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學方程式的電子轉移怎麼看
看元素化合價升高(或降低)化合價升高的元素失去電子,化合價降低的得到電子,則電子轉移是從化合價升高的元素轉移到化合價降低的元素
② 轉移電子數怎麼看,
轉移的電子數,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化合價的升降來看,化合價變化一價就是轉移一份電子,得失電子數要相等,比如化合價升高三價就是轉移三份電子(有化學計量數的價數還要乘以化學計量數);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得到的產物是氧化產物;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得到的產物的還原產物;
③ 有機化學里的電子轉移機理都是經過驗證的嗎
是經過驗證了的。
1961~1962年,英國B.K.里德利、T.B.沃特金斯和 美國C.希爾薩姆等提出「電子轉移」的概念和機理。他們提出在半導體導帶中存在著「多能谷」機理,當外加電場增加到一定值時,電子能足夠快地從低有效質量的主能谷轉移到高有效質量的子能谷,這時電子的速度(v)與外電場(E)的關系應出現dv/dE<0的情形(見圖)。他們預言在GaAs、InAs、GaSb和InSb等半導體中都具有「電子轉移效應」所必需的能帶結構。里德利還指出:當半導體樣品上出現電子轉移效應而產生負微分電導時,樣品中還會出現電場的不均勻性而形成「高場疇」。高場疇由空間電荷偶極層組成,沿電子漂移的方向運動,在陽極上消失,然後在陰極上又形成新的疇。1963年J.B.gunn在研究半導體GaAs 的高場特性時觀察到電流-電壓特性的不規則振盪現象,其頻率高達幾千兆赫。經過精密的實驗,證實了這種現象就是前面所述的電子轉移效應,實驗中還觀察到高場疇的運動。因此,電子轉移效應又稱耿氏效應。耿氏為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經理論和實驗驗證,要產生電子轉移效應必須滿足下列條件:①半導體導帶內至少必須有兩個能谷,其能量差必須大於幾個KT,以滿足室溫下全部電子處於主能谷中;②電子在主能谷中必須具有高遷移率、低有效質量和低能態密度,而在子能谷中電子則具有低遷移率、高有效質量和高能態密度;③能谷間的能量差應小於禁帶寬度,以防止電子轉移開始之前發生跨越禁帶的碰撞雪崩離化。
④ 有關有機化學機理,我看不懂箭頭是什麼意思怎麼進攻怎麼電子轉移麻煩用文字敘述詳細解釋給我,拜託
剪頭指著的碳原子都是帶走部分正電荷的,所以電子可以進攻它
⑤ 怎樣能看出來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電子轉移了多少
觀察氧化還原反應每進行一摩爾會轉移多少摩爾的電子,然後用這個值乘上這個化學反應進行了幾摩爾。
至於第一步具體怎麼做,那就請在化學方程式中標出各個元素的化合價,然後通過反應前後的化合價變化來判斷轉移電子數。
化合價的變化乘以變化的元素的腳碼再乘以化學式前面的計量數。
如2H2O2=(MnO2催化劑)=2H2O+O2↑
算轉移的電子數,就可以算化合價升高的元素轉移的,也可以算化合價降低的元素轉移的。
這個反應中氧元素一部分-1變為-2,一部分-1變為0
則轉移的電子數為
變化的化合價=1
腳碼=2
化學式前面的計量數=2
轉移電子數=2×2×1=4
而升高和降低各佔一半,所以最終轉移電子數為4×0.5=2 。
⑥ 化學氧化反應中所說的電子轉移是怎麼看的
看發生反應的化合物元素的升降
2
H2O2
=2H2O+O2↑
H2O2里的
氧原子
是-1價的
反應以後變為-2價
(H2O中的O)
的和0價的
(O2中的O)
-1價的氧原子需要得到一個電子才能變為-2價,
-1價的氧原子需要失去1個電子才會變成0價
也就是有1molH2O2參加反應,就有1mol的電子轉移
2molH2O2的話,轉移
電子數
就是2mol
⑦ 如何標注有機反應中電子的轉移
化合價升高元素失電子,所在反應物是還原劑,對應產物是氧化產物,化合價降低元素得到電子,所在反應物是氧化劑,對應產物是還原產物,化合價升高數=化合價降低數=轉移電子數.
⑧ 分子發生電子轉移有哪些方式
分子發生電子轉移的方式有:內層電子轉移和外層電子轉移。
1、內層電子轉移:在內層電子轉移過程中,參與氧化還原的原子是以共價鍵相鍵結,產生的橋接配體可能是永久性的,這時的電子轉移則是分子內電子轉移(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然而大部分的共價鍵是短暫存在的,在電子轉移前形成,在電子轉移後斷裂,這時則稱為分子間的電子轉移。
2、外層電子轉移:外層電子轉移機制可發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學物質間,差別在於氧化態的不同。相同化學物質間的例子又稱為自交換。
(8)有機化學機理電子轉移怎麼看擴展閱讀:
電子轉移是均相體系中最基本的化學行為。電子轉移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會改變兩個反應物的氧化態。
在諸如氧化還原反應、自由基的親核取代反應、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過程中普遍存在。電子轉移反應有外層和內層電子轉移兩種機理。外層機理中金屬離子內配位層不動,沒有金屬-配體間化學鍵斷裂和形成,只發生簡單電子躍遷。內層機理中有一橋配位體把兩金屬離子聯系起來,並為電子轉移提供連續覆蓋的軌道。有機化學中分別用非鍵和成鍵表示外層和內層電子轉移。
⑨ 化學反應中怎樣判斷轉移的電子數,請舉一下例子
觀察氧化還原反應每進行一摩爾會轉移多少摩爾的電子,然後用這個值乘上這個化學反應進行了幾摩爾。
在化學方程式中標出各個元素的化合價,然後通過反應前後的化合價變化來判斷轉移電子數。
化合價的變化乘以變化的元素的腳碼再乘以化學式前面的計量數。
例如:鐵和氯氣反映生成三氯化鐵,鐵升高了三價,前面的數量為2,轉移的電子數目為2*3e=6e。
電子在兩個原子或其他化學物質(如分子等)之間的移動。電子轉移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會改變兩個反應物的氧化態。
(9)有機化學機理電子轉移怎麼看擴展閱讀:
在諸如氧化還原反應、自由基的親核取代反應、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過程中普遍存在。電子轉移反應有外層和內層電子轉移兩種機理。外層機理中金屬離子內配位層不動,沒有金屬-配體間化學鍵斷裂和形成,只發生簡單電子躍遷。
外層電子轉移機制可發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學物質間,差別在於氧化態的不同。相同化學物質間的例子又稱為自交換。
⑩ 怎麼看轉移的電子數是多少
觀察變價元素,計算得到的或者失去的,不要計算兩者的再相加。
最簡單的計算技巧為:根據物質化合價升降的多少和方程式上的希數;計算出一摩爾反應轉移電子,再乘以反應物質的量。
計算電子轉移數目的方法如下:
(1)化學中:計算每個方程式電子轉移數目,根據方程計算反應物質數量,算出摩爾量,1摩爾有多少分子是有量值,1摩爾=1阿伏加德羅常數(約6.02×10^23)個微粒,根據化學方程式就可以算出電子轉移數目;
(2)物理:根據電流的安培可以計算庫倫量就知道電子數目,1安培=庫倫/秒;1庫倫約相當於6.25×10^18個電子的電量。
電子轉移的分類
內層電子轉移:在內層電子轉移過程中,參與氧化還原的原子是以共價鍵相鍵結,產生的橋接配體可能是永久性的,這時的電子轉移則是分子內電子轉移(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然而大部分的共價鍵是短暫存在的,在電子轉移前形成,在電子轉移後斷裂,這時則稱為分子間的電子轉移。像[CoCl(NH3)5]2+被[Cr(H2O)6]2+還原的例子就是內層電子轉移,其中有過渡性的橋接中間產物,橋接配體為氯離子,連接要氧化及還原的原子。
外層電子轉移:外層電子轉移機制可發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學物質間,差別在於氧化態的不同。相同化學物質間的例子又稱為自交換。
電子轉移是均相體系中最基本的化學行為。在諸如氧化還原反應、自由基的親核取代反應、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過程中普遍存在。電子轉移反應有外層和內層電子轉移兩種機理。外層機理中金屬離子內配位層不動,沒有金屬-配體間化學鍵斷裂和形成,只發生簡單電子躍遷。
內層機理中有一橋配位體(Cl,OH,OH2,NH3等)把兩金屬離子聯系起來,並為電子轉移提供連續覆蓋的軌道。有機化學中分別用非鍵和成鍵表示外層和內層電子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