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化學家
1、彼得·阿格雷
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1949年1月30日-),美國醫生和分子生物學家。因對細胞膜中的水通道的發現以及對離子通道的研究,與羅德里克·麥金農一起獲得了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
阿格雷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學院講席教授及約翰·霍普金斯瘧疾研究所(JHMRI)所長。
2、庫爾特·阿爾德
庫爾特·阿爾德(德語:Kurt Alder,1902年7月10日-1958年6月20日),德國化學家,1902年7月10日,阿爾德生於德國克尼格許特(今波蘭霍茹夫),1950年與奧托·迪爾斯因對二烯合成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1958年7月20日逝世於德國科隆。
阿爾德還研究了二烯反應的可逆性——反應的產物分解為一些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本是反應的原料。
3、斯凡特·阿倫尼烏斯
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瑞典語: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化學家。
提出了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的阿倫尼烏斯理論,研究了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得出阿倫尼烏斯方程。由於在物理化學方面的傑出貢獻,被授予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
4、黃鳴龍
黃鳴龍(1898年8月6日-1979年7月1日),江蘇揚州人,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鳴龍改良的沃爾夫-凱惜納還原法在當時的國際上廣泛應用(現又改良),並編入各國有機化學教科書中,是第一個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有機反應,簡稱為黃鳴龍還原法。
5、梅爾文·卡爾文
梅爾文·埃利斯·卡爾文(英語:Melvin Ellis Calvin,1911年4月8日-1997年1月8日),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出生,美國化學家,因與安德魯·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發現卡爾文循環,或稱卡爾文本森循環而聲名顯著,196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Ⅱ 化學家最著名的有哪些
最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1] 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人造元素鍩(Nobelium)以諾貝爾命名
Ⅲ 著名的化學家有哪些
去查網路吧
萊納斯·卡爾·鮑林
http://bk..com/view/136496.htm
門捷列夫
http://bk..com/view/4476.htm
阿侖尼烏斯
http://bk..com/view/396188.htm
黃鳴龍
http://bk..com/view/187807.htm
唐敖慶 男,江蘇宜興縣人,著名化學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譽國際的具有特色的中國理論化學派的創建人及主要代表者。
莫桑德爾 瑞典化學家,是貝采里烏斯的學生,他對發現和研究稀土元素作出了重大貢獻。
門捷列夫(1834.2.8~1907.2.2),俄羅斯化學家,生在西伯利亞。他從小熱愛勞動,喜愛大自然,學習勤奮。
居里
法國物理學家和放射化學家。
盧嘉錫 (1915-)
盧嘉錫 男,1915年10月出生於廈門市,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他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上面的不全,給你全一點!總結:
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生物化學家:
1.奧爾特曼(S.Altman) (1939-)
奧爾特曼(S.Altman) 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獲1989年化學獎.
1978年和1981年奧爾特曼與切赫分別發現了核糖核酸(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這項研究不僅為探索RNA的復制能力提供了線索,而且說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質是同時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遺傳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質是生物起源的定論。
2.切赫(T.R.Cech) (1947-)
切赫(T.R.Cech)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與奧爾特曼共同獲得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獨立地發現核糖核酸(RNA)不僅像過去所設想的那樣僅被動地傳遞遺傳信息,還起酶的作用,能催化細胞內的為生命所必需的化學反應.在他們的發現之前,人們認為只有蛋白質才能起酶的作用.他最先證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學反應,並於1982年公布其研究結果.1983年證實RNA的這種酶活動.
3.史密斯(M.Smith) (1932-2000)
加拿大科學家史密斯由於發明了重新編組DNA的「寡聚核苷酸定點突變」法,即定向基因的「定向誘變」而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獎。該技術能夠改變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是生物工程中最重要的技術。
這種方法首先是拚接正常的基因,使之改變為病毒DNA的單鏈形式,然後基因的另外小片斷可以在實驗室里合成,除了變異的基因外,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斷和正常基因的相對應部分分列成行,猶如拉鏈的兩條邊,全部戴在病毒上。第二個DNA鏈的其餘部分完全可以製作,形成雙螺旋,帶有這種雜種的DNA病毒感染了細菌,再生的蛋白質就是變異性的,不過可以病選和測試,用這項技術可以改變有機體的基因,特別是穀物基因,改善它們的農藝特點。
利用史密斯的技術可以改變洗滌劑中酶的氨基酸殘基(橘紅色),提高酶的穩定性。
4.穆利斯(K.B.Mullis) (1944-)
美國科學家穆利斯(K.B.Mullis) 發明了高效復制DNA片段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於1993年獲獎。利用該技術可從極其微量的樣品中大量生產DNA分子,使基因工程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工具。
85年穆利斯發明了「聚合酶鏈反應」的技術,由於這項技術問世,能使許多專家把一個稀少的DNA樣品復製成千百萬個,用以檢測人體細胞中艾滋病病毒,診斷基因缺陷,可以從犯罪的現場,搜集部分血和頭發進行指紋圖譜的鑒定。這項技術也可以從礦物質里製造大量的DNA分子,方法簡便,操作靈活。
整個過程是把需要的化合物質倒在試管內,通過多次循環,不斷地加熱和降溫。在反應過程中,再加兩種配料,一是一對合成的短DNA片段,附在需要基因的兩端作「引子」;第二個配料是酶,當試管加熱後,DNA的雙螺旋分為兩個鏈,每個鏈出現「信息」,降溫時,「引子」能自動尋找他們的DNA樣品的互補蛋白質,並把它們合起來,這樣的技術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基因工程。
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用PCR方法對一個2000萬年前被埋在琥珀中的昆蟲的遺傳物質進行了擴增。
5.6.7.
分別是:
1997年
因斯.斯寇(Jens C.Skou) (1918-)
1997年化學獎授予保羅.波耶爾(美國)、約翰.沃克(英國)、因斯.斯寇(丹麥)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生命的能量貨幣--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
因斯.斯寇最早描述了離子泵——一個驅使離子通過細胞膜定向轉運的酶,這是所有的活細胞中的一種基本的機制。自那以後,實驗證明細胞中存在好幾種類似的離子泵。他發現了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一種維持細胞中鈉離子和鉀離子平衡的酶。細胞內鈉離子濃度比周圍體液中低,而鉀離子濃度則比周圍體液中高。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以及其他的離子泵在我們體內必須不斷地工作。如果它們停止工作、我們的細胞就會膨脹起來,甚至脹破,我們立即就會失去知覺。驅動離子泵需要大量的能量——人體產生的腺三磷中,約三分之一用於離子泵的活動。
約翰.沃克(John E.Walker) (1941-)
約翰.沃克與另兩位科學家同獲得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約翰.沃克把腺三磷製成結晶,以便研究它的結構細節。他證實了波耶爾關於腺三磷怎樣合成的提法,即「分子機器」,是正確的。1981年約翰.沃克測定了編碼組成腺三磷合成酶的蛋白質基因(DNA).
保羅.波耶爾(Panl D.Boyer) (1918-)
1997年化學獎授予保羅.波耶爾(美國)、約翰.沃克(英國)、因斯.斯寇(丹麥)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生命的能量貨幣--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保羅.波耶爾與約翰.沃克闡明了腺三磷體合成酶是怎樣製造腺三磷的。在葉綠體膜、線粒體膜以及細菌的質膜中都可發現腺三磷合成酶。膜兩側氫離子濃度差驅動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保羅.波耶爾運用化學方法提出了腺三磷合成酶的功能機制,腺三磷合成酶像一個由α亞基和β亞基交替組成的圓柱體。在圓柱體中間還有一個不對稱的γ亞基。當γ亞基轉動時(每秒100轉),會引起β亞基結構的變化。保羅.波耶爾把這些不同的結構稱為開放結構、鬆散結構和緊密結構。
8.9.10
2001年
威廉·諾爾斯(W.S.Knowles) (1917-)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三位化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則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現在,像抗生素、消炎葯和心臟病葯物等,都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葯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葯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葯物作為鎮痛葯或止咳葯,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葯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諾爾斯的貢獻是在1968年發現可以使用過渡金屬來對手性分子進行氫化反應,以獲得具有所需特定鏡像形態的手性分子。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轉化成工業產品,如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葯L-DOPA就是根據諾爾斯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1968年,諾爾斯發現了用過渡金屬進行對映性催化氫化的新方法,並最終獲得了有效的對映體。他的研究被迅速應用於一種治療帕金森症葯物的生產。後來,野依良治進一步發展了對映性氫化催化劑。夏普雷斯則因發現了另一種催化方法——氧化催化而獲獎。他們的發現開拓了分子合成的新領域,對學術研究和新葯研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成果已被應用到心血管葯、抗生素、激素、抗癌葯及中樞神經系統類葯物的研製上。現在,手性葯物的療效是原來葯物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在合成中引入生物轉化已成為制葯工業中的關鍵技術。
諾爾斯與野依良治分享諾貝爾化學獎一半的獎金。夏普雷斯現為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學院化學教授,將獲得另一半獎金。
野依良治(R.Noyori) (1938-)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葯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葯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葯物作為鎮痛葯或止咳葯,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葯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1968年,諾爾斯發現了用過渡金屬進行對映性催化氫化的新方法,並最終獲得了有效的對映體。他的研究被迅速應用於一種治療帕金森症葯物的生產。後來,野依良至進一步發展了對映性氫
二:以下為自1985年以來歷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名單:
2006年:
安德魯-費里(美國)
克拉格-米洛(美國)
2005年:
巴里-馬歇爾(澳大利亞)
羅賓-沃倫(澳大利亞)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爾(美國)
琳達-巴克(美國)
2003年:
保羅-勞特伯(美國)
皮特-曼斯菲爾德(英國)
2002年:
羅伯特-霍威茨(美國)
約翰-薩爾斯頓(英國)
悉尼-布瑞納(南非/英國)
2001年:
勒蘭德-霍特維爾(瑞典)
保羅-格林加德(美國)
艾里克-坎德爾(美國)
1999年:
古恩特-布勞貝爾(德國/美國)
1998年:
羅伯特-弗切哥特(美國)
路易斯-因格納羅(美國)
弗里德-穆拉德(美國)
1997年:
斯坦利-普魯西納(美國)
1996年:
皮特-多赫蒂(澳大利亞)
洛夫-金克納格爾(瑞士)
1995年:
愛德華-劉易斯(美國)
克里斯蒂納-沃爾哈德(德國)
艾里克-威斯喬斯(美國)
1994年:
阿爾弗雷德-吉爾曼(美國)
馬丁-羅德貝爾(美國)
1993年:
里卡德-羅伯茨(英國)
菲利浦-夏普(英國)
1992年:
艾德蒙德-弗斯切(美國/瑞士)
愛德文-克裡布斯(美國)
1991年:
尤因-納赫(德國)
伯特-薩科曼(德國)
1990年:
約瑟夫-穆雷(美國)
唐納-托馬斯(美國)
1989年:
米切爾-畢西普(美國)
哈羅德-瓦姆斯(美國)
1988年:
詹姆斯-布萊克(英國)
哥土德-埃里昂(美國)
喬治-希汀斯(美國)
1987年:
Susumu Tonegawa(日本)
1986年:
斯坦利-科恩(美國)
里塔-列維-蒙塔西納(義大利)
1985年:
米切爾-布朗(美國)
約瑟夫-戈德斯坦恩(美國)
參考資料:很多
夠了吧?
Ⅳ 中國化學家都有哪些
黃鳴龍(1898~1979),有機化學家。江蘇揚州人。1917年畢業於江蘇省揚州中學,1918年畢業於浙江醫院專科學校。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後,任浙江醫葯專科學校教授兼主任。
1934~1940年先後在德國符茲堡大學、德國先靈葯廠研究院、英國倫敦大學做訪問教授。1940年回國,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5~1952年,先後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教授、默克葯廠研究員。
1952年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化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委員、中國葯學會副理事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38年開始從事甾體化學的研究。首次發現甾體中的雙烯酮反應,用於生產女性激素。發現變質山道年的4個異構體在酸鹼中可以成圈轉變,由此推斷出山道年及4個變質山道年的相對構型。
1945年在美國從事凱西納—華爾夫還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國際上稱之為黃鳴龍還原法。他還領導了用七步法合成可的松的研究,並協助工業部門投入了生產。領導研製了甲地孕酮等計劃生育葯物,為建立甾體葯物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關於甾體合成和甾體反應的研究,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表論文100餘篇。
在有機化學史上迄今唯一一個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反應:黃鳴龍還原反應,更讓世人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黃鳴龍還原法的基礎是狼凱惜納還原法,黃鳴龍在其反應條件上進行了改良,先將醛、酮、氫氧化鈉、肼的水溶液和一個高沸點的水溶性溶劑(如二甘醇、三甘醇)一起加熱,使醛、酮變成腙,再蒸出過量的水和未反應的肼,待達到腙的分解溫度(約200℃)時繼續迴流3~4個小時至反應完成,這樣可以不使用狼凱惜納法中的無水肼,反應可在常壓下進行,而且縮短反應時間,提高反應產率(可達90%)。
Ⅳ 的化學家有哪些
化學家有好多,如:
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7])俄國化學家。1834年2月7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聖彼得堡。1850年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1857年任聖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1861年回聖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66年任聖彼
萊納斯·卡爾·鮑林
性和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邊緣學科,在化學的許多領域卓有建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曾兩次榮獲諾貝爾獎(1954年化學獎, 1962年和平獎),有很高的國際聲譽。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重大成果
在鮑林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中,他參與和經歷了20世紀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成果卓著:首次全面描述化學鍵的本質;發現蛋白質的結構;揭示鐮刀狀細胞貧血症的病因;參與揭示DNA結構的研究;主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些軍工科研項目;推進X射線結晶學、電子衍射學、量子力學、生物化學、分子精神病學、核物理學、麻醉學、免疫學、營養學等學科的發展。
Ⅵ 化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阿伏伽德羅出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都靈,是當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羅的父親菲立波,曾擔任薩福伊王國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羅勉強的讀完中學,進入都靈大學讀法律系,成績突飛猛進。1811年發表了阿伏伽德羅假說,阿伏伽德羅定律。
阿伏伽德羅30歲時,對研究物理產生興趣。後來他到鄉下的一所職業學校教書,1815年1月與馬西亞結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冊理論物理學。為了紀念他,NA稱為阿伏伽德羅常量。
Ⅶ 化學家有哪些
最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
其他化學家:約翰·道爾頓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皮埃爾·居里 瑪麗·居里
葛洪 盧嘉錫 侯德榜 黃鳴龍 張青蓮 .還有很多,其實高中化學書每一章後面都有一些化學家的介紹。
Ⅷ 歷史上最偉大的10位化學家是哪些
約瑟夫.普里斯特列(1733 1804)、埃米爾.赫曼.費雪(1852 1919)、安托尼.拉瓦錫(1743 1794)、蓋蒂.科里(1896 1957)、約翰.道爾頓(1766 1844)、佩西.朱利安(1899 1975)、迪蒙垂.門捷列夫(1834 1907)、里納斯.鮑林(1901 1994)、艾文.朗繆爾(1881 1957)、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1910 1994)。
1.約瑟夫.普里斯特列(1733 1804)
氧氣的發現
嚴格的加爾文教成長背景
一名深受歡迎的教師
碳酸類飲料的發明
不同種類的空氣
氧氣的發現
燃素理論遇到的挑戰
對光合作用的研究
有爭議的工作
植物怎樣製造食物
2.安托尼.拉瓦錫(1743 1794)
現代化學的語言和基礎
律師之家
TheFermeGenerale
從水到土?
關於燃燒的氧化理論
克勞德.路易.貝托萊(1748 1822)
化學命名法的革命
對於呼吸作用的研究
3.約翰.道爾頓(1766 1844)
化學原子理論
教友派的成長環境
一個自然哲學家
曼徹斯特文學和哲學學會
道爾頓病和氣象科學
最細微的部分
4.迪蒙垂.門捷列夫(1834 1907)
元素周期表
悲慘的童年
化學物質的結構 功能關系
最終的統一
元素周期表
5.艾文.朗繆爾(IrvingLangmuir)(1881 1957)
表面化學的進展
天才初露端倪
在研究領域中自由暢游
完善原子結構模型
表面化學的研究成就與諾貝爾獎
凱瑟琳.布爾.布勞基特(KatharineBurrBlodgett)(1898 1979)
控制天氣
6.埃米爾.赫曼.費雪(EmilHermannFischer)(1852 1919)
嘌呤與糖的合成以及酶的作用機制
選擇科學
向化學家邁進
凱庫勒和苯
早期的發現
咖啡因與巴比妥酸鹽的共同點
不同種類的糖
氨基酸和蛋白質
7.蓋蒂.科里(GertyCori)(1896 1957)
糖類的新陳代謝和肝糖原儲藏失調症
一生的伴侶
卡爾.費迪南德.科里(CarlFerdinandCori)(1896 1984)
激素控制下的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
試管中的化學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女性
肝糖原儲藏失調
8.佩西.朱利安(PercyJulian)(1899 1975)
青光眼治療葯物的合成和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固醇
迎頭趕上
奮力向前
卓越的豆類化學家
類固醇的合成
化學信使
一位人本主義的科學家
9.里納斯.鮑林(LinusPauling)(1901 1994)
描述化學鍵本質
娃娃教授
鮑林准則與化學鍵理論,碳的雜化軌道理論
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
蛋白質構型
分子疾病
反戰鬥士
維生素奇跡的信仰者
10.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DorothycrowfootHodgkin)
(1910 1994)
生物學重要分子的x射線分析
粗略但世俗的教育
著迷於晶體
簡陋的實驗室,優秀的結果
青黴素的結構
過於復雜的化學分析
潛能的實現
受人尊敬的晶體學之母
Ⅸ 科學家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科學探究技能
1、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種強烈的求知慾,無機物是不會有的,而有些活的有機體也因為缺乏好奇心而顯得全無生氣。科學家對於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對於自然的好奇,對於普遍事物的好奇。他們想探知事物的規律,他們具有看到事物最為本質一面的本領。作為科學家,他們能夠將事物歸納為最基本的簡單而重要的法則,並通過這些基本法則去了解許多其它事物。他們所了解的事物不單單是一個清單,或對個別事物的認識,而是將對它們的認識歸納成為一種普遍的認識。這些素質都是科學家應該具有的。
2、旺盛的求知慾:求知慾最初表現在解決人類實際生活的需求上,當這些比較基本的技能需求滿足以後,求知慾不可避免地會升級到比較不受限制和更復雜的活動上。單就知識本身而言,是為了尋求解答諸如天空有多高、石頭為什麼會落下來等純粹由好奇心所引發的一些問題。但是總有人會問那些看起來毫無用處的問題,並設法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純粹是出自於求知慾,為了使他們的大腦保持活動,這種人就具有成為科學家的基本條件。
3、恆心和毅力:科學家必須要有恆心和毅力。他們在研究實驗過程中不斷努力,努力再努力,鍥而不舍。此外,優秀的科學家一般都有很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斷。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素質。
4、其他應具備的條件:成為科學家必須受到很好的訓練,習慣長時間的工作,必須具備化繁為簡的本領。
Ⅹ 十大著名化學家中國近代比較出名的化學家有哪些
謝寧
高謝寧
曾讀於北達資源、北京附屬
現代著名化家物家同著深厚哲功底繼承並發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