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是一個哲學術語,通常有兩種含義:
1、指研究超感覺的、經驗以外對象的哲學;
2、指與辯證法相對立的、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通常在後一種意義上使用它。
「形而上學」一詞原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意思是「物理學之後」。而亞里士多德可能稱做「第一原理」、「哲學」。
中文譯名「形而上學」取自《易傳》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 語。
2. 形而上學的含義是什麼
通俗的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有時也指研究哲學的本體論。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理性在人文領域中的強勁蔓延,傳統形而上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從形而上學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實際上存在著三種形態的形而上學:宇宙本體論、范疇本體論和意義本體論。科學理性所拒斥的實則主要是基於思辨虛構的宇宙本體論。在後形而上學時代,就意義本體論而言,形而上學沒有終結,也不會終結。
只講形式,不究實質,這就是形而上學
3. 形而上學什麼意思
「形而上學」是原始哲學的一個門類,指對在無法用經驗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對世界本質的猜測。它最初是研究"存在"的本體論體系,其理論原則是柏拉圖的"世界二重化"。 13世紀起被作為哲學名詞,用以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靈魂、意志自由等)的學問。最早由亞里士多德所構建,稱其為「第一哲學」、「第一科學」。
(3)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由於歷史條件的不同,形而上學時而和唯物主義相結合,時而和唯心主義相結合,就其本質來說,它同唯心主義有密切聯系。形而上學思想15—18世紀廣為流行於自然科學。自從培根和洛克把它從自然科學移植到哲學上來以後,形成了認識史上的形而上學階段。當時起了一定的進步作用。
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形而上學和唯物主義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機械唯物主義。後來,形而上學以庸俗進化論的形式出現,成為資產階級反動哲學家和機會主義者攻擊和對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工具。形而上學的世界觀從本質上說是反科學的。在今天已成為保守的和反動階級、勢力的思想體系,阻礙科學和社會的進步。
4. 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
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有時也指研究哲學的本體論。
「形而上學」一詞,最初是由亞里士多德著作的編排者所使用的,用以命名這本著述。「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一詞,字面義是「在《物理學》之後」(after the Physics)。
在此之後,哲學家們漸漸開始用「形而上學」一詞,來指代亞里士多德創建的那門學科。盡管有時也用「第一哲學」、「神學」等其他名稱,但「形而上學」是更常用的名稱。
(4)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馬克思提出,形而上學因缺乏客觀性和可靠性,由唯物辯證法取代已經是事實。在哲學通向現實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學哲學,把現實的人作為哲學研究的出發點,把現實的人的生存境遇與發展命運作為哲學研究的主題,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發揮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追尋的價值目標。
於是在當代的哲學環境中,為形而上學正名不但顯得不合時宜,而且顯得困難重重。這主要是由於從近代哲學開始,對形而上學的批判深入人心,科學崛起並且超越哲學,使得哲學的地位和作用下降。雖然形而上學在歷史上多次受到批判,但是,從來沒有像當代這樣,無論中外哲學都對形而上學做出了嚴厲的批判。
形而上學被康德和黑格爾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評後,其哲學意義不再有效,其前途被科學的前途所取代。即使是「存在」這種哲學中最大的問題也已經可以用科學解答。
哲學史表明,形而上學由於缺乏客觀性和可靠性,被唯物辯證法取代已經是事實。中國哲學的反形而上學的結果也同樣形成與西方哲學相同的結果。
在哲學通向現實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終結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學哲學,把現實的人作為哲學研究的出發點,把現實的人的生存境遇與發展命運作為哲學研究的主題,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發揮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追尋的價值目標。
5. 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請通俗易懂的解釋
形而上學指對世界本質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現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亞里士多德所構建,稱其為「第一哲學」、「第一科學」。
它最初是研究「存在」的本體論體系,其理論原則是柏拉圖的「世界二重化」;13世紀起被作為哲學名詞,用以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的學問。
從認識論基礎上來看,形而上學類似於基礎數學,也是非經驗性的,對於不能直接透過感知所得到答案的問題, 它在先驗條件假設下, 通過理性的分析和縝密的邏輯思維來推演出答案,並且不能有矛盾。
(5)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metaphysics」的中文譯名「形而上學」是根據《易經·系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由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哲學家井上哲次郎翻譯。晚清學者嚴復則採用了玄學這一翻譯,後經清末留日學生將大批日制漢語帶回國後,玄學這一譯法漸漸被形而上學取代。
嚴復拒絕使用井上哲次郎的翻譯,根據老子《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把「metaphysical」一詞譯為玄學,但由於日本翻譯的一些詞彙雖然不甚貼切,卻往往更為簡單易懂,更容易被當時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的中國民眾所接受,因此「形而上學」一詞紮根在了漢語之中。
6. 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
1,形而上學(metaphysics)是指與辯證法對立的
,用孤立
、靜止
、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
。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絕對靜止、凝固不變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聯系,忘記了它的產生、消滅和運動,把變化僅僅歸結為位置移動和單純數量的增減,視為
外力推動的結果。
2,上述解釋在一般辭典、書本里都能找到。
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根本原因不是找不到對行而上學的解釋,而是不明白為什麼要叫「形而上學」這么一個古怪名字?為什麼不叫「學下而行」或者「下學行而」或者別的什麼?因此我們必須解釋「行而上學」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3,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寫過一本書叫「physics」
,這個詞現在翻譯為「物理學」
,古代中國剛接觸西方文化的時候把它翻譯為「形學」
,意思是「關於物體(形)的科學」
。
後來亞里斯多德把他的一些思想寫成一本書,叫「metaphysics」
,意思是「物理學之後(或之上)的科學」
。當時中國譯為「形而上學」
,意思是「形學之上的科學」
。
這本「形而上學」的哲學觀點就是孤立
、靜止
、片面的觀點。
因此後來就用「形而上學」這個詞來表示孤立
、靜止
、片面的哲學觀點。
7. 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
形而上學是指對世界本來性質的研究,就是研究一切存在的人,一切現象的起因。8. 「形而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
形而上學是指對世界本質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現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
最早由亞里士多德所構建,稱其為「第一哲學」、「第一科學」。
形而上學的主要問題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麼,靈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關系等。
形而上學地位
形而上學是古代的思辨哲學,是唯心主義的基礎所在。在以黑格爾作為起點的現代哲學開始之後,西方開始普遍質疑形而上學,開始重新開辟道路,開展對傳統的革命,加上科學哲學的大體完善,形而上學在19世紀的西方漸成衰落之勢。
20世紀80年代,台灣出版的《現代形上學的祭酒:懷德海》一書對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台灣譯為「懷德海」)其人及其哲學進行了導論性的介紹。
該書指出,「形而上學」在20世紀的西方已漸成衰落之勢。晚近英語世界中的許多相關研究也進一步表明,雖然不能說「metaphysics」已乏人問津,但總體來說,較之以往其在西方哲學傳統中的重要性,說它處在相對衰落的狀況中,應該是不為過的。
文獻在引言部分介紹, 「對當代關於所有形而上學及其批判的辯論的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存在著捍衛它們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的總體趨勢」, 並進一步分析, 在這些辯論中,絕大多數辯論參與者認為,對形而上學的任何反應,無論多麼強大或激進,都必定會陷於形而上學的傳統之中。
當代佔主導地位的觀點是,批評實際上仍然與形而上學聯系在一起,或者甚至最終會返回到形而上學的形式上。 這種觀點證實了一種典型模式的持久性,即形而上學與其批評之間的循環關系。
《斯坦福哲學網路全書》形而上學條目引言部分就提到,比如,現在有許多哲學問題被認為是形而上學的問題(或至少部分是形而上學的問題),與」首要原因「或」不變的事物「毫無關系,"例如,自由意志問題,或道德問題",新的問題不斷進入形而上學的研究范圍。
從哲學刊物上出現的形而上學論文可看到,形而上學的研究是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這也可從哈佛大學哲學系23名教授(2020年7月。網上可查到)研究方向中看出, 有5人的研究包括形而上學(metaphysics), 有8人的研究包括形而上學中認識論(Epistemology), 但只有5人的研究包含語言哲學/分析哲學(批評形而上學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