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原則
您好,由於問題不夠精準,本篇回答整理了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事故的應急處理、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理措施、危險氣體泄漏的應急處置三部分內容,希望幫助大家了解到應急措施的重要性。
近年來,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事故發生較為頻繁,而且一旦發生事故,影響往往都很惡劣。因此,從業人員懂得發生事故時的應急處理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爆炸品
滅火方法:用水冷卻達到滅火目的,但不能採取窒息法或隔離法。禁止使用砂土覆蓋燃燒的爆炸品,否則會由燃燒轉為爆炸。撲救有毒性的爆炸品火災時,滅火人員應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處理:對爆炸物品撒漏物,應及時用水濕潤,再撒以鋸末或棉絮等松軟物品收集後,保持相當濕度,報請消防人員處理,絕對不允許將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裝入原包裝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滅火方法:將未著火的氣瓶迅速移至安全處;對已著火的氣瓶使用大量霧狀水噴灑;火勢不大時,可用二氧化碳、乾粉、泡沫等滅火器撲救。
撒漏處理:運輸中發現氣瓶漏氣時,特別是有毒氣體,應迅速將氣瓶移至安全處,並根據氣體性質做好相應的防護,人站在上風處,將閥門旋緊。大部分有毒氣體能溶解於水,緊急情況時,可用浸過清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進行操作,若不能制止,可將氣瓶推入水中,並及時通知相關部門處理。
易燃液體
滅火方法:消滅易燃液體火災的最有效方法是採用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等滅火器撲救。
撒漏處理:及時用砂土或松軟材料覆蓋吸附後,集中至空曠安全處處理。覆蓋時,要注意防止液體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環境。
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滅火方法:根據易燃固體的不同性質,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乾粉滅火劑來滅火,但必須注意:遇水反應的易燃固體不得用水撲救,如鋁粉、鈦粉等金屬粉末應用乾燥的砂土、乾粉滅火器進行撲救;有爆炸危險的易燃固體如硝基化合物禁用砂土壓蓋;遇水或酸產生劇毒氣體的易燃固體,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燒時產生有毒和刺激性氣體,嚴禁用硝鹼、泡沫滅火劑撲救,撲救時必須注意戴好防毒面具;赤磷在高溫下會轉化為黃磷,變成自燃物品,處理時應謹慎。
撲滅自燃物品火災時也要注意:此類物品滅火時,一般可用乾粉、砂土(乾燥時有爆炸危險的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與水能發生反應的物品如三乙基鋁、鋁鐵溶劑等禁用水撲救;黃磷被水撲滅後只是暫時熄滅,殘留黃磷待水分揮發後又會自燃,所以現場應有專人密切觀察,同時撲救時應穿防護服,戴防毒面具。
撲滅遇濕易燃物品時也應注意:此類物品發生火災時,應迅速將未燃物品從火場撤離或與燃燒物進行有效隔離,用干砂、乾粉進行撲救;與酸或氧化劑等反應的物質,禁用酸鹼和泡沫滅火劑撲救;活潑金屬禁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撲救,應用蘇打、食鹽、氮或石墨粉來撲救;鋰的火災只能用石墨粉來撲救。
撒漏處理:上述三類貨物撒漏時,可以收集起來另行包裝。收集的殘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拋棄。對與水反應的撒漏物處理時不能用水,但清掃後的現場可以用大量水沖刷清洗。
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
滅火方法:有機過氧化物、金屬過氧化物只能用砂土、乾粉、二氧化碳滅火劑撲救;撲救時應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處理:在裝卸過程中,由於包裝不良或操作不當,造成氧化劑撒漏時,應輕輕掃起,另行包裝,但不得同車發運,須留在安全地方,對撒漏的少量氧化劑或殘留物應清掃干凈。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滅火方法:撲滅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火災時應注意:氰化物發生火災時,不得用酸鹼滅火器撲救,可用水及砂土撲救;滅火人員撲滅毒害品的火災時應根據其性質採取相應的滅火方法。撲救時盡可能站在上風方向,並戴好防毒面具。
撒漏處理:固體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可在掃集後裝入容器中;液體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應用棉絮、鋸末等松軟物浸潤,吸附後收集,盛入容器中。
腐蝕品
滅火方法:無機腐蝕品或有機腐蝕品直接燃燒時,除具有與水反應特性的物質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撲救。但宜用霧狀水,不能用高壓水柱直接噴射物品,以免飛濺的水珠帶上腐蝕品灼傷滅火人員。
撒漏處理:液體腐蝕品應用干砂、干土覆蓋吸收,掃干凈後,再用水洗刷。大量溢出時可用稀酸或稀鹼中和。中和時,要防止發生劇烈反應。用水洗刷撒漏現場時,只能緩慢地澆洗或用霧狀水噴淋,以防水珠飛濺傷人
來源:中國網路網
疏散與隔離
在生產、儲運過程中一旦發生泄漏,首先要啟用應急產品防止擴散,緊接著要疏散無關人員,隔離泄漏污染區。
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學品的大量泄漏,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
切斷火源
切斷火源對化學品泄漏處理特別重要,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則必須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區域內的各種火源。
自我防護
參加泄漏處理的人員應對泄漏的化學品性質和反映特性有充分的了解,要於高處和上風處進行處理,要嚴禁單獨行動,身邊一定要有監護人。
泄漏控制
如果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要在統一指揮下,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切斷與之相連的設備、管線,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等方法來控制化學品的泄漏。
除此之外,要防止泄漏物擴散,殃及周圍的建築物、車輛及人群,萬一控制不住泄漏口,一定要及時處置泄漏物,嚴密監視,防止火災爆炸。
泄漏物的處置
氣體泄漏物應及時合理的通風。
少量液體泄漏物可用可用砂土或其他不燃吸附劑吸附後做處理。
固體泄漏物應採用適當的工具收集,再用水沖洗地面。
來源:內蒙古化工
1、氫氣(H2)
易燃易爆氣體
一旦發生大的泄漏,應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隔離,嚴格限制進入。疏散無關人員並建立警戒區。切斷火源,盡可能切斷泄漏氣源,打開所有的門窗,讓其自然通風,加速擴散。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
2、一氧化碳(CO)
易燃易爆、劇毒氣體
區域人員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上風無一氧化碳處。泄漏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切斷電源,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噴霧狀水抑制或改變蒸汽雲流向,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也可以用管路導至爐中、凹地焚燒。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消除可能剩下的氣體。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作業時所有設備應接地。制定可行的堵漏方案,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
3、硫化氫(H2S)
易燃易爆、有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至氣體散盡。切斷火源,合理通風,切斷氣源,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注意收集並處理廢水。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將殘余氣體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或使其通過三氯化鐵水溶液,管路裝止回裝置以防止溶液倒吸。
4、天然氣(沼氣)
易燃易爆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防治泄漏物進入受限制的空間(如下水道等),以避免發生爆炸。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防爆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
5、丙烯(C3H6)
易燃易爆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至氣體散盡。消除所有點火源(泄漏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斷氣源。噴霧狀水稀釋、溶解。防止泄漏物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
6、丙烷(C3H8)
易燃易爆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至氣體散盡。消除所有點火源(泄漏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斷氣源。噴霧狀水稀釋、溶解。防止泄漏物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
7、乙炔(C2H2)
易燃易爆氣體
區域人員立即撤離泄漏區到上風區,疏散無關人員並建立警戒區,切斷泄漏源,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堵漏,但不得使用金、銀、銅質工具。消除所有點火源(泄漏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接觸和跨越匯漏物。用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流向。
8、環氧乙烷(C2H4O)
易燃易爆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進行隔離。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強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9、液化石油氣
易燃易爆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建立警戒區。消除所有點火源(泄漏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斷氣源。噴霧狀水抑制或改變蒸汽流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鋼瓶)以免液體漏出。防止泄漏物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禁止接觸和跨越泄漏物。噴霧狀水稀釋。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
10、氯化氫(HCL)
遇水後有強腐蝕性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穿防毒(化)服。從上風向進入現場。採取措施,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氨水(稀鹼水)或霧狀水中和、溶解。如有可能,將殘余氣體或漏出氣體導到收集系統或中和溶液。處置產生的廢水和漏氣容器妥善處理。
11、氯氣(Cl2)
劇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向,並立即進行隔離(警戒),嚴格限制出入。從上風向進入現場,避免與乙炔、松節油、氨等物質接觸。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或稀鹼水溶解、中和。也可結合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將泄漏的氯氣或液氯導至收集系統或中和溶液,也可將漏氣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處置產生的廢水和漏氣容器妥善處理。
12、氨氣(NH3)
易爆、劇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至氣體散盡,切斷火源。現場噴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然後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也可將殘余氣體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禁止接觸和跨越泄漏物。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鋼瓶)以免液體漏出。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
13、一氧化氮(NO)
有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立即隔離,嚴格限制出入,並隔離至氣體散盡。關閉泄漏閥門,切斷泄漏源,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紙、油等)接觸,噴霧狀水稀釋、溶解,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有條件可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應將吸入有毒氣體的患者立即送醫院診治。
14、二氧化氮(NO2)
劇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嚴格限制出入,至氣體散盡。盡可能切斷泄漏源。若是氣體,合理通風,加速擴散。若是液體,用大量水沖洗,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若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冷卻和吸收蒸汽。
15、二氧化硫(SO2)
有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至氣體散盡。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氣體進入下水道,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如有可能,可用捕集器使氣體通過鹼性溶液吸收,中毒人員應立即脫離中毒現場,靜卧、保暖、吸氧,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洗眼結膜囊後送醫院治療。
16、煤氣
易燃易爆、有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至氣體散盡。切斷火源,盡可能切斷泄漏器閥門,或採用堵漏技術和工具堵漏。合理通風,加速擴散。防止泄漏煤氣進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如有可能將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噴頭燒掉,也可以用管路導至爐中或空曠地焚燒。
17、光氣(COCL2碳醯氯)
易燃易爆有毒氣體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直至氣體散盡。下風向撤離至500米。切斷氣源。現場噴氨水或其它稀鹼液中和。然後抽排(室內)或強力排風(室外)。也可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相連的通風櫥內。禁止接觸和跨越泄漏物。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體漏出。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消除可能剩下的氣體。
來源:化工設備人
B. 化學葯品著火,一般情況下,用什麼滅火器
可以用清水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
1、清水滅火器
清水滅火器中的滅火劑為清水。水在常溫下具有較低的粘度、較高的熱穩定性、較大的密度和較高的表面張力,是一種古老而又使用范圍廣泛的天然滅火劑,易於獲取和儲存。對一些易溶於水的可燃、易燃液體還可起稀釋作用;採用強射流產生的水霧可使可燃、易燃液體產生乳化作用,使液體表面迅速冷卻、可燃蒸汽產生速度下降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2、二氧化碳滅火器
適用於撲救易燃液體及氣體的初起火災,也可撲救帶電設備的火災。常應用於實驗室、計算機房、變配電所,以及對精密電子儀器、貴重設備或物品維護要求較高的場所。
3、乾粉滅火器
碳酸氫鈉乾粉滅火器適用於易燃、可燃液體、氣體及帶電設備的初起火災;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器除可用於上述幾類火災外,還可撲救固體類物質的初起火災。但都不能撲救金屬燃燒火災。
4、泡沫滅火器
適用於撲救一般B類火災,如油製品、油脂等火災,也可適用於A類火災,但不能撲救B類火災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體的火災,如醇、酯、醚、酮等物質火災;也不能撲救帶電設備及C類和D類火災。
(2)化學危險品起火如何撲救擴展閱讀:
滅火方法:
冷卻法
這種滅火法的原理是將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的物體上,以降低燃燒的溫度於燃點之下,使燃燒停止。或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的物質上,使其不因火焰熱輻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點。 冷卻滅火法是滅火的一種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滅火劑冷卻降溫滅火。滅火劑在滅火過程中不參與燃燒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這種方法屬於物理滅火方法。
隔離法
隔離滅火法是將正在燃燒的物質和周圍未燃燒的可燃物質隔離或移開,中斷可燃物質的供給,使燃燒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具體方法有:
1、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2、關閉可燃氣體、液體管道的閥門,以減少和阻止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
3、設法阻攔流散的易燃、可燃液體。
4、拆除與火源相毗連的易燃建築物,形成防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
窒息法
窒息滅火法是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燒區或用不燃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的滅火方法。具體方法是:
1、用沙土、水泥、濕麻袋、濕棉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燃燒物。
2、噴灑霧狀水、乾粉、泡沫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
3、用水蒸氣或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灌注發生火災的容器、設備。
4、密閉起火建築、設備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氣體或不燃液體(如二氧化碳、氮氣、四氯化碳等)噴灑到燃燒物區域內或燃燒物上。
C. 危化品自燃怎麼辦,遇到這種情況用什麼撲滅
化學物質品種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危險化學品,分別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燒、爆炸、腐蝕和放射性等危險特性。危險化學品發生火災事故,如果滅火方法不當,措施不得力就有可能使火災擴大,甚至導致爆炸、中毒事故發生,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因此,從事化工生產的廣大職工和消防人員,必須掌握這些物質的理化性質,學會正確的滅火方法。
易燃和可燃液體火災撲救
液體火災特別是易燃液體火災發展迅速而猛烈,有時甚至會發生爆炸。這類物品發生的火災主要根據它們的比重大小,能否溶於水等性質來確定滅火方法。
一般來說,對比水輕(比重小於1)又不溶於水的易燃和可燃液體,如苯、甲苯、汽油、煤油、輕柴油等的火災,可用泡沫或乾粉撲救。初始起火時,燃燒面積不大或燃燒物不多時,也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劑撲救。但不能用水撲救,因為當用水撲救時,易燃可燃液體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隨水流淌而擴大火災。如梅山冶金公司焦化廠,由於工人操作不當,致使2t多苯從下水道流入長江,在江面上擴散面積很大。適逢掛有5條木船的"海電1號"輪船停靠在江邊避風,一船員將未燃盡的火紫丟入江中,遇苯起火,燒壞船隻。
在撲救可燃氣體火災時可燃氣體如果從容器管道中源源不斷地噴散出來,應首先切斷可燃物的來源,然後爭取一次滅火成功。如果在未切斷可燃氣體來源的情況下,急於求成,盲目滅火,則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做法。因為火焰一旦被撲滅,而可燃氣體繼續向外噴散,特別是比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如液化石油氣等外溢,易沉積在低窪處,不易很快消散,遇明火或熾熱物體等火源還會引起復燃。如果氣體濃度達到暴炸極限,還會引起暴炸,很容易導致事故擴大。
D. 危化品燃爆事故案例+著火原因,滅火方法,滅火劑類型以及防範總結
摘要 加強第一出動,以快制快。要根據化學危險品的理化性質調動相應的足夠滅火或搶險救援力量,統一指揮部署,迅速展開戰斗行動,及時排除險情和有效地撲滅火災。
E. 危化品燃燒應急處置的原則是什麼
不同種類的危險化學品或同一種類的危險化學品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火災時,其撲救方法是不同的,若處置不當,不僅不能有效地撲滅火災,反而會使災情進一步擴大。另外,由於危險化學品本身及其燃燒產物大多具有較強的毒害性和腐蝕性,極易造成人員中毒、灼傷。因此,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是一項極其重要且非常危險的工作,必須精心組織,科學指揮,嚴密實施,確保萬無一失。
(1)應迅速查明燃燒范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的危險化學品及燃燒產物是否有毒。
(2)正確選擇最適合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安全地控制火災。火勢較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范圍,然後逐步撲滅火勢。
①先控制,後消滅。針對危險化學品火災的火勢發展蔓延快和燃燒面積大的特點,積極採取准確判斷,科學決策;統一指揮,協同作戰;以快制快,速戰速決;冷卻降溫,控制火勢;築堤堵截,阻擊蔓延;消防裝置滅火與工藝滅火相結合;隱蔽抵近,適時出擊;集中兵力,圍殲火災;消滅殘火,防止復燃等處置火災事故的對策。
消防部隊到場後,必須通過以下步驟進行冷卻和滅火:
a)加強冷卻。首先,確定危險部位(即易發生物理爆炸的容器),切斷火源對這些部位的輻射,加大對該處的冷卻強度。組織可靠的供水線路,保證不間斷供水。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需對周圍設施及時冷卻,並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
b)控制火勢蔓延。在加強冷卻的同時,必須對燃燒強度進行控制,先消滅外圍火災,如地面火災、建築火災等。然後集中力量,控制主要火源。對於可燃氣體或液體火災,在不具備滅火的條件下,主要用水來控制和冷卻,使其在一定范圍內燃燒。
c)圍堤堵截。有些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砂袋或其他材料築堤攔截飄散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下水井、陰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貯罐區發生液體流淌時,要及時關閉堤內和堤外雨水閥、切斷閥,防止物料沿陰溝外溢。
d)確定主攻方向,有效實施滅火。根據危險化學品泄漏的位置及火勢情況,確定主攻方向。如果是由於罐底閥門泄漏造成的火災,可燃物來源在罐底,火勢主要集中於罐底,火直接從底部加熱罐體,情況最為危險。因此,主攻方向為罐底。如果容器上部閥門泄漏引起燃燒,火焰向下輻射,主攻方向在罐體上方。此時,應用水槍冷卻罐體,控制燃燒。如果罐體已經開裂,火焰可能從幾個方向輻射其他容器,此時的主攻方向應以破裂罐為中心,分不同方向進攻。
e)隱蔽抵近,適時出擊。撲救化工火災時,隨時可能發生的爆炸往往嚴重威脅到人員的生命安全,為保存自己,消滅火災,撲救人員應佔領有利位置,採取隱蔽抵近,適時出擊的滅火對策。
f)集中力量,圍殲火災。當滅火條件成熟時(對於氣體火災,已經實施堵漏或可以堵漏時,對於液體火災已具備足夠的滅火劑時),應及時集中力量,圍殲火災。
②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人員應有針對性地採取自我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
(3)對有可能發生爆炸、爆裂、噴濺等特別危險需緊急撤退的情況,應按照統一的撤退信號和撤退方法及時撤退。撤退信號應格外醒目,能使現場所有人員都看到或聽到。
(4)火災撲滅後,仍然要派人監護現場,消滅余火。對於可燃氣體沒有完全清除的火災應在上、中、下不同層面保留火種,直到介質完全燒盡。火災單位應當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協助公安部門調查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責任,未經公安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場。
F.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一般包括哪幾個方面內容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
化學品事故是指一種或數種化學品意外釋放造成的事故。如1979年,溫州電化廠氯氣泄漏造成人59死亡,下風向成片草木枯黃,直接經濟損失達200萬元。由此可見,化學品事故與其它事故相比,其後果更嚴重,因此如何預防化學品事故的發生,以及怎樣將化學品事故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減少到最小(即應急處理),已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下面就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原則進行簡略的介紹。
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一般包括報警、緊急疏散、現場急救、溢出或泄漏處理和火災控制幾方面。
1、事故報警
1.1 報警
及時傳遞事故信息,通報事故狀態,是使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關鍵環節,這個環節處理得當會使可能形成災難性事故變成災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處理不當,延誤時間,也能形成滅頂之災。
當發生突發性危險化學品泄漏或火災爆炸事故時,現場人員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檢查事故部位,並向有關人員和「119」報警;如果是發生在企業內部,應向當班車間主任或值班長,同時向企業調度室報告;如果是在運輸途中應向當地應急救援部門或「119」報警。
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事故性質(外溢、爆炸、火災)、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及聯系電話。
1.2救援隊伍
各主管單位在接到事故報警後,應迅速組織一個應急救援專業隊,各救援隊伍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並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和組織群眾撤離、疏散,做好危險化學品的清除工作;注意保護事故現場,以便事故調查。
等待急救隊或外界的援助會使微小事故變成大災難,因此每個工人都應按應急計劃接受基本培訓,使其在發生化學品事故時採取正確的行動。
2、緊急疏散
2.1建立警戒區域
事故發生後,應根據化學品泄漏的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范圍建立警戒區,並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幹道上實行交通管制。
·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並有專人警戒。
·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泄漏溢出的化學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應嚴禁火種。
2.2緊急疏散
迅速將警戒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如事故物質有毒時,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並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窪處滯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與著火區。
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每個車間應至少有兩個暢通無阻的緊急出口,並有明顯標志。
3、現場急救
在事故現場,化學品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為:中毒、窒息、凍傷、化學灼傷、燒傷等,進行急救時,不論患者還是救援人員都需要進行適當的防護。
當現場有人受到化學品傷害時,應立即進行以下處理:
·迅速將患者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
·呼吸困難時給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驟停,立即進行心臟按摩。
·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沖洗要及時、徹底、反復多次;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當人員發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採用40°C—42°C恆溫熱水浸泡,使其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
·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口服者,可根據物料性質,對症處理。
·經現場處理後,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
4、泄漏控制
易燃化學品的泄漏處理不當,隨時都有可能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而火災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擴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學品的泄漏,必須事先進行計劃,並且對化學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4.1泄漏處理注意事項: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學品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
·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4.2泄漏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話,可通過控制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來消除化學品的進一步擴散。這可通過以下方法:
在廠調度室的指令下進行,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通過採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方法。
·容器發生泄漏後,應採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對整個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成功地進行堵漏取決於幾個因素:接近泄漏點的危險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點處實際的或潛在的壓力、泄漏物質的特性。
4.3對泄漏物的處理
泄漏被控制後,要及時將現場泄漏物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泄漏物處置主要有四種方法:
·圍堤堵截:如果化學品為液體,泄漏到地面上時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需要築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對於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稀釋與覆蓋:為減少大氣污染,通常是採用水槍或消防水帶向有害物蒸氣雲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使其在安全地帶擴散。在使用這一技術時,將產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應疏通污水排放系統。對於可燃物,也可以在現場施放大量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於液體泄漏,為降低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
·收容(集):對於大型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人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統處理。
5、火災控制
危險化學品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學品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火災時,其撲救方法差異很大,若處置不當,不僅不能有效撲滅火災,反而會使災情進一步擴大。此外,由於化學品本身及其燃燒產物大多具有較強的毒害性和腐蝕性,極易造成人員中毒、灼傷。因此,撲救化學危險品火災是一項極其重要又非常危險的工作。從事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運輸的人員和消防救護人員平時應熟悉和掌握化品的主要危險特性及其相應的滅火措施,並定期進行防火演習,加強緊急事態時的應變能力。
一旦發生火災,每個職工都應清楚地知道他們的作用和職責,掌握有關消防設施、人員的疏散程序和危險化學品滅火的特殊要求等內容。
5.1滅火注意事項
發生化學品火災時,滅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5.2滅火對策
5.2.1撲救初期火災
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適當移動式滅火器來控制火災。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然後立即啟用現有各種消防設備、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和控制火源。
5.2.2對周圍設施採取保護措施
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必須及時採取冷卻保護措施,並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有的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築堤攔截飄散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另外,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下水井、陰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
5.2.3火災撲救
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決不可盲目行動,應針對每一類化學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來安全地控制火災。化學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消防隊來進行。其他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後,介紹物料介質,配合撲救。
必要時採取堵漏或隔離措施,預防次生災害擴大。
當火滅了後,仍然要派人監護,清理現場,消滅余火。
應急處理過程並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順序進行,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同時進行,如危險化學品泄漏,應在報警的同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等等。
化學品事故生成的特點是發生突然,擴散迅速,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一旦發生化學品事故,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慌亂,處理不當,又會引起二次災害。因此,各企業應制訂和完善化學品事故應急計劃。讓每一個職工都知道應急方案,定期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廣大職工具備對付突發性災害的應變能力,做到遇災不慌,臨陣不亂,正確判斷,正確處理,增強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傷亡。
G. 化學知識小科普:當化學品著火了應怎麼施救
1、鹼金屬單質
鹼金屬元素是位於元素周期表第一列的金屬元素:鋰、鈉、鉀、銣、銫、鈁的統稱。這類金屬單質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常溫下即可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在加熱條件下會發生劇烈燃燒,而且遇水會快速反應生成氫氣並放出大量的熱,甚至會引燃氫氣而爆炸。
2、電石
電石化學名稱為碳化鈣,白色晶體,工業品為灰黑色塊狀物,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於產生可燃氣體乙炔,本身不可燃,但遇水劇烈反應,生成乙炔,並放出大量熱。乙炔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3、三乙基鋁
無色液體,主要用於有機合成,也用作火箭燃料。化學性質活潑,能在空氣中自燃,遇水反應生成可燃氣體乙烷並放出大量熱,會引起爆炸。
4、密度比水小且不溶於水的易燃液體
比較常見的是汽油、煤油、苯以及廚房的植物油,這類物品由於本身性質密度比水小且不溶於水,燃燒時若用水撲救往往無效甚至會導致火勢蔓延。若家中少量植物油燃燒可用鍋蓋蓋滅。
以上介紹了部分不可用水撲救的化學品,由於這類化學品的特殊性,撲救方法很復雜。若存放這類化學品的倉庫發生火災,必須第一時間通知消防部門,並告知所儲存的化學品種類及數量。
這些東西著火了,也不能用水撲救。
食用油鍋。油鍋起火時,千萬不能用水澆。因為水遇到熱油會形成「炸鍋」。使油火到處飛濺。撲救方法是,迅速將切好的冷盤沿邊倒入鍋內,火就自動熄滅了。另一種方法是用鍋蓋或能遮住油鍋的大塊濕布遮蓋到起火的油鍋上,使燃燒的油火接觸不到空氣缺氧而自熄。
電器。電器發生火災時,首先要切斷電源。在無法斷電的情況下千萬不能用水和泡沫撲救,因為水和泡沫都能導電。應選用二氧化碳、乾粉滅火器或干沙土進行撲救,而且要與電器設備和電線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
電腦著火應馬上拔下電源,使用乾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如果發現及時,也可以拔下電源後迅速用濕地毯或棉被等覆蓋電腦,切勿向失火電腦潑水,因為溫度突然下降,也會使電腦發生爆炸。
燃料油、油漆。燃料油或油漆起火時,應用泡沫、乾粉或1211滅火器具或沙土進行撲救。
H. 可以用水進行撲救的是什麼起火
可以用水進行撲救的是:門窗木材電起火可以用水撲救,如果是油、煤氣、電器起火就不能用水撲救。
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通常具有有機物質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余燼。如木材、乾草、煤炭、棉、毛、麻、紙張、塑料(燃燒後有灰燼)等火災。這類火災可以用水撲滅。
以下火災是不能用水撲滅的:
1、汽油火災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如果汽油著火用水撲救,密度大的水往下沉,輕質的汽油往上浮,浮在水面上的汽油仍會繼續燃燒,並且汽油會隨著水到處蔓延,擴大燃燒面積,危及其他貨物和周圍建築物的安全。
遇到汽油著火,應立即用泡沫、二氧化碳和乾粉滅火機等滅火工具滅火,嚴禁用水撲救。
2、電器火災電器
發生火災時,首先要切斷電源,在無法斷電的情況下千萬不能用水或泡沫撲救,因為水和泡沫都能導電。應用二氧化碳、乾粉滅火器或者干沙土進行撲救,而且要與電器設備和電線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
3、油漆火災
油漆起火千萬不能用水澆。應用泡沫、乾粉或1211滅火器具或沙土進行撲救。
4、化學危險品火災
化學危險物品著火在學校實驗室常存放有一定量的硫酸、硝酸、鹽酸、鹼金屬鉀、鈉、鋰及易燃金屬鋁粉、鎂粉等。這些物品遇水後極易發生反應或燃燒,是絕對不能用水撲救的。碳化鉀、碳化鈉、碳化鋁和碳化鈣以及氫化鉀、氫化鎂等遇水能發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熱,可能引起著火和爆炸。
I. 不能被水撲滅的火災用什麼撲滅
不能被水撲滅的火災用二氧化碳、乾粉滅火器或者干沙土進行撲救。以電器火災為例,發生火災時,首先要切斷電源,在無法斷電的情況下千萬不能用水或泡沫撲救,因為水和泡沫都能導電。應用二氧化碳、乾粉滅火器或者干沙土進行撲救,而且要與電器設備和電線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
除此之外,油鍋起火時,千萬不能用水澆。因為水遇到熱油會形成「炸鍋」,使油火到處飛濺。撲救方法是,迅速將切好的冷盤沿邊倒入鍋內,火就自動熄滅了。另一種方法是用鍋蓋或能遮住油鍋的大塊濕布遮蓋到起火的油鍋上,使燃燒的油火接觸不到空氣缺氧窒息。
不能用水撲滅的火災。
1、化學危險品火災。化學危險物品著火在學校實驗室常存放有一定量的硫酸、硝酸、鹽酸、鹼金屬鉀、鈉、鋰及易燃金屬鋁粉、鎂粉等。這些物品遇水後極易發生反應或燃燒,是絕對不能用水撲救的。碳化鉀、碳化鈉、碳化鋁和碳化鈣以及氫化鉀、氫化鎂等遇水能發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熱,可能引起著火和爆炸。
2、鹼金屬火災。鹼金屬(如鉀、納、鋅粉)火災:因為水遇鹼金屬後,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生成大量氫氣,釋放出大量的熱,容易引起爆炸。這種火災,要正確選擇滅火劑,合理利用本地資源。
3、金屬碳化物、氫氣物火災。如碳化物(電石)遇水分解並釋放出大量的熱,易使燃燒擴大或發生爆炸。
4、硫酸、硝酸、鹽酸火災。此類火災不宜用強大的水流撲救,因為酸遇水沖擊,引起飛濺、流出傷人,流出的酸與可燃物質接觸後,有引起燃燒的危險。但在必要時,可用噴霧水流撲救。比水輕或不溶於水的易燃液體火災:此類火災原則上是不可以用水撲救的,但原油、重油可以用噴霧水流撲救。
以上內容參考應急管理部——哪些火災不能用水撲滅?
J. 危化品罐車若著火,該如何撲火
危化品罐車如果在行駛過程中著火,那麼一定要緊急採用自救辦法,比如說噴水、使用滅火器、窒息等方法滅火。
三、如果拉的是氧化劑等物品,那麼需要採用大量的水進行淹浸滅火,因為氧化劑會加快火災的蔓延,如果採用滅火器滅火會沒有任何效果,如果水量小的話還會引起氧化物的反應,加速火災的發展,所以要在水量充足的地方進行快速滅火。如果拉的是有毒物品,那麼就需要根據物品性質採用泡沫或者沙子等進行滅火,絕對不可以用水,還要疏散周圍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