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酸鹼鹽部分的推斷題,該怎麼樣快速學會
推斷題可以大膽假設再帶回驗證,效果很好,還有就是溶解性表,一定要記熟。
酸鹼鹽這章的化學反應一般都是復分解反應,遇到寫方程式就是把兩個化合物的陰陽離子調換位置還要看他能不能反應有水電(淀)氣生成就能反應。
❷ 初中化學計算題酸鹼鹽 求方法 好應對中考
例題:(北京市豐台區中考模擬試題)
將13g含有少量氯化鈉的純鹼樣品放入一定量的鹽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後得到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141g。計算:原純鹼樣品的純度。
分析:純鹼樣品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它與鹽酸反應生成NaCl和H2O和CO2。由題意可用圖表示為:
Na2CO3 + 2HCl = 2NaCl+H2O+CO2
題目中的已知數據都是混合物,不能直接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由圖示不難看出,原純鹼樣品中的NaCl是一個中間量,如果假設它的質量,便可表示出化學方程式中Na2CO3和NaCl的質量,再列出比例式,問題得解。
解:設原純鹼樣品中NaCl的質量為x,
反應後溶液中溶質NaCl的總質量為:141g×10%=14.1g
Na2CO3 + 2HCl = 2NaCl+H2O+CO2
106/ 13g-x =117 / 14.1g-x
一般解法:106×(14.1g-x)=117×(13g-x)
1494.6g-106x=1521g-117x
117x-106x=1521g-1494.6g=26.4g
x=2.4g
簡便方法:利用比例式的等比性質將原比例式直接化簡為:
106/ 13g-x =117 / 14.1g-x =(117-106)/(14.1-x-13+x)=11/1.1
從中可以看出:分子與分母成10倍關系,便可得出:13g-x=10.6g
x=2.4g
∴ Na2CO3的質量為:13g-2.4g=10.6g。
原純鹼樣品的純度為10.6g/13g×100%≈81.5%;
答:原純鹼樣品的純度約為81.5%。
❸ 初中化學酸鹼鹽難題竅門
初中化學酸鹼鹽部分內容繁雜,需要記住常見物質的俗稱、性質和用途,以及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關系。
熟悉物質的檢驗、鑒別、共存和物質的推斷等不同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❹ 初三化學酸鹼鹽推理題怎樣快速攻克
一、要做到「六熟」:1.物質物理性質熟,要熟記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2.物質的化學性質熟,熟記氧氣、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常見金屬、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3.化學反應方程式熟,並總結其反應的特點、規律,如反應條件是高溫的反應有哪些?反應條件是高溫的分解反應有哪些?反應條件是通電的反應有哪些?有水生成的反應有哪些?等等。4.反應的基本類型熟。5.反應現象熟。6.物質用途熟。
二、做題時要找到題眼,也指突破口,由突破口出發逐漸向周圍發散,應該就推出來了。突破口經常指物質唯一的性質或用途、反應類型等處。如一出現紫紅色單質,該物質肯定為Cu,如果某氣體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肯定為CH4,如一種物質在高溫條件下生成兩種,該物質肯定為CaCO3等等。
三、具備了這些,適當做一些題,總結一下這類題的特點、規律,突破起來也不是難事,當然推出來不等於能得分,答題時一定要細心喲,別造成感覺會但因方程式寫錯等原因而不等分的情形。
❺ 初中化學酸鹼鹽典型題解答方法
1
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氯化氫和硫酸鋇沉澱,過濾即可除去,留下稀鹽酸。(若是要氣體蒸發即可)
氯化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氫氧化銅沉澱,過濾除去沉澱。(若是要固體,蒸發水分即可)
2、A應用復分解的幾個反應條件,而正確選項違背了這種反應必須生成水、沉澱、氣體
3、碳酸鈣不溶於水,所以是沉澱;
一定不含硫酸銅,因為是藍色:
碳酸鈣
氯化鋇。
4、畫箭頭嘗試兩兩反應,這種方法是雙標,在反應無效的,也就是沒有答案的情況想想氯化銀和硫酸鋇既不溶於酸也不溶於水,此題用了這點。望能採納
❻ 初三化學酸鹼鹽推理題怎樣快速攻克。。急
首先你必須讀懂該題,一步一步的分析,第一步可以得出那些結論,第二步又得到那些結論。最後綜合起來推斷出最終的答案,總之,前提是,你必須熟練掌握初中化學中,某些物質的顏色、特性,常見沉澱有哪些,如藍色的物質,一般有,純凈的氧氣是淡藍色,S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氧氣中燃燒是藍紫色,只要是含有Cu都是藍色,其他的類推,只要熟記這些物質的特性,你就可以輕易的做題了。
下面給你點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化學知識總結
一、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1)金剛石、石墨:C (2)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 (4)乾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 (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鹼、燒鹼:NaOH (10)純鹼:Na2CO3 碳酸鈉晶體、純鹼晶體:Na2CO3�6�1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 (也叫小蘇打) (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6�1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離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氣:NH3 (鹼性氣體) (18)氨水、一水合氨:NH3�6�1H2O(為常見的鹼,具有鹼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鹼) (19)亞硝酸鈉:NaNO2 (工業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餘溶液一般不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澱(即不溶於水的鹽和鹼):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於酸) AgCl、BaSO4(也不溶於稀HNO3) 等②鹼: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白色↓:其餘鹼。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三、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於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CO32- 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於水,其他都不溶於水
2、鹼的溶解性
溶於水的鹼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鹼不溶於水。難溶性鹼中Fe(OH)3是紅褐色沉澱,Cu(OH)2是藍色沉澱,其他難溶性鹼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澱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於稀硝酸,
其他沉澱物能溶於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於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鹼性氧化物不溶於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鹼性氧化物+水→鹼)
四、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宋朝應用);最早發現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五、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 (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 (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徵有三個 (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 (1)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麼物質; (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 (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
(1)赤鐵礦 (主要成分為Fe2O3);
(2)磁鐵礦 (Fe3O4);
(3)菱鐵礦 (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 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 (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 (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 (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 (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 (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 (2)氫氧化銅沉澱; (3)硫酸銅溶液。
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 (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 (1)不用手接觸葯品; (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 (3)不嘗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32、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
34、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5、質量守恆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36、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 (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塵)。
37、煤干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38、濃硫酸三特性:吸水、脫水、強氧化
39、使用酒精燈的三禁止:對燃、往燃燈中加酒精、嘴吹滅
40、溶液配製的三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種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43、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六、化學中的「一定」與「不一定」
1、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2、金屬常溫下不一定都是固體(如Hg是液態的),非金屬不一定都是氣體或固體(如Br2是液態的) 注意:金屬、非金屬是指單質,不能與物質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團一定是帶電荷的離子,但原子團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團(如Cl-- 叫氫氯酸根)
4、緩慢氧化不一定會引起自燃。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高壓鍋爆炸是物理變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會有中子(如H原子就無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說「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幾種單質的混合物。
8、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陽離子或陰離子。
9、穩定結構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一定是8。(第一層為最外層2個電子)
10、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因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離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構成的分子或原子團)只有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單核粒子(一個原子一個核)一定屬於同種元素。
11、(1)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對不同溶質而言)
(2)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因為溫度沒確定,如同溫度則一定)
(3)析出晶體後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飽和溶液降溫後不一定有晶體析出。
(4)一定溫度下,任何物質的溶解度數值一定大於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數值,即S一定大於C。
12、有單質和化合物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就是置換反應。但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
13、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置換反應中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復分解反應中一定沒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注意:氧化還原反應,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14、單質一定不會發生分解反應。
15、同種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顯示一種化合價。如NH4NO3 (前面的N為-3價,後面的N為+5價)
16、鹽的組成中不一定有金屬元素,如NH4+是陽離子,具有金屬離子的性質,但不是金屬離子。
17、陽離子不一定是金屬離子。如H+、NH4+。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鹼、鹽)的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鹼;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鹽;一定含有氫元素的是酸和鹼;不一定含氫元素的是鹽和氧化物;鹽和鹼組成中不一定含金屬元素,(如NH4NO3、NH3�6�1H2O);酸組成可能含金屬元素(如:HMnO4 叫高錳酸),但所有物質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屬元素。
19、鹽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顯鹼性。
20、酸式鹽的溶液不一定顯酸性(即PH不一定小於7),如NaHCO3溶液顯鹼性。但硫酸氫鈉溶液顯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電離出氫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酸。
21、 酸溶液一定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顯酸性,而 NaHSO4屬鹽。(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鹼溶液一定為鹼性溶液,但鹼性溶液不一定是鹼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顯鹼性,而Na2CO3、NaHCO3為鹽。鹼溶液就是鹼的水溶液,鹼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鹼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屬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對應的酸是高錳酸,即HMnO4);記住:鹼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於水與水反應生成鹼。
2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見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數能溶於水並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記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於水 。
25、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26、所有化學反應並不一定都屬基本反應類型,不屬基本反應的有:①CO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②酸性氧化物與鹼的反應;③有機物的燃燒。
27、凡是單質鐵參加的置換反應(鐵與酸、鹽的反應),反應後鐵一定顯+2價(即生成亞鐵鹽)。
28、凡金屬與酸發生的置換反應,反應後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加。
凡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判斷反應前後溶液的質量變化,只要看參加反應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大小與生成的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大換小增重,小換大減重」
29、凡是同質量同價態的金屬與酸反應,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產生氫氣的質量就越少。
30、凡常溫下能與水反應的金屬(如K、Ca、Na),就一定不能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但它們與酸反應是最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氣法(無論向上還是向下),都一定要將導氣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32、制備氣體的發生裝置,在裝葯品前一定要檢查氣密性。
點燃或加熱可燃性氣體之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33、書寫化學式時,正價元素不一定都寫在左邊。如NH3 、CH4
34、5g某物質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等於5%。
可能等於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於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於5%,如結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
相同條件下,CaO 或Ca(OH)2 溶於水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
❼ 一遇到初三化學酸鹼鹽題我就沒思路,不知從何下手,請各位高手支下招
你好!
遇到酸鹼鹽的相關問題,關鍵是想化學方程式,一些較為重要的酸鹼鹽的特性(如三酸:鹽酸硫酸硝酸
兩鹼:氫氧化鈉、碳酸鈉
鹽:碳酸氫鈉等等)初三化學其實靈活性還不大,大多都是背背的,多記多背,相信你能學好的~(*^__^*)
~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❽ 初三化學酸鹼鹽怎麼學才能學好
帶過近千個一對一學員了,對於學生們的個性化問題算是有點心得,分享一下酸鹼鹽的知識
目錄:
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酸鹼鹽的難點
酸鹼鹽的易錯點
突破酸鹼鹽難點
一、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作為初中化學最難的一部分,酸鹼鹽通常以圖像、除雜和鑒別、變形實驗、推斷和探究實驗的形式出現,佔分的話在20分左右。
二、酸鹼鹽的難點
1.客觀環境:大多數學生是在寒假過後開始學的酸鹼鹽,這時候有個比較尷尬的就是進度比較趕,因為要抓緊講完,一模考試前又要開啟一輪復習,所以這時候的時間緊任務重勢必會使得難點的內容消化時間不夠,所以從客觀上造成了學生感覺酸鹼鹽比較困難。
2.性質難點:酸鹼鹽老師們通常以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的形式展開去講解,這其中物理性質都可以考察難點出來,比如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那畫出來溶質質量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與溶液相結合,利用性質分析判斷);化學性質中方程式是需要著重記憶和掌握的,這裡面的性質也是實驗中非常容易考察的,以酸的化學性質為例:使得指示劑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鹼反應、與部分鹽反應,這些需要記住的同時,將方程式也一並掌握。比如可以這樣考察:現有兩種無色溶液,已知一種是稀鹽酸,一種是氯化鈉溶液,請問如何鑒別?
但從題目的角度來看已經達到了應用的層次,如果沒能快速把握住要點很容易就懵了,此時結合性質一條條過就行了,鑒別無非是現象不同即可,第一條指示劑,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二條活潑金屬,加入鋅粒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三條金屬氧化物,加入氧化銅,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四條鹼,加入氫氧化鐵,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此時需要注意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等雖然由放熱但不易觀察,沒有顏色、沉澱、氣味等明顯現象,所以用難溶性的鹼更好些);第五條部分鹽,加入碳酸鈉固體,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這里注意不能用硝酸銀溶液,因為現象均為生成白色沉澱,無法鑒別)。
通過上述例題總結下:實驗考察的是知識的應用層次,用性質解決問題,所以對於能否反應、如何反應、反應後現象等需要精準記憶,而以老師經驗來看,多數同學對酸鹼鹽的基礎知識存在模稜兩可現象,導致題目拿捏不準。
3.除雜難點:除雜也是選擇和實驗非常愛考的一種,比如CO2(HCI),除去HCI的話選取哪種試劑,先要思考除雜要點:除雜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除雜不能消耗主要的物質,符合這兩點就可以,我們挨個嘗試一下:比如同學想到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和HCI反應達到除去HCI的目的,但是同樣會除去CO2,不符合要點;有同學想到用碳酸鈉溶液,這里HCI可以和它發生反應,但其實CO2也可以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CO2+H2O+Na2CO3=2NaHCO3)所以也不能用;實際上應該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能消耗HCI,但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消耗CO2,所以符合要點。
總結一下除雜要結合性質+要點選擇,缺一不可,鑒別與除雜異曲同工。
4.實驗儀器、葯品作用:
這部分屬於大多數同學看不上,但卻容易失分的,比如導管的作用:導氣、冷凝迴流、平衡氣壓,一般同學能想到導氣,後續的基本都想不到;比如制備實驗中濃硫酸試劑瓶的作用,大多數同學都可以想到乾燥氣體,但其實還可以有的作用:通過觀察氣泡的流速來控制反應速率、混合反應氣體等;比如鹼石灰的作用,多數同學能夠想到乾燥氣體,但是還可以有處理尾氣XX,防止污染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水,防止進入到發生裝置使得xx葯品xx。
總結一下:實驗儀器、葯品的作用等不能還停留在走進化學世界那時候的水平,需要結合實驗總結、整理、歸納出來,這樣你的實驗思路才能打開。
三、酸鹼鹽的易錯點
1.現象描述不全或者錯誤
多數同學對於現象的記憶看似比較准確,稍微變一下就容易犯嘀咕,比如將熱膨脹法檢驗裝置氣密性的儀器將儀器中加入水和氧化鈣,書寫右側觀察到的現象:多數同學能夠寫出來導管口有氣泡生成,但實際上還需要寫出來,冷卻到室溫後的倒吸現象,一旦涉及到現象與壓強相關,同學們普遍發懵。再比如天平兩側放等質量足量稀硫酸,左右兩側分別加入等質量的Mg和AI,天平的指針現象:這個就要結合性質去分析,考察金屬與酸反應的圖像分析,熟悉的同學應該知道,Mg的金屬活動性更強,所以Mg反應速率更快,因此剛開始是天平向右傾斜,但是從量來看,AI生成的氣體更多,所以最終天平向左傾斜。
2.材料分不清
化學與生活作為送分題通常是得分率比較高的,但是一弄材料就有點分不清,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合成材料、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等等需要具體的掌握,比如復合材料中有玻璃鋼、鋼筋混凝土,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有纖維素類棉、麻,蛋白質類羊毛和蠶絲等,合成材料中有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中的熱固性塑料諸如電木等容易被遺忘。
3.計算多次添加不會算
在計算題目中,多數類型按照老師的套路、模板可以直接計算,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多次添加的問題就需要分析了,這種題目對學生不太友好,下面拿一個例題為例闡述一下:
有興趣的同學先別看解析,自己先去分析解決一下,10分鍾以內答完挺不錯。
分析:第一次剩餘35.2g,第二次是在這個基礎上加的25g,所以理論上應該有60.2g,但是只有58.4g,所以生成氣體1.8g,第三次也是這樣分析,生成氣體0.8g,所以從這要分析出來,這塊已經反應結束了,因為加入的酸是一樣的,應該生成1.8g。所以整理一下:第一次氣體不知道,第二次氣體1.8g,第三次氣體0.8g,熟悉計算題的學員應該能反映出來這就是經常出現的表格題目了,第一次也應該生成1.8g,總的來說生成氣體4.4g,結合這個重要信息再去計算就迎刃而解了。
四、突破難點
在酸鹼鹽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下面的節奏學習:
1.熟記基礎性質——看山是山
大多數同學對知識掌握層次不夠,導致失分較多,所以需要把基礎的東西達到快速准確的表達出來:比如酸的化學性質5條,分別是XXX,快速的背誦出來;這里可以用誦讀的形式每天背誦一下,加深印象,避免遺忘。
2.學習技巧——看山不是山
需要開始理解性質,比如原來酸的最大特點在於解離出來的H+,那麼反應的實質就是H+與XX反應生成XXX,如果能達到這種進一步的層次,對於性質掌握就不僅僅是在記憶上, 而是在理解的層面上精進了一步,此時你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3.歸納整合——看山是山
這個階段是需要多做限時訓練的同時,把最基礎的東西回歸整合,題目中考察實驗原來從實驗目的出發、開始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總結反思,但其實這個你早就學過了,只不過你對於每一個步驟有了具體內容上的認知,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詞彙。
以上是老師近千名學員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能踏踏實實看到底部,你已經超越了90%的學生了,點贊一下,讓更多的人看到吧~超過2000再更
❾ 九年級化學的酸鹼鹽題目怎麼做
做題時把條理理清楚,最好打草稿,寫出哪些反應了,又生成了什麼,生成的是氣體還是沉澱,最後再看看溶液中剩些什麼,這樣絕對不會錯!!如果有限制條件,如:「藍色溶液」、「生成了氣體」等,就要從原理上分析,這也很簡單,難的就是計算,我們武漢這邊的2012年中考最後一道題就是酸鹼鹽溶液的有關計算,這種題就必須打草稿——除非是很很很很簡單的題,稍微難一點的都要打草稿——按次序列好每一個步驟後溶液的狀態、裡面的物質及正在反應的物質,然後再根據題目條件進行定量計算,計算過程中,一定要把方程式寫對,這樣就不愁學不好了。 相信我,我是過來人。。。。。。
❿ 初三化學酸鹼鹽有什麼做題的方法,需要注意的 我作題時都不知道從哪下手....
沒有必要看的太復雜,如果沒給少量足量過量可以用排列組合方法:
共有三種情況
1恰好反應,生成物唯一
2其中一個過量
3另一個過量
得出三個結果,套入到下一個反應里,把重復的劃死,得到的再看題目有沒有顏色,現象的提示,可以排除幾個,最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