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房四寶是什麼
「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的名字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還叫作「文房四譜」「文房四寶譜」「文房四士」等。
文房四寶在中國書畫的發展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最開始的工具代稱,演變到今天成為書畫藝術的象徵。千百年,文房四寶以獨特的神韻和風采,精美博深的藝術造型,引發了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為燦爛的中華文化譜寫出累累篇章,具體到每一種工具,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
② 文房四寶是什麼意思
文房四寶」指紙、墨、筆、硯四類書畫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識。但「文房四寶」一辭源自何者?源起何時?卻尚有未盡之解。比如《辭海》「文房四寶」辭目的說法,便是如此:「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 《辭海》說法的模糊之處在於:「一名《文房四寶譜》」的作者是誰?是另有他人?還是蘇易簡(958—997年)本人?如果是蘇本人,那麼「文房四寶」一辭就當是蘇易簡提出的。但像《叢書集成》等收錄蘇易簡著作的各種文獻中,皆以《文房四譜》為書名,而未見註明《文房四寶譜》作者為蘇易簡者。也就是說,「文房四寶」一辭與蘇易簡的著作名稱,並無直接的原詞轉用關系
③ 文房四寶指的是哪四樣,各有什麼代表產地
文房四寶,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的文書工具,即毛筆、墨、紙、硯。源於中國,再傳播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它們不僅具有實用價值,也是融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品。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文房」之名意指「國家典掌文翰之地」(相當於國家資料庫),因為中國古代文人要經常使用筆、墨、宣紙、硯台,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文房四寶」在南唐時指諸葛筆、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
(3)文房四寶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起源
中國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演變而來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大致是說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書,或能畫,或既能書又能畫的,是離不開筆墨紙硯這四件寶貝的。
"文房"之名,起於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
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捲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④ 我國的文房四寶分別是什麼
文房四寶分別是指筆、墨、紙、硯。
在南唐時,「筆、墨、紙、硯」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筆墨紙硯」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作為文房四寶的故鄉的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和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
1、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發現的史前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很早。根據未經刀刻過的甲骨文字判斷,夏商時期就已經有原始的筆了。如果再從新石器時期彩陶上面的花紋圖案來看,筆的產生還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已經製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
2、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
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
3、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 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幺來作為記事材料。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 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
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
4、硯,也稱「硯台」,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因為墨須加水發磨始能調用,而發墨之石刑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
可以作硯的石頭極多,我國地大物博,到處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種石頭。產石之處,必然有石工,所以產硯的地方遍布全國各地。
最著名的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山東魯硯、江西龍尾硯、山西澄泥硯。硯台的講究是:質細地膩、潤澤凈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帶,有的有星,大約產於有山近水之地為佳。如端硯之出於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⑤ 文房四寶是什麼
演變到今天,「文房四寶」通常用來統稱古代書房中常用的四種工具,筆、墨、紙、硯,而不再特指某一特定地域的產物。
「文房四寶」所指之物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文房四寶」的含義屢有變化。例如,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紙、婺源(原屬歙州府,現屬於江西)龍尾硯。
到了宋朝,「文房四寶」則是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涇縣古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和歙硯(現安徽縣)。
(5)文房四寶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文房四寶也是一個成語,解析如下:
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硯台,別名潤色先生,文房四寶中能傳世最久的一寶。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這些文具,製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製品和藝人。
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歙縣(原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筆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有甘肅省的洮硯、歙縣(原歙州府治)的歙硯。
⑥ 文房四寶是指什麼
筆,墨,紙,硯
人類文明自誕生時起,人們便以各種方式將文明的果實保留下來,使我們能夠領略到先輩的風采與創造,同時也使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寶」,作為文明的載體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稱,筆、墨、紙、硯則被譽為「文房四寶」。在用於書法、繪畫的文化藝術工具中,僅這四樣寶,就已備受文人的喜愛和珍藏。
筆、墨、紙、硯,雅稱「文房四寶」或「文房四士」。前者源於梅堯臣《再和歙州紙硯》詩:「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愛君與予。」後者出自陸游《筆硯紙墨戲作》詩:「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由於文人雅士珍愛文房四寶,所以給它們送了許多雅號。
先說筆(毛筆)。筆的使用在我國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由於筆為文房四寶之首,故雅號、戲稱也多。最早的當推《詩經·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這里稱筆為「管」。曹植則稱筆為「寸翰」,其《薤露行》雲:「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左思稱筆為「柔翰」,如《詠史》詩:「弱冠異柔翰,卓犖觀群書。」韓愈更為筆立傳封爵,其擬人化寓言《毛穎傳》雲:「毛穎者,中山人也,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會稽楮先生友善。」此傳問世後,毛穎、管城子、中書令、中書君,便成了筆的雅稱;而陳玄、陶泓、楮先生則成了墨、硯、紙的別名。白居易稱筆為「毫錐」,故《寄微之》詩雲:「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陸游則稱筆為「毛錐」,其《醉中作》詩雲:「驛書馳報兒單於,直用毛錐驚殺汝。」此外,筆尚有「龍須友」、「墨曹都統」、「毫州刺史」等諸多雅號。
次說墨。三千年前,墨就產生了,並與筆相提並論,如《莊子·田子方》所雲:「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引唐人文嵩《松滋侯元光傳》雲:「易元光,燕人也,其先號青松子,頗有才幹,封松滋侯。」易水盛產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故名「元光」。墨系用松煙製成,故稱其先人為「青松子」。這樣,「元光」、「青松子」、「松滋侯」,便成了墨的雅號或戲稱。墨色黑而形似圭,故又稱「玄圭」,如楊萬里《春興》詩:「急磨玄圭染霜紙,撼落花須浮硯水。」另外,墨還有「烏金」、「組圭」、「龍賓」、「龍香劑」、「黑松使者」、「松煙都護」、「玄香太守」等雅號,語出唐馮贄《雲個雜記·墨封九錫》:「薛稷又為墨封九錫,拜松煙都護、玄香太守、兼毫州諸郡平章事。」
再說紙。紙的應用要晚於筆和墨,產生於東漢。《文房四譜·紙譜》引文嵩《好畤侯傳》雲:「楮之白,字守玄,華陰人,中常侍蔡倫搜訪得之於耒陽,貢於天子,封好畤侯。」楮皮白,可造紙,故稱為「楮知白」,亦稱「楮先生」,簡化為「楮生」。紙還有「雲肪」、「雲藍」之稱,如米芾《寄薛郎中》詩:「象管鈿軸映瑞錦,玉麟棐幾鋪雲肪」。袁枚《隨園詩話》卷六:「胸中多少英雄淚,灑上雲藍紙不知。」
後說硯。硯產生於春秋時期,比紙的歷史悠久。《文房四譜·硯譜》引文嵩《即墨侯石虛中傳》雲:「石虛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勛績,封之即墨侯。」於是「石虛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硯的雅號。硯還有「石友」、「石泓」之稱。如王炎《題童壽卿博雅堂》詩:「判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黃庭堅《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詩:「晴窗影落石泓處,松煤淺染飽霜兔。」蘇軾則稱硯為「黑白月」,其《龍尾石月硯銘》雲:「萋萋兮霧轂石,宛宛兮黑白月。」硯形似月,分割為磨墨和盛水兩部分,前者黑,後者白,故有此稱。
⑦ 我國古代的"文房四寶"是指什麼
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
漢族文房四寶:漢族的用具,不少獨具一格,它既表現了漢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 又為世界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其最典型的是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書寫工具:紙、筆、墨、硯。
參考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