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的定義是什麼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質運動規律總和。
信息是客觀事物狀態和運動特徵的一種普遍形式,客觀世界中大量地存在、產生和傳遞著以這些方式表示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
信息的目的是用來「消除不確定的因素」。
信息相關資料:
圖片
信息(又稱作訊息),又稱資訊,是一種消息,通常以文字或聲音、圖象的形式來表現,是數據按有意義的關聯排列的結果。信息由意義和符號組成。
文獻是信息的一種,即通常講到的文獻信息。
信息就是指以聲音、語言、文字、圖像、動畫、氣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實際內容。
2. 信息的含義是什麼
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
科學術語
美國著名物理化學家吉布斯(Josiah Willard Gibbs)創立了向量分析並將其引入數學物理中,使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研究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從而使人類在科學把握信息的意義上邁出了第一步。他認為「熵」是一個關於物理系統信息不足的量度。
電子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認為「信息是電子線路中傳輸的以信號作為載體的內容」。
我國著名的信息學專家鍾義信教授認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運動狀態,以這種方式或狀態直接或間接的表述」。
3. 信息的定義是什麼
信息的定義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創建一切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單位是信息。
信息特點
1、消息發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發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見,信息量(我們用I來表示)和消息發生的概率是相反的關系。
2、當概率為1時,百分百發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為0。
3、當一個消息是由多個獨立的小消息組成時,那麼這個消息所含信息量應等於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4. 所謂的信息是指什麼
信息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
美國信息管理專家霍頓(F.W.Horton)給信息下的定義是:「信息是為了滿足用戶決策的需要而經過加工處理的數據。」簡單地說,信息是經過加工的數據,或者說,信息是數據處理的結果。
為了從更廣泛的普適角度揭示信息本質,有人引入了變異度、差異度的概念。這種理論認為「信息就是差異」「信息包含在事物的差異之中」,稱「信息是物質能量在時間及空間分布的下均勻性」,下均勻性是一種差異的表現。
信息載體在物質層面的確由物質能量在時空分布中的下均勻產生和傳遞,但差異論只是說明了信息如何產生或負載信息的載體存在形式,但這仍然不是信息的本質,沒有回答信息是什麼的問題。
(4)信息是什麼擴展閱讀
信息是有以下的幾個特點的:
1、消息x發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發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見,信息量(我們用I來表示)和消息發生的概率是相反的關系。
2、當概率為1時,百分百發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為0。
3、當一個消息是由多個獨立的小消息組成時,那麼這個消息所含信息量應等於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根據這幾個特點,如果用數學上對數函數來表示,就正好可以表示信息量和消息發生的概率之間的關系式:I=-loga(P(x))。
5. 什麼是信息
一、信息的基本定義
信息是物質運動規律總和。
二、信息的通俗哲學表達
通俗哲學表達就是信息是物質世界的運動狀態與轉換方式,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在這里,物質泛指一切人類和動物可以識別的可能的研究對象,包括人類不斷的增進認識的外部宇宙世界的物質客體,也包括主觀世界的精神現象;「運動」泛指一切意義上的變化,包括機械運動、化學運動、思維運動和社會運動;「運動方式」是指事物運動在時間上所呈現的多種復合復雜過程;「運動狀態」則是事物運動在空間上所展示的形態。
舉例說明:人們有時間就是生命,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信息就是指令,信息就是商機,這在某種層面上,充分地揭示了信息是物質世界的內在規律。而人們掌握的某種信息只不過是無視表現規律的一部分內容!
中國的古代成語: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等等無不表現日常生活的通俗哲學,都是規律性的解釋和表達!
三、信息的具體表現
1、定義來源
們都知道,任何信息必須經過信息標准專家,解釋和揭示物質世界的多種復雜表現,內部的某些可識別規律;並且經過階段性的科學技術定義。
2、信息表現
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進化,不斷的積累的科學技術實踐過程中,信息一開始都是表現為真偽難辨的消息群,由於物質世界的內部規律對於人類來說,需要藉助五官和思維以及識別監測技術手段,並且這些技術不斷的與時俱進,動態發展;而消息只是信息的外殼,信息則是消息的內核;信息不同於信號,信號是信息的載體,信息則是信號所載荷的內容;信息不同於數據,數據是記錄信息的一種形式,同樣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圖像來表述。信息還不同於情報和知識。總之,「信息即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這個定義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僅能涵蓋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還可以通過引入約束條件轉換為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例如,引入認識主體這一約束條件,可以轉化為認識論意義上的信息定義,即信息是認識主體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換一個約束條件,以主體的認識能力和觀察過程為依據,則可將認識論意義上的信息進一步分為先驗信息(認識主體具有的記憶能力)、實得信息(認識主體具有的學習能力)和實在信息(在理想觀察條件下認識主體所獲得的關於事物的全部信息)。 層層引入的約束條件越多,信息的內涵就越豐富,適用范圍也越小,由此構成相互間有一定聯系的信息概念體系。
比如:人類的最初的語言交流,咿呀學語,都是交互交流的信息動態表達。分別表示食物尋找、安全警告、求偶繁衍、睡眠疲勞等。
四、信息高度發展——信息技術
信息與人類認識物質世界和自身成長的歷史息息相關。
人類社會之所以如此豐富多彩,都是因為信息和信息技術一直持續進步的必然結果!
信息技術是研究信息的獲取、傳輸和處理的技術,由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結合而成,有時也叫做「現代信息技術」。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是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利用現代電子通信技術從事信息採集、存儲、加工、利用以及相關產品製造、技術開發、信息服務的新學科
附錄參考
1、000版ISO9000族標准概論
信息 information
有意義的資料
2、通信經濟學中的定義:
信息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狀態、特徵和變化的反映,其最高形式是人類的思想理論。
3、傳遞信息的方法:
信息是通過媒介傳播的.包括網路、電視、海報、報紙等。
未來信息技術
21世紀將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將在信息資源、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方面實現微電子與光電子結合。智能計算與認知、腦科學結合等,其應用領域將更加廣泛和多樣給人類帶來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21世紀,它的發展將呈現突飛猛進的態勢。在我國,網際網路用戶1999年從年初的210萬增長到年終的600萬至800萬之間。在這樣一個增速下,有人預測明年將達到近千萬。到那時,整個行業就將發生質變。這個質變就是因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而產生出大規模社會效益。其實,互聯網目前在國內已經開始慢慢向各個行業滲透。從長遠來看,這種滲透還將蔓延到零售業、生產製造業及傳統商業領域。
今後,互聯網經濟將體現兩大核心價值。一是規模化、普及性。對互聯網的認識從少部分人的先行一步逐步普及進入百姓生活,成為百姓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個就是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和滲透。互聯網事業將從單純集中於IT產業,逐漸滲透到所有的傳統行業,成為各行各業本身進步的一部分,甚至是助推器。這兩大核心是互聯網價值的真正發揮,又是未來整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趨勢。
傳播學中的信息
從哲學的角度說,信息是事物運動的存在或表達形式,是一切物質的普遍屬性,實際上包括了一切物質運動的表徵。傳播學研究的信息是在一種情況下能夠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它是人的精神創造物。
信息的特徵:客觀性和普遍性、表達性、流動性。
信息的功能:認識功能、社會功能。
信息社會:又稱為後工業社會,指的是信息化社會,就是整個社會的廣度和深度上,以運用信息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處理實踐問題為主要特徵的社會
信息化:可以理解為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通過普遍地採用信息技術和電子信息設備,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使由於利用了信息資源,而創造的勞動價值(信息經濟增加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到佔主導地位的過程;可以理解為相對工業化而言的一種新的經濟與社會格局,在這個新格局中,信息作為管理的基礎、決策的依據,競爭的第一要素,成為比物質、能源更重要的資源;可以理解為文化發展的新階段
信息化最直接的形成者便是信息技術:
1、帶來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表現在: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產生了一大批以往產業革命時期所沒有的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體系步入衰退,利用信息技術對其改造,成為傳統產業獲得尊重的出路;服務業的發展使其越來越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2、帶來生產要素結構與管理形式的變化,現代社會中,生產要素結構中的知識與技術的作用大大增強,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而物質資料與資本的作用相對減弱
3、加速經濟國際化進程,一方面表現在現代信息技術本身發展的國際化,另一方面表現在現代信息技術對整個經濟國際化的推動;4、導致社會結構的變化,表現在城市化的分散趨向,家庭社會職能的強化,職業結構中知識與高技術化職業增多,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的變化等。
6. 什麼是信息
基本定義
「信息」一詞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即有「信」字的出現。「信」常可作消息來理解。作為日常用語,「信息」經常是指「音訊、消息」的意思,但至今信息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信息是物質、能量、信息及其屬性的標示。[2006年,醫學信息(雜志)]。 信息是確定性的增加。 信息是事物現象及其屬性標識的集合。 信息以物質介質為載體,傳遞和反映世界各種事物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的表徵。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質運動規律總和,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 信息是客觀事物狀態和運動特徵的一種普遍形式,客觀世界中大量地存在、產生和傳遞著以這些方式表示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 資訊理論的創始人香農認為:「信息是能夠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 信息相關資料:圖片信息(又稱作訊息),又稱資訊,是一種消息,通常以文字或聲音、圖象的形式來表現,是數據按有意義的關聯排列的結果。信息由意義和符號組成。 文獻是信息的一種,即通常講到的文獻信息。 信息就是指以聲音、語言、文字、圖像、動畫、氣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實際內容。 信息是抽象於物質的映射集合。 信息是有價值的,就像不能沒有空氣和水一樣,人類也離不開信息。因此人們常說,物質、能量和信息是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所以說,信息的傳播是極具重要與有效的。 信息是事物的運動狀態和過程以及關於這種狀態和過程的知識。它的作用在於消除觀察者在相應認識上的不確定性,她的數值則以消除不確定性的大小,或等效地以新增知識的多少來度量。雖然有著各式各樣的傳播活動,但所有的社會傳播活動的內容從本質上說都是信息。 目前對信息這個概念的描述很多很繁雜,但是卻不能涵蓋信息的本質特徵。其實,用一個詞就可以說明信息的本質:記錄。具體表述為:信息是事物在相互作用中所「刻畫」出的記錄。這一表述可以說明信息產生、存在、運動、產生進一步影響等多種問題。我們提到信息往往在潛意識里就是指一個概念群。因為,信息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有時你會把它理解為一個名詞,有時則理解為動詞、形容詞,原因就是信息概念本身就包含諸多語義。另外,這里所說的「事物」,包括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不僅只包含與人類相關的事物,如語言、思維、文字、計算機等等。
編輯本段經典定義
1)本體論層次的信息: 在最一般的意義上,亦即沒有任何約束條件,我們可以將信息定義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的表現形式。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於人類社會、思維活動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對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聯系。「運動狀態」則是指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變化 信息的載體
所展示的特徵、態勢和規律。 2)認識論層次的信息 主體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運動狀態。主體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體輸入的信息,主體所表述的則是主體向外部世界輸出的信息。 在本體論層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體的存在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體,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認識論層次上則不同,沒有主體,就不能認識信息,也就沒有認識論層次上的信息。
7. 「信息」的定義是什麼
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在這里,「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對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質客體,也包括主觀世界的精神現象;「運動」泛指一切意義上的變化,包括機械運動、化學運動、思維運動和社會運動;「運動方式」是指事物運動在時間上所呈現的過程和規律;「運動狀態」則是事物運動在空間上所展示的形狀與態勢。鍾義信還指出,信息不同於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殼,信息則是消息的內核;信息不同於信號,信號是信息的載體,信息則是信號所載荷的內容;信息不同於數據,數據是記錄信息的一種形式,同樣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圖像來表述。信息還不同於情報和知識。總之,「信息即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這個定義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僅能涵蓋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還可以通過引入約束條件轉換為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
8. 信息的概念是什麼
信息是近幾十年來才被人們認識和研究的,其內涵和外延極為廣闊。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信息的定義,已經超過100種。但概括地說:信息是對事物間差異的一種抽象,是事物運動的狀態以及關於這種狀態的知識。因此,信息的本質是,它表述了事物的運動狀態和方式,它不是事物本身,但它對事物做了充分的描述和表達,它提供的是情報、知識和智慧,是永不枯竭的、可再生的、無限發展的寶貴的資源。信息的價值在於,沒有信息,人類就無法認識外部世界;沒有信息,人類也就不可能對外部世界進行有效的改造。實質上,認識外部世界的過程就是獲得外部世界信息和對這些信息加工的過程,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把認識和加工形成的信息用於決策,反作用於外部世界,並不斷按照接受的反饋信息,修正決策信息,使之引導外部事物達到目標的過程。
信息系統包括產生信息的信源,傳輸信息的信道和接收利用信息的信宿。信息的產生,或信息的發生源,稱為信源;信息傳遞的媒介,稱為信道;信息的接收,或信息的受體,稱為信宿。多個信息過程交織相連就形成了系統的信息網。當信息在信息網中不斷地被轉換和傳遞時,就形成了系統的信息流。
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體通過產生和接收形、聲、色、光、氣、電和磁等信號,並以氣體、水體和土體為媒介,頻繁地轉換和傳遞信息,形成了自然生態系統的信息網。例如,動物的眼睛、耳朵、毛發和皮膚等都能感知,並通過神經系統做出反應,引導動物產生移動、捕食、斗毆、殘殺、逃脫、遷移和性交等行為。部分植物如含羞草、捕蟲草也有類似的感覺功能,從而調節著生物本身的行為。
人工生態系統保留了自然生態系統的這種信息網的特點,並且還增加了知識形態的信息,如文化知識和技術,這類信息通過廣播、電視、電訊、出版、郵電以及計算機等方式,建立了有效的人工信息網,使科學技術這一生產力在生態系統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