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上好第一節化學課
上好第1節化學課,那當然是先預習了,先自己把要學習的初步內容大概看一下,這樣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要做太多准備了。
『貳』 如何上好高中化學第一節課
在上課之前,最好提前預習一下課本的內容,不用特別每一個字都看得非常仔細,但是至少要知道要講什麼。如果能復習初中化學的內容,當然更好了。一般老師都會復習一點,再講一點。
上課的時候要注意把握老師的節奏,掌握課程講解的特點,因為高中化學比初中化學更多的要求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所以要在第一節課努力適應這種轉變。不要還停留在原來的方法上。
第一節課也不用那麼緊張,只要好好復習,努力掌握兩種學習方式的變化,就沒問題啊。多問老師問題,要讓老師對自己印象深刻一些,才能更好的學習。
祝你學習順利!
『叄』 如何學好化學高中化學
化學科有兩大特點:(一)化學的形成和發展,起源於實驗又依賴於實驗,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二)化學「繁」。這個「繁」實際上就反映了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分散,並且大量的知識需要識記的特點。因此,我們不能把以前學數學、物理的方法照搬來學化學,而要根據化學科的特點取捨、創新。筆者根據化學科本身的特點和本人多年的化學教學經驗,總結出了「觀、動、記、思、練」的五字學習法,供同學們參考。
(一)觀
「觀」即觀察。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牆壁上寫著六個發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瓦特由於敏銳的觀察看到「水蒸氣沖動壺蓋」而受到有益的啟發後,發明了蒸汽機,這些都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那麼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進行,具體步驟是:(1)反應物的顏色、狀態、氣味;(2)反應條件;(3)反應過程中的各種現象;(4)反應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最後對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概括,得出科學結論,形成准確的概念,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例如緒言部分的第四個實驗,在試管中加熱鹼式碳酸銅,觀察目的是鹼式碳酸銅受熱變化後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觀察內容和方法是(1)反應前:鹼式碳酸銅是綠色粉末狀固體;(2)反應中:條件是加熱,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是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壁逐漸有水霧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3)反應後:試管里的綠色粉末全部變黑,試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渾濁。經分析得知鹼式碳酸銅受熱後生成了新物質黑色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最後與前面三個實驗現象比較、概括出「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化學變化」的概念。
(二)動
「動」即積極動手實驗。這也是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的、同學們必須形成的一種能力。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制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憑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記
「記」即記憶。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由於:(l)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2)一些物質的性質、製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怎樣去記呢?本人認為:(1)要「因材施記」,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死記硬背);(2)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花時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於動腦,即多分析、思考。要善於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麼」想「怎麼辦」?碰到疑難,不可知難而退,要深鑽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似是而非的問題,不可朦朧而過,應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就是會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
(五)練
「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並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肆』 如何上好高中化學第一次課
一年之計在於春.但對學校而言,卻是一年之計在於秋,秋季一開學,學校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學年,新陳代謝已經完成,一批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一撥新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讀書,這時,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第一節課,而對學生來說,最盼望的也是第一節課,那麼,如何上好第一節課呢?我認為,對於高中化學的第一節課來說,關鍵的是設計好三個精彩的亮相.
一.為自己設計一個精彩的亮相
師生見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為一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對於自己的亮相一定要精心設計,力圖給學生留下一個最深刻的第一印象.
一般來說,教師的亮相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外表,一定要干凈利落,顯得精神飽滿.但僅有外表是不夠的,還要把自己最突出的教學優勢表現出來,盡量在第一次上課就能贏得學生的尊敬甚至崇拜,這能為將來的師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麼,該如何設計下一步的亮相呢?最重要的是分析自己的長處,根據自己的特點量身定做.比如,有的老師,尤其是現在剛畢業的年輕老師,英語功底不錯,那麼,你就可以用英語設計自己的開場白,讓學生從佩服你的流利英語開始,對你和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有的老師,擅長繪畫,那就可以事先畫上一張化學家的頭像或者火箭升空、陶瓷寫生的作品,從精美的圖畫開始講述化學發展的歷程從而引入話題;還有的老師,寫得一筆好字,那就可以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上自己的大名或自己最想與學生分享的一句話,從與學生的交往開始進入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別的特長,也可以就從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設計幾個引人入勝的實驗,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激發起來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亮相設計.
有這樣一位老師,字寫得不怎麼樣,但電腦水平不錯,他就用電腦製作了一個漂亮的課件,帶著學生到多媒體教室上了第一節課,精緻的畫面、悠揚的音樂、豐富的內容都讓學生大開眼界,興致勃勃,他成功地揚長避短,給了學生一個最佳的第一印象,後來再上課的時候,他在寫字上的缺陷也被淡化了很多.對他來說,這就是最聰明最精彩的亮相設計了.
二.為高中化學知識設計一個精彩的亮相
教師自身的亮相雖然重要,但卻不應該是第一節課的重頭戲,而僅是一個引子,接下來要完成的,則是為高中化學知識設計一個精彩的亮相了.
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學習,不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那麼,在第一節課里,教師就要讓學生對高中的化學知識有一個大體了解,使他們在心理上做好准備,然後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加速適應過程的完成.
高中化學知識主要是分成無機和有機兩大塊,而無機化學又是以元素周期表為主線來編排的,對於每一主族的元素,又研究了它們的性質變化規律等,再穿插一些理論知識,形成了一個立體交叉的網路,那麼,要讓學生對這個知識網路有個初步的了解,就必須藉助一些輔助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課件、錄象帶、VCD碟等,條件有限的可以自製一些圖片和幻燈片等,幫助學生在頭腦里構建一幅知識網路圖.
這個網路圖不宜設計得太復雜,因為學生畢竟還是剛剛從初中升上來的,此時他們的思維特點還是以具體為主,如果把圖設計得太復雜,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反而不可能對高中化學知識有多少了解,這樣是費力不討好的.
在講解這個化學知識網路時,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學法進行初步的指導,比如:學元素化合物知識時,要注意實驗現象與化學性質之間的關系,靈活記憶;在學習物質的量時,要抓住概念和公式,勤思多練等.避免學生在以後摸索學習方法的過程中走太多彎路.
三.為研究性學習設計一個精彩的亮相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研究性學習是一個亮點,而且從試點地區近年的高考來看,研究性學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但現在的學生因為小學初中並沒有這方面的鍛煉,所以,在第一節課里,教師為研究性學習設計一個精彩的亮相就顯得尤為重要.
研究性學習既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學習方法,那麼,在前一個部分對知識網路的介紹中,就要對作為課程的研究性學習和作為一種學習方法的研究性學習進行一點說明.在這一部分里,則可以側重在以一個課題為例,闡述一下如何對它進行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可以很小,主要是讓學生體會一下什麼是研究性學習.比如,你可以說:現在我們來研究紙,那麼,可以研究些什麼呢?可以查找資料研究紙的種類、用途,可以去調查居民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紙是哪幾種、平均月耗紙量多大,可以去工廠了解造紙原料的來源、成本、原料與紙質的關系,還可以去造紙廠檢測污水排放的情況等等,從很多方面來進行研究,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課題,也要運用到很多科目的知識以及各種能力.整個過程,包含查資料、調查、實驗、數據分析等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象這樣以研究的形式進行學習的過程就叫做研究性學習.這樣,學生對研究性學習就有了最初步的認識.
最後,教師應該趁熱打鐵,就緒言中的相關內容,留一個小的研究性課題,比如,你可以從化學史的角度,讓學生去查找中國化學發展對世界化學發展的影響的資料,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網路、圖書館等得到需要的資料;還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材料的實物或拍攝材料的照片,然後編輯成冊,目的在於鍛煉學生的交往能力、取證能力和審美能力等.
在高中化學的第一節課上,如果上述三個亮相都很精彩的話,可以想像,將來的化學教學就會較順利地走上師生和諧協作的道路,而學生們也大多會回報給教師一個同樣精彩的亮相.
『伍』 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化學課
上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天職,也是我們教師生命的一部分,它融入了我們教師的心血和情感。我們常常會因上好了課,感到生命的價值和灑脫;也會因上不好課,而感到惆悵和落寞。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鍾,為什麼課堂教學效果卻不同呢?經過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下面我對如何上好一節化學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備好課是搞好化學教學的基本條件。
沒有充分准備的教師上講台,充其量是「信口開河」,決談不上駕馭課堂的能力,那麼,真正做到哪些才算是備好了一節課?
1 、備起點。起點要合適,采有利於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願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想學。
2 、備重點。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3 、備難點。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4、 備疑點。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准疑點,充分准備。
二、備學生是搞好化學教學的必要條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全面面向學生,備學生是教學的必要條件。
1、了解學生,分析學生
教師要分析學生的生活習慣,家庭自然狀況,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性格、朋友關系和愛好,身體狀況等,這樣才能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認識學生。並通過觀察和了解,認真的加以分析、比較,歸納出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行為習慣的特點。這是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教育的出發點。
2、發現問題,掌握興奮點
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從中發現問題,掌握學生階段性的和暫時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從而能夠把握學生某一階段和某一時期、甚至某一時刻的興奮點。經常與學生交流,從學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學、勤問、勤走、勤看、勤想,這樣才能設計出最佳的合適的教育方法。6 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三、創設激情課堂搞好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
1、魅力。不是指教師的外表有多少魅力能夠吸引學生,而是作為教師,我們要使自己課堂和人格有一種魅力,一種吸引學生的魅力。課堂就像是一部電視劇,每堂課都是電視劇的一個故事情節,我們老師就是一個導演,導演的魅力就是能把演員深深地吸引到故事劇情中來,同樣的教師的魅力就是使得你的課堂有一種吸引學生心靈和興趣的力量。每次上課,學生都會被你的課堂魅力所吸引,一到下課就想著下一堂課早點開始,開始新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已 經懷念你的課了。
2、感染力。教師能以自己的個性去影響、感化學生的一種情緒力量。我們知道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何在課堂上用自己的個性語言和設計去感染學生,使得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這就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感染力。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感染力呢?有些老師是使用自己的課堂語言幽默的風格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請願投入到學習的快樂中來,有老師用獨特的抑揚頓挫的課堂語言,讓學生在起伏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學習;也有一些教師利用自己的個性的肢體語言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還有老師利用自己教學環節的精彩設計去吸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的去發現,去培養。
3、魄力。要有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魄力,不要一味的把課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讓自己投入到課堂的教學,最終使得整堂課成為只是你一個人的課堂,我們要明確,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我們老師應該具備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魄力,要有放棄的魄力,不要讓課堂成為自己一個人的舞台。讓學生自己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擁有了這些,如何上好高中化學課就有答案了。讓和諧的課堂在我們這滲透、紮根、生長。
三、精心設計,創造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條主線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下完成的。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是上好一節化學課基礎。怎樣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呢?我們不仿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好以下幾點:
1、把微笑帶進課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微笑教學」。用自己的眼神、表情、語調,表達我們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讓學生在輕忪愉快的心境中學習。
2、把趣味帶進課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注意應用各種生動的化學實驗及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樂趣。例如:在上化學課之前,為了使學生對化學感興趣,我們可以在課前將手帕泡在濃度為70%的酒精中,取出後表演「燒不壞的手帕」,或將金屬鈉放在香煙里表演「冰棒能點燃香煙」等化學魔術,使學生覺得學化學很有趣味,總盼著上化學課。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歌聲帶進課堂。化學記憶性的知識較多,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編些便於吟詠的口訣,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例如:在學習「化合價」這一節時,需要學生學生記住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我們可以編成以下的順口溜:「鉀、鈉、銀、氫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氟、氯、溴、碘負一價;一、二汞銅、二、三鐵;三鋁、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變價分。」又如在學習常見酸、鹼、鹽的溶解性時,可編成的順口溜為:「鉀、鈉、銨、硝酸鹽溶;硫酸除鉛鋇;氯除汞和銀。」這樣,不僅琅琅上口,妙趣橫生,而且通過視覺器官、聽覺器官、發音器官等共同活動,在大腦皮層中建立暫時的聯系,既有趣味性,又能幫助記憶。通過呤涌口訣,學生對化學課產生了興趣。他們會感到學習化學很有意思。
四、堅持做好化學實驗,讓真理來說服學生
化學是一門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學科,化學教學同樣富有科學性,作為化學教師,我們要善於應用化學教學中的實驗科學性、真理性說服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口服、心服。例如:我們在講解分子這一節時,對分子的的概念感到很深奧,對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難以理解,甚至產生懷凝。但是,如果我們按實驗的要求取一條長10厘米、寬1厘米左右的濾紙條,在濾紙上每隔1.5—2厘米處滴一小滴酚酞試液。滴好後,把濾紙條放到試管里,在試管口塞一小團脫脂棉。塞好後放在實驗台上,然後用滴管吸取少量濃氨水,在試管口的脫棉紙上滴10—15滴。讓學生仔細觀察試管一會兒,發現濾紙上的酚酞試液由無色變為紅色,並且由試管口的點逐漸向里變紅。這就說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這個實驗由看不見的運動變為看得見的運動,學生通過進行這樣的實驗,書本上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證實,能使學生信服,更能使學生在心目中留下較深的印象。但是,有不少的教師,特別是農村學校的教師,怕實驗忱務時間,甚至怕實驗不成功,學生取笑,影響教師的形象,不但不讓學生做實驗,連課堂上的演示實驗都不做,照本宣科,直接給學生下結論,要求學生記結果、背現象,不但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反而,使學生產生對科學的懷凝,這樣的教學不僅違反了教學規律,同時教學工作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育教學難以持續進行。因此,作為化學教師,必須堅持做好化學實驗,讓真理來說服學生。
總之,化學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充滿著創造。要想上好一節化學課。我認為教化學的人首先被化學的魅力深深地打動,學化學的人才會被化學所吸引。
『陸』 如何上好一節化學課
九年級化學課是初中生在初中階段最後學的一門課程,我們作為九年級的化學老師有幸每年的九月份都要迎來一批新的學生,他們在經過兩年初中的知識再積累後,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異,有些學生的各學科基礎知識還是比較薄弱,但他們都是第一次接觸到化學這門新課程,不管他們之前的成績如何,他們肯定對這門新課程充滿著期待,期待著新老師會給他們帶來哪些希望,期待著自己能把這門化學學好,所以這門化學對他們來說都是充滿著太多的新鮮感,狠不得開學的第一節化學課就能學到好多好多的化學知識,也希望今後能學好這門化學。我們九年級化學老師每年都會碰到這樣的挑戰和機遇——有些學生的其他學科基礎知識比較差,但他們當中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是能夠把初學的化學這門課程學好的,所以我們老師不必過多地去了解他們的歷史,他們在學習化學這門新課程上的起跑線是一樣,請我們給予他們同樣的愛心和耐心,這樣他們的希望就能實現,他們就會對學習化學產生極大的動力。那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們去實現他們的願望呢?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上好第一節化學課 作為化學老師,我們上的第一節課到底能夠給他們帶來哪些驚奇?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顯然學生對新老師的興趣是大過對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學生都會看著這位新老師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今後能夠給他們帶來多少愉悅、多少知識、多少回憶!所以我們上好第一節課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只上好第一節課就可以了,相反我們今後應該上好每一節課,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帶來新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才能持久。上好一節課要從教學的設計、方法、語言、板書、教態、效果等等各方面都要盡善盡美,同時要體現出鮮明的學科特點,讓學生學完這一節課後感覺到這化學課上得真好,值! 二、要有耐心地引他們進入化學實驗室 九年級化學(人教版)的第一單元的課題3的內容就是「走進化學實驗室」,編寫教材的專家們已經為我們老師指明了教學的程序——一定要讓學生們走進化學實驗室,他們雖然沒有掌握化學實驗操作基本技能,但請我們的老師放心地讓他們走進化學實驗室,不要怕他們出什麼事,因為他們絕大多數人除了帶著興趣走進實驗室以外還懷著一顆忐忑之心進入到實驗室,我們除了給他們作操作技能的指導外還要不斷地給他們壯膽,鼓勵他們敢於動手做實驗,實驗操作技能是要通過實踐才能掌握和提高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歷練,他們在今後的實驗操作中才能得心應手,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地帶好他們走好第一步,他們才會有信心走好今後學好化學的每一步。 三、帶領學生參觀化學儀器室 我們多花一些時間帶領學生走進化學儀器室,化學儀器室里的各種實驗用品對他們來說都是充滿著好奇和未知,他們每個人在參觀各種實驗儀器和葯品時都會問著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可以直接講給他們聽,但很多的問題都是要在今後的學習中才能不斷的得到解決,讓他們帶著更多想要知道的問題去學好化學,我們要做好學生提問問題的筆記,更重要的是今後學到、用到這些實驗器材和葯品應該如何正確地使用,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還原出他們在參觀化學儀器室時所要了解的問題,並在課堂上得到解決。 四、引導學生自己准備好分組實驗 化學課除了演示實驗外,還有比較多的學生分組實驗。帶領學生參觀化學儀器室只是讓他們飽飽眼福而已,要想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也過過手癮那是最好不過了,所以只要有學生的分組實驗要准備,我都要將全班分成4個大組輪流到實驗室里准備實驗,每一個同學都要獨立完成准備幾個小組的實驗,這樣的做法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如能大膽地與老師、同學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能夠熟悉實驗儀器和葯品等等,我還要讓他們先做一遍,由他們指導和帶動下一節課要做實驗的同學能夠更好的做好實驗。 五、有針對性做一些化學小魔術活躍課堂氣氛 魔術是能夠產生特殊幻影的戲法,是最能吸引人的一種表演方式,是充滿著神秘感的,它能讓人們去觀看這種不可思議的表演效果。化學課上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化學小魔術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能讓學生在欣賞小魔術的同時用化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奧秘,從而不斷培養他們熱愛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不斷地得到延續下去。小魔術所需要的器材和葯品最好是初中化學實驗室里能提供的或者是日常中生活就能找到的用品,讓他們也能親自動手做一下這些小魔術。初中生能做的小魔術也比較多,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死灰復燃、白糖變「黑雪」等等。這些小魔術要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不能為了做魔術而做魔術,要讓學生在欣賞魔術的同時還能夠去了解其中的相關知識。 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好化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第一: 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在講到一些比較抽象難懂、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化學式等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時,我們可增加一些化學史或多開展一些化學小游戲等等。 第二:誘導探究激興趣。誘導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力及創新精神,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實驗、操作、觀察、設計、討論等)尋找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整個環節應該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思維為主線,視聽並舉,激發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 第三:研討釋疑增興趣,學生通過學習一些疑問已經解決,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 新的學期,新的希望,作為九年級化學老師的我們引導學生學好這門化學是我們共同的心願,願我們的老師都能各顯其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化學這門課程!
『柒』 如何學好化學高中化學
1、熟悉化學教材
首先要非常熟悉高中的化學課本和教材,至少要對化學教材中的知識熟悉了解。
2、消化課堂知識
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化學知識,一定要全部掌握,並且做好課堂筆記,課後進行及時地消化理解。
3、掌握基礎知識
高中化學的確有點難,但是再難的知識都是在簡單的知識上累積的,而這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必須要掌握,這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4、背熟元素周期表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化學知識重點,就是元素周期表,這是每一個學習化學的人,都要背誦的表格。背熟元素周期表,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化學。
5、利用好錯題集
高中生基本上都有每一門學科的錯題集,化學的錯題集一定要好好利用起來,不要當成應付老師檢查的差事,要不斷地練習錯題。
6、強背加題海戰術
化學學科雖然是理科類的學科,但是化學知識也是需要背誦記憶的,很多的化學知識都要強背,並且要通過大量的題目練習才能學會應用。
『捌』 如何上好一節化學課心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怎樣上好一堂化學課呢?下面收集整理的上好化學課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1、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後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想要上好第一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准備,要設置許多問題「催化」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們主動地學習。例如,緒言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問:「什麼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老師再問:「氫氣球為什麼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對於這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熱天時食物為什麼會腐爛?」「鐵為什麼會生銹?」「煤氣為什麼會致人死亡?」「人胃裡的胃酸過多可以用什麼葯治療?」等等。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2、利用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加上他們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例如:在第一節課是可以先避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點燈」等等,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後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後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鑽研,有利於提拔化學拔尖人才。
3、展現化學實用性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裡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麼會生成銅綠?什麼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麼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有,講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和地球的「溫室效應」、「酸雨」和剛剛發射成功的「神舟五號」飛船結合起來,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體會化學知識的無所不在和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4、開展興趣活動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於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化學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
5、強化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採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註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後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於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於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於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於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
來源:學科網
『玖』 如何上好化學第一節化學課
化學是九年級才開設的一門課程,對於剛上九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如何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就顯得尤為重要。萬事開頭難,如果頭開的好,則會事半功倍。作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教師,該如何去上好這第一節課?
一、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達爾文在自傳中寫到:「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會主動而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他才能把學習當成一件既輕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樂學、會學、勤學。因此第一節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清晰、生動和神奇的化學實驗現象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功能。於是,課堂上我准備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小實驗:
實驗一:在上第一節化學課的前一天,布置有條件的同學在第二天上化學課時自帶一瓶飲料。上課時,因天氣炎熱,往往還沒有等老師說明帶飲料的目的,有的同學就已經開始喝飲料了,由於每個同學的口味不同,帶的飲料也不盡相同,有礦泉水、可樂、茶水、果汁、紅牛等,這時可引導同學們觀察,為什麼有的同學喝的飲料會冒氣泡呢?在開可樂、紅牛時為什麼還會有響聲呢?同學們議論開了,有的說是有氣體出來、有的說是有霧出來、有的說是有二氧化碳氣體出來……。老師肯定了有二氧化碳氣體出來後,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可樂、紅牛等飲料會有二氧化碳氣體從瓶內出來而礦泉水、茶水、果汁等卻沒有呢?為什麼喝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的飲料會更容易解渴呢?為什麼二氧化碳氣體從瓶內出來時還會有響聲呢?教師小結:這些知識等到我們學習了二氧化碳的知識及氣體溶解度的知識後,大家就明白了。
實驗二:教師拿出一張白紙,請一位同學幫忙用噴霧器向紙上噴「水」,紙上立即顯示出紅色的「我一定能學好化學!」幾個字,過一會兒,再請一位同學幫忙用噴霧器向紙上噴「水」,紅色的字沒有了(說明:教師事先用毛筆沾氫氧化鈉溶液在紙上寫好字,第一位同學噴的「水」是酚酞試液,第二位同學噴的「水」是稀鹽酸,學生在沒有學習化學之前,往往認為無色液體就是水)。學生感到非常好奇,有的同學會說,老師你用的水有問題,我怎麼做不到呢?老師適時小結並鼓勵學生:我用的當然不是你們平時用的水,水是一種化學物質,無色的液體不一定是水,當你們學習了化學中水的知識和酸、鹼知識後,你們就知道為什麼了。在同學們喜愛觀看的魔術表演中,也用到了許多化學知識。
實驗三:四隻小試管,均裝等量無色液體,其中兩只裝飽和石灰水,另兩只裝自來水,分別請四位同學向試管內吹氣。結果,有兩位同學的試管內液體變渾濁了,而另兩位同學的試管內液體卻沒有變化。同學們就會提出許多質疑,為什麼同樣是「水」(在沒有學習化學前,大多數同學認為沒有顏色的液體就是水),吹入氣體後卻出現不同的現象呢?教師及時解疑,因為其中有兩只試管內裝的並不是水,而是飽和石灰水,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吹入人休呼出的氣體時,就變渾濁了。
二、聯系生活實際,自然引入化學知識
在第一節課,我還挖掘了一些化學與我們生活相聯系的例子,從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物質入手,提出問題:空氣為什麼能供給人呼吸,我們吃的食鹽和食醋成分分別是什麼?液化氣為什麼會燃燒?吃油脂多的食物人會發胖?那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吸煙有害健康,煙中含有什麼成分?為什麼在冬季密閉的屋子裡燒爐子取暖容易中毒?使用農葯要注意什麼?夏天為什麼盛放碳銨的屋子會充滿了化肥味?白色污染等等,把學生引入一個神秘而又親近的世界,讓他們在感覺化學就在自己身邊的同時,去思考為什麼,在一個個的問題面前,不禁讓他們想去探究,揭示真相。
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
學習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就是這個道理。各門學科的學習方法基本上是一樣的,最關健的是一個「勤」字,沒有汗水的付出就沒有收獲,再聰明的大腦也不可能把書本上的知識直接裝進去。但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學習的時候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認真做好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關健,從實驗中來,到實驗中去。要加強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做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習題,從而鞏固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善於對學過的化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由點到面,舉一反三,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四、培養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
化學對於九年級的每個同學來說,都是一門「新」的學科,「新」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學習化學,但這門學科已存在幾百年了,其實也不「新」。對事物的認識,每個人都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就和我們學走路一樣,有誰天生就會走路呢?除了沒有腿的以外,我們都能學會走路,學習化學也是一樣,只是有的同學能更快的掌握好化學知識,有些同學可能會更慢點掌握罷了。智力因素的不同雖然是有的,俗話說得好:「笨鳥先飛」、「勤能補拙」。所以,只要我們肯下功夫,注意觀察,善於歸納,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好化學的。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02a2875077232f60ddcca1c9.html
『拾』 新教師如何上好高一第一節化學課要講些什麼先講什麼後講什麼
第一節課 不要講課 講講關於化學的有趣味的東西 使學生不排斥化學 也要講講高考關於化學的一些東西 以及自己對教學的安排 反正第一節課要給學生一個好印象 讓學生喜歡老師 學生學起來就會比較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