+V2/L2+……+Vn/Ln)
式中Lm--混合氣體爆炸極限,%;
L1、L2、L3--混合氣體中各組分的爆炸極限,%;
V1、V2、V3--各組分在混合氣體中的體積分數,%。
例如:一天然氣組成如下:甲烷80%(L下=5.0%)、乙烷15%(L下=3.22%)、丙烷4%(L下=2.37%)、丁烷1%(L下=1.86%)求爆炸下限。
Lm=100/(80/5+15/3.22+4/2.37+1/1.86)=4.369
3
可燃粉塵
許多工業可燃粉塵的爆炸下限在20-60g/m3之間,爆炸上限在2-6kg/m3之間。
碳氫化合物一類粉塵如能完全氣化燃盡,則爆炸下限可由布爾格斯-維勒關系式計算:
c×Q=k
式中c--爆炸下限濃度;
Q--該物質每靡爾的燃燒熱或每克的燃燒熱。

Ⅳ 求函數極限的方法有幾種具體怎麼求

1、利用函數的連續性求函數的極限(直接帶入即可)

如果是初等函數,且點在的定義區間內,那麼,因此計算當時的極限,只要計算對應的函數值就可以了。

Ⅵ 總結初中化學計算方法

①最小公倍數法:先找出反應前後同種元素原子在不同種分子中的個數(也就是數一數反應物這一邊有多少個相同的原子),然後再求其最小公倍數,從而確定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的化學是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式方程配平。最好在檢查一下,看看左右兩邊同種元素原子數是否相同(這個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懂的,如果遇見比較復雜的,就用第二種)②觀察法:由反應中組成比較復雜的化學式(原子數目多)為起點,求出化學式中易配平原子的化學計量數,然後依據原子守恆確定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化學方程式一直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關鍵,有的學生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過程中存在著「猜測性」和「盲目性」,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四種配平方法。一、最小公倍數法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兩邊相同原子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然後用該最小公倍數除以各自的原子個數,所得的值就是對應物質的系數。例1.的配平(1)找出式子兩邊原子個數最多的氧原子(2)求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為10(3)10除以5等於2,2就是P2O5的系數,寫在P2O5前面,同理可得O2的系數為5。(4)再用同樣的方法求出P的系數為4。(5)配平後要注反應條件和劃上等號(有時還要注「↑」和「↓」)。即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它配平方法的基礎。初中大多數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用這種方法,要求初三學生能夠熟悉地運用它。練習:二、用奇數配偶數法用這一方法配平的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某元素在式子里出現的次數較多,且各端的原子總數是一奇一偶。配平方法:選定該元素作為配平的起點,先把奇數變為最小的偶數(即乘以2),再確定其它化學式的系數。例2. 氧是這一方程式里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就以氧作為配平的起點。因為反應物里氧原子2個,是偶數個,生成物里氫原子3個,是奇數個,偶數個肯定不等於奇數個,所以我們可以先在化學式H2O前寫一個最小的偶數2,再用最小公倍數進一步配平。寫上2後,左邊只有2個H原子,右邊有4個H原子,所以C2H2的系數應為2,要使兩邊碳原子總數相等,右邊CO2的系數應為4,最後才確定O2的系數為5。即:練習:C2H6+O2H2O+CO2C2H4+O2H2O+CO2三、觀察法配平方法是:(1)通過觀察,從化學式比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求出有關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系數。(2)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系數再找出其它化學式的系數。例3. 赤熱的鐵跟水蒸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H2O+FeFe3O4+H2顯然,Fe3O4里的3個鐵原子來自反應物里的鐵,而Fe3O4里的4個氧原子又來自反應物水蒸氣分子里的氧原子。因此,在反應物水蒸氣化學式前必須寫一系數4,而鐵原子前必須寫一系數3。不難看出,在生成物氫氣的化學式前要寫系數4,才能使化學方程式配平,然後註明反應條件並劃上等號(註:H2後面不要註上↑,因為高溫下,反應物H2O呈氣體狀態)。練習:Fe2O3+COFe+CO2Fe3O4+COFe+CO2四、唯一元素法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簡單的化學方程式,也適用於較為復雜的化學方程式。首先提出兩個概念「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所謂「唯一元素」是指在反應物或在生成物中都只存在於一種物質的元素。例如:KClO3KCl+O2↑中的K、Cl、O三種元素KMnO4K2MnO4+MnO2+O2↑中的K元素NH4HCO3NH3↑+CO2↑+H2O中的N、C元素所謂「准唯一元素」是指對於那些除唯一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當其所在的物質中僅剩下一種物質的系數沒確定時,這種元素就稱之為「准唯一元素」。例如KMnO4K2MnO4+MnO2+O2↑中,若只剩下MnO2,MnO2的系數沒確定時,Mn元素是唯一元素,而當KMnO4、K2MnO4、MnO2三種物質的系數已確定時,O元素又成為「准唯一元素」。下面以例題說明用「唯一元素法」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驟。例4. KClO3KCl+O2↑1. 確定唯一元素初學階段可要求學生對唯一元素做出標記以免學生搞錯。KClO3KCl+O2↑2. 假定系數任選一種唯一元素,假設其所在的物質中一種,系數為1,並據此推出其所在的另一種物質的系數。本例中選定的K元素,定KClO3系數為1。1KClO31KCl+O2↑說明:(1)為了使兩邊所選定的元素原子個數相等,有可能出現分數系數,處理辦法是等全部配平了,再把分數變為整數。(2)為了減少錯誤,剛開始學時,可要求學生將系數1寫上,等全部配平後再把1省略掉。3. 由已知求未知在已確定系數物質中,再選擇一種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據此確定未知物質的系數。要求所選定的元素必須包含於一種系數未定的物質中。上面1中選定K元素為唯一元素1KClO31KCl+3/2O2↑去分母得由已知求未知,不僅是一個步驟,更重要的是一條原則。分析歷年來學生出錯的原因,許多是沒有掌握這條原則將未定系數物質有意無意當成系數為1而又改變已確定了的物質的系數,從而造成錯誤。注意:這一步操作可以重復多次,到每一種物質的系數都確定為止。練習:KMnO4K2MnO4+MnO2+O2↑C4H10+O2CO2+H2O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種方法,具體要用哪種方法,要由便捷程度和你的熟練程度來決定,只要平時多練習,自然就會熟能生巧。③奇數配偶數法:先找出出現次數較多,且式子兩邊的原子個數一奇一偶的元素,將奇數配成偶數,然後一概化學式和所配化學計量數為依據,找出其他化學使得化學計量數,是化學方程式配平化學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是書寫完整的化學方程式的基本功和重要步驟。這里,結合初中化學的學習,歸納一下兩種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數法──奇偶法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適用於初學者配平一些簡單的化學方程式。配平的著眼點,在於找出反應式中某一物質化學式中最大的奇數原子個數,與相應物質中對應原子的偶數個數的關系。配平步驟是:

①找出最大的奇數原子個數,與相應的物質中對應原子的偶數個數的關系;

②求出最小公倍數;

③求出相關物質的化學式系數;

④將相應的物質化學式前面配上相應的系數。

例如,配平Al+Fe3O4──Fe+Al2O3

解:①從反應式看,最大奇數是Al2O3中的氧原子個數3,相應物質Fe3O4中對應氧原子個數是偶數4;

②最小公倍數為:3×4=12

③求相關物質的化學式系數:

④配平:Al+3Fe3O4──Fe+4Al2O3

上式中4Al2O3在滿足3×4=12個氧原子的同時,將Al相應增為8個,3Fe3O4中Fe相應增為9個,則整個方程式配平為:

8Al+3Fe3O4=9Fe+4Al2O3

(2)觀察-推理法

這是一種以奇偶法為基礎,進一步加以推理來完成配平的方法。

觀察-推理法應用較廣泛,通常根據著眼點不同又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從化學反應式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著眼。其配平步驟是:

①找出在化學反應式中出現次數最多且原子個數為最大奇數的元素;

②將含該元素最大奇數個原子的化學式配上適當的偶數系數;

③以此為基礎,逐步推理,算出其他物質化學式的系數,將方程式配平。

例如,配平FeS2+O2—Fe2O3+SO2

解:①由觀察可知,氧元素出現的次數最多,且在Fe2O3中奇數3為最大;

②將Fe2O3配上系數2,則

FeS2+O2—2Fe2O3+SO2

③從2Fe2O3觀察可知,其中Fe原子有4個,使兩邊Fe原子個數相等,就要在FeS2前面配上系數4,則

4FeS2+O2—2Fe2O3+SO2

從4FeS2觀察可知,其中S原子有8個,要使兩邊S原子個數相等,就要在SO2前面配上系數8,則

4FeS2+O2—2Fe2O3+8SO2

從氧元素著眼,再回到氧原子個數的計算上來。右邊氧原子數為2×3+ 8×2=22個,因此,在O2前面應配上系數11,化學方程式兩邊就平衡了,即

4FeS2+11O2=2Fe2O3+8SO2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除上述兩種以外,還有代數法、化合價升降法及新觀察法等等,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Ⅶ 極限的幾種求法

A、1^∞型極限,就是(1+1/x)^x,x→∞的極限【解答方法是運用特殊極限】
B、0/0型極限,就是無窮小/無窮小的極限【解答方法是羅必達方法,或放大、縮小法】
C、∞/∞型極限,就是∞/∞的極限【解答方法是羅必達方法,或化無窮大為無窮小法】
D、∞-∞型極限,就是∞ - ∞的極限【解答方法是分子有理化】
E、0°型極限,就是無窮小的無窮小次冪,【解答方法:利用指數、對數,化成B型或C型】
F、∞^0型極限,就是無窮大的無窮小次冪,【解答方法同上】
G、0×∞型極限,就是無窮小乘以無窮大,【解答方法同上】
不定式有上面七種,後面的方法是一般的方法,具體的還有其他方法,如【積分法】等等.
【如果不是不定式,就直接代入計算】

Ⅷ 初中化學計算有什麼方法

化學計算是中學化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要掌握化學計算,應了解中學化學計算的類型,不同類型解題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把中學化學中出現的解題方法歸納如下,每種類型都舉例加以說明。

一、守恆法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重新組合,依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存在一系列守恆現象,如:質量守恆、元素守恆、電荷守恆、電子得失守恆等,利用這些守恆關系解題的方法叫做守恆法。

(一)質量守恆法

質量守恆就是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在配製或稀釋溶液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

【例題】1500C時,碳酸銨完全分解產生氣態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

(A)96倍 (B)48倍 (C)12倍 (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混和氣體的質量等於碳酸銨的質量,從而可確定混和氣體的平均分子量為 =24 ,混和氣體密度與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比為 =12 ,所以答案為C

(二)元素守恆法

元素守恆即反應前後各元素種類不變,各元素原子個數不變,其物質的量、質量也不變。

【例題】有一在空氣中放置了一段時間的KOH固體,經分析測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該樣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鹽酸中後,多餘的鹽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發中和後的溶液可得到固體

(A)1克 (B)3.725克 (C)0.797克 (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鹽酸反應的主要產物都是KCl,最後得到的固體物質是KCl,根據元素守恆,鹽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鉀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為B

(三)電荷守恆法

電荷守恆即對任一電中性的體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電荷的代數和為零,即正電荷總數和負電荷總數相等。

【例題】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 ,[K+]=y摩/升,則x和y的關系是

(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

【分析】可假設溶液體積為1升,那麼Na+物質的量為0.2摩,SO42-物質的量為x摩,K+物質的量為y摩,根據電荷守恆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為BC

(四)電子得失守恆法

電子得失守恆是指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一定等於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無論是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還是原電池或電解池中均如此。

【例題】將純鐵絲5.21克溶於過量稀鹽酸中,在加熱條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亞鐵離子,待反應後剩餘的Fe2+離子尚需12毫升0.3摩/升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寫出硝酸鉀和氯化亞鐵完全反應的方程式。

【分析】鐵跟鹽酸完全反應生成Fe2+,根據題意可知Fe2+分別跟KMnO4溶液和KNO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KMnO4被還原為Mn2+,那麼KNO3被還原的產物是什麼呢?根據電子得失守恆進行計算可得KNO3被還原的產物是NO,所以硝酸鉀和氯化亞鐵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KNO3+3FeCl2+4HCl=3FeCl3+KCl+NO+2H2O

二、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方法。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按化學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題完全一樣。

(一)質量差法

【例題】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充分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增加了13.2克,問:(1)加入的銅粉是多少克?(2)理論上可產生NO氣體多少升?(標准狀況)

【分析】硝酸是過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來求解。銅跟硝酸反應後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銅,所以可利用這個變化進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體積差法

【例題】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毫升氧氣中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 270C)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毫升,求此烴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氣體總體積為90毫升,反應後為70毫升,體積減少了20毫升。剩餘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體積減少

1 1+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質的量差法

【例題】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並發生分解:PCl5(氣)= PCl3(氣)+ Cl2 現將5.84克PCl5裝入2.05升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0C達到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為1.01×105Pa ,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和氣體物質的量為0.05摩,求平衡時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質的量為0.028摩,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PCl5(氣)= PCl3(氣)+ Cl2 物質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計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結果為78.6%

三、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進行二組分混和物平均量與組分量計算的一種簡便方法。凡可按M1n1 + M2n2 = (n1 + n2)計算的問題,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計算的問題,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計算,算式為:

M1 n1=(M2- )

M2 n2=( -M1)

式中, 表示混和物的某平均量,M1、M2則表示兩組分對應的量。如 表示平均分子量,M1、M2則表示兩組分各自的分子量,n1、n2表示兩組分在混和物中所佔的份額,n1:n2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示兩組分物質的量之比,有時也可以是兩組分的質量比,如在進行有關溶液質量百分比濃度的計算。十字交叉法常用於求算:混和氣體平均分子量及組成、混和烴平均分子式及組成、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溶液的配製、混和物的反應等。

(一)混和氣體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在常溫下,將1體積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體積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計算的十字叉法

【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三)溶液配製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某同學欲配製40%的NaOH溶液100克,實驗室中現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物質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質為10,NaOH固體溶質為100,40%NaOH溶液溶質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為

×100=66.7克,需NaOH固體為 ×100=33.3克

(四)混和物反應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現有100克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它們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時所消耗鹽酸跟100克碳酸鈣和該濃度鹽酸反應時消耗鹽酸量相同。計算混和物中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

【分析】可將碳酸鈣的式量理解為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可得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97:26

四、關系式法

實際化工生產中以及化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時,往往涉及到多步反應:從原料到產品可能要經過若干步反應;測定某一物質的含量可能要經過若干步中間過程。對於多步反應體系,依據若干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質與最終物質的量的關系,並據此列比例式進行計算求解方法,稱為「關系式」法。利用關系式法可以節省不必要的中間運算步驟,避免計算錯誤,並能迅速准確地獲得結果。

(一)物質制備中的關系式法

【例題】含有SiO2的黃鐵礦試樣1克,在O2中充分灼燒後殘余固體為0.76克,用這種黃鐵礦100噸可製得98%的濃硫酸多少噸?(設反應過程有2%的硫損失)

【分析】根據差量法計算黃鐵礦中含FeS2的量為72% ,而反應過程損失2%的硫即損失2%的FeS2 ,根據有關化學方程式找出關系式:FeS2 — 2H2SO4 利用關系式計算可得結果為:製得98%的濃硫酸117.6噸。

(二)物質分析中的關系式法

測定漂白粉中氯元素的含量,測定鋼中的含硫量,測定硬水中的硬度或測定某物質組成等物質分析過程,也通常由幾步反應來實現,有關計算也需要用關系式法。

【例題】讓足量濃硫酸與10克氯化鈉和氯化鎂的混合物加強熱反應,把生成的氯化氫溶於適量的水中,加入二氧化錳使鹽酸完全氧化,將反應生成的氯氣通入KI溶液中,得到11.6克碘,試計算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

【分析】根據有關化學方程式可得:4HCl — I2 ,利用關系式計算可得生成氯化氫的質量是6.7克,再利用已知條件計算得出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為65% 。

五、估演算法

(一)估演算法適用於帶一定計算因素的選擇題,是通過對數據進行粗略的、近似的估算確定正確答案的一種解題方法,用估演算法可以明顯提高解題速度。

【例題】有一種不純的鐵,已知它含有銅、鋁、鈣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將5.6克樣品跟足量稀H2SO4完全反應生成0.2克氫氣,則此樣品中一定含有

(A)Cu (B)Al (C)Ca (D)Mg

【分析】計算可知,28克金屬反應失去1摩電子就能符合題目的要求。能跟稀H2SO4反應,失1摩電子的金屬和用量分別為:28克Fe、9克Al、20克Ca、12克Mg,所以答案為A

(二)用估演算法確定答案是否合理,也是我們檢查所做題目時的常用方法,用此法往往可以發現因疏忽而造成的計算錯誤。

【例題】24毫升H2S在30毫升O2中燃燒,在同溫同壓下得到SO2的體積為

(A)24毫升 (B)30毫升 (C)20毫升 (D)18毫升

【分析】2H2S + 3O2 = 2SO2 + 2H2O 根據方程式系數的比例關系估算可得答案為D

六、類比法

類比法是將問題類比於舊問題,從而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類比法的實質是能力的遷移,即將熟悉問題的能力遷移到新情景或生疏問題上來,實現這種遷移的關鍵就是找准類比對象,發現生疏問題與熟悉問題本質上的類同性。運用類比法的題又可分為:自找類比對象和給出類比對象兩種。前者一般比較簡單,後者則可以很復雜,包括信息給予題中的大部分題目。

【例題】已知PH3在溶液中呈弱鹼性,下列關於PH4Cl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PH4Cl水解呈酸性 (B)PH4Cl含有配位鍵

(C)PH4Cl是分子晶體 (D)PH4Cl與NaOH溶液共熱可產生PH3

【分析】NH3和H4Cl的性質我們已經學過,N和P是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相似,所以答案為C

七、始終態法

始終態法是以體系的開始狀態與最終狀態為解題依據的一種解題方法。有些變化過程中間環節很多,甚至某些中間環節不太清楚,但始態和終態卻交待得很清楚,此時用「始終態法」往往能獨辟蹊徑,出奇制勝。

【例題】把適量的鐵粉投入足量的鹽酸中,反應完畢後,向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再加入過量燒鹼溶液,這時有沉澱析出,充分攪拌後過濾出沉澱物,將沉澱加強熱,最終得到固體殘留物4.8克。求鐵粉與鹽酸反應時放出H2的體積(標准狀況)。

【分析】固體殘留物可肯定是Fe2O3 ,它是由鐵經一系列反應生成,氫氣是鐵跟鹽酸反應生成的,根據2Fe — Fe2O3 、Fe — H2 這兩個關系式計算可得:H2的體積為1.344升

八、等效思維法

對於一些用常規方法不易解決的問題,通過變換思維角度,作適當假設,進行適當代換等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方法,稱為等效思維法。等效思維法的關鍵在於其思維的等效性,即你的假設、代換都必須符合原題意。等效思維法是一種解題技巧,有些題只有此法可解決,有些題用此法可解得更巧更快。

【例題】在320C時,某+1價金屬的硫酸鹽飽和溶液的濃度為36.3% ,向此溶液中投入2.6克該無水硫酸鹽,結果析出組成為R2SO4·10H2O的晶體21.3克。求此金屬的原子量。

【分析】21.3克R2SO4·10H2O晶體比2.6克無水硫酸鹽質量多18.7克,這18.7克是從硫酸鹽飽和溶液得的,所以它應該是硫酸鹽飽和溶液,從而可知21.3克R2SO4·10H2O中含有11.9克結晶水、9.4克R2SO4 ,最後結果是:此金屬的原子量為23

九、圖解法

化學上有一類題目的已知條件或所求內容是以圖像的形式表述的,解這類題的方法統稱圖解法。圖解法既可用於解決定性判斷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用於解決定量計算中的問題。運用圖解法的核心問題是識圖。

(一)定性判斷中的圖解法

這類問題常與化學反應速度、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溶解度等知識的考查相聯系。解題的關鍵是認清橫縱坐標的含義,理解圖示曲線的化學意義,在此基礎上結合化學原理作出正確判斷。

【例題】右圖表示外界條件(溫度、壓強)的變化對下列反 Y

應的影響:L(固)+ G(氣)= 2R(氣)- 熱量 在圖中, P1 P2 P3

(P1<P2<P3) Y軸是指:

(A)平衡混和氣體的百分含量 (B)G的轉化率

(C)平衡混和氣體中G的百分含量(D)L的轉化率

【分析】認真分析圖中曲線的變化可知隨溫度升高,Y值降

低,而隨壓強升高,Y值升高,所以答案是C

(二)定量計算中的圖解法

這類問題要求解題者根據文字敘述及圖象提供的信息,通過計算求某些量的數值或某些量的相互關系。解這類題的要求在於必須抓住圖像中的關鍵「點」,如轉折點、最大值點、最小值點等,以關鍵點為突破口,找出等量關系或列出比例式進而求解。

【例題】某溫度時,在2升容器中X、Y、Z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中數據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開始至2 0.1 0.9 Y

分鍾,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 X

【分析】由數據可知X和Y都是反應物,Z是生成 0.7

物。平衡時X減少0.3、Y減少0.1、而Z則增

加0.2 ,那麼化學方程式應該為3X + Y = 2Z

而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摩/升·分 0.2 Z

0 2 t(分)

十、討論法

(一)不定方程討論法

當一個方程式中含有兩個未知數時,即為不定方程。不定方程一般有無數組解,有些化學題根據題設條件最終只能得到不定方程,必須利用化學原理加以討論才可以得出合理的有限組解。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例題】22.4克某金屬M能與42.6克氯氣完全反應,取等質量的該金屬與稀鹽酸反應,可產生氫氣8.96升(標准狀況),試通過計算確定該金屬的原子量。

【解】金屬M跟氯氣反應生成物為MClx ,跟稀鹽酸反應生成物為MCly ,分別寫出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2M + xCl2 = 2MClx

2M 71x 列式整理可得:M=18.7x (1)式

2M + 2yHCl = 2MCly + yH2

2M 22.4y 列式整理可得:M=28y (2)式

對(1)式和(2)式進行討論可得,當x=3 、y=2時,原子量M=56

(二)過量問題討論法

所謂過量問題討論法是指題目沒有明確指出何種反應物過量,且反應物相對量不同時,反應過程可能不同,需要通過討論來解題的方法。

【例題】寫出H2S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升H2S氣體和a升空氣混和後點燃,若反應前後氣體的溫度和壓強都相同(200C,101.3千帕),試討論當a的取值范圍不同時,燃燒後氣體的總體積V(用含a的表達式表示,假設空氣中氮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4∶1,其它成分可忽略不計)。

【解】反應式為: 2H2S+3O2=2SO2+2H2O 2H2S+O2=2S+2H2O a升空氣中含氧氣0.2a升、含氮氣0.8a 升。氮氣不參加反應,體積保持不變。根據 2H2S+O2=2S+2H2O 若1升H2S氣體和a升空氣完全反應,則a=2.5升,下列進行討論:

(1)若a<2.5升,硫化氫過量 2H2S+O2=2S+2H2O

2 1 所以V=1-0.4a+o.8a=1+0.4a (L)

(2)若a>2.5升,氧氣過量 2H2S+O2=2S+2H2O 2H2S+3O2=2SO2+2H2O

2 1 2 3 2

可得V=0.2a-0.5+0.8a=a-0.5 (L)

(三)分析推理討論法

在分析推理討論法中,突出分析推理對不定因素的討論,用較少的計算過程肯定可能的情況,否定不可能的假設,從而較快地進入實質性問題的解決過程。

【例題】在28.4克CaCO3和MgCO3組成的混和物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生成氣體全部被250毫升2摩/升NaOH溶液吸收,將此溶液在減壓,低溫條件下蒸幹得到29.6克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求原混和物中各種物質各多少克?

【解】NaOH物質的量為0.5摩,所以固體物質也應含有0.5摩的鈉離子,下面進行討論:

(1)NaOH過量,0.5摩NaOH質量為20克,而0.25摩Na2CO3質量為26.5克,NaOH和Na2CO3混合不可能得到29.6克固體物質。這個假設不成立。

(2)CO2過量,固體物質可能為Na2CO3和NaHCO3 ,0.25摩Na2CO3質量為26.5克,0.5摩NaHCO3質量為42克,這個假設成立。

通過上述討論可知29.6克固體物質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和物,有關反應為:

CO2 + 2NaOH =Na2CO3 + H2O CO2 + NaOH = NaHCO3

利用方程式計算CO2的物質的量為0.3摩,生成二氧化碳的有關反應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利用方程式計算可得:原混和物中CaCO3為20克、MgCO3為8.4克。

Ⅸ 初中化學中的極值法的原理是什麼我雖然知道怎麼用,卻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譬如,極值法一般指在題干背景允許的范圍或接近許可范圍了來簡化思考的一種方法。我理解的原理就是這樣,其實這個問題也不必進一步弄清楚,個人認為,知道這樣就可以了。這種方法掌握應用方法比知道它是什麼更重要的。像初中化學依據方程式計算咱們就得必須弄清楚原理——質量守恆。希望我的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祝你學習進步!

Ⅹ 化學中的極值怎麼求

極值就是本身要發生幾個反應,我們假設只發生一個反應,然後求區間值!!!
比如下面這道題:
.mg能與n2反應,方程是為3mg+n2=(點燃)mg3n2,若有1gmg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物質一定不可能的是()
a.1.20-1.36g
b.1.42-1.62g
c.1.55-1.65g
d.1.42-1.55g
極值解:mg和o2、n2都要反應
2mg+o2=(點燃)2mgo,假設如果1gmg全部和o2反應,生成的mgo的質量是1.67g
3mg+n2=(點燃)mg3n2,假設如果1gmg全部和o2反應,生成的mg3n2的質量是1.4g
由於空氣中有o2,也有n2,所以兩個反應同時進行,
所以生產物質量在1.4-1.67之間

閱讀全文

與初中化學的極限計算方法怎麼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