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什麼意思

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04 16:08:41

① 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

年關臨近,出行的人又多了起來。與此同時,有一種說法也多出來了。有人說,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更有人連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糟粕。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
七不出,八不歸。這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准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簽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說法來源於土家族:

禁忌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這種文化又因地域、民族的差異各自不同,深處內陸的土家族生產生活中的禁忌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土家族人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對一些不理解的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賦予了一種神秘的內涵。這種神秘的內涵便成了土家人生產生活中的禁忌。

農業在土家地區長期處於主導地位,這樣便形成了一些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禁忌。如在清明、立夏、四月八嚴禁使用耕牛,要讓牛休息,否則牛會生病,影響農業生產。同時,耕地種植時也有很多禁忌講究。如「陽公雞」不耕種。逢「戊」時不下地勞作,因為「戊」與「誤」同音,即逢「戊」勞作有妨礙農作物生長之嫌。喂養牲畜時,土家人也有很多禁忌講究。飼養豬牛等家畜時土家人要看生理長相。如果豬生有倒旋和五爪是忌養的。五個奶的雌性水牛也屬於忌養范疇。因為「五奶沙,不死人就敗家」之諺語使人們都不得不對其敬而遠之。

在土家族地區,人們對風水很是看重,在建房選屋場時就有很多講究。土家人在選房址時忌屋前有一條槽,屋後沒有「背山」。因為在土家地區有這樣一句諺語:屋前一條槽,不打官司就坐牢。

日常生活中,土家人也有各種各樣的禁忌。按月則有:正月不見鷹打鳥,二月不見狗連襠,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五月不撿下河魚,六月不撿汗衣衫。同時還有七蜂八怪九瘟之說,即八月九月怕蜜蜂來家。在土家地區,人們把七月稱為亡人(已故的人)天。由此便有七月不坐大門檻和小孩不剃頭的禁忌。坐大門檻說是會擋了「亡人」靈魂回家的路,小孩剃頭了說是會生瘡。對女性則有:孕婦(土家稱四眼人)不能看一些新生事物,因為「四眼人」的眼睛最厲害,看了之後便會遭受或這或那的麻煩。月母子未滿月是不能去別人家的,說是「空肚子」人來家運不好。婦女是不能跨男人的扁擔的,跨了說是男人會倒霉。出門外行則有七不出門,八不歸,九九出門一大堆之說。即逢七的日子不出門,逢八日子不歸家,逢九的日子出門最好。一、四、七、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雞日,三、六、九、臘月的牛日在土家地區被視為「紅煞日」。在這幾個日子裡是忌出門遠行的。因為有「出門遇紅煞,定會不歸家」之說。其他方面則有:小孩不用手指月亮,說是指了,月亮會在你睡熟的時候下來割耳朵。

土家族生產生活中的禁忌是生產實踐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它必將逐漸走向消亡。但為了全面透徹地了解土家文化,我們應對其進行關注和研究。

②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里「七」和「八」代表哪些禁忌

由此可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為人應該謹記的八件事。這樣出了家門,開創事業時,才能行之有道。如果做不到這些,就無顏回家面見父母祖宗。

小結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看似是很簡單一句話,背後卻承載著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也寄託著古人的道德追求。

但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說,這也可以作為人生的信條。一個人想有優秀的的人格,應該打理好自己,再出去闖盪。就算沒有做成什麼也沒關系,只要能夠和睦家庭,遵守禮義,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就可以了。

③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意思。

何謂七不出門八不歸家?

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那時的交通很不方便,人們出門到外地經商或辦事,通常需要一年半載或更長的時間才能回家。那時在外面做事的風險也非常大,長輩為了對出門人減少風險和家人的生活安全,對將出門的後生在出門之前進行教訓,也就是如何做人。制訂了「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規則.

「七不出門」是指家裡的「油鹽柴米醬醋茶」這七樣沒有充分的儲備不能出門。

「八不歸家」是指在外面對人對事的時候「忠孝仁義禮利智信」這八項沒有做到位,就不能回家鄉見父老鄉親。

當前,大多數人把它理解成日歷縫七和逢八的日子不出門和不歸家,這是一種誤解。

④ 俗語,七不去,八不回什麼意思

七不去,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八不回,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其他常用俗語

1、「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從表面上來說,因為一顆老鼠屎,而導致本來乾乾凈凈的一鍋粥,卻變得不能再喝了。往更深的方向來說就是:因為一個小事情,或者一個小人物,而導致全盤整個事情落空,或者整個團體蒙冤的情況出現。

2、「一個巴掌拍不響」

從表面上來說,拍巴掌需要一雙手才能有響聲,而一個巴掌是無法完成拍掌的動作的。更深的意思就是說,凡事都是有需求關系的,並不能單方面完成一項事情的。

⑤ 俗語中為什麼有「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這一說

原因如下:

古人認為,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天時、地利、人和。古人認為選擇「吉日」,就是為了占「天時」。

希望自己在「天時」的助力下,出門遠行的路途能夠排除險阻,能順風順水,趨利避害,一路平安,並且要辦的事能夠馬到成功。也就是因為有這種心理作用,古代民眾就把希望寄託通過選擇吉日動身啟程上。

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每月逢七的日子不宜從家裡出行,而每月逢八的日子則不宜從外面回家。



「八不回家」的民間普遍說法:

「八不回家」民間又說成是「八不歸」。「八」字,讓民間聯想到「王八」,「歸」字,讓人聯想到「烏龜」。我國民間對「王八」與「烏龜」之說沒有什麼好感,是用來罵人的,也是用來羞辱人的,往往與家裡的妻子作風問題聯系在一起。

而過去女人一般不會在外闖盪,只有男人在外才經常在外闖盪。古代男人最忌諱的就是後院出事,怕戴綠帽子。因此,逢八回家也就成為出門在外的男人們最忌諱的日子。

「七不出門」,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與古代休妻制度有關。古代的封建婚姻制度是男權制度,沒有離婚一說,只有休妻一說。也就是在封建制度層面上,只有男人可以把女人打發回娘家,結束婚姻關系,女人不能提出結束與男人的婚姻關系。男人結束與女人的婚姻關系稱之為「休妻」。

古代「休妻」的規定為「七出三不去」,簡稱為「七出」,也就是說女人觸犯了「七出之條」,男人就可以休妻。由此,「七不出門」與「七出」之說的語言上相似,為舊時民眾列為禁忌。

⑥ 農村人所說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講究

近期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解釋還是比較接地氣和靠譜的。說的是:七不出門指的是在臨近出遠門之前,一定要安排好自己家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日常瑣事。這樣看來七不出門指的是成年已婚男子外出遠門了,在古代的時候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想想也是必要合理的。至於八不回家呢,就是說一個成年人,在外面為人處世的時候,一定要恪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素養方面的問題,只有做的完美了,才有臉面會見江東父老。

⑦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什麼意思

這是農村俗語,意思如下:

1、七不出門:其本意是男人外出打拚,首先要穩固後方,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樣一定要准備好才可以出門,就是告訴大家,出門前也要把家裡的老人孩子安頓好。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是逢「七」不出門,像七、十七、二十七,這里指的是農歷,認為這幾天出門不吉利。

2、八不歸家:就是逢八不回家,回家就會被認為不順利,當然這是誤解了故人之意,這句話的本意是,人出門在外,要懂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品行,嚴格遵守,不能越過紅線,只要有一個沒做到,就不要回家。這是告訴人們做人的准則。



農村流傳的俗語有一定道理

俗語是勞動人民根據生活實踐而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各種願望。正如《菜根譚》中所說:「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俗語看似平淡無奇,但往往蘊藏著老祖宗的大智慧,而且是越嚼越有味道。

老祖宗總結的以上3句農村俗語,句句現實,道透了人性。我們若能學會了這3句農村俗語,讀嚼一嚼,也就明白人情世故,看懂了社會和人性。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流傳下來的每句老話都是有很深的含義,不要把這些傳統禮節與封建迷信連在一起,要正確理解老祖宗的訓言。


⑧ 古人說 七不去八不回 是什麼意思

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8)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七不出,強調了男人的家庭責任。八不歸,則是對男人社會責任的要求。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就不要回家,不能回家,無臉回家。

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這八件事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我們傳統社會最為強調的,

八不歸」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在外面違犯了禮、義、廉、恥、忠、孝、信、悌、這社會八德中的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無臉回家面對家人的。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准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⑨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什麼意思

“七不出門”中的七是指:材、米、油、鹽、醬、醋、茶,意思是出門之前要把家裡這些必備物品備起,這樣出門心裡把踏實。八不歸家中的八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意思是出門在外也不要忘記初心,這樣才有臉回家,才對得起列祖列宗。


八不歸家

我們在家時,家裡的長輩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之間要互幫互助、要精忠報國、為人要有誠信、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做事要有正義感、不義之財不能貪、要學會自重,其實長輩對我們的這些忠告總結下來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因此“八不歸家”的意思就是說在家時父母教給我們這些忠言,一定要銘記於心,即便是出門在外,誘惑再大,世界再大,也不能忘本,更不能忘了初心,這樣我們才有臉回家面見父母,如果忘了這八字忠言,那麼也就沒臉再回去面對父母和列祖列宗了。

⑩ 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將家裡柴、米、油、鹽、醬、醋、茶這7樣東西不準備好是不能出門的。如果一個人違背了孝、悌、忠、信、禮、仁、義、廉恥這8樣品行中的一樣就不要回家了。

七不出門: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回家: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准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簽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

千萬別誤解了「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真正意義。回家,是最好的禮物!這句祖訓也應當時刻謹記於心,去更積極努力地面對生活!

閱讀全文

與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