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申論一般都考什麼內容呢
申論是指在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中,考生根據指定的材料進行分析,提出見解,並加以論證。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考試。
申論主要考查應考人員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

申論測試沒有唯一的標准答案
從資料背景來看,都是有關當前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社會問題,有的已定論;有的尚未定論,完全要考生自己來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提出對策或是對對策進行論證,都不會有一個確切、固定、唯一的標准答案。
以對策部分為例,這部分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辦法要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但是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相對的,在不同地區以及發展中的不同階段,解決問題的辦法就不可能一樣,更何況有的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種更為合理,針對性與可行性更強,要對若干方案比較論證後方能確定。
② 什麼是「申論」
申論的概念
「申論」一詞取自《論語》的「申而論之」。申,即說明、申述、議論,即分析和說明 事理;申論,即具有申述、申辯、論證、論述之意的文體。
如果從字面的一般意義來講,「申論」一詞,肯定是對材料、事件或問題有所說明、有所 申述,從而發表見解、進行論證的意思。但「申」字後面既綴上個「論」字,這個詞自然 就有點像「導論」、「緒論」那樣,可理解為「論說」的某種體式。可是它又並非寫作理論 中的習慣用語,其含義又有特殊之處。
劉勰的《文心雕龍》是我國最早講文章體式的一本權威著作,其中《論說》篇指 出: 「論者,彌綸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可見凡融通種種見解而深入闡發某些道理的文辭, 一概都可稱之為「論」。縱論時事政治的稱之為「政論」,考辨歷史的稱之為「史論」,總 覽內容予以闡述的稱之為「概論」,評優劣、論得失的稱之為「評論」等等,總起來都屬於 「論」,但每種「論」又各有特點。可見申論考試,是針對給定材料,從自身的觀點立場出發進行應對表達的一種考查語言表 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試。
申論的寫作要求:
1�從內容上看,要深刻反映政務需要;
2�從觀點上看,能夠反映出作者具有遠見卓識;
3�提出的方法要切實可行;
4�語言文辭要有表現力。
由於申論的格式多為議論文。寫好議論文,是獲得申論高分的關鍵。
議論文主要由論點、論據、結論三部分組成。答題時,首先,用一段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擺明主題,最好是從材料中的具體事例直接引出主題。字數掌握在一個自然段、三五句話即可。如這次國家公務員考的公共安全問題,考生可列出近一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公關安全事件中的一例,接著點出這個問題是公共安全問題,尤其點出是政府應對危機的問題,扣緊主題。第一部分即完成。
第二部分是論據部分,是整篇文章的軀干,在文中所佔比重最大。考生需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完成該部分。一般來說,考生理出三個理由即可,其中,至少有一個理由需從材料中提煉,做簡單的論述。其它理由可自己另找,考生可通過社會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正確。好的文章是不限格式的,考生也可列出三個理由,每個理由後有一個現實事例證實,事例可以從材料中提取,這種寫作格式寫起來省力,推理縝密。
第三部分為結論,考生可利用「綜上所述」、「總而言之」、「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等詞彙收束全文,強調和深化主題。如時間允許,考生最好分兩層做結,除了再次點題外,最好寫一段能「付諸行動」的舉措,點出5個以上宏觀政策上的措施、做法,寫完最後一條戛然而止,全文顯得論述有力、不拖泥帶水。這是比較標準的議論文結構。
輔導老師建議,考生在150分鍾的考試時間里,列一個寫作提綱很有必要。「磨刀不誤砍柴功」,提綱可以幫助考生在緊張的考試中迅速梳理思路。
公文寫作有一個基本格式。一般公文格式是:第一,概括問題的基本狀況,做一個簡要的描述。一般來說,考生需首先點明中心、提出核心,有時需要用基本統計數據輔助證明;第二要挖掘問題產生的原因,一般有三五條;第三是對解決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一般有5至7條。提出的對策措施一般多於原因列舉。公文的主要內容是原因和對策。
③ 為什麼叫「申論」,全稱是什麼
申論是指針對給定材料或者特定話題而引申開來、展開議論的一種文體,是隨著公務員錄用考試制度而出現、推行的一種新興文體。它的平均分在40左右。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測試方式,申論的命題非常精確、科學,它是在充分吸收策論、基礎寫作和公文寫作優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以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目標的科學的測評方式。從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辯、申明,「論」則是議論、論說、論證。所謂申論也就是對某個問題闡述觀點、論述理由,合理地推論材料與材料以及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
④ 申論概念是什麼
申論是指針對給定材料或者特定話題而引申開來、展開議論的一種文體,是隨著公務員錄用考試制度而出現、推行的一種新興文體。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考試,考生需根據指定的材料進行分析,提出見解,並加以.
⑤ 申論是什麼東西
「申論」一詞,出自孔子所說的「申而論之」。從字面來理解,「申」為引申、申述,「論」為議論、論證,「申論」則指針對特定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展開論述。
作為一種應試文體,申論最早出現於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之中。經過幾年的實踐,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改進與完善,申論現已成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門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從考試大綱規定及歷年實際出題情況來看,申論考試為應試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實際問題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細閱讀這些材料,概括出它們反映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此問題的實際方案,最後再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較詳細的闡述和論證。
申論是測試考生寫作水平的一種方法,但與傳統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據給定題目展開論述,側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憑自己的主觀好惡去立論選材,盡情張揚個性地放言宏論,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寫作水平,即「紙上談兵」的能力,而無法全面體現考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申論則不僅限於對應試者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進行考察,更側重於考察應試者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針對性,能讓考生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能。
作為一種專用於選拔錄用國家公務員的應試文體,申論適當地借鑒了我國古代科舉應試中「策論」的一些經驗與做法,但在內容上比「策論」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在形式上比「策論」更加靈活多變。「策論」大多要求應試者就一些重大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或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側重於考查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申論則要求應試者從一大堆反映日常問題的現實材料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全面考查應試者搜集和處理各類日常信息的素質與潛能,充分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特徵,也適應當今國家公務員實際工作的需要。
申論考試摒棄了原來的簡單議論文的模式,主要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綜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不單單涉及到議論文一種文體...[詳細]
⑥ 為什麼叫「申論」,全稱是什麼
「申論」一詞,出自孔子所說的「申而論之」。從字面來理解,「申」為引申、申述,「論」為議論、論證,「申論」則指針對特定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展開論述。
作為一種應試文體,申論最早出現於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之中。經過幾年的實踐,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改進與完善,申論現已成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門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測試方式,申論的命題非常准確、科學,它是在充分吸收策論、基礎寫作和公文寫作優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以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目標的科學的測評方式。
從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辯、申明,「論」則是議論、論說、論證。所謂申論也就是對某個問題闡述觀點、論述理由,合理地推論材料與材料以及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
「申論」有著明顯區別於其他諸論的特點。它不是那種憑主觀好惡選材、盡情張揚個性的放言宏論,而是要求准確把握住一定的客觀事實,作出必要的說明、申述,然後在此基礎上發表中肯見解,提出方略,進行論證。

(6)什麼是申論擴展閱讀:
申論主要考查應考人員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
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要求應考人員能夠從公務員的角度准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申論上常見的寫作問題有:
1、結構編排不合理,行文層次的劃分、銜接缺少緊湊性;
2、沒有深入理解申論的本質屬性--模擬行政,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夠妥當,且行文缺少理論支撐;
3、語言表達不能夠凸顯行政文化嚴謹、規范的基本要求,偏於一般性的評論等等。
申論近似於古代科舉考試中的策論,但又有區別:策論是重點考察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申論還兼考察應試者搜集與處理各種日常信息的能力。策論主要從經書中出題;申論的內容則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形式也更加靈活多變。
申論測試既不同於古代選拔賢良的策論,也不同於當今的大學入學的作文考試,它具有自身的特點。
申論題目中並不是一成不變地一概要求概括主題,有時也要求總結所給材料的主旨,或者材料包含的主要內容、主要觀點等。考生要注意審題,正確理解題目的要求,不要形成思維定式,認為所有的申論考試都是要求概括主要問題。
能不能有效解決面臨的主要問題,取決於對復雜情況的准確判斷。有時候情況復雜,問題紛呈,彼此交錯,就得分析出主要症結所在,才可能著手解決問題;有時候問題比較集中,但反映千差萬別,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解決問題就難以把握適當的分寸尺度。
在概括時要注意語言的准確、精煉。通常概括要點時會根據材料的不同情況要求其字數在200字左右,因此應惜墨如金,簡明扼要地表達出題目的要求。
⑦ 什麼叫申論
申論 作為一種應試文體,申論最早出現於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之中。經過幾年的實踐,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改進與完善,申論現已成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門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從考試大綱規定及歷年實際出題情況來看,申論考試為應試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實際問題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細閱讀這些材料,概括出它們反映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此問題的實際方案,最後再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較詳細的闡述和論證。
申論是測試考生寫作水平的一種方法,但與傳統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據給定題目展開論述,側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憑自己的主觀好惡去立論選材,盡情張揚個性地放言宏論,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寫作水平,即「紙上談兵」的能力,而無法全面體現考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申論則不僅限於對應試者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進行考察,更側重於考察應試者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針對性,能讓考生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能。
作為一種專用於選拔錄用國家公務員的應試文體,申論適當地借鑒了我國古代科舉應試中「策論」的一些經驗與做法,但在內容上比「策論」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在形式上比「策論」更加靈活多變。「策論」大多要求應試者就一些重大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或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側重於考查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申論則要求應試者從一大堆反映日常問題的現實材料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全面考查應試者搜集和處理各類日常信息的素質與潛能,充分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特徵,也適應當今國家公務員實際工作的需要。
寫好申論的方法:
注意平時積累,要多看《半月談》、《人民日報》,許多考試的背景材料,在這些書報中都會看到影子,特別關注一下上面的評論。寫的時候仔細閱讀材料,透過現象看本質,寫的要有深度,提出的方法要切實可行,有針對性,還有一點就是字數一定要寫夠,寫不到的話就算答得很好也會被扣分。
⑧ 什麼是申論
就官方說法來看,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職位、市(地)級以下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套試卷。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准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准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並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藉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准確規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市(地)級以下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貫徹執行能力——要求能夠准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准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簡而言之,申論是公務員考試筆試中的兩大基礎科目之一。
如果要問:「申論是什麼?翻一翻資料、書籍,我們會得到「申而論之」這么一個答案。
從考試大綱及申論真題來看,申論考試為我們提供了特定的文字材料,要求我們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反映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並對方法(自己的觀點)進行較詳細的闡述和論證。
可見:申,是指引申給定材料,說清楚特定的事實。
這句話涵蓋了兩個特別重要的信息:
1,引申的是試卷給定的資料;
2,必須圍繞材料本身特定的信息來展開,並契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合情合理合法)。
而「論」,就是對觀點、看法加以論證的過程!
論,所要體現的是「三性」(不是賣手機的那個傢伙):
1,問題呈現的准確性(概括要立足材料、表達准確);
2,原因分析的針對性(立足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問題來思考原因);
3,所提措施的有效性(簡單的來講就是能落實,能解決問題)。
交代問題、分析原因、措施闡述本質上都是一種論證!只是論證的方向是命題老師所確立好的,而不是主觀化的臆斷。
綜合來說,申論就是「圍繞特定的材料信息和要求,論證清楚特定的觀點/事實」。
⑨ 申論是什麼
在國家機關和公務員招考中,考生根據指定材料進行分析、提出意見和論證。隨筆考試是一種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的能力考試。
該應用主要測試考生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和加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能力、表達能力等。

(9)什麼是申論擴展閱讀:
申論考試要求:
閱讀能力,就是讀者運用本身已有知識、經驗和方法順利進行閱讀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記憶能力及其閱讀速度。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讀者需要不斷完成由事實上升到觀點、由具體問題上升到本質屬性。
把一堆材料劃分為幾類材料,把分散的事物綜合為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事物,由給定材料內的事物聯繫到以外的其他事物。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一則材料,角度不同的人,往往會從中獲得不同的信息。有的應考者能看得深些,有的應考者則看的淺些,這樣就可以充分反映出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申論